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调节策略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对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发展及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我就个人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听了专题讲座后可采取的有效调节策略。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教师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教育的改革与变化,教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具体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1心理压力大。全社会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部门为了提高升学率,采用各种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
2、教师有一点差错;新课改实施,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教学热情消失,消极应付工作,产生厌教心理,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得过且过,教学方法简单、落后。2教学心理失衡。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例,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一部分“跳槽” ,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浪潮下,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兴趣转移:往往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教师职业自豪感。3降低成就感: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衰竭和性格
3、改变,就会在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个人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有高有低。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群体。4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特的个性,而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尽管教师总是竭尽全力使得学生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但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不是教师所能够控制的,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等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价值多元化和追求个性化的今天,学生中出现的品行问题更
4、是层出不穷。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是许多教师的共同感慨。所有这些往往使教师感到厌倦和疲惫不堪。5.社会交往闭塞。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对学生管理的要求,不少学校实行 “坐班制”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而且,由于教学上的激烈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缓释。导致倦怠的产生。教师个人的心态与努力是解决职业倦怠的重要方式。首先,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5、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不至于目标脱离实际,以至因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经受挫折;也才能更理性的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其次,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缓解压力的措施。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当遇到挫折而感到愤怒抑郁时,向知心朋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教师应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师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自己,增强
6、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此外,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也能够有效缓解压力。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环境的原因。1 个人原因:教师受到“职业枯竭”的困扰,处于较高的心理枯竭水平。在职教师中不少人都曾体验过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感,抵抗力下降以及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疾患。单调的教学环境,落后的教学设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容易使人产生倦怠,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面临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职称评定、职务聘任、按绩取酬、年终考核评优等一系列压力,在情绪和心理上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2.环境
7、原因:、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不能适应学校的管理与竞争、工作负荷的重压、学生问题的困扰、家长的苛求、自我发展的困惑、家庭经济状况的不良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学校对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评价,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使用是否恰当。现在许多教师都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不良局面。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1
8、.正视工作倦怠:促进师德建设,从思想上化解职业倦怠,教师应认识到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干劲。2.积极应对,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构建情智管理境界,从情感上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培养良好心态: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3.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和生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幸福! 4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书香校园,让教师有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