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急诊.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6868464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4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急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急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急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急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急诊科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生理学一、 名词解释 1 单纯扩散2 动作电位3 成分输血4 射血分数5 相对不应期6 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BMR)7 基础代谢8 有效滤过压9 血浆清除率10 视野11 妊娠二、 单项选择题1 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称为:()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 D. 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2 下列有关传导特点的选项,错误的是:()A. 双向性 B. 安全性C. 不衰减性 D. 有“全或无”现象3 下列有关红细胞的破坏的叙述,错误的是:()A. 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 120 天B. 每天约

2、有 5%的红细胞被破坏 C. 每天约 90%的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D.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红细胞的形成4 下列有关红细胞血型的选项,正确的是:()A. 红细胞膜上只含 B 抗原者为 A 型B. 含 A 抗原的为 B 型C. 含有 A 与 B 两种抗原的为 O 型D. A 和 B 两种抗原都没有的为 O 型5 下列有关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错误的是:()A. 化学传递 B. 单向传递C. 时间延搁D. 不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6 下列关于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步骤,错误的是:()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C. 肌质网(即纵管系统)

3、对 Ca2+的释放和再聚积 D. 兴奋收缩偶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偶联因子是 Na+7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 钠平衡电位B. 钾平衡电位 C. 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 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8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 Na+ 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 膜在安静时对 K+通透性大B. 膜在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C. Na+、K+ 易化扩散的结果D. 膜上钠钾泵的作用9 阈电位是指:()A. 造成膜对 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 造成膜对 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 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D. 去极化造成膜对 Na+通透性突然

4、增大的临界膜电位10 静息电位由正常的-90 mV 改变为-95 mV 时,其兴奋性:()A. 升高 B. 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11 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连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 Na+B. Cl-C. Ca2+D. K+12 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C. 血浆 D. 血清13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 白蛋白 B. 球蛋白C. 珠蛋白 D. 血红蛋白14 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主要离子流是:()A. K+内流, Na+内流 B. Ca2+内流,Na+内流,K+外流C. Ca2+内流,K+ 外流D. Na

5、+内流, Ca2+外流15 在无神经和体液因素影响下,窦房结细胞自动兴奋的频率为:()A. 90 次/分 B. 80 次/分C. 75 次/分 D. 100 次/分16 下列有关心电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 P 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B. QRS 波代表两心室去极化C. PR 间期表示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D. 心电图是心肌兴奋与收缩的反应 17 刺激心脏迷走神经时,会产生:()A. 心率加快B. 心输出量增加C. 心肌收缩力增加D. 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18 能够引起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兴奋的适宜刺激是:()A. CO2 分压下降B. O2 分压升高C. H+浓度下降D. O2

6、 分压下降和 CO2 分压升高19 肺通气是指:()A. 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 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C. 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D. 外界氧入肺的过程20 O2 与 CO2 通过呼吸膜的扩散速率比较是:()A. O2CO2B. O220 倍 CO2C. O220 倍 CO2D. CO22 倍 O221 下列可使氧离曲线右移的条件是:()A. CO2 分压升高 B. H降低C. pH 升高 D. 温度降低22 CO2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 物理溶解 B. 形成碳酸C. 形成碳酸氢盐 D.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23 呼吸基本节律产生部位是:()A.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B.

7、延髓呼吸神经元C. 脑桥呼吸中枢D. 大脑皮层24 CO2 分压增高引起呼吸兴奋,主要是通过:()A.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转而兴奋呼吸中枢B.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C. 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D. 刺激脊髓呼吸神经元25 缺氧引起呼吸兴奋,是通过:()A.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B.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转而兴奋呼吸中枢C. 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D. 刺激脊髓呼吸神经元26 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是:()A. 促胃泌素 B. 组胺C. 盐酸 D. 乙酰胆碱27 下列对胃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所需的酸性环境;并使蛋白质变性B. 保护胃黏膜C. 抑菌、杀菌D.

8、 有助于小肠铁和钙的吸收28 胰液缺乏时,下列哪种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受影响:()A. 蛋白质 B. 脂肪C. 维生素 AD. 糖类29 下列关于糖的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A. 小肠只吸收单糖B. 单糖吸收途径是血液C. Na+ 主动转运受阻,对糖吸收无影响D. 葡萄糖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30 能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A. 胃酸 B. 内因子C. 肠激酶 D. 组织液31 正常脑电图具有 4 种基本波形,即 波, 波, 波, 波。但成人在清醒状态下一般记录不到的波形是:()A. 波 B. 波 C. 波 D. 波32 甲状腺功能活动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的调节:()

9、A. 甲状旁腺 B. 性腺C. 下丘脑与垂体 D. 松果体与胸腺33 调节血钙水平的最重要激素是:()A. PTAB. TSHC. ACTHD. GH34 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A. 血糖 B. 氨基酸和脂肪酸C. 激素 D. 神经调节35 水的重吸收主要发生在:()A. 髓袢 B. 远曲小管C. 近球小管 D. 集合管36 下列反射与前庭器无关的是:()A. 姿势反射 B. 腱反射C. 植物性神经 D. 眼震颤37 下列反射不属于脊髓躯体反射的是:()A. 肌反射 B. 姿势反射C. 对侧伸肌反射 D. 牵张反射38 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变化,但这种变

10、化的幅度一般不超过:()A. 1.5B. 1.0C. 0.5D. 2.039 肾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变动于多少范围内时于肾血流量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相对恒定:()A. 90160 mmHgB. 80160 mmHgC. 80180 mmHgD. 90180 mmHg40 葡萄糖的重吸收,仅发生于近球小管,但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多少时,尿中出现葡萄糖:()A. 6.677.78 mmol/LB. 8.8910.00 mmol/LC. 10.011.1 mmol/LD. 7.788.89 mmol/L41 对眼的适宜刺激的光波的波长是:()A. 370740 n

11、mB. 340770 nmC. 370470 nmD. 470740 nm42 味觉的敏感度往往受食物或其他刺激物的温度影响,味觉的敏感性最高时的温度是:()A. 2025B. 2530C. 2030D. 253543 正常人空腹状态下血清胰岛素浓度为:()A. 3545 pmol/LB. 45100 pmol/LC. 100145 pmol/LD. 35145 pmol/L44 胰岛素在血中的半衰期只有几分钟,主要在肝脏中灭活,肌肉与肾等组织也能使胰岛素失活。胰岛素的半衰期是:()A. 4 minB. 3 minC. 8 minD. 5 min45 人胰高血糖素在血清中的浓度为:()A. 0

12、50 ng/LB. 50100 ng/LC. 100150 ng/LD. 150200 ng/L46 女性基础体温在排卵前后会出现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排卵前先出现短暂升高,而在排卵后降低 0.5左右B. 排卵前先出现短暂降低,而在排卵后升高 0.5左右C. 排卵前先出现短暂升高,而在排卵后降低 1左右D. 排卵前先出现短暂降低,而在排卵后升高 1左右47 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有碘和甲状腺球蛋白,在甲状腺球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上发生碘化,并合成甲状腺激素。人每天从食物中大约摄碘 100200 g,占全身碘量的:()A. 80%B. 90%C. 70%D. 60%48 T4 与 T3 都

13、具有生理作用。目前认为,T4 不仅可作为 T3 的激素原,而且其本身也具有激素作用,约占全部甲状腺激素作用的:()A. 25%B. 45%C. 35%D. 15%三、 多项选择题1 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A. 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C. 主动转运 D. 出胞 E 入胞2 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主要是:()A. Na+ 通道失活,Na+停止内流B. K+外流 C. Ca2+内流D. Cl-内流 E Mg2+内流3 CO2 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A. 物理溶解 B. 和水结合形成碳酸C. 形成碳酸氢盐 D.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 碳氧血红蛋白4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A.

14、 全身动脉血压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B. 肾小囊内压升高时,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也减少C. 全身血浆蛋白的浓度明显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D. 肾小球的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亦有很大影响E 心率加快5 神经反射弧的组成是:()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元C. 反射中枢 D. 传出神经元E 效应器四、 问答题1 何为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过程及特点。2 试述调节血管舒缩活动的体液因素。3 简述氧离曲线特点及生理学意义。4 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是什么?5 试述肾脏的泌尿功能在机体排泄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 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

15、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2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3 成分输血:把人血中的各种不同成分,如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分别制备成高纯度或高浓度的制品,再输注给病人,以适应不同病人对输血的不同要求,输血疗法已经从原来的输全血发展为成分输血。4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射血分数=搏出量(ml)100%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l ) 。5 相对不应期:3 期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在膜电位为-60-80 mV 的这段期间,若给予心肌细

16、胞一个阈刺激,仍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但如果给予一个阈上刺激,则可能产生一次新的动作电位。这一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 。6 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 h;室温保持在 2025;体温正常。在这种状态下,体内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能量代谢比较稳定,所以把这种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MR ) 。7 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状态:清晨

17、、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 12 h;室温保持在 2025;体温正常。在这种状态下,体内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能量代谢比较稳。8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9 血浆清除率:是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 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这个被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是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可用于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和推测肾小管功能。10 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视野检查有助于诊断视神经、视传导径路和视网膜的病变。11 妊娠:是新个体产生的过程,包括受

18、精、着床、妊娠的维持、胎儿的生长以及分娩。单项选择题1 C2 D3 B4 D5 D6 D7 B8 D9 D10 B11 C12 C13 A14 C15 D16 D17 D18 D19 C20 D21 A22 C23 B24 A25 C26 C27 B28 D29 C30 A31 D32 C33 A34 A35 C36 B37. B38 B39 C40 B41 A42 C43 D44 D45 B46 B47 B48 C多项选择题1 AC2 BC3 ACD4 ABCD5 ABCDE问答题1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19、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神经纤维和肌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其膜的静息电位约为-70-90 mV。当它们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 时,膜内原来存在的负电位将迅速消失,并进而变成正电位,即膜内电位由原来的-70-90 mV 变为+20+40 mV 的水平,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这样整个膜内外电位变化的幅度为 90130 mV,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上升支中零位线以上的部分,称为超射。但是,由刺激引起的这种膜内外电位的倒转只是暂时的,很快就出现了膜内电位的下降,由正值的减小发展到膜内出现刺激前原有的负电位状态,这就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动作电位的特点: 有“全或无”现象。单一神经或肌细胞动作

20、电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刺激若达不到阈值,不会产生动作电位。刺激一旦达到阈值,就会爆发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大小和形状不再随着刺激的强弱和传导距离的远近而改变。 有不应期,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可能发生融合。2 调节血管舒缩活动的体液因素:(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水解,产生血管紧张素。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血管紧张素转换为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在氨基肽酶 A 的作用下,成为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不具有活性。血管紧张素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引起相应的生理效应,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动脉血压升高,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之一。(

21、2)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可与 和 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肾上腺素使总外周阻力降低,脉搏压变大,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作用不能抵消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故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去甲肾上腺主要与血管的 1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 1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但和血管平滑肌的 2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能力较弱。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3) 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在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在肾集合管可促进水的重吸收,故又称为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相应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是已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在完整机体中,血浆中血

22、管升压素浓度升高时首先出现抗利尿效应;只有当其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时,才引起血压升高。(4)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细胞可以生成并释放若干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或收缩。 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内皮细胞合成前列环素使血管舒张。内皮生成内皮舒张因子(EDRF) ,化学结构是一氧化氮(NO ) ,可使血管平滑肌内的鸟苷酸环化酶激活,cGMP 浓度升高,游离 Ca2+的浓度降低,故血管舒张。 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血管内皮细胞也可产生多种缩血管物质,称为内皮缩血管因子(EDCF) 。(5)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激肽释放酶是体内的一类蛋白酶,可使蛋白质底物激肽原分解为激肽

23、。激肽具有舒血管活性,可参与血压和局部组织血流的调节。(6) 心房钠尿肽: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当心房壁受到牵拉时,可使心房肌细胞释放心房钠尿肽,其作用可使血管舒张。3 氧离曲线是反映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液 O2 张力(分压 )的关系曲线。由于血红蛋白的变构效应,氧离曲线不是一条直线,而呈现“S”形。氧离曲线可分为 3 段: 曲线的上段坡度小,表明在这个范围内分压有较大的变化时,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当血氧分压下降到7.98 kPa(60 mmHg)时血氧饱和度仍能达到 90%,它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的摄氧量。 曲线的中段坡度较大。在这个范围内氧分压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下降很多,因而

24、能释放出大量的氧。 曲线下段的坡度为中等,下段的坡度比中段小,但比上段大。当组织活动增强时,对氧的利用加速,组织液的氧分压降低到 1.99 kPa(15 mmHg),此时可促使氧合血红蛋白的进一步解离,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对氧需要。4 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1) 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糖阈,尿中将出现糖,引起糖尿病。(2) 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

25、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胰岛素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除了用于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 磷酸甘油,脂肪酸与 磷酸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胰岛素缺乏时,出现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加速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氧化过程发生障碍,不能很好处理酮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3) 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其作用可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上: 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 可使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加快,增加DNA 和 RNA 的生成。 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另外,胰岛素还

26、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5 肾脏的泌尿功能在机体排泄功能中的作用: 排除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保留体液中重要电解质。 排出过剩的电解质,尤其是氢离子。第二章病理生理学一、 名词解释1 渗透压2 高渗性缺水3 容量失调4 水肿5 血液的 pH6 缺氧7 炎症8 DIC9 心源性休克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1 肝性功能性肾衰竭12 尿毒症二、 单项选择题1 细胞外液量占体重的:()A. 30%B. 20%C. 15%D. 5%2 细胞内液中,最重要的阳离子是:()A. Mg2+B. Ca2+C. K+D. Na+3 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离

27、子主要是:()A. Mg2+B. Ca2+C. K+D. Na+4 细胞外液中,最重要的阳离子是:()A. Mg2+B. Ca2+C. K+D. Na+5 在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另一条重要排钾途径是:()A. 皮肤 B. 结肠 C. 空肠 D. 回肠6 下列哪种离子被称为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A. Mg2+B. Na+C. K+D. Ca2+7 细胞外液内水分的增加或减少,以致渗透微粒的浓度发生改变是指:()A. 容量失调 B. 成分失调C. 浓度失调 D. 渗透压不变8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失钠,称为:()A. 等渗性缺水 B. 高渗性缺水C 低渗性脱水 D. 原发

28、性缺水9 水和钠虽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称为:()A. 等渗性缺水 B. 高渗性缺水C. 低渗性脱水 D. 继发性缺水10 等渗性缺水时,血清钠:()A. 高于正常 B. 正常范围C. 低于正常 D. 正常或低于正常11 细胞内液缺水的程度超过细胞外液缺水,多见于:()A. 等渗性缺水 B. 高渗性缺水C. 低渗性缺水 D. 继发性缺水12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A. 静脉压增高 B. 胶体渗透压降低C.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 淋巴回流受阻13 醛固酮主要作用于:()A. 集合管 B. 远曲小管C. 近曲小管 D. 致密斑14 血气分析中反映呼吸性成分的主要指标是:()

29、A. ABB. SBC. PaCO2D. BE15 在呼吸性碱中毒时:()A. AB 和 SB 都相等地减少 B. AB 降低,ABSBC. AB 和 SB 都相等地增多 D AB 升高,ABSB16 在标准条件下(PCO2 为 40 mmHg,温度为 37,血红蛋白的饱和度为 100%) ,用酸或碱滴定全血至 pH 为 7.4 时所需的酸或碱的摩尔数为:()A. ABB. BEC. SBD. BB17 严重腹泻、肠道瘘管或肠道引流等常会引起哪种酸碱失衡:()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18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疾患者,在通气未改善之

30、前滥用 NaHCO3,或过急地过度人工通气,或大量使用利尿剂之后,常会引起:()A. 呼吸性酸中毒 B. 呼酸合并代碱C. 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19 氧分压为 19.95 kPa(150 mmHg ) ,二氧化碳分压为 5.32 kPa(40 mmHg ) ,温度 38,在体外 100 ml 血液内血红蛋白所结合的氧量称:()A. 氧分压 B. 氧含量 C. 氧容量 D. 氧饱和度20 氰化物、硫化氢、磷等中毒可引起:()A. 低张性缺氧 B. 血液性缺氧C. 组织性缺氧 D. 循环性缺氧21 低血流性缺氧、缺血性缺氧、淤血性缺氧统称为:()A. 低张性缺氧 B. 血液性缺氧C.

31、组织性缺氧 D. 循环性缺氧22 属于低张性缺氧的疾病是:()A.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B. 贫血C. 亚硝酸盐中毒 D. CO 中毒23 正常人体温维持在 37左右,一昼夜上下波动不超过:()A. 0.5B. 1C. 2D. 1.524 体温每升高 1,基础代谢率提高:()A. 10%B. 13%C. 15%D. 23%25 在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炎症时,可出现:()A. 白细胞下降 B. “核左移”现象C. 局部血管收缩 D. 血流减慢26 下列关于 DIC 发病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细胞受损 B. 大量组织因子入血C.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D. ADP 缺乏27 典型的 DIC

32、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可分为三期,例外的是:()A. 消耗性低凝期 B. 高凝期C. 原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期 D. 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期28 DIC 在临床上最常出现的四大症状是 :()A. 出血、休克、微血栓栓塞和溶血B. 出血、贫血、感染和溶血C. 发热、出血、贫血和溶血D. 微血栓栓塞、出血、贫血和休克29 休克分三型,除外以下:()A. 感染性休克 B 失血性休克C. 神经源性休克 D. 过敏性休克30 根据微循环的变化,可以把休克分为三期,其中不包括:()A. 缺血性缺氧期 B. 休克的难治期C. 休克的恢复期 D. 淤血性缺氧期31 下列关于引起心肌收缩性减弱的基本机制的叙述中,错

33、误的是:()A. 收缩相关蛋白质的破坏 B. 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C. 心肌肥大的平衡生长 D. 心肌能量代谢紊乱32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不常见于:()A. 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 B. 缩窄性心包炎C. 肥大性心肌病 D. 高血压性心脏病33 下列选项中不是心力衰竭时心脏的代偿反应的是:()A. 心率加快 B. 心脏扩张C. 心血流重分布 D. 心肌肥大34 下列关于心力衰竭时心外代偿反应中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容量增加 B. 心率加快C. 红细胞增多 D. 血流重分布35 体循环淤血,下列表现不常见的是:()A. 肝颈静脉反流征(+)B. 水肿C. 肝肿大、压痛 D. 肺水肿36

34、 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来看,心力衰竭的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三大主征,例外的是:()A. 肺循环充血 B. 微循环淤血C. 体循环淤血 D. 心输出量不足37 正常成人静息时的肺泡通气量是:()A. 5 L/minB. 3 L/minC. 6 L/minD. 4 L/min38 关于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不正确的是:()A. 弥散障碍 B.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C. 酸碱失衡 D. 肺泡通气不足39 气道阻力 80以上发生于:()A. 气道直径小于 2 mm 的支气管与气管B. 气道直径大于 2 mm 的支气管与气管C. 气道直径小于 2 mm 的外周小气道D. 气道直径大于 2 mm 的外周小气道40

35、影响气道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A. 气道内径 B. 气道长度C. 气体密度 D. 气流速度41 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称为限制性通气不足,其发生机制错误的是:()A. 呼吸肌活动障碍 B. 胸廓顺应性降低C. 肺顺应性降低 D. 气道狭窄42 肝功能衰竭时,肝功能受损先后次序正确的是:()A. 分泌功能减退解毒功能障碍 合成功能减弱B. 解毒功能障碍分泌功能减退 合成功能减弱C. 分泌功能减退合成功能减弱 解毒功能障碍D. 解毒功能障碍合成功能减弱 分泌功能减退43 以下肝性腹水形成的因素中,错误的是:()A. 抗利尿激素增多 B. 门静脉压力增高C.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

3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44 关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有很多学说,下列学说中未被认可的是:()A.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B. 氨基酸中毒学说C. 氨中毒学说 D. 氨基丁酸(GABA)学说45 下列肝衰竭时物质代谢障碍的主要表现中,错误的是:()A. 高血糖 B. 低钾血症C. 低钠血症 D. 低白蛋白血症46 肝衰竭时凝血障碍主要表现中,除外的是:()A.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 常发生 DIC,从而致凝血因子消耗增多C. 循环中抗凝血物质减少D. 易发生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47 下列关于慢性肾衰竭患者伴发高血压的机制中,错误的是:()A. 肾脏降压物质生成减少 B. 肾素分泌增多C. 钠、水潴留 D. 抗

37、利尿激素增多48 下列关于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中,错误的是:()A. 肠道对铁和蛋白等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或利用障碍B. 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C. 体内蓄积的毒性物质(如甲基胍)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D. 毒性物质抑制凝血因子的功能所致的出血49 CRF 晚期因受损肾单位增多,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其机制错误的是:()A. 肾小管上皮细胞产 NH4+减少,可致 H+排出障碍B. 继发性 PTH 分泌增多,抑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碳酸酐酶活性,使近曲小管排氢和重吸收重碳酸盐减少C. GFR 降低到 20 mlmin 时,使硫酸、磷酸等酸性产物生成增加D. GFR 降低到 20 mlmin 时,使硫酸、磷酸

38、等酸性产物滤过减少50 CRF 晚期镁代谢障碍出现高镁血症的原因是 :()A. 钙磷代谢障碍 B. PTH 的溶骨作用C. 酸中毒 D. 镁排出障碍三、 多项选择题1 肾调节酸碱平衡的机理是:()A. H+-Na+的交换B. HCO3-的重吸收C. 分泌 NH3 与 H+结合成 NH4+排出D. 尿的酸化而排出 H+E Na+-K+的交换2 最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是:()A. 心性水肿 B. 肾性水肿C. 肝性水肿 D. 营养性水肿E 甲亢3 下列疾病中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是:()A. 糖尿病 B 酒精中毒C. 尿毒症 D 高血钾 E 高血钠4 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可引起:()A. 血红蛋白氧离曲

39、线左移 B. 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右移C. 血浆游离钙降低 D. 低钾血症E 低钠血症5 肾性骨营养不良是 CRF,尤其是尿毒症的严重并发症,亦称肾性骨病。其发病机制相关因素有:()A. 高磷血症、低钙血症 B. PTH 分泌增多C. 1,25 (OH)2VD3 形成增多 D. 酸中毒E PTH 分泌减少6 右心衰竭的常见原因有:()A. 肺栓塞 B. 法洛四联征C. 二尖瓣狭窄 D. 二尖瓣关闭不全E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 常见的尿毒症毒素有:()A. 胍类化合物 B. 多巴胺C. TSHD. 尿素E. PTH四、问答题1 简述水肿的发病机制。2 简述低张性缺氧的特点。3 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

40、影响。4 试述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5 简述 DIC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 渗透压:当水和溶液用透析膜隔开时,由于溶液含有一定数目的溶质微粒,对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这种对水的吸引力称为渗透压。2 高渗性缺水:水和钠虽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3 容量失调:是指体液量的等渗性减少或增加,而仅引起细胞外液量的改变。4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5 血液的 pH:是表示血液中 H+离子浓度的指标。6 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机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41、7 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8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和并发症,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综合征。其特征是凝血功能亢进,微血管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导致消耗性低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病理变化。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损害和血管内溶血等。9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功能衰竭致心输出量显著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器官组织灌注减少而致的休克,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瓣膜

42、病变等。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在原无心肺疾患的病人因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以致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而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常见于休克、创伤、败血症、过量输液、体外循环术和氧中毒等。11 肝性功能性肾衰竭:是指严重肝病患者并发的肾衰竭,其肾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但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功能正常。12 尿毒症:是急慢性肾衰竭最严重的阶段,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肾脏内分泌功能失调外,还出现内源性毒性物质蓄积而引起的一系列自身中毒症状,故称之为尿毒症。单项选择题1 B2 C3 C4 D5 B6 D7 C8 C9 B10 B11 B12 A13 B14 C15 B16 B1

43、7 A18 B19 C20 C21 D22 A23 B24 B25 B26 D27 C28 A29 B30 C31 C32 D33 C34 B35 D36 B37 D38 C39 B40 A41 D42 C43 D44 B45 A46 C47 D48 D49 C50 D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3 ABCD4 ACD5 ABD6 ABC7 ADE问答题1 水肿的发病机制:(1)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淋巴回流受阻。(2)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引起钠、水潴留: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远曲

44、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2 低张性缺氧的特点:(1) 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氧含量都降低,静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氧含量亦随之降低。(2) 动脉血和静脉血氧容量正常。如果由于慢性缺氧,可使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增多,氧容量增加。(3) 动脉血氧差接近正常。如果 PaO2 太低,动脉血与组织氧分压差明显变小,血氧弥散到组织内减少,可使动静脉血氧差降低。(4) 除血氧变化外,根据肺泡通气量,PaO2 有不同的变化,例如:严重的肺气功能障碍,CO2 排出少,PaCO2 升高;如果过度换气, CO2 排出多,则 PaCO2 降低。3 代谢性酸中毒主要引起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

45、能障碍和呼吸的代偿性增强。(1) 心血管系统: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能产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收缩力降低以及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2) 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酸中毒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昏迷,最后可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其发生机制与酸中毒时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使抑制性神经介质 氨基丁酸生成增多,酸中毒还会影响氧化磷酸化,导致 ATP 生成减少,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4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 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休克的病因。(2) 扩容:各种休克都存在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补充血容量可提高心输出量,改善组织器官的灌注。

46、扩容应及时,采取“需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充分扩容。同时可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管楔压,以判断补液情况。扩容还需根据血液流变学障碍的情况,选择输血、晶体液或胶体液。(3) 纠酸:休克发展过程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酸中毒,酸中毒时 H+和 Ca2+的竞争作用影响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的收缩力,应根据酸中毒的程度及时纠酸。(4)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扩血管药物的选择:对于低排高阻型休克,或使用血管收缩药物血管高度痉挛的患者以及休克晚期体内儿茶酚胺过多的病人,可使用血管扩张剂。 缩血管药物的选择:对于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以及高排低阻型休克,可使用缩血管药物。5 DIC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1) 预

47、防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防治 DIC 的根本措施。如控制感染、清除坏死组织、纠正休克、恰当处置产科意外等。(2) 改善微循环:DIC 常在微循环障碍的基础上发生,DIC 发生后又可加重休克。有效改善微循环是中断恶性循环的极为重要措施。包括补充血容量以增加微循环血流量,解除微血管痉挛,降低血黏度,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3) 重建凝血纤溶间的动态平衡:DIC 的发生首先是血液凝固性增高,而后才是纤溶系统过度激活,使血液凝固性降低。故在治疗上应: 以抗凝为主,即使在后期纤溶为主的DIC 病人也不宜单独使用抗纤溶药,否则可导致病情恶化; 适时补充凝血物质和抗纤溶治疗。(4) 其他: 溶栓

48、:链激酶、尿激酶溶解纤维蛋白微血栓,改善微循环。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前列腺素 E 等。 中医中药:丹参、川芎等。第三章药理学一、 单项选择题1 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是:()A. 阻断 H2 受体 B. 阻断 M 受体C. 阻断质子泵 D. 阻断胃泌素受体2 抑酸作用最强的药物是:()A. 西咪替丁 B. 哌仑西平C. 谷维素 D. 奥美拉唑3 胃复安止吐作用机制是:()A. 阻断 5HT3 受体 B. 激动 5HT3 受体C. 激动多巴胺受体 D. 阻断多巴胺受体4 下列选项,不属于 ACEI 的不良反应的是:()A. 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 B. 低血压C. 刺激性干咳 D. 高血钾5 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病人不宜使用:()A. 受体阻断药 B. l 受体阻断药C. 利尿药 D. 扩血管药6 急性心肌梗死所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应首选:()A. 奎尼丁 B. 胺碘酮C. 普萘洛尔 D. 利多卡因7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A. 普鲁卡因胺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