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高铁产业发展环境分析近年来,我国铁道部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此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铁道部不 31 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加快铁路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新线建设项目上基本都是不地方政府和战略投资者合资,广泛引进各方面资金投资高速铁路的建设。铁道部的这一体制创新创建了合资建路的崭新模式。此外,铁道部在管理方面的创新体现在充分发挥我国铁路路网完整、运输集中统一的优势,统筹利用铁路内外的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效率。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铁路建设看准世界先进水平,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博众家之长,对国外的各种先进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对其进行有
2、机结合不创新。最终,形成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2008 年,国家公布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制定 2020 年的铁路建设目标:1)到 2020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2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1.6 万公里以上。2)到 2020 年,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 50%和 60%以上。3)主要任务是建成“四纵四横” 为主骨架(1.5 万公里以上) ,同时辅以区域内城际高铁(1 万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网。4)建设集装箱中心站,改造集装箱运输集中的线路,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其中, “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主骨架指:“四纵”:北京-上海全程 1318 公里,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
3、)全程 1612 公里,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全程 2350公里,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全程 1650 公里的和“四横”:徐州-郑州-兰州-乌鲁木齐全程 3122 公里,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全程 1922 公里,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全程 2264 公里和青岛-石家庄-太原全程 906 公里。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城际高速铁路网络将达到 1 万公里,覆盖一下主要区域城镇: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地区、珠江三角地区、辽中南地区、山东半岛、中原地区、汉江平原、湘东地区、成渝地区、海峡西岸等。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 2004 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
4、2008 年对这个规划进行了调整。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1.宏观投资环境(PEST 分析法)宏观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整个社会资本运动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各种要素的综合,它所涉及的变量参数包括:国民经济运行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一国或一地的人文情况、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地缘关系等。宏观投资环境决定了社会总体投资流向、投资总量以及投资规模与结构。1)政治环境近年来,我国铁道部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此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国家大力投资发展高铁建设,努力实现铁路运输快捷化。2)经济环境经济要素
5、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近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拉动和支撑作用继续增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夏粮生产和农业农村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要素是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性、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高铁,拉近时空距离,对文化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让中国经济血脉畅通的同时,也紧密了
6、中国地缘关系、优化了人文环境,加速着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4)技术环境中国在高铁技术上享有后发优势,综合了多个国家在高铁技术上所拥有的技术专长,并发展出了中国独具特色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中国已经与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委内瑞拉等国家达成了合作建设高铁的意愿,并正与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国家探讨,将高铁从中国伸至东南亚、欧洲。2.微观环境评估(波特竞争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
7、及最后一点,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作用力上。因此,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1)潜在的行业新入者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
8、进入者的反应情况。2)替代品的威胁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首先,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二,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第三,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3)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
9、企业的盈利能力。其购买者议价能力影响主要有以下原因:-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
10、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5)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和预算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和运营实践表明,高速铁路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国充分利用我国后发展的优势,实现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目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促进国际产业大分工,能源、资源以及人员的流动,为现代交通运输提出新的挑战和难题。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破除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力推进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建设,符合我国国际和国内的发展的要求。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高速铁路交通网,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发展理念具有深远的现实和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