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复习.ppt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866659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错误及对策,避免这四种不良倾向,才能有的放矢,一箭正中靶心!,一片面答题型 二浅尝辄止型 三空洞分析型 四发挥评价型,一片面答题型(不全面),这种错误就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出现偏颇,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回答问题,甚至抓住一点,遗漏其它答题点,对已经跑偏的问题越答越起劲,造成试题的走向出现偏差,被扣分是在所难免的。,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

2、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参考答案】这首诗首句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为全诗作下铺垫。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心灵明澈),这是写情。二者和谐统一。,二浅尝辄止型(不深入),考生自以为回答对了问题,就是得不了满分,原因是回答问题不够深入全面,如果答案是两点,考生只能答对一点,如果是三点,只能答对两点,不够全面回答问题。设题人所给的答案是按照点来赋分的,漏点就是缺项,必然造成扣分。只要想得全面一些细致

3、一些,这类毛病可以顺利解决。,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缺陷答案】(1)第一句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参考答案】(1)交代了环境;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小结:诗歌的结构谋篇起承转合,诗词的结构又称章法。分“起”“承”“转”“合”四部分。起,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 下说。 转,引起波澜。 合,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起 明点、暗示情,

4、承正衬、反衬情,转突出、铺垫情,合直抒、间抒情,起承转合总关情,“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常见的作用有:交待人、时、地、事、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承”“起”续境,“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

5、要线索。,妙合主旨,明结:直接抒情、言志、阐理。淋漓尽致,强烈。 暗结:以景结情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综合练习:运用章法思维,分析下列诗歌。,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点题,交代抒情时间地点,营造空灵清新意境,暗含作者对山村生活的赞美。,进一步刻画雨后山景,一句写上景,一句写下景,一句写视觉,一句写听觉。色柔声轻,令人神往。,由风光转为人事,归与下都扣住暝来写,山村生活 宁静而安详 。以动衬静,恬静安详。,水到渠成,直抒胸臆,自然而然。,三空洞分析型(不具体),这类错误是回答问题时不联系实际。空对空地套用某些现成

6、的话,不管题干的内容是什么,一律用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套用,不联系实际分析,放空炮。有骨头没有血肉,干瘪毫无生机,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题为“征人怨”,通篇并无“怨”字,而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缺陷答案】作者因为出征在外,每天都过着战斗生活,所以心怀怨气。【高考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居无定所,“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得不到休息,“怨”自然气候酷寒恶劣,“怨”景色单调,生活艰苦。,小结: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 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离别”

7、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四发挥评价型(不切题),一些考生误把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技巧等进行鉴赏理解为作题抒怀,抛开诗歌的思想内容大谈自己的感想,借题发挥,结果离题万里,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解】冬至,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缺陷答案】冬至时节的夜晚,作

8、者想起了他的家乡亲人,此时的他是多么的孤单寂寞啊!或节日到了,诗人应该回家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家难回,他的遭遇的确让人同情。,【参考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该考点1而言,实际上是,“写什么” (形象),考点精解,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

9、,唐诗重情,宋诗重理。,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需6看,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1、看标题 2、看作者 3、看注解 4、看意象 5、看末句 6、看题干,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典菱歌敌万金。,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 部 朱庆余,干谒诗 科举考试之前,向张籍征求意见,表现自己忐忑不安的心理,一、看标题,从题目入手 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近试上张水部,李白哭晁卿衡 杜甫的春夜喜雨 王昌龄闺怨 陆游书愤,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

10、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 觉,眼前万里江山。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交代晚年 处境,答: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抗金杀敌,收复失地,二:看作者,金陵晚望 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 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

11、、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三:看序注,四:看典型意象,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

12、的九个能代表萧瑟秋天的典型意象组成一幅 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天涯游子独行寒秋的内心深处无尽的伤痛。,苏幕遮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寒秋,流水,春草,登高,杨柳,赠别诗常见意象 一乐曲二植物三地点,边塞诗三乐曲,折杨柳 落梅花 关山月,五:看末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

13、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14、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六:看题干,“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诗歌内容鉴赏“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总结:,在答题时,我们一定要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答案要靠船下篙,结论在前,分析在后。这也是我们做诗歌鉴赏必须遵循的原则。,三步作答:,1.字句的内涵(理解、翻译) 2.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3.说出这种手法的妙处及感情。作为表达题,答题语言要准确、简洁、明晰、流畅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好坏肯定会影响到考生的得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