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用法难点的应对策略与数字用法的常见不当1当数字作为词语的语素时使用汉字数字为宜规定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要求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到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误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规定还要求,在某些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一般” 、 “五朵金花” 、 “第四方面军” 、 “两栖动物” 、 “五笔字型”等,使用汉字数字是没有争议的。但有些一般性语句,如“五种水果” ,有时会因为考虑到局部统一的原则而使用阿拉伯数字。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数字多数强调的是后面
2、的名词,在这里完全可以把数字看作构成词语的语素,数字在这里起到限制的作用,所以应采用汉字数字。例:脊椎动物分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3 个阶段:外部形态-内部解剖特征分类阶段、细胞核型特征分类阶段、分子特征分类阶段。这里的数字“3”应为汉字“三” ,因为它的下文叙述了具体的三个阶段,这里的数字并不是表示统计意义或作对比之用,它只是用来限制“阶段”一词,所以应使用汉字数字。2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和人们的用字习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流通广泛、使用率高的表达方式是应该推荐的。国家标准也是在考虑到各种使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在遇到国家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采用约定俗成的表示法。(1)
3、阿拉伯数字作为序数词的用法因为阿拉伯数字具有易写易读的特点,所以在文章中用到数字时,有些人为图“方便,省事” ,也就不顾其他,当需要使用数字时便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因而出现了阿拉伯数字作为序数词在科技书刊中的用法五花八门的情况。例如,在作品标题的用法上,有“第 1 章” 、 “第一章” 、 “第 1 节” 、 “第一节” 、 “第 1 课” 、 “第一课”;在会议等序号的排序中,有“第 2 届” 、 “第二届” 、 “第 3 次” 、 “第三次”;在各种评比名次排序时,有“第 4 名” 、 “第四名”等多种情况。考虑到汉语的习惯用法,笔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尤其是个位数或两位数以内,序数词还是
4、用汉字数字为好。在上述的例子中,用汉字数字排序显然要比用阿拉伯数字更符合汉语的习惯和人们的用字习惯。(2)数字“2”的用法数字“2”有它的特殊性,在汉语中常用的有两种表示法:“二” 、 “两” 。用作序数词时一般用“二”表示,如:“第二” 、 “二月” 。 “二”还在固定用法或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使用,如:“二元一次方程” 、 “最小二乘法” 、 “二维”等。而“两”的用法更为普遍,一般的量词前通常会用“两”来表示数,如“两天” 、“两篇文章” 、 “两个数据” 、 “两千年”等。例:冷暖两个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这是一个典型的限制量词的例子,应该用“两”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若用“二”是很不恰当的,这是
5、人们表达的一种习惯。例:研究和开发了由包括密封圈在内的二个以上元件组成的组合式密封装置。这个例子中, “二个以上元件”读起来很别扭,因为这不是人们习惯的一种表示法。如果改成“两个以上元件”读起来就通顺多了。(3)约数和概数规定中指出:用“多” 、 “余” 、 “左右” 、 “上下” 、 “约”等表示的大约数字一般用汉字 1 。这一规则符合中文的使用习惯,如:“四十上下” 、 “三十多万” 、 “二十来年”等,这类词语中的数字都应该用汉字表示。例:历经 3O 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研究方法体系。此例中“30 多年”应写为“三十多年” 。3数字表达应力求简单、明了文字表达追求简单
6、、明了,使用数字也是一样,应力求用尽量少的字确切地表达数值。作为数词或序数词,在文章中,三位数及其以上的数字很少用汉字表示,否则会使文字表述显得很啰唆。例:地球上已知的活火山共约五百一十八座。此句中的数字是个较大的数值, “五百一十八”这样的表示法不但读起来费劲,写起来也很麻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既简单又清楚。读者一看到这些数字就形成了一个数值的概念,所以本句“五百一十八座”应改为“518 座” 。例:有 50的测站出现降雨。此句也可改写为“有一半的测站出现降雨” ,这样既简练又明确。例:这片田地有三分之二的部分被碱化。此句改为“这片田地有 23 的部分被碱化”更好。二、 规定虽有明确区分,但
7、实际工作中使用不当情况举例1百分数范围表示有误例:年降水相对变率在 1423之间 此例中“1423”的表示法是不正确的。本句想表达变率的范围是从 14到 23,而“14”和“14”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数值,省略了“”则使范围变成从 14 到 23,显然不合文章的原意。2阿拉伯数字回行例:海拔高度呈反相关,相关系数为-0.292我们经常会在文中遇到上述情况,有些排版软件的自动回行并不能辨识小数,经常会在小数点后面回行,这就破坏了数字的完整性,应把小数点前后两个部分安排在同一行。同样的情况也常发生在百分数、负数等一些不但包括数字字符也包括符号字符的数字里。例:累计方差贡献分别达 62.7,70.5和
8、58,且自第五个向量以后的每个这里不应在“58”后面回行。整个数值和符号匀应安排在同一行,以保持数字的完整性。3未能正确使用科学计数法很多作者不习惯使用科学计数法,或者使用科学计数法不得当,如:14 550 000 亩宜表示为1.455107亩,62.310 6应表示为 6.23107。因为科学计数法为 k10n的形式,其中 k 为整数或小数点前只有 1 位数字的小数;n 为正、负整数 2 。这是平时工作中常被忽视的,应保证小数点前只有一位数字。4年代、世纪表述缺乏完整性有些作者在表述年代时习惯使用“80 年代”或“上世纪 80 年代”这样的表示法,其实,这是很不严谨的,应写为“20 世纪 8
9、O 年代” 。与此类似, “在 95 年 11 月举行运动会”这样的表示法也是不规范的,“95”年应补齐为“1995 年” 。 5数字缺位有些科研文章的作者为了“节约”文章空间或图省事,习惯省略小数点前面的“0” ,将“0.564”写作“.564” 。在时间的表示法中数字缺位的情况比较多。如“2007-04-05”被大家习以为常地写作了“2007-4-5” 。还有:“北京时间上午 8 时 0 分 6 秒到下午 2 时 7 分” ,应表示为“08:00:0614:07:00” 。这里所有空缺的数字应以“0”补齐,在“时、分、秒”位置上空缺的情况下也要用“00”补充完整。在小数的有效数字方面,也会碰到缺位的情况。比如给出一组数据,其中大部分都在小数点后有三位有效数字,但有几个数据小数点后只有一位,如“0.6” ,就必须用“0”补齐。这时的“0.6”应该表示为“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