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2.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6868810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2.txt 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二、五法1、无极转太极 起势第一节 虚无无极论法曰:无虚无极炁中理,太虚太极理中炁,动静乘风分阴阳,相分阴阳为天地。虚无者飘渺空空,无极者混混沌沌,则其中含一点生机,此极为先天真一之祖炁,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龙虎二炁发源之始,易谓之太极也,儒谓浩然,道谓金丹,释谓牟尼,正此之谓也,名虽殊其理则一,知此道理可以入德矣。(开始)预备起点,先将身体立正,两手下垂,面微仰,目平视,两足九十度之姿势,听息下行,使气充实丹田

2、,心中摒除一切杂念,无思无虑,五蕴皆空,此势顺行天地自然化生之道,又谓之浑圆一炁,取一炁含万象,以后无论演各法象,皆依此而开始。第二节 太极论法曰:太极动静分阴阳,少阴少阳体中藏,阴阳互生为四象,中间五土自生黄。太极者,炁形之本,无极而生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则绵绵流行不息。太极阳仪是气之伸也,太极阴仪是气之缩也,太极中于四象,两仪之母也。其性属土,天地万物皆由土而生,故万物之旺,以土为本,万物之衰,由土而归根。取之于身,在脏,属脾,为土,脾旺则四体百骸健全。取诸于法象,为旋法,土力也,内包四法,即金力、水力、木力、火力是也,共谓五德,而又谓之五行也。(化身

3、)将无极之势,半面向左转,左足跟靠右足里胫骨,为四十五度势;随时再将身体下沉,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内中神意,抱元守一,取义中立不倚,和而不流;口似张非张,似合非合,舌顶上颚,谷道微提。此势取法一炁含四象,谓之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真阳,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真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双修也。故心一动而万象生,其理流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无物不有;心一静,其意退藏于密,无一物之所存。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数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理,动静一源,分而言之为化象,合而言之仍归一炁也。象形术开始动作为“无极式”和“太极式” ,先立定,后左转。体操运动员也如

4、此开场。将立定和左转,以“无极” 、 “太极”命名,说明有内功在。什么内功?李老言:仪式。形意门需拜祖师,一次跪拜祖师时,李老惊觉自己的功夫好像得到了校正。要将立正、左转当成祭天拜祖的仪式,肃穆端庄,没练内功也有内功之效。一站,是与万物同在。左转,是回到万物诞生之前,那时天地还没有定位。在佛家而言,顺时针的右转生万物,逆时针的左转空万物。薛颠言,左转可令人得见本来面目(开悟),是双修(灵性和生理都得到修炼)。左转是旋法,旋法包含飞、云、摇、晃,一力含五力。左转作为起势,表明象形术的根本是旋法。象形术传自五台山灵空上人,上人又叫虚无长老,灵空是僧号,虚无是道号,上人具佛道两家传承。薛颠谈自己当初

5、上五台山出家时,不是直接去的五台山,先在广西耽误了数月,在漓江古道,有所感悟。去五台山的路上,衣兜破了,丢了些钱。在山上住了几日,还下山了一趟,再上山就遇到了灵空上人。灵空上人有庙,是五台山的南山寺,多数时候不住寺,住在寺后山里。他的相貌,薛颠说看着像六十多岁的病老头,气色暗黑,细看又觉得皮肤黄灿灿的,瞳孔为深灰色。 “灵空长老、虚无上人”是应世的名字,真道号叫“皂蟾子” ,真佛号叫“推枕” ,李老解释:“不睡这个觉了。 ”真名号,李老花了很长时间才想起来,知道原意,就是想不起具体的字,多次话到嘴边。一日下午睡觉时,梦中想起来了,觉得“别忘了” ,就醒了,醒时五六点,在床头坐着不敢动,一会儿天

6、就黑了。2、飞法飞法性似闪电,属天干庚辛,在身为肾,两仪也,属右命门;在五行属金(情也),有白虎肺金之气。形之于性体,筋络舒畅,丹田炁足,灵炁贯顶,玄门谓之曰云朝项。形之于拳法,骨坚如金石,动如闪电,缩身而起,长身而落,有挟人之技,穿针之妙,点穴之精,返身旋转之灵通,行如流水,无坚不入,无物不摧,故曰属金力者是也。其拳顺,则肺金之气和畅,而无咳喘之疾;其拳谬,则肺努而体弱,弱则生病。学者,尤宜加意焉,步径斜曲,两步一组。法曰:白虎之精五行肺金,丹田火发灵炁通神,行于拳法闪电穿针,四体和畅刚柔齐伸。第一节 飞法左开始(开始)将两仪之势,(步法)右足不动,左足向左斜进步成斜丁势,两股曲弓,左足尖挺

7、劲蹬力,膝盖上提,右足全蹬力,膝盖下跪劲,两膝里相合,小腹放在大腿根上;(手法)两手同足进时,向里合劲,合至手心朝上,从心口上起,往前托劲伸出,两肱抱撑,似直非直,似弓非弓,右手在左手腕下、肘前,相离三四寸,目视左手中指梢。鼻与手对,手与足顺,两肩松开,两胯根塌劲,是肩与胯合;两肘微垂劲,两膝合劲,是肘与膝合;两足蹬劲,两手五指伸劲,是手与足合,此谓之外三合也。要而言之,是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合而为一。此身法,不可前栽后仰,左斜右歪,正是斜,斜是正;阴为阳,阳则阴,阴阳相合,内外如一,谓之六和也。总而言之,六合是内外阴阳相合,阴阳相合,则两仪分象,三才而生之法门也。取之

8、拳意,谓金手,金手刚猛,力能攻坚击锐,故各法象,皆依此开始而化身也。法曰:三才三身非无因,分明配合天地人,三元灵根能妙用,全体法象亿化身。法曰:左足斜出,右足斜横;两股形曲,两足力蹬;手心朝上,前伸顺胸;两肱抱撑,目视手中;肩松胯坠,头要上顶;五指各分,阴阳化生;两仪分象,化身(意也)无穷;三元灵根,久炼坚凝。第二节 飞法左化身左化身(变化是也):左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足腕挺劲;右手心朝上,亦同时顺左手腕外,向前稍拧伸劲直出;左手掌同时顺右肱向里合劲,至手心朝下,往回极力拉劲,至右肘下紧靠停住;两肱抱撑,屈伸,两肩松开,两股弯曲,头项、身挺、胯坠,仍如前势,目视右手中指。 法曰:左足不动,右

9、足前进;左手回拉,右手前奋;前手取鼻,后手肘近;手足与鼻,列成直阵;头顶足蹬,肩窝吐劲;两肱抱撑,丹田气沉。第三节 飞法右化身右化身一:左足不动,右足向右方斜进步;右手心仍朝上,臂肱挺劲,同足进时,用横力向右直出;左手不动原势,与右手同时向右横力;肩松、胯坠、气沉、腿曲,身子半阴半阳,目视右手中指。法曰:左足莫动,右足右进;两手原势,横力挺劲;目力贯指,丹田气沉;肩松胯坠,腰似车轮;挺劲贯顶,身有平准。第四节 飞法右进化身右化身二: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左手同足进时,顺右肱外拧至手心朝上,极力伸出,至极度为止;右手亦同时向里合劲,至手心朝下,顺左肱向回拉劲,至左肘前紧靠,停住;两肱、两股、胯

10、、腰、膝之劲力,仍同前势,目视左手中指。再向前练,左右二势化身,手足身法步,均同,数勿拘。法曰:右足不进,左足前行;左手前伸,顺肱(右肱也)出拧;右手合扣,回拉护胸;目意贯指,精炁贯顶。第五节 飞法右回身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右转回身法)先将左足尖向回扣步,与右足尖相对成八字势;左手同足扣时,向右肩,平合劲;右足随进仍顺,右手同时顺左肱肘外拧劲前伸,至极度止,高与肩平;左手随向里合劲,手心向下顺右肱往回拉劲,至右肘下停住,紧靠,目视右手中指。再进步化身,法均同,收势原地休息。法曰:左足回扣,顺势转身;左手右合,右手前伸;右手进前,手足对准(鼻子也);目视手掌,听息下沉;

11、再向前演,手足莫紊;左右回身,依此法箴。飞法属于天干庚辛,天干为十天。天干既是计数单位,又是生命过程,以十天来说明生命的轮回。庚辛是第七天和第八天,已临近尾声,有肃杀之意。以果子比喻,庚是果实饱满到极限,梗子断裂,果子落地,为初杀。果子还生机勃勃,但生命线已断,自此走向败落。辛表示果子破裂,或自行腐烂或鸟兽咬破或用刀切开,破体而亡,为绝杀。形意拳的第一拳劈拳,生万物。象形术的第一拳,则是杀万物。形意拳和象形术的立意不同。劈拳属于金,金生水,水生万物。飞法也属于金,金克木,自此展开杀机。形意拳的练功程序生法,象形术用杀法。形意拳是以春天为开始的拳,象形术是秋天为开始的拳。 飞法有“缩身之能,穿针

12、之妙” ,以肩胯来缩身,肩窝内敛,胯窝下塌,为缩身。薛颠将形意拳根本“九要八论” ,落实在飞法的动作上总结。一切拳姿势均为活的九要八论,缩身之能出自九要八论。“穿针之妙”为直中,线头穿针眼,得直了才能穿过。飞法不是兜裹招架,为直劲穿刺。飞法练就,等于身内藏着一根剑,与敌人纠缠扭打中,突然一剑刺出,便破敌了。飞法是暗器,比武时要曲多直少,直多了,容易被敌人控制,所以用直之法,要少用、快用。穿针之妙体现在手势上,为手心向上、目视中指。手心为地、手背为天,形意拳主生,手心在下、手背在上,符合天地常态。象形术主杀,手心朝上、手背朝下,颠覆了天地,起了杀机。形意拳的眼手关系,是眼看食指尖,以食指统领全掌

13、。象形术飞法要用直,中指为掌之正中央,因此眼盯中指,以中指统领全掌。飞法之后的云、摇、晃、旋四法,亦眼视中指,表明后四法,都藏着飞法一刺。古武将骑马对阵,手持长矛,马鞍还插着短刀(马刺),时刻准备近身一刺。飞法有“点穴之精” ,点穴功夫出在中指上。点穴的指力不由戳沙袋木桩戳出来,是养出来的。养中指之法,是十指结扎出一个手型,手型里中指挺立,得到滋养。此手型叫“剑炉” 。九指构成锻剑的火炉,炼左手中指这根剑。此手型不能反向结扎,就是说只练左手中指。左手中指一成,其余诸指皆成。如果自作聪明,反向结扎锻炼右手中指,反而不合法度,没有效果。手型为:左手中指插到右手食指、中指之间,左手小指勾在右手食指头

14、上,左手拇指按在右手中指上如此结扎出一个方型,方型中挺立着左手中指。其余指头也有安排,左手食指勾在右手食指上,两手无名指立起、勾住,右手拇指和右手小指扣成环。此手型等于手指在站桩,于静态中培养指力。站桩的静力训练,是为了锻炼平时少用到的肌肉,结扎手指,也是为了锻炼平时少用上的手部肌肉。中指的劲力不是孤立的,需要其余手指的肌肉来辅助,形成合力,方可点穴。站桩肌肉会痛,结扎这个手型,也会痛。痛后会痒,细胞荡漾,痒后有电流感。时间由短渐长,渐达两小时以上。前辈形意拳人入深山练拳时,结扎剑炉,以抵抗夜寒。佛寺的门神多为四大天王,道观的门神多为灵官,灵官右手持鞭,左手是中指上挑的手势,其余指头结扎在中指

15、指根,也呈方形,与象形术的“剑炉”相似,不过灵官是单手的,剑炉为双手。 飞法反复强调“合力” 。合力为武术独有,原本密不示人。日本剑道要花很长时间练劈,两手握剑,从头顶向下劈。其实不是练劈,是练“合力” ,练两肱(上臂肌肉)的合抱之力。由两肱开始,进而要形成左半个身子和右半个身子的合抱之力,刀不是劈下来的,而是挤向前的。 日本刀为长柄,双手一起握在刀柄上,便于练合力。李存义说当时在北京、天津的日本人多数不会使日本刀,只会劈而不懂合力之法。日本人说中国人的武术失传了,在李存义看来,则是他们失传了。李存义号称“单刀李” ,做过多年镖师,一把单刀震慑南北,是民国首屈一指的刀法大家。他的刀不是常见的明

16、清大片刀,而刀身狭窄,刀柄很长,双手持刀。这是唐骑兵的马刀制式,长柄为了发大力,因为要劈开敌人铠甲。窄刀身是为了减少与铠甲的磨擦,便于劈进去。铠甲硬度大,只是劈,就容易崩开,想劈进去,一定要用上合力。日本刀沿袭的也是唐马刀的制式和技法,唐刀在中土并没有失传,形意门继承下来了。外人不了解历史,见到形意门的刀,就惊了,问“你们形意门怎么练日本刀啊?”令人啼笑皆非。李存义的刀是唐刀。李存义的刀法用刀尖,不但延续了唐刀,还融入了枪法。形意拳练大杆子丈二的木杆,不是裁拼的,是整根树苗长成的,肌理天然,因而有韧性,传力通透。大杆子之法,为古战场上的枪法,形意门以此练发力。形意拳不是拳劲,而是枪劲,其理法与

17、拳击、泰拳这些拳脚功夫差距很大。形意门把抖大杆子的手法,用在了刀柄上。缩长为短,刀柄就等于是丈二的枪杆。两手握柄,为了在刀上使出大枪的劲来,长柄刀的奥妙在于此。 李存义的刀,江湖上称为“转环刀” ,刀背并没有铁环。刀背加铁环为装饰,是宋朝以后礼仪刀的样式,李存义持刀要对付土匪,铁环“哐哐”响,就破坏了隐蔽性,所以不能要铁环。刀上无环,为何称为“转环刀”呢?因为刀用的是“转环枪”之法,敌人的枪架住了我的枪,我的枪不改原式,擦着敌人的枪一转,继续扎过去,此为转环枪。李存义刀法也有此特点,以刀刃对着自己,敌人的刀劈过来,以刀背磕击,碰触之间,刀身就翻转了,刀刃劈向敌人,便是转环。喜峰口战役上痛击日寇

18、的大刀队所用何刀?从历史照片上看,为长柄窄身,是形意门一脉的唐刀样式。喜峰口中方部队的刀法是李存义弟子尚云祥所授。转环力是合力的变化,关键还在合力。合力是武人之秘,这两个字不轻出,李老言:“聪明人一听,就偷走了。 ”薛颠频繁使用“合力”一词,表明两肱是练合力的开始处,内行人看了,都觉得薛颠不吝惜。 “左手顺着右肱外拧” 、 “右手顺着左肱回拉” ,手的运动要根据肱而作,飞法不在于穿、挑,在于拧、拉。功夫不下在出手时,下在回手时,为了练合力方如此。飞法以穿掌、挑掌破敌,但穿挑要以拧拉来练。好比一颗子弹,要让它的威力增大,在子弹本身下功夫,增强尖度和硬度,不如把它装进发射力更强的枪里。拧、拉等于加

19、大发射力。飞法的第三节是斜行的,身体向一侧横出,再上步穿掌,这也是加大发射力。以一个横力来练前刺之力,横力越大,刺力越强。3、云法云法性似波浪,属天干壬癸,性能一气流行,忽高,忽低,荡荡流行绵绵不息。以拳法性情言之,云从龙,身体行动如神龙游空,蜿蜒旋转行踪无定,犹水之流,克尽其曲折能事。取诸身属肾,在五行属水,故谓之云法水力也。此拳形,外和顺,而内刚猛,有丹田炁实之妙,古仙云:“丹田炁实,身轻体健” ,正是此形之要义也。拳行顺,则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百疾不生;拳行逆,则意失其真,气不下降,两足如浮萍,真劲不生,拙力不化,终身未克有济也。步径曲直无定,两步一组,学者,最宜深究其妙道。法曰:云龙游

20、空忽高忽低,荡荡流行绵绵不息,行迹无定身轻腹实,万缘皆空精神蓄之。第一节 云法左开始(开始)无极之姿式,先将左足向前进步,右足不动;(左右)两手同足进时,从胸向前极力伸出,左手心朝上,高与左肩,顺膝;右手心亦半朝上,掌伸至左手腕下,相离四五寸;两肩松开,两肱曲伸,头要上顶,腰挺胯坠,两股曲弓,双手腕皆宜挺劲,目视左手心,势谓之云法接手。 法曰:左足先开,右足斜横;两手同发,迅速要猛;前手平肩,后手抱胸;腰挺胯坠,头宜上顶;四腕挺力(手足指腕) ,股肱曲弓;目视手心,精气要充。第二节 云法左捋手(化身)右足不动,再将左足尖斜横,向前进步;左手同足进时,向里合劲,合至手心朝下;右手亦同时向里往上扭

21、劲,扭至手心朝上;两手一齐向后极力拉劲;右肱拉至肘在胸,手顺左膝,与心口相平;左手拉至右肘旁大指相靠,身含缩力;臀下坐力,两肱曲弓,两足蹬力,目视右手心。法曰:右足不动,左足进横;双手阴阳,回捋缩弓;左手肘近,右手平胸;臀向下坠,头宜上顶;股肱曲弓,两足力蹬;目视前手,神意兼雄。第三节 云法化身进步(化身)左斜之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两手原势不变,极力向前推劲伸出,右手伸至高与右肩平顺,左手伸至右手腕;股肱皆要半圆形势,肩松开,挺膝,坐胯,目视前手心。再演,化身,手足身法如前,数勿拘,左右进步,化身,皆依此类推。 法曰:左足不动,右足前进;两手原势,极力前奋;右手顺肩,左手腕近;手足与鼻,列成

22、直阵;化身再演,手足莫紊;依此法规,变化通神。第四节 云法右转回身(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右转回身法)先将左足尖向回扣劲,与右足呈八字形,右足随进成顺;右手同转身时,向里合劲至心口上,左手亦向下合,往怀中抱劲,至右肘,同时极力伸出,如云法一图。回演化身,仍如前势,归与原地休息。法曰:左足回扣,右足顺进;两肱合抱,随转前伸;左右化身,手足莫紊;原地收势,屏息下沉。云法在天干中属壬癸,为九、十,是终极之相。飞法是深秋,云法是寒冬,杀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所以云法象征空无,为化中。化中,重心线让敌人窥测不到,无迹可寻,好像自己的重心线消失了。云法险恶,因为跟敌人是最近距离,

23、敌我共同构成了一个形。敌人与我抵触在一起,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条重心线,等于是弹簧的重心线。弹簧的重心线不在弹簧上,而在弹簧的中空处。在空处,却起实际作用。敌我相较不下,等于两人成环,中空处有一个两人共有的重心线,谁先掌握了这条重心线,谁就赢了。 李老在西部看过两个跤王比赛,都是近两米的彪形大汉,根本没有抓手、绊子,一上来两人就贴在了一起,贴上就不动了。过了二十多分钟,突然一个人摔在地上了,另一个人跳舞走了,就是赢了。两人贴在一起后,已经不是一般摔跤“维护自己重心、破坏对方重心”的概念了,这个方法已不好用,因为维护自己的重心线,敌人就会找到你的重心线,目标一明显,敌人就好发力了,你根本躲不开。敌

24、人与你贴在一起,彼此力量连成片,敌人的重心线就次要了,你破了它,也不会造成致命打击。比如敌人的重心在右脚,但你绊得敌人的右脚离地,敌人也不会倒,因为他搂着你的肩,多了一个支点,力学上就完全不一样了。两个跤王平时摔人都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以我的稳定重心破你不稳定的重心,但技巧相当、又贴在一起时,两个人成一个人了,没有长短,克不成。面对这新情况,两个跤王中聪明的一个,僵持了一会,觉悟了,懂得找两人共同的重心线,一找到,自己占上了这根线,另一个就跌出去了,用不着使绊子。李老看过这场跤,赞叹胜出的跤王聪明,同时感慨此地摔跤经验积累得不足,内家拳早已将其总结为“化中”了。象形术是薛颠第一个广传的,

25、甚至具体的架势可能就是薛颠发明的,但其中的理法是千年传承下来的。化中一法,形意拳有,太极拳有,八卦掌也有,只不过在象形术中是这个架势,叫了“云法” 。太极拳的“舍己从人” ,说得也是此事,不在意自己的重心线,在意的是敌我两个人组成的这个“大人”的重心线,并不是说要服从敌人,服从敌人不就败了么?内家拳早积累了此经验,所以要求更高,不能贴住二十分钟,要一碰就找到这个共同的重心线,一碰就占有它,一碰就败敌。不是三碰,就是一碰。云法是冬天之象,万物绝迹,但土下新一轮的生命也在孕育。云法里有藏手,第一节动作是左手前伸,右手藏在左手腕下。这个姿势叫做接手,接住敌人之手,不见得是手,也许是敌人的胳膊,或者是

26、敌人的肘。总之,用这个架势才能接住,不管敌人来的是胳膊还是肘,我左手控制住来物的一面,藏着的右手迅速按住来物的另一面,就接住了。 接手之法,跟接篮球一样。篮球飞过来,我两手同时抓,篮球是滚动的,两手一块用力,立刻脱手而飞。接篮球,两手得分出先后、轻重,篮球飞来,一手先轻轻迎接,让篮球抵触在这只手上,另一只手在篮球的另一面稍重地一按,就接住了。敌人的部分肢体被我像接篮球一样地接住了,他的这部分肢体就不是他的了,他的身体突然被挖走这么一大块,必然失衡,不用摔他,他就倒了。第一节是控人,第二节是杀招。如果第一节接住的是敌人整条胳膊,那么第二节就将这条胳膊往我身体后侧拉,因为两手控住了敌人胳膊正反两个

27、点,本有交错之力,一拉,加剧交错力,敌人胳膊就断了。两手不用费劲去掰,不是掰断的,是拉断的。甚至也不是拉断的,是坐断的,臀部向后一坐,两臂拉力自然增强,这就越来越省力了。对于内家拳而言,折肢断骨,并非难事。以此类推,如果敌人跟我玩摔跤,两手要抄我腿,脑袋暴露了,我接住敌人的脑袋会怎样?第二节是拧、拉动作,左右身交错,右手拉到左膝上方,右肘拉到左胸心脏前。此式含着致命的肘法,左右身交错,腰部较劲,可发力抖肘。 为何叫抖肘,不叫掀肘、摆肘或砸肘?因为抖肘不是拳脚功夫,是刀枪之理。抖肘不靠摆动幅度加力,它是扎枪。古战场上,敌人都有铠甲,枪杆要抖,才能扎入铠甲。抖肘就是抖枪,肘尖就是枪尖,从后腰到肘尖

28、之间有一根无形的大枪杆子。右肘抖肘时,左手藏在右肘下,相当于握着枪杆,有助于发力。藏着的东西都必有大用,抖肘之后,右腿进步,两手一起前推。右腿进步,原本在左膝上方的右手,调到右边来了,与右脚尖成上下一线。原本左右身交错,等于拧上了皮筋,现在一复位,皮筋反弹,也是腰部发力。前推的两手,是右手在上、左手藏在右腕下,但上面的右手是虚的,真伤敌的是下面的左手。 一条路线里有两个进攻,可比“柄中剑” 。柄中剑是暗器,剑柄里藏着一只短剑,长剑之柄就是短剑之鞘。我一剑向敌人刺去,敌人招架,此时我抽出柄里的短剑,再刺。两个方向来的进攻好防,双手刀、双手剑、双手锤都好抵挡,一个方向里出来的两个进攻,就不好防了。

29、形意拳的高功夫是换劲不换招,一招打过去,敌人挡住,我不改变进攻路线,但拳劲一变,敌人就应付不了这也是柄中剑。云法的回身动作,是左脚在前,向右转回身,右脚在前,向左转回身。都是向胸腹内侧而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转身的时候,两手护住胸腹,缩小受攻区域。而且这样转,两脚形成了八字步,前面说过,一扣八字步就可以发力,缩短了反击的步骤,能应急。4、摇法摇法,性似龙,属天干甲乙。在身为肾(两仪),属左肾门,在五行为木(性也),在五脏属肝,有青龙肝木之炁,施之于身则平肝固气,行之于四体百骸,则皮肉如绵,而筋骨如钢,骨骼无处不生锋芒。曲直之形,以拳法妙用言之,活动筋络,能屈,能伸,有飞腾变化之神,有静中策动

30、之妙,故曰:摇法性似龙,属木力者是也。此拳外静,而内动;外柔顺,而内刚猛。拳形顺,则心中虚空,丹田炁坚(释教谓之牟尼珠),平肝固气,而目光明;拳形逆,则性味不灵,气滞伤肝,肝伤则两目昏痛,动则疼痛之患,学者不可大意,若能细心研究其妙道,神乎技矣。步径斜曲,两步一组。法曰:青龙之炁五脏属肝,四体百骸筋骨刚绵,外静内动丹田炁坚,精炁贯顶劲起涌泉。第一节 摇法左开始(开始)无极势,右足不动,左足前进步;双手同时手心翻上平心口,极力向前伸出,左手顺膝平肩,右手伸至左手腕下(势谓之无极接手);势不停,两手阴阳向左斜横(弧形)极力捋劲,右手心捋至朝上,肘顺左膝平乳;左手捋至手心向下,在右肘旁,相离四五寸。

31、形象右肩左膝,头顶身拗,目向右平视。法曰:右足不动左足前进,双手翻上顺力前伸,伸势不停回捋斜劲,左手抱肘右肘顺心,两手阴阳目右传神,舌卷气息屏气下沉。第二节 摇法右化身(化身)左足先向右进步,右足随前大进步,足尖稍向里合;两手阴阳,同足进时,向右斜横(弧形)极力捋劲,左手心捋至朝上,肘顺右膝平乳;右手捋至朝下,在左肘旁,相离四五寸。势象左肩右膝,目顺左手心前视。再演化身,手足、身法意,均相同。法曰:左足斜步右足大进,两手阴阳斜横捋劲(向右),左肩右膝目顺手心,右手旁肘左肱屈伸,左右化身势不宜紊,依法类推阴阳通神。第三节 摇法左回身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右

32、足向左足傍,回扣步,成大斜八字势,左足随进;两手同转身时,阴阳合力,向左斜横(弧形)捋劲,左手心向下仍抱右肘,右手心向上仍顺左膝;平肩,与前势相同,左右回身依此法,收势原地休息。法曰:右足回扣,左足随进;两手阴阳,随势化身;手足变化,肱曲力伸;两股弓曲,足指扣劲;收势休息,丹田气沉。摇法在天干属甲乙,是一、二,甲是种子发芽,乙是芽长成了苗,严冬过后是春天。经过飞、云的杀,到了摇法有了生。摇法在五行里属于木,正合草木生长之相,练摇法利于肝脏。摇法与云法是双胞胎,云法的接手、抖肘、藏手的动作在摇法里得到了保留,不同的是步法,多出了一个大斜进步,其实这个大斜进步才是摇法。左足在前、右足在后的情况下,

33、左足向右前方迈步,右足随后越过左足,大步迈向右前方。两足接续,形成一条很长的斜线,所以叫大斜进步。走成大斜进步时,左右身交错,左肘在右膝盖的上方,心脏的高度,右手藏在左肘侧面。交错便用上了腰力,左肘是抖肘,右手是藏手这都是云法的内容。云法的这些身法手法,因为这个大斜进步而改变了用途。大斜进步相当于骑马抄人。我骑马冲过去,要把一个站在地上的人搞到马背上来,如果我抓住这个人往上揪,人有一百多斤的重量,我以单手之力,是揪不上马背的。但我只抓不揪,抓住这个人的衣服,自己手上不用力,利用马的前冲力,把这个人横着带起来,人失去了重心,跟着马前进了,我稍微一扯,人就上了马背。骑马抄人,是用横力达到纵提的效果

34、。摇法也如此,我的手接住了敌人的部分肢体,敌人抗争,即将脱手而出时,我一个大斜进步,走出一个横力,敌人必然失重,我一放手,敌人会失控地纵跳而起。我的抖肘、藏手都预备着,生杀由我了。这是仁慈的做法,如果不仁慈,就不放手,敌人身体刚一轻浮,不用他脚离地,我的抖肘就扎在他身上了,这个抖肘借助上横力,不是平地扎枪,等于在奔马上扎出的一枪,力度可想而知。摇法是圆中,摇散敌人的重心,不是用手摇,而是用步子摇。摇法是甲乙,为春天之相,练摇法可以体会到人身脆弱,如小草发芽,经不起摧残,所以能放手时便放手。摇法多用于摔人,快马扎枪的抖肘杀人技就存而不用了。5、晃法晃法性似醉翁颠倒(内含真火),在天干为丙丁,在五

35、行属火,取诸身为心。生心为性,性定即禅,心动即机,机动则猛虎出林,火发则神龙游空。形之于内,有禅机之妙,醉翁火发之意。形于拳法,用之发手如爆烈之炸弹,势动如火之烧身,有捭(音背,起也)摔之功,有猿猴之灵,且异常猛烈,刚柔相济,故曰晃法火力也(火有性而虚无)。拳形和,三昧通灵,躁心化,玄妙生,体舒神畅;拳形不合,则中心不空,四体失中,筋络拘率,诸法皆不得中立地步,学者不可不慎焉。倘能详细研究,得其真诠,以术接命,而寿延年。身拗步斜,两步一组。法曰:醉翁性颠颠倒颠,性定神安醉如眠,禅机一动真火发,性命皈根见玄关,三昧通灵成大道,以术延命寿绵绵。 第一节 晃法左开始(开始)无极势,右足不动,左足向左

36、斜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向里扭劲,至手心朝上,平心口一齐往前极力伸开,如托重物相送之意,与肩相平;两肱曲伸,如怀中抱物之势,俟伸至极端,两手随向下翻劲平胸(头要上顶力),如托物猛翻下放之意,两手俟平胸之时不停,仍手心翻上,还成托物之势;股肱曲伸,头顶,身挺,目视两手中间。法曰:左足斜进,右足斜横;双手起伸,托物手中;俟伸极端,翻放平胸;势不宜停,翻上要猛;仍落起势,目视掌中(两手中间)。第二节 晃法右化身(化身)左足向右斜进步,两手托物之势不拳回,同足进时再向上起,端劲,齐眉,向右方摇肩,晃身两肱似画上半圆形;右足随大进,两手俟右足着地时,随向下翻劲平胸,如托物翻放之意,两手俟至胸不停,

37、仍翻上成托物之前势。再演,惟两肱不拳回,手足身法步相同,数勿拘。 法曰:左足右开,手托上举;摇肩晃身,臂半圆势;右足着地,翻落猛起(手翻上起);势不宜停,互相一理;手足身法,以此为之。第三节 晃法回身(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右足先向左,转身进步扣势,与左足成大斜丁势,两手仍托物之势,随同上起,摇肩晃肱齐眉;左足随转身进步仍顺,两手俟左足着地,仍猛翻、下放、上起,与前势精神、劲力均同,左右回身,皆依此法,收势原地休息。法曰:右足回扣,随势转身;两手上举,两肱力伸;左足随进,手翻气沉;下落上起,力举千斤;左右互换,手足莫紊。晃法在天干属丙丁,是三和四,等于是晚春

38、和初夏,此时草木已成型,开始壮大。所谓“明炳于丙,大盛于丁” ,明炳是特征明显,大盛是枝繁叶茂。晃法活力十足,如火苗一般跳动。晃法保留了摇法的大斜进步,但改变了摇法的手法。摇法的手法为,两手上托后再按,但并不多按,一按就又翻转成了托。先顺步练习,左手左脚在前、右手右脚在后,来练这个手法。托和按的幅度都很小,托不过肩,按不过胸。托的时候,要挺腰,腰挺起来,才能产生托力。好比我们托重物,东西重到一定分量,腰肌一定会给调动起来,这是人的本能,胳膊吃不住劲,最终挺起重量的是腰肌。以这个托重物的假设,来锻炼腰肌,养成习惯,一托便用上腰力。更巧妙的是,按的时候也要挺腰。腰上挺,手下按,腰和手形成交错,才能

39、出现有力的一按。按就像把手上的重物猛地弄翻,不能久作,迅速一按,又转成上托。如果敌人与我的胳膊相抵,我向上一托,敌人为抵挡必下按,我就顺着敌人的下按之势来按他,敌人的重心就落在我的胳臂上了,敌人就不是虚伪的了,成了实实在在的一块东西,此时我再逆反托起,给一点硬度,敌人就像一个球打在墙上,自己弹开了。手掌也可以握拳,变托按为打,这个急速逆翻的打法,能出现透劲,伤敌内脏。手的两托一按,是来练腰肌的。形意拳的“硬打硬进无遮拦” ,是腰力的效果,腰力练出来后,力量超过敌人数倍,等于大卡车撞上了自行车,敌人当然挡不住你。形意拳进攻有搓钻之法,我的小臂搓着敌人的胳膊前进,可钻入敌人防线,但这属于小技巧,克

40、敌制胜主要还是凭腰力。形意门有“要想人前显贵,先在旮旯受罪”的说法,外人听了,以为是说要下苦功夫,强调毅力。其实这个“旮旯受罪”有具体的受罪法。旮旯是墙角,形意门练腰力是在墙角里练的,墙成了训练器械。李老说,按照老规矩,形意拳练拳的场地要用墙围起来,一可以避免外人干扰,二可以保密拳技,更重要的是以墙练功。郭云深因杀人被关迸监狱,戴着脚镣打拳,两腿练出了牵扯之力,日后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半步是一腿前进,一腿跟着,像是戴着脚镣般迈不开步。郭云深成就了一个天下美谈。李老说,郭云深在监狱里还练一个功夫,就是墙功。郭云深入狱的时候,他的仇家预定了一个形意门高手杀他,仇家认为:“你们这功夫特殊,你们的人,

41、只有你们自己除得掉。”郭云深蹲的牢房,是县官看着当时与郭云深有渊源的一品官金禄的面子,单给他盖的小院,虽然手铐脚镣一应俱全,但饮食、卫生条件很好。郭云深打听到高手的事,知道自己一出狱就有杀身之祸,于是在牢房里一门心思练拳,一练就练了三年。高手不能闯进牢房杀郭云深,那等于造反,事情就闹大了。原以为凭着金禄的关系,郭云深最多关一年,就找个别的借口出狱了。没想到一等就等了三年。李老说:“三年后,那人就像猞猁等猫一样,等在监狱门口。 ”猞猁等猫,是旧时代的典故,现代人不了解,需要解释一下。旧时北方民居房顶上的野猫多,家养的猫也是一天到晚在外面逛,晚上才回家,跟野猫差不多。人多了,就会出怪人,野猫多了,

42、也会出怪猫。有一种吃猫的猫,老百姓称之为“猞猁” 。真猞猁像小豹子一般大,怪猫还是猫样子,是老百姓实在不知道该叫什么,就把猞猁的名字安在怪猫身上了。谁家的家猫生了小猫,很可能半夜里就听到屋外有猫叫,声音不太像猫叫,有点像人在吹口哨。这就是猞猁来了,向母猫要小猫吃。母猫会乖乖地叼一只小猫出去。笔者小时候,住在北京胡同里,遇到过猞猁要猫仔的事,家里的猫叼着小猫出去了,一个大人不信邪,也出屋了,捡砖头朝着猞猁叫的地方砸。等他回屋的时候,说吓坏了,家里人问他看见了什么,他说没看见,一出门就觉得害怕。反正家里的小猫给保下来了。野猫遇上猞猁,就悚了,猞猁转身走,野猫就乖乖跟着。看到屋顶上野猫排着队走,就是

43、猞猁在作怪。猞猁一路能带上四五只野猫,找个地方,弄碎了野猫的脑袋,只吃脑浆。其它野猫就看着,根本不敢逃。也许一次杀两只野猫,也许都杀了,看它吃够了没有,要是吃够了,会放剩下的野猫走。郭云深刑满出狱的日子,高手等在监狱门口,跟猞猁带猫走一样,郭云深出门就得跟他走,找个僻静处,他就下手了。郭云深看他在门外候着呢,就没出门,返身走到院中的影壁墙前,手在墙面上摸,摸着摸着一发力,影壁墙给推倒了一截。门外的高手一看,知道郭云深练成了,转身走了。日后郭云深闯出了声誉,获得了武林同道普遍的承认,他就访这高手去了,问:“那天咱俩要是动手,会怎么样?”高手回答:“当初我可惜你是个人才,现在你功夫大了,我收拾不住

44、。 ”郭云深:“师哥功夫大。 ”通过郭云深推倒影壁的事,可看出他在牢房里练了三年的墙功。墙功怎么练呢?出乎意料的简单,两手当胸伸出,按在墙上,用力推墙,墙是不动摇的,所以使出来的劲会反作用在自己身上。作用在腰上。推墙,锻炼的是腰肌。自己腰上主动使劲,锻炼出的腰力不大,因为再怎么使劲,腰肌的肌理不会变,强壮的还是原来就强壮的几束肌肉纤维,总之有限。以反作用力来练腰,等于海浪一遍遍地冲击沙滩,改变了沙滩的形状。手通过墙,反弹给腰肌种种力,腰肌不要抵抗,而承受冲击,闲置的肌肉纤维便得到了强化。腰要被动地练,此为窍要。练腰等于让腰肌重新长一遍,所以主动不得,你主动了,就长不成了。等腰肌的肌理改变后,可

45、以尝试主动。手抵在墙上,腰肌发力,作用在手上,手再反弹给腰肌。腰肌与手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养成这个习惯,对敌时,腰力便可自然地发到手上了。郭云深是在墙上出的功夫,所谓“逝去的武林” ,为人处事的老规矩不见了,一些口诀失传了,好多练功的器械也失传了。李老说:“别说武术了,你知道以前的人怎么练书法?”李老小时候练书法,要转水缸,手抓着空水缸的缸口,让水缸倾斜,以底部一点触地,两手互换位置地抓,水缸就转了起来。转水缸是为了练腕力,在书法里叫“开腕” ,腕部能转开了,毛笔写出的勾挑才有力。不转水缸,也要用别的方法,如早晨起来磨墨五百圈,磨墨就是转腕子。书法是力量的美学,毛笔在纸上要发力的,所以对筋

46、骨有要求。古代的书论上,屡屡言要“大筋挑起” 。为何练功要用器械?因为器械可以改变肌肉的习惯,肌肉自己不好改变,得要外缘相助。做了形意拳的墙功,晃法的托按才有真力度。托按都是挺腰挺出来的,托按的手法掌握后,要把托按放到大斜进步里锻炼。大斜进步分两步走,左腿先向右进,然后右腿再大步向右进。左腿右进之前,两手要托到眉弓高度。高到眉弓,加大了按的幅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晃肩。肩是根节,相当于大树的树根,用上根节,力量就深刻了。 晃肩会形成奇怪的动作。两手走的是直线,比着眉弓平平一划就由左到右了,两上臂要作出上弧线(拱桥之形)。上臂作出上弧线了,手应该水涨船高啊,也会作出上弧线的,但两手偏不作,两上臂拱起

47、来了,两手要将其平压下去。手对上臂有反作用力,才能把肩的晃力发挥到最大,如果肩一晃,臂松手软的,肩的力量就作废了。肩一晃,手和上臂肌肉在较着劲,等于一抡鞭子,鞭子各节都挺上劲,有硬度,一鞭抽过去,抽得才狠。晃肩的同时,右腿大步右进,右足一落地,两手猛然翻转下按,短促一按,立刻翻转上托,便完成晃法。 大斜进步时的迈步、晃肩都是横力,在横力中作托、按,等于是三个劲。托、按之力是腰挺出来的,横力是腰拧出来的,现在挺中有拧,拧中有挺,力量就立体了。立体的力量,缓作可控制人,它四面八方地撑开,敌人的力碰上来,会被裹住;急作就是爆发力了,敌人的力量一碰上来,就被炸毁了。 动作的要点还有两个,一是“有背摔之

48、功” ,二是“两肱不拳回” 。背摔之功,是晃法可以变成摔跤的大背挎,将敌人从后背上摔出去。敌人看着是从我后背上摔出去的,其实是拿肩触敌的,晃法里有肩发力的“晃肩” ,练出了肩的功夫,当然可以使大背挎。飞、云、摇法里都有以上臂肌肉回拉的动作,而晃法则取消了这种动作,上臂肌肉不回拉,不收拳,只进不退,在进中自有腾挪这就是“两肱不拳回” ,养成这个习惯,利于贴身近战。拳头打上去了,不用拉回来蓄力后再打,那样费周折。拳头打到哪,就在哪接着打,这样效率高。读者会问:“运动幅度越大,打击力越大。拳头都没有运动幅度了,怎能有力?”拳头的运动幅度,不单是“拳头抡出来的”一种,拳头不动,但我迈了一大步,这一大步

49、也等于是拳头的运动幅度。甚至我原地不动,拳头也不动,但我腰肌发力,传力到拳,这从后腰到拳头的距离,也是拳头的运动幅度,往往比抡拳的幅度还大。养成“两肱不拳回”的习惯,就是养成“以步赢人” 、 “消息全凭后脚蹬” 、 “腰为枢纽”的习惯,才有象形术的味道。6、旋法旋法,性似旋风,在天干属中央戊已,在五行属土,取诸身为脾。脾者,意也,为人之元性,意能变通万象,如土能生长万物也。形之于身内,属阴阳二炁阖辟之机,左旋右转,一起一伏,两者循环,形似璇玑,释谓法轮,道名周天,孔云行庭。行之于拳法,性能,是一气之开合,其形圆,其性实,无纵横,旋转似弹丸,万法开端,能与各法相合,故曰土力也。形势顺,则内五行合,身体健壮,百疾不生;形势逆,则气努伤脾,脾胃虚弱,则五脏不克溶化食物,各疾因此而生,诸法亦失其真意矣。学者深思默悟而得之于身心,以通诸窍。步径,斜八、正八、斜丁、正丁,内含八卦图。 法曰:天旋其外寒暑无穷,身旋其内术命相通,形之于拳开窍通灵,脾胃健壮百疾不生。旋法,与各法之步径不同,由中央戊已土开始,以立正九十度之无极势开步,左旋右为齐,(主也)右旋左为齐,此图外圆内方,取天圆地方中央土之意。足之动机、开合,皆依正八、斜八、正丁、斜丁,或左向右,或右向左,九十度之步骤为之。其动机之四周,合三百六十周天之数,学者,悟此图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