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北京的四合院,老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由于北京是四合院最常见也最有特色的一个城市,因此人们提起四合院常常就是指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现在已经和北京胡同一起,成为北京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代表,成为北京城市的城市名片之一。北京城保持了元大都时期的很多街道和建筑,其中就包括了四合院。因此可以说,四合
2、院积淀了几百年来深厚的北京文化。,老北京四合院,老北京四合院有正房(北房) 、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从紧闭的街门算起,门墩、门道、影壁和众多房屋,构成四合院的整体建筑模式。一般四合院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在宅院东南角开一个门。房屋的正房(亦称上房)是坐北朝南向的设置,多是一溜儿三间房或为多间。中间多为厅堂,两侧是东西厢房以及耳房,俗称为一明两暗(也有一明多暗)。所以老北京流传着一句“有钱不住东南房”的口头语。由此可见,这北房在老北京人
3、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被看重的。,老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十分规整。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老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
4、,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老北京四合院,胡同遍京城,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 原名“罗锅巷”。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 自清初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居民逐渐稠密。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
5、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也有将近30种行业。,帽儿胡同,帽儿胡同,帽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 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13号院为民国总统冯国璋故居(相声演员冯巩的曾爷爷)。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俗称娘娘府。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地址:
6、北京老城区鼓楼和地安门之间呈东西走向,菊儿胡同,菊儿胡同,菊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 菊儿胡同,明朝称局儿胡同。清朝乾隆时称桔儿胡同。宣统时称菊儿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八条,后恢复原名。1979年将小菊儿胡同并入,复称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内3、5、7号院是清直隶总督大学士荣禄府邸。3号院是祠堂,5号院是住宅,7号院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7号院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烟袋斜街,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
7、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 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此街东西南北走向,约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鱼厅东街”。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文考一书中称之为“鼓楼斜街”。 日子久了,“打鱼厅斜街”和“鼓楼斜街”渐渐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却是越叫越响。,国子监,国子监街位于雍和宫大街与安定门内大街之间。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时,国子监街无称,只叫“国子监孔庙”。清乾隆时称国子监,至今未变。虽然街两端的牌楼额坊题曰“成贤街”,但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成贤街就是国子监。 国子监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现在是京城现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