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挖基础的基底检查一明挖地基的主要检验内容:(1)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2)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3)地基所用材料是否达到设计标准;(4) 基地排水和排水情况;(5) 检查施工记录及有关资料。注:按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基底平面周线位置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0cm,基底标高不得超过:+5cm (土质)、+5cm -20cm (石质)。二不同桥涵地基的检验方法:a .小桥涵的地基,一般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进行土质试验。特殊设计的小桥涵对地基沉陷有严格要求,且土质不良时,宜进行荷载试验。对经加固处理后的特殊地基,一般采用触探或作密实度检验等。b .大、中桥和填
2、土 12m 以上涵洞的地基,一般由检验人员用直观、触探、挖试坑或钻探(钻深至少 4m)试验等方法,确定土质容许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地质特别复杂,或在设计文件中有特殊要求,或虽经加固处理又经触探、密实度检验后尚有疑问时,需进行荷载试验,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基础结构物施工。明挖基础的基底处理明挖基础由于具有一般挖深较浅、施工方便、经济实用的特点 ,所以是桥梁建设中常用的基础类型基 ,尤其是特殊土质地基进行基底处理。当基底以下地质不符。为保证基底的承载能力及基础的稳定性 ,我们往往要对地合要求时,应通过变更设计采取处理措施。一处理方式随地基土质不同而异,分为以下情况:(1)地基软硬不均
3、、溶洞、裂隙、泉眼等特殊情况时,应采取特殊措施的处理方式:换填土法、土桩法、砂桩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旋喷法、塑料排水法、震动水冲法、化学液体加固法等。对于一般软弱地基土层加固处理方法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即:a 换填土法:将基础下软弱土层全部或部分挖除,换填力学物理性质较好的土。b 挤密土法:用重锤夯实或砂桩、石灰桩、砂井、塑料排水板等方法,使软弱土层挤压密实或排水固结。c 胶结土法:用化学浆液灌人或粉体喷射搅拌等方法,使土壤颗粒胶结硬化,改善土的性质。d 土工聚合物法:用土工膜、土工织物、土工格栅与土工合成物等加筋土体,以限制土体的侧向变形,增加土的周压力,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2)对于小溶
4、洞,可采取开挖填塞,用砂石、碎石、片石混凝土等回填密实。(3)对于较大的溶洞,可采取钻孔灌浆填充、设置桩基等。(4)对于水流较小的泉眼,可用木塞、圆木包缠麻袋打入泉眼,或向泉眼注速凝水砂浆,或用带螺旋口的钢管打入泉眼,盖上螺帽并拧紧封堵。(5)对于水流大的泉眼,可用塑料管、钢管等塞入泉眼将水引流入集水坑排出,待基础圬工完成后,再用速凝砂浆封堵。二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础底面不得置于软硬不均的底层上。2. 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应将倾斜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3. 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层基底沉重面应修理平整,粘性土层基底修正时。应大于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4. 砌筑基础时。应在基础底面先铺一层 5cm-10cm 水泥砂浆。5. 基础浇筑前的基坑不得泡水。如发生基坑泡水现象,应采用措施进行处理并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