1、精读,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标要求,学习建议,课标要求,学习建议,本文学术性强,牵涉到许多历史事件,阅读可能有难度。阅读时应注意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历史事件的讨论上,应重点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杜甫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你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忧国、爱民的情怀,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却念念不忘“致君尧舜上”;一阵大风吹破你苦心盖起的茅屋,床头漏雨,彻夜难眠,你想的是得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千古难得一登临,却因“万方多难”而涕泗滂沱,声泪俱下;“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是你逝世前一年的写照。我们从这孤独
2、的形象中看到你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承受苦难的人格力量。每当我们念及苍生、为民谋福祉的时候,我们总会想到你杜甫。,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作者剪影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省涿县(今涿州)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早期创作以抒情诗为主,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此外,他的散文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背景预览杜甫传的写作始于1946年,历时三年。从青年时代,冯至就极热爱研究杜甫。抗战期间,无论是在颠沛流离的途中,还是在相对沉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对杜
3、甫人生的思考。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了写作杜甫传的准备,并在1945年发表了杜甫和我们的时代和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两篇文章。关于杜甫传的写作目标,冯至曾这样要求自己:“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写汉字,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解词义横征暴敛: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乌烟瘴气:形容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从前认为是瘴疠的病原。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穷兵黩武: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无济
4、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民生凋敝: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生活)困苦,(事业)衰败。,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辨用法(1)遏制扼制抑制杜甫看着这凄惨的景象,听着这悲凉的谈话,再也遏制不住他心头的痛苦。听完他的解释,我才勉强扼制住自己的怒火。以限购和房产税为例,目前这两项政策措施都带有抑制投资、投机,平抑房价的临时之举的味道。提示三者都有“控制”的意思。但“遏制”重在阻止,“扼制”重在制止、控制,“抑制”表控制、约束。“抑制”虽然有
5、时也用于事物,例如“抑制通货膨胀”等,但更常用于思想感情方面。,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低声下气低三下四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几个贵族府邸中的“宾客”。他虽然来自农村,曾经是个农民工,但他从不低三下四,并通过努力,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事业。提示两者都有“态度恭顺”的意思。“低声下气”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程度较轻;“低三下四”形容卑贱没有骨气,程度较重。,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闪烁闪耀澳门的夜景明亮璀璨,处处华灯闪烁;连接氹仔岛和澳门半岛的三座跨海大桥,也犹如三串熠熠生辉的珍珠项链,与澳门市区的灯火相映,美不胜收。走进由6个大型展馆组成的展区,犹
6、如闯入群星闪耀的银河系。提示“闪烁”指(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说话)稍微露出一点儿想法,但不肯说明确,吞吞吐吐。“闪耀”除指(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外,还有“光彩耀眼”的意思。,新课助读,自主梳理,5.积名句(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五首(其三)(4)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7、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8)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9)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他这样怀念李白,就是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点评:杜甫心中一直有着出仕与归隐的矛盾。积极仕进是舍弃过自由生活的个人欲望,是具有强烈儒家文人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他关心人民,希望有一个爱人民的朝廷。他把这一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希望皇帝能够任用像自己一样有才干有爱国心的人才,所以在长安虽经历千难万难他也不愿意离开,这是他
8、伟大人格的表现。2.他写出这样辛酸的诗句赠给韦济。他在洛阳没有住多久,又回到长安。点评:杜甫在长安的政治和经济处境都十分窘迫,政治上引荐无门,经济上饥寒交迫。写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方面是向“知己”直陈个人处境,宣泄内心的痛苦以博得理解与同情;另一方面是救世之心的驱使使他明知韦济是个阿谀逢迎之辈也只能依靠他寻找出仕途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甫救世的强烈愿望。,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慈恩寺在长安东南区的进昌坊写出对于唐太宗的怀念与对玄宗的惋惜。点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言志,在登慈恩寺塔一事中,杜甫借其他人在咏慈恩寺雄浑而沉郁的气象中超脱纷扰尘世的逃避心态,更好地
9、反衬出自己内心深处那种时时刻刻都不曾忘记忠君爱国、忧时伤世的高尚品质,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4.在个人的贫穷与时代的痛苦一天比一天加深的时期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点评:杜甫喜欢与郑虔交往是想借助对方的诙谐冲淡内心的苦痛,寻找暂时的逃避,对方的洒脱使他可以放下所有的伪装宣泄精神的苦痛,但即使是这样,残酷的现实也时刻令他无法逃避。从中可见社会与个人苦难之深,杜甫爱国爱民情感之深。,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5.院中的花草都在雨中烂死了,只有他在阶下培种的决明子格外茂盛,绿叶满枝好像是翠羽盖,开花无数正如他身边所缺乏的黄金钱。点评:据前文可知,杜甫培种决明子这味药材是
10、为了换些生活费,决明子花的茂盛更好地反衬出他这段时期经济上的窘迫,对金钱的迫切需要,以致孩子可以任其疯,花草可以任其死,维持全家生计的药材却要伺候好。一位有志报国的文人为生计所迫沦为药农,这既是杜甫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6.再往前走,但见猛虎当前,崖石欲裂,山路旁开着今秋的菊花,路上印着古代的车辙。点评:本句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形象地写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凶险。为躲避兵劫,杜甫只有选择崎岖山路去走,一路充满危险,加之气氛格外惨淡,历经战乱,社会一片萧条,人烟稀少。,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而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请谈谈他缘何被称为“诗圣”。提示:早在
11、“长安十年”时期,他就写出了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兵车行,继此还写出了对侵略性战争提出疑问的诗前出塞九首。以春望月夜北征为代表,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以“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为代表的诗歌,不只单纯地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这矛盾是封建社会里一个爱人民、爱祖国的诗人“夹”在人民与统治者中间感到的剧烈冲突,这时,他除了为人民诉苦外,还不得不考虑到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严重危机。,句段点评,多维
12、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总之,“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他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是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二是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着的意志。因此,“诗圣”这一称号对杜甫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杜甫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叹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与杜甫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人生堪
13、称悲剧。你认为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皇帝昏庸。杜甫经历的两个皇帝都很昏庸。唐玄宗终日在深宫里纵情声色,从一个精明有为的帝王变成了一个糊涂天子,他信奉仙道,不理朝政,致使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凋敝,终至发生安史之乱,唐代社会迈入坎坷多难时期。杜甫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多是饥寒交迫。而另一个皇帝唐肃宗不喜谏臣,无力改变现状。奸臣当道。李林甫弄权、杨国忠贪污等使唐朝的朝政乌烟瘴气。杜甫的举人考试、集贤院考试无果就是李林甫使阴谋造成的。性情选择。杜甫的家庭崇尚儒术促使他想在长安谋一个官职,但君昏臣奸、战乱频仍使他的“官运”不济;而羡慕自由的性情使他结交了许多朋友,而这些朋友往往使其“仕途”更
14、为不顺。,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史学意识与审美情绪的完美融合冯至虽然是杰出的诗人和机智的小说家,可他却不是站在诗人、小说家的位置上,而是努力站到史学家的位置上,以清醒的史学意识写杜甫传。冯至的杜甫传是要将审美情绪与史学意识恰当地融合在一起。当然,在这部传记中,诗人的敏悟和小说家的匠心仍然是有所体现的。全传构设了13个大节次,把握住杜甫一生的基本生活历程。除了“家世与出身”“童年”这两节外,其余11节与杜诗发展的一些重要阶段都能相对应。,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在这些叙述中,作者突出
15、了这样一个主题:诗人杜甫是怎样因为他的时代、他的生活道路的促进以及他个人的主观努力,走上了用诗歌艺术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的艺术道路的。传记中从“长安十年”到“夔府孤城”这八节,是全传的核心。这部分因为可援引的杜诗很多,所以取材宏富,连贯性很强。尤其将杜甫与他的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处处从时代变化中把握杜甫的生活和杜诗的精神,有机性很强。这就是说,在画诗人图像的同时,又画出了诗人所处社会的图像。全传中“长安十年”这一节在这方面做得最精彩,作者写出长安的繁华,包括都城的雄伟、建筑的豪华、贵族的奢豪,也写出长安社会的内部真相、玄宗后期政治的危机,更写出杜甫是怎样承受着他的社会命运、他的理想的部分失落和
16、他的现实精神的产生。,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均衡感也是整部杜甫传给我们的深刻印象。这是因为作者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对传记文学的特点也认识得很清楚。这部传记明确强调传主形象的完整性和整个生活过程的完整性。凡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材料就加以利用,不符合这一要求的就将其裁去。作者取材的基本对象是杜诗原作,但不是采取介绍作品的方式,而是从立传的要求出发,选择最能显示杜甫自身形象、最能反映杜甫生活经历和生活遭遇的那些作品,将它们还原为史料。这样以画龙点睛之笔介绍杜诗,令我们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类似笔墨。全传中有不少这一类分析,它们像一些明珠镶嵌于全传之中,时时提醒读者,他所读的是一部谱写伟大诗人
17、一生的传记。但是,冯至并没有将作品分析作为他写作的重心。,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总而言之,冯至这部杜甫传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作者在深刻了解传记文学特点的前提下,比较均衡、合理地处理素材,也均衡地处理创作传记工作中的历史与艺术两方面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艺术分析、想象整合、史实考证、议论等各种因素都能得到比较和谐的处理,最后达到史学意识和审美情绪的融合,使这部杜甫传既具有信史的品格,又具有较高的文学性。,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永远的杜甫片布褴褛,独向斜阳叹尽白头愁苦;一支秃笔,破碎河山抒写忧国忧民。你的生命的左岸是清意人生,却吹落秋风;右岸是烽火三月,亦赤胆忠心;你忧愁的目光是
18、中间轻轻流淌的河,流过盛世,流过衰亡,流向永恒的未来。曾经的你是如何少年意气,英俊潇洒,又如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你的豪情溢满山川,激荡旷野;清风千里,折桂蟾宫是你的壮志御风而上,尽情挥洒;抑塞磊落之气是你的自信充塞心胸,誓比日月。可是此时,你的无限的瑰丽梦想和激情昂扬,到哪里去了?,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残阳如血般绚烂,努力着把最后一丝余晖洒向江山,可黑暗早已吞没了一切,吞没了生死,吞没了悲苦,吞没了时间。你站在滚滚黄尘的咸阳桥上,静静地,静静地,你听见“车辚辚,马萧萧”后无法湮没的撕心裂肺的痛苦与伤悲,“哭声直上干云霄”藏着再也解脱不了的哀怨与凄
19、凉,天公洒泪,雨声啾啾,千里白骨,血河漂橹又是怎样的惨绝人寰!长安城里的春雨淋湿了含苞的牡丹,也淋湿了你干裂的嘴唇,却淋不湿无尽的烽火和千里的断壁残垣。城春草木那一抹血泪的残绿,利剑一般刺痛着你的心,我听见你的心碎了一地。到处是硝烟弥漫,到处是你死我活,到处是血流成河,可我分明看见,你的伤悲的眼里闪烁着泪花,你的泪落在我的手掌上,便是一地悲凉。我再望时,风里飘扬着你满头白发的影子和凋敝的衣衫。,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月光如霜般洒在你的茅屋上,“露从今夜白”,心却如枯草在嚣狂的秋风里瑟瑟发抖,草后的人影也更为枯瘦。你的抖动的手上是岁月的痕迹,凌乱的银发诉说着悲苦。我悄悄地走近你,轻抚着你的白发,静
20、静地望着你,望着你,可我知道,悲苦已被时间的洪流无声地卷走,剩下的,便是你的希冀与坚强,你在大唐的广厦风雨飘摇中安如山(节选自西安晚报),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品读提示作者以一颗怀着悲痛的诗意的心怀念了这位用诗歌铸就伟岸身躯的大唐诗人,并从诗人一生的诗歌中,慢慢走近那个悲凉的时代。在那样的风雨飘摇中,杜甫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记忆。这些记忆永恒地定格在那里,让我们一点点读懂,读透,一点点去触摸那个朝代的温度和悲伤。诗人是那个时代的,也是这个时代的。在这样的缅怀中,我们便有了对人生更深刻的领悟。,美文品读,素材积累,从你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
21、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饱览众山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从此,我便有了凌云的志向。于是,在我的心中,便充满了一种自信的豪爽。可用于“胸怀”“境界”等话题。,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杜甫驾一叶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他的使命感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
22、。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可用于“使命”“环境与人格”“胸怀”“担当”等话题。,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的才华和惊人的毅力树起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可用于“忧思与抱负”“肩膀”“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