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亲与女友落水先救谁 南京研学旅行心得时间:2014 年 4 月 30 日上午 7 点 30 分。地点:南京玄武湖畔。人物:一对青年男女。事件:女问我与你母亲落水,你先救谁?面对这样一个女人关心,男人纠结的问题,玄武湖也沉默了。看来从玄武湖很难找到正解。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回想一下我们昨天走过的中山陵吧。一进中山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墓道坊,上书刻中山先生的“博爱”二字。“博爱”源于耶教。中山先生倡导“博爱”,这显然与“西学东渐”的大背景有关,这里姑且不谈。我要回答的是有同学提出“博爱”与“仁爱”有何不同的问题。“博爱”的观念与墨家的“兼爱”有相似之处,而“仁爱”则源于儒学。要说它们之间
2、的差别,我们先来看孟子与墨家的一段公案。孟子问,当你父母与别人的父母都快饿死的时候,你手中仅有一碗饭,难道你们要先给别人的父母吃吗?按人之常情,先给自己的父母才是不悖人性的;如果刻意“兼爱”而把饭给别人的父母,这显然是矫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论断就这样诞生了。儒家倡导的“仁爱”是由近及远,由内而外的有级差的爱。养好自己的老小再去关心别人家的老小吧。自己的老小都没管好,就没有必要去关心较高一级的“别人的老小”。下一级的没做好,就去做上一级的;或者倒过来做,皆属矫情,有违伦常。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儒家的另一句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由自身开始逐渐向外推广,而至天下。
3、如果你的能力有限,就先做好自己的吧。自己的都做不好,遑论什么“齐家”;家庭都治理不好,遑论什么“治国”;以此类推。“自己的”和“亲近的”都没处理好,就不要去处理高层次的,这就是“仁”。绕了一圈,我们可以来回答“母亲与女友落水先救谁”的问题了。如果是孟子的女友问这个问题,孟子可能会把桌子一拍,甚至是一巴掌挥去:你居然提这样的问题,难道你想置我于不仁不义吗?如果是孔子的女友问这个问题,孔子可能会“哂之”。如果女友要追问,他会温和地说:不问这种不仁义的问题,行吗?如果女友还要摇着孔子的手,矫情地说:不嘛,我就要你回答。孔子可能会借子贡的话来说:“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你在“之
4、乎者也”什么呢,到底是先救谁啊?以“仁爱”是有级差的爱出发,答案不是很明显吗。为什么非要说出来。在儒家看来,今天为了糊弄女友开心,说出不仁义的话。明天他同样可以用这样的话去糊弄第 N 任女友,而第一任女友还在哭天抢地的追问:你当年不是说,连你母亲都不救都要先救我吗!可这位第一任女友却不知道是你当年教唆他不仁不义的。不讲仁义,我不知道是否有爱?古代的妇女是不敢问这样的问题的,否则她会受到谴责。今天读了点书的女孩万不可当教唆犯。如果哪位男生不幸摊上这样一位女主儿,你可以学孔子:拜托你不要问这种不仁义的问题。如果她还要摇你的手逼你回答,你可以考虑“拜拜”。当然孟子动作就不要学了。是为心得,博大家一笑。 当然这里仅讨论“仁”心。真的遇到时,还是由瞬间的反应及当时的条件来决定的。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