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docx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6863440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现有的31种沙鳅简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现有的 31 种沙鳅简介1 中华沙鳅 鳅科 Botia (Sinibotia) superciliaris Gunther也叫做钢鳅,吻长而尖。须 3 对。颐下具 1 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未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腹鳍未端不达肛门。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小型鱼类。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分布于长江中、上游。2 花斑副沙鳅 鳅科 Parabotia fasciata Dabry颐下无钮状突起。须 3 对,口角须较长。眼下刺分叉,未端达眼球中部。颊部被细鳞。腹鳍末端距肛门甚远。肛门位于腹鳍基至臀鳍起点之间的前 3/5 处。栖息于砂石底质的江河底层。食水生昆虫和藻类。个体

2、小。广布于北起黑龙江南至珠江的各江河。3 武昌副沙鳅 鳅科 Parabotia banarescui (Nalbant)颐下无钮状突起。须 3 对,口角须短。眼下刺分叉。颊部被细鳞。腹鳍未端后伸到达或超过肛门。肛门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之前。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湖底层。分布于长江中游。4 漓江副沙鳅 鳅科 Parabotia lijiangensis Chen吻长与眼后头长相等。眼径等于或小于眼间距。眼下刺分叉,未端达到或稍超过眼中央。颐部无突起。须 3 对;口角须长度稍短于眼径。颊部具鳞。腹鳍未端达到肛门。尾柄较高。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底层。分布于漓江和湘江上游。5 长薄鳅 鳅科 Lep

3、tobotia elongata (Bleeker)(花鱼、花斑鳅)体长,侧扁。头长而尖。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 对。眼很小。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 58 条垂直带纹或不规则斑纹。生活于江河底层,性凶猛,主食小鱼。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长至 56 市斤,具有捕捞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6 紫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taeniaps (Sauvage)颐下无钮状突起。须 3 对。眼很小,眼间距与眼径之比大于 2.5 倍。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蠕虫形花纹。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7 红唇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rubrilaris (Dabry)颐

4、下有 1 对钮状突起。须 3 对。眼下刺不分叉。腹鳍未端超过肛们,体色变化较大,全身具不规则的斑块,或仅背部具斑纹,或全身无斑纹而呈褐色。栖息在江河底层。个体不大。为长江上游干、支流的常见鱼类。8 衡阳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hengyangensis Huang et Zhang (花泥鳅)颐下无钮状突起。须 3 对。背鳍起点约位于吻端至最后一个鳞片问的中点。背部自吻端至尾柄未端具 78 个大黑斑。肛门位于腹鳍至臀鳍问的中点,腹鳍未端超过肛门。底层小型鱼类,数量少。分布于湘江上游。9 短体条鳅 鳅科 Nemachilus potaneni Gunther体圆筒形,尾部侧扁。尾柄上皮

5、褶棱发达。尾柄高稍大于或等于尾柄长。头宽远超过头高、上、下颌具角质。须 3 对,无眼下刺。背鳍起点位于体中部。尾鳍截形。肛门靠近臀鳍起点。生活于石底河溪浅水处。个体小,体长通常在100 毫米以下。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10 中华花鳅 鳅科 Cobitis sinensis Sauvage et Dabfy (花泥鳅)须 4 对, 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 起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距离相等。 尾柄较短,尾鳍稍圆或平截。体侧沿纵轴有 1015 个斑块,尾鳍基上侧具一黑斑。小型底栖鱼类,生活于江河水流缓慢处。以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主。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江河。11 大斑花鳅 鳅科 Cobitis

6、 macrostigma Dabry (花泥鳅)须 4 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尾柄较长,尾鳍后缘平截或稍圆。体侧沿纵轴有 69 个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块,尾鳍基具一黑斑。底栖鱼类。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浅水区。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12 泥鳅 鳅科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鳅)须 5 对,最长口须后伸到达或稍超过眼后缘。无眼下刺。鳞小,埋于皮下。尾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连。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尾鳍圆形。肛门靠近臀鳍。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

7、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人泥中潜伏。以各类小型动植物为食。分批产卵,繁殖期主要在 56 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 300 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广泛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13 大鳞副泥鳅 鳅科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泥鳅)体形酷似泥鳅。须 5 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数量较少。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14 美丽小条鳅 鳅科 Micronoem

8、acheilus pulcher (Nichoils et Pope)体侧扁。头小。吻长,稍尖。眼中等大,前后鼻孔邻近。口下位,唇周有乳突。须 3 对,吻须 2 对位吻端,颌须 l 对位口角。鳞片极小,侧线完全。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的前上方。尾鳍微凹。体中轴具黑褐色波边纵纹。底层鱼类。栖息于溪河多沙石底的环境中。个体小,一般体长 60120 mm。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15 平头岭鳅 鳅科 Oreonectes platycephalus Gunther体长,稍平扁,后部侧扁。头宽扁。眼小,前后鼻孔明显分开,前鼻孔鼻管延长成须状。口下位,弧形。唇稍厚。须 3 对。背鳍位置较后,起点在腹鳍基之后

9、上方。体被细鳞。前部侧线鳞明显。尾鳍圆形。底层鱼类,栖息于山溪,白昼藏匿石缝间,夜晚外出觅食水生昆虫。个体小,体长不超过 100 mm。分布于珠江水系。16 无眼岭鳅 鳅科 Oreonectes anophthalmus Zheng体略平扁,后部侧扁。头宽圆,平扁。眼退化,不外露。前鼻孔短管状;后鼻孔大,椭圆形。须 3 对。背鳍位置靠后;腹鳍短小;尾鳍弧形,分枝鳍条甚少,前者为 4;后者 12。体裸露,半透明,略带肉红色,前部有数个侧线孔。生活在溶洞的地下水中。个体小,体长 2540mm,具一定的研究价值。仅发现于广西武鸣县起凤山太极洞中。17 南方条鳅 鳅科 Noemacheilus mer

10、idionalis Zhu体长,侧扁,尾柄短,吻稍尖,口下位,弧形。下唇中断,上颌中部有一齿突。须 3 对,很长,口角须达主鳃盖骨,外吻须达眼中后缘。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不完全,止于肛门上方。背鳍位腹鳍稍前方;尾鳍微凹。雄性体侧有 1 条深褐色纵纹。雌性具多数横斑条。小型底层鱼类。栖息在缓流小支流,多水草或石砾缝隙处。个体小,数量少。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澜沧江水系)。18 横纹条鳅 鳅科 Noemacheilus fasciolatus (Nichols et Pope)(沙钻、滑鱼、媒子鱼)体前部稍圆,向后渐侧扁。颊部微鼓,头宽小于体高。口下位,弧形,上颌中部具齿状突,与下颌缺刻相

11、对。须3 对,较短。鳞小,侧线完全。背鳍起点位后于腹鳍。尾鳍微凹。体侧具1016 条明显的横斑。底层小型鱼类。多栖息于急流河段的砾石缝隙中。一般体长 50120mm。分布于海南岛、珠江、金沙江、澜沧江、把边江等水系。19 花鳍条鳅 鳅科 Noemacheilus incertus (Nichols) (滑油)形态特征与横纹条鳅相似。定其体无斑纹,呈灰绿色。多生活在溪河的底层。小型鱼类,体长一般为 50100mm。分布于珠江水系。20 泰国条鳅 鳅 科 Noemacheilus thai Fowler体前部稍圆,后部侧扁。头宽大于体高,两颊鼓出。口大,弧形,上颌中部具齿形突,与下颌前缘缺刻相对。

12、须 3 对,较短。体被细鳞,侧线完全。体侧具横斑8 条。小型鱼类,体长一般 50100mm。多栖于流水的砾石缝隙中。数量少,分布于澜沧江水系和南定河。21 个旧盲条鳅 鳅科 Noemacheilus qejiuensis Chu et Chen体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背缘隆起,胸腹缘平直。头稍平宽略大于高。无眼。鼻孔大。口调位,深弧形。须 3 对,粗壮发达。体裸露。侧线平直,侧线孔清晰。腹鳍起点与背鳍的第二、三根分枝鳍条相对。生活时鳍透明,体半透明。个体细小,一般体长 4050mm。无经济价值,有一定学术意义。发现于云南个旧市南芭蕉箐的地下河中。22 贝氏高原鳅 鳅 科 Trilop

13、hysa bleekeri (Sauvage et Dabry)体略呈圆筒形,后段侧扁。头锥形,头宽稍大于头高。吻略钝,吻长与眼后头长约等。口下位,弧形,唇狭,光滑或有浅皱褶,下唇中部具缺刻。须 3 对。背鳍起点距吻端略大于至尾鳍基。体裸露,侧线完全、清晰。小型鱼类,生活于开阔河流和山溪石滩浅水处。食着生藻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23 短尾高原鳅 鳅科 Trilophysa brevviuda (Herzenstein)体略 长,前段呈圆筒形, 后段侧扁。唇较厚, 具皱沼,下唇中部缺 刻较深。须3 对,稍 长。背鳍起点约位于吻端与尾鳍基的中点。体裸露,侧线完全、明晰。适应于山溪流水环境中生活

14、,主食着生藻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溪流中。24 壮体沙鳅 鳅科 Botia robusta Wu (六角鱼、军鱼)体短,粗壮,稍侧扁。头高,侧扁,吻稍尖,吻长大于眼后头长。眼大,头长为眼径的 56 倍。眼下刺分义,未端达眼后缘。须 3 对,颏部具纽状突 1 对。鳞极细小,颊部无鳞。侧线完全。颅顶具囱门。尾柄高大于长。尾鳍深叉。体侧横纹变化大,但宽度间隔常相等。小型鱼类,生活在砂石底的流水中。分布于珠江、九龙江等水系。25 美丽沙鳅 鳅科 Botia pulchra Wu体长,侧扁。头尖长,甚侧扁。吻尖,吻长与眼后头长相等。眼小,头长为眼径的 10 倍以上。眼下刺分叉。须 3 对。

15、颏部有 1 对肉质纽状突。体鳞极小,颊部无鳞。侧线完全。颅顶无囱门。尾柄长高相等。尾鳍又形。体侧横纹变化大,宽度间隔不等。小型底层鱼类,栖息在底质为砂石的流水中。分布于珠江、九龙江等水系。26 点面副沙鳅 鳅科 parabotia maculosa (Wu) (花泥鳅、长沙鳅)体细长。头较 长,其长远大于体高。尾柄亦细长。吻尖, 吻长大于眼后头长。眼下刺分叉。须 3 对。 颏部无纽状突。体鳞极细,颊部具鳞、侧线完全。尾鳍深叉,下叶长。头部布有不规则黑斑,体侧横纹 1315,尾基中央具黑斑。小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江河砂石底的浅水处。常见体长 100200mm。分布于长江、闽江、珠江等水系。27 薄

16、鳅 鳅科 Leptobotia pellegrini Fang (红沙鳅钻、火军鱼)体长,稍高,侧扁。头长锥形,吻尖突。眼小。眼下刺不分叉。须 3 对,吻前中央 2 对,口角 1 对。体被细鳞,颊部具鳞。背腹鳍相对。尾柄高。尾鳍叉形。额部有 1 小圆点。栖息于江河上游。一般体长 120220mm。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28 桂林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guiiinensis Chen体细长,侧扁。头长、扁薄,头长大于体高。吻尖。眼甚小。眼间窄,约等于眼径。眼下刺不分叉,口小,下位。须 3 对,细短。体被细鳞,不明显,颊部具细鳞。各鳍均小,背腹鳍相对或背鳍稍后。尾柄扁薄,宽长。尾鳍短宽

17、,分义,未端圆。底层鱼类。多栖息于底质为砂石的流水中。个体小,常见体长 100mm 左右。数量大。分布于广西漓江。29 扁尾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tientaiensis (Wu)体长侧扁。头稍长。吻略突出。眼小,眼间较狭,大于眼径。眼下刺不分叉。口下位。须 3 对,较短。鳞极细小,颊部具鳞。侧线完全。尾柄宽而扁薄。背腹鳍相对;尾鳍分叉,未端圆。生活于溪河底层。小型鱼类,一般体长 60130mm。数目较少。分布于灵江、闽江等水系。30 沙花鳅 鳅科 Cobitis arenae (Lin)体细长,侧扁。头小,扁薄。吻尖突出。眼小,眼问隔狭窄,小于眼径。眼下刺分叉。口极小,下位。唇较

18、厚。须 3 对,细短。侧线不全。各鳍均小。尾柄长,约等于头长。尾鳍截形。肯部及体侧上方布有不规则斑点,体侧中轴具 1824 个小斑。底层鱼类。栖息于底质为砂石的流水环境中。个体小,数量少。分布于珠江水系。31 宽体沙鳅 Botia (Sinibotia) reevesae Chang全长 73-117 毫米,标准长 60-96 毫米,背鳍条 4,8;臀鳍条 3,5;腹鳍条1,7;胸鳍条 1,13。标准长为体高的4.0(3.7-4.4 )倍,为头长的 3.7(3.6-3.9 )倍,为尾柄长德 8.1(7.4-9.0 )倍,为尾柄高的 5.9(5.7-6.3)倍。头长为吻长的2.1(2.0-2.2 )倍,为眼径的 7.2(6.6-7.7 )倍,为眼间距的 3.3(3.0-3.5 )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 0.75(0.69-0.83)倍。吻端至背鳍起点的距离为标准长德 57-58%。体上具 6-9 条垂直带纹。本种与中华沙鳅近似,主要区别是本种头较短和眼间距较宽。分布于长江上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