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就业形势及其教学改革姓名:雷鸣 院系:资源环境学院摘要 : 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形势调查的基础上,就当前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关键词 :环境工程;就业形势;教学改革The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and Teaching Reform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mployment demand of the enviro
2、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the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and their effect factors were analyzed. After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was discussed.Keyword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Employment situation; Teaching r
3、eform前言中国的环境工程教育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真正形成规模是在 80 年代末期,快速发展则处于高校大力扩招的 90 年代后期。起初,仅有少数工科高校设有环境工程专业,随着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环境工程专业逐渐在理、农、医、经、管等类学校出现,设置环境工程专业高校的比例也由 1977 年 0.8% 增加到 2004 年 37.9% 。截至 2004 年,全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点达到 247 个 1 。 20 多年来,环境工程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评价一个学校乃至一个专业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定程度反映着专业办学质
4、量的好坏、学科结构是否合理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程度。同时毕业生就业率还直接决定办学规模、扩招限度,也即决定着该专业未来的生存前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点和学生的招生量不断增加,以及用人单位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本文通过对当前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调查研究及分析,并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教学改革,初步探讨了环境工程专业如何适应新世纪的需求而进行改革和发展,使之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1. 当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5、分析1.1 我国环境现状严峻,急需大量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技术人才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因起步较晚,经费短缺, 目前 又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阶段,产业结构大多属能源资源高耗型;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据调查 我国 85% 的城市污水、 80% 的工业废水(尚不含乡镇企业)、 90% 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了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酸雨危害面越来越大。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十几年来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九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累计投入 3600 亿元,达到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0.9
6、3% ,高于“八五”期间 0.73% 的水平。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共需 7000 亿元,约占同期 GDP 的 1.3% 。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 3.6% ,比“九五”期间,占 GDP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例又分别提高了 0.37% 和 1% 。 对环境保护治理和投入的加大,必将带来环境保护工程目数的增加及规模的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加强,防治领域扩大,必然拉动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1.2 政府环保部门需要高级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我国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存在四方面的需求量:一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对一些旧的污染项目实施末端治理为主的环保技术措施 ( 主
7、要包括对各种污染控制设备、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 ;二是对一些新建、待建项目须实行从规划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全过程进行环境污染预防、治理和管理 (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咨询、环境监测 ) ;三是中国加入 WTO ,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乃至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控制的转变,刺激 ISO14000 认证、清洁生产工艺设计、环保产品开发等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四是随着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的加大。循环型社会的逐步建立,环境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吸纳,以提高环境管理、区域环境宏观控制能力。基层的 环保部门非常希望引进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但 由于我国体制不够完善
8、,有些非专业技术人员占据着专业岗位,近期又难以调整;此外,不少人把政府环保部门当作安插关系的“首选单位”,因此这些环保部门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而 县市级以上的环保部门已明确表示愿意接受硕士或博士,且懂环境工程与管理的专业人员,尤其是那些在基层企事业单位经过 3-5 年锻炼的环境工程专业高级人才。1.3 公司和企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污染较严重的国有中小企业,如造纸、化工和制药等行业效益好的企业当前和今后均面临着较重的环保任务,既要健全机构,也要上治理设施,因此,多数这样的公司和企业需要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此外,一些高利润行业,如染料、医药、食品等民营小型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且面临着
9、ISO9000 和 ISO14000 的认证,同时自身的环境问题也需要防治,希望本企业有懂环保的技术人员。1.4 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我国的环保企业发展迅速,尤其以环保设备生产、环保技术开发、环保治理工程设计等为主业的厂家和公司近年来大量涌现。根据全国环保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截止到 2000 年底,全国环保企事业单位共计一万多家,其中企业 8500 多家,科研院所 1500 多家,拥有固定资产 800 亿,年产值 400 多亿元,但我国的环保企业水准仍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如果按照德国 90 年代初环保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计算,我国需要环保人员 1000 多万,其
10、中专业技术人员约 50 多万,而目前我国的环保技术人员仅为 4 万左右 2 ,这为环境工程本科生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1.5 不同地区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需求差异较大相对较发达的地区,政府对环境治理较为重视,许多的企事业单位对具有几年相关工作经验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相当青睐。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来说,在该地区很难找到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西部和欠发达地区正处于开发的时期,在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给环境工程人才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西部高校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不多,据统计,截止到 2004 年,西部共有 44 所高校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 1 ,见表 1 ,这些高校
11、所培养的环境工程本科生数量不能满足中、西部的大开发。此外,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的原因,经济落后,生活及工作条件较差,沿海地区和中部较发达地区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到西部工作的较少,就目前来看,岗位竞争压力相对沿海发达地区较小,表 2 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在人口、经济和环保方面的分布 3 ,从中可以看出西部从事环保的工作人员相对比例较东部和中部的低。这些都为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开辟了一条相当重要的就业渠道。表 1 西部地区设置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一览表地区 设置学校陕西 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石油学院、长安大学、西安工程科技
12、学院、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甘肃 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铁道学院、西北民族学院青海 青海大学四川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学院、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轻化工学院、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重庆 重庆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渝州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三峡学院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学院贵州 贵州工业大学、贵州大学广西 广西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桂林工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新疆 新疆大学表 2 东、中、西部人口、经济密度和环保人员的分布地 区 东部 中部 西部GNP 百分比, % 56.0 3
13、2.4 11.6人口百分率, % 39.2 44.3 14.5经济密度,亿元 /km 2 167.9 41.7 5.88环保人员,万人 3.47 2.79 1.23环保人员相对比例, % 46.3 37.2 16.42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2.1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现状从供给来看,全国近五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2001 年 0.548 万; 2002 年 0.588 万; 2003 年 0.759 万; 2004 年 0.787 万; 2005 年 0.797 万,毕业生平均年增加幅度达到 30 , 明显高于全国高校的扩招速度,尤以 1999 年的扩招速度
14、为最快 4 。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人数分别为: 2001 年 30 人; 2002 年 36 人; 2003 年 130 人; 2004 年 130 人; 2005 年 121 人; 2006 年 146 人。总体上看,自从 1999 年扩招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基本保持稳定。笔者就最近几年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2.1.1 一次就业率逐渐下降。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1,4,5,6 。表 3 为重庆某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近 6 年来的一次就业率 5 。表 3 近 6 年重庆某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次就业率年份 2001
15、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就业率( % ) 96.7 83.9 77.2 79.1 77.6 75.1由表 3 可知,重庆某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在离校前的就业率由 2001 年的 96.7% 下降到 2003 年的 77.2% ,而后在最近 3 年中一直维持在 70% 以上。影响一次就业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部分学生眼高手低,高不就,低不就;二是受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许多同学还是想在政府机关谋职,报考地方的公务员考试;三是许多环保公司和企业需要有经验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最缺少的就是社会和工作经验;四是许多毕业生不愿意轻易地与用
16、人单位签约,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和比较后,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五是部分当年没有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希望再次报考硕士研究生,这部分毕业生不愿意找工作。2.1.2 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增加。表 4 为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近 6 年来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表 4 近 6 年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考研率年份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考研率( % ) 11.3 27.8 41.6 44.5 49.6 50.1从表 4 可看出,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由 2001 年的 11.3% 增加到 2006
17、年的 50.1% 。一方面与国家研究生扩招有较大关系;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就业压力大,许多毕业生希望通过报考研究生来逃避暂时的就业,当然将来会增加研究生的毕业就业压力;第三方面由于社会对高学历文凭人才的需求和重视刺激了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2.1.3 去西部就业的比率增加。经济发达的地区固然能够提供很多就业机会,由于人才多,发展空间相对较少。目前我国在进行西部大开发,国家各级政府都给予毕业生优惠的政策和待遇,这无疑给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的空间。据资料统计,重庆某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去西部就业的比率由 2001 年的 26.7% 增加到 2004 年 38.8% 5 。2.
18、1.4 从事销售和管理工作的比率增加。环境工程专业具有专业性很强的特点,就业面相对较窄,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就高。在这种情况之下,部分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可以铺修第二专业的课程,比如营销和管理。据了解,多数环保产业公司或企业在招聘销售或管理岗位时,会要求聘任人员毕业于环境工程专业,因为拥有专业背景的人才给客户以专业的解说,同时这些人也可以承担一些售后服务的工作。2.2 影响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根据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主持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于 1998 年提交的研究报告来看,该报告从三个方面对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 2000-2010
19、 年,我国环保局系统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年均需求量为 0.36 万人;环保产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为 0.76 万人;各行业,特别是冶金、化工、建材、医药、轻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将加大污染控制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施环境标志,预计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为 0.35 万人。综合上述三方面社会对境工程专业人才预测结果,我国 2000-2010 年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年均需求量为 1.47 万人 6 。 人事部也曾在 2004 年做出权威预测:环境工程师(环保类)将是今后几年需求最大的热门人才之一。然而,在目前红红火火的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却倍受冷落。即使找到的工作,待遇
20、也不是很高,据一项针对数百名环境工程专业人员的调查发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的薪水一般在 1500-3000 元 / 月,在不发达地区的类似的岗位工资则普遍在 800-1800 元 / 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1 )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工程本科生的要求更高了,环境专业岗位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一般设计院招聘的环境工程师,都会注明需要几年从事相关工作经验。而作为一名刚跨出校门的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较差,尚不能独挡一面,无法在短期内创造经济价值;( 2 )按“复合型”人才衡量,不少环境工程本科生知识面不够宽,仅局限于工科之间,理、工科知识缺乏融
21、合,中文写作水平不够,尤其缺乏社科人文知识,英语水平较低,影响其在一些国际公司的交流和合作;( 3 )有些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使用的教材过时,平时接触的信息媒介有限,对环保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了解不多;( 4 )极个别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不思进取,缺乏应有的业务素质,给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影响,极大的损害了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声誉,影响了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3.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探讨环境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学科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学科。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环境工程专业包含原环境工程、
22、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农业环境保护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专业 8 。新的环境工程专业提出的业务培养目标 是,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渣等污染防治和给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面对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根据当前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的需求状况,在今后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3.1 优化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点布点,稳步发展由表 5 可知 1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
23、点从布局上看,存在着地域性不平衡现象。 有的省如江苏、湖北、辽宁等地布点较多,而 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布点过少甚至没有,比如 西藏、海南却没有设置该专业的院校, 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缺乏,使出现的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治理;而有些省份由于布点过密,如 江苏、辽宁、湖北、河北等省份的多数工科院校均已设置了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招生量增大,而社会需求增速缓慢,致使供需矛盾加剧。 近几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点在全国以平均 11.9% 的年递增速度迅速扩展。 因此,优化学科点区域布局迫在眉睫。另外,近几年来,由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点增长过快,不少地方学校迫于扩招的压力,为完成招生指标,不顾自身条件仓促开设环境工程本
24、科专业;同时,老专业点招生量也迅速增加,原本不足的办学资源难以应付大量学生涌入的局面,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环境工程办学质量。因此,根据社会需求低速增长的现实,国家应加强对现有环境工程专业点的评估,适当控制专业点增加速度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在确保办学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稳步发展。表 5 近几年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点地域分布地 区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4 年 地 区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4 年北 京 11 15 15 17 河 南 6 6 6 14天 津 4 4 5 5 湖 北 16 16 16 20河 北 5 7 9 9 湖 南 5 8 8 9山
25、 西 4 4 4 6 广 东 2 6 6 10内蒙古 3 3 3 3 广 西 3 3 3 4辽 宁 15 18 18 19 重 庆 2 2 3 6吉 林 3 3 6 8 四 川 7 8 11 12黑龙江 2 3 5 8 贵 州 1 1 1 2上 海 7 8 9 10 云 南 1 1 2 2江 苏 15 18 20 24 陕 西 9 10 11 12浙 江 3 5 6 7 甘 肃 3 4 4 4安 徽 4 5 5 6 青 海 1 1 1 1福 建 2 2 4 5 新疆 0 0 0 1江 西山 东6968611815合 计 149 175 198 2473.2 规范环境工程本科教育,突出优势和特点
26、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学科。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环境工程也在迅猛发展。对于宽口径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 4 年中要学习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实在太多。且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不可能照抄相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但必须在相同的原则下,利用各自的优势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这方面,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做了如下改革 9 :一是围绕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特点,调整课程、课程学时和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向环境工程专业的转变。增开了工程制图、环境化工、管网工程、环境工程施工等工程课程;增开工程数学课程,水污
27、染控制工程等课程学时;合并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措施加强基础和突出环境工程课程。二是对课程群间和课程群内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整合,全面分析各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内容,去除重复部分,增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点 - 知识线 - 知识体系。如环境生态学类 5 门课程经过整合,比原有的 5 门课程减少 了 40 学时,增加了 12 的新内容。三是突出农业生态环境以保护为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以水域和土壤为重、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以修复为先的特点,在课程学时、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安排,以体现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四是将国内外和自己的新的科研成果充实课
28、程教学内容,如开设了生物监测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等新的选修课程,并积极选用近几年高质量的教材等等。从而优化了知识体系,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3.3 重 视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毕业生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解决实际同题的能力,特别是工程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尽快转变实践教学的传统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切实重视和加强实验、实习、计算机上机等教学环节。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针对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能力薄、实践能力弱、创新能力缺的现象,在多年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加强学生素质能
29、力的“三三”实践教学体系 9 。第一个“三”是参加三种社会实践,即社会调查、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实践活动。第二个“三” 是要求学生 4 年内学习撰写三种论文 ( 写好三种论文 ) ,即调查报告 ( 论文 ) 、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第三个“三”是参加三类实验 ( 研究 ) ,即课程实验、综合大实验和毕业论文研究 ( 实验 ) 工作。“三三”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写作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的有效措施和途径。3.4 积极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我国高等环境教育,基本上起步于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期。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调整时期,开办时,政府
30、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投人就不足,后来虽然政府加大了投资,但是整体教育条件仍旧较差,远不能满足培养高级环境科学技术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继续增加环境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首先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除必须予以保证外,还应随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相应增加教育经费的投人;其次建立环境教育基金,建议财政部、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商议,多方筹集资金,建立环境教育基金;三是 努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开发、咨询及转让活动,增加学科收入,补充办学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四是 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有关组织的赠款或无息、低息贷款。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内国
31、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基础理论扎实、立志献身于高等环境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师资队伍的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情操、敬业精神。为此,建议成立高等环境教育师资培养点或培训机制,由若干高等院校来分别承担不同的培养内容,由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组织、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师资培训班或研讨班。 同时,加强同国内名牌大学和“老点”的环境工程专业的经验交流。只有通过不断的合作与交流,才有利于开拓眼界,促进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使培养的环境工程类人才真正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此外,发达国
32、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教育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开拓我们的眼界,吸收好的经验,促进我国高等环境教育的发展。为此建议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国际环境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高等环境教育的发展。3.6 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寻求与企业合作办学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最初更多注重的是如何进行末端治理,环境工程专业设定的培养模式是解决“三废”问题,因此专业的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大。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可以说纯粹采用技术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一种落后的认识。据调查,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已有 8600 多个,年产值已突破 300 亿
33、元。其中,环保设备企业就有 2300 多家,已开发生产 5 大类 261 个系列 3200 个品种的环保机械设备或产品 10 。但是,我国环保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发现,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缺乏环境工程知识,不熟悉污染治理工艺。在进行设计产品时,由于不了解工艺对产品的要求,难以正确地选择环保设备结构设计参数,而无法设计先进的废水、废气等处理设备。因此,针对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一方面促进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的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有利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或者“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促使企业改善人才层次、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企业
34、整体效益。4 .小结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必须以为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服务为主要任务。为满足社会对环境类人才的要求,认真做好环境工程专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加快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只有这样我国环境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的作用, 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1 http:/ 刘金春,姚炎祥,韦保仁,等 . 中国高等环保人才需求分析 J.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 18 ( 6 ): 650-6583 姚炎祥,刘金春,韦保仁,等 . 中国高等环保人才现状分析 J.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
35、18 ( 6 ): 642-6494 张焕祯,罗湘南,赵滨燕,等 . 中国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 J. 环境保护, 2003 ,( 2 ): 59-645 蒲清平,刘芳,王丹云 .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J. 高等建筑教育, 2005 , 14 ( 3 ): 112-1146 孔秀琴,谢刚,张琼 .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 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 2002 , 16 ( 4 ): 69-737 胡亨魁,徐超 .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 J .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 18 ( 4
36、): 38-428 李国平 . 高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类建设与发展 J. 高等农业教育, 1999 ,( 6 ): 45-479 杨仁斌,铁柏清,郭正元,等 .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 5 ( 2 ): 50-5210 刘大银,胡亨魁,黄翠花 . 环保设备专门人才培养的探索 J. 环保产业, 1996 ,( 10 ): 2 7-28 上一篇文章: 尝试教学法运用于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文章: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Copyright 2001-2006 共青团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 湘 ICP备 05002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