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 酶的催化活性 蛋白质的合成及其功能稳定性 神经传导 肌肉运动 营养物质代谢微量元素为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活动所必需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 参与机体的防氧化、抗衰老机制 参与机体的生长与再生 参与机体激素的合成 与地方病、肿瘤的发生有关安达美代谢调节剂,促进三大营养底物代谢效能 锌、碘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糖和脂肪的氧化,都在各种酶及含铁或铜细胞色素的催化下完成的;锌、硒、铜、锰等直接参与抗氧化 酶是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微量元素是酶主要的辅助因子;代谢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关键酶活性的调节而实现的维生素的化学本质 维生素是生物酶保持活性的必需物质,大多数维生素构成辅酶或辅酶的一部分 三大物质
2、代谢需要消耗包括多种维生素在内的代谢过程的辅助因子 水乐维他可安全地加入下列各种补液中 葡萄糖注射液 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 脂肪乳剂 全合一营养液Vit.A 维持上皮细胞及视觉的正常功能;缺乏 夜盲、不可逆性角膜变化(失明) 、皮肤和粘膜角质化Vit.D 维持钙和磷的正常水平、牙齿骨骼的生长;缺乏 佝偻病、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Vit.E维他利匹特-脂肪乳剂保护剂全面补充人体每日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 A、D、E、K;维生素 A 和 E 成分能够减少脂肪乳剂输注过程中及输注后抗氧化维生素的耗尽,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及由此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与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 C 联合应用,为机体补充最佳的抗氧化
3、微营养素应激状态下机体同时并存氧化应激卡文适应症: -用于不能或功能不全或被禁忌经口/肠道摄取营养的成人患者用法: -本品可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进行输注-按患者体重不宜超过 1 小时 3.7ml/kg(相当于 0.25g 葡萄糖、0.09g 氨基酸、0.13g 脂肪/kg) 。推荐输注时间为 12-24 小时年龄和性别不同性别使用没有差异。卡文可用于老年患者。储存:-使用前开通腔室间的可剥离封条,使三腔内液体混合均匀,混合液在 25C 下可放置 24 小时 在细胞外液中, 占游离氨基酸的 25% 在细胞内液中,占游离氨基酸的 60%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 很少比例的游离谷氨酰胺存在于血浆中谷氨酰
4、胺的生理作用体内浓度最高的游离氨基酸在组织间转运氮源蛋白质合成的前体嘌呤、嘧啶、核苷酸和氨基糖合成的前体快速增殖细胞的主要代谢燃料(肠粘膜细胞、免疫细胞)谷氨酰胺下降的原因创伤引起器官间谷氨酰胺的流动、肌肉和肺脏谷氨酰胺的外流加速谷氨酰胺转移到胃肠道免疫细胞肾脏 修复损伤的胃肠道粘膜 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调节酸碱平衡谷氨酰胺水平下降的后果 肌肉蛋白降解 肠道粘膜的通透性增加 免疫功能受损持续分解代谢状态 肠道细菌和毒素移位 免疫机能下降只有补充谷氨酰胺 , 才能纠正这种不良状况 !力太 促进氮平衡与蛋白质合成 分解代谢时肌肉谷氨酰胺库显著减少 谷氨酰胺是分解代谢状态下氮的来源 补充力太使肌肉蛋白
5、质的合成增加 2 倍 1 补充足够的谷氨酰胺 -维持肌肉谷氨酰胺库,改善氮平衡力太 修复肠屏障 谷氨酰胺是肠道粘膜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和氮的来源 补充足够的谷氨酰胺- 能保持或修复肠道的形态结构- 维持肠道的生理功能(分泌和吸收)- 维持肠道正常的通透性,防止细菌移位力太 -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免疫细胞对谷氨酰胺的利用大于葡萄糖 通过刺激 T 细胞产生 IL-2 促进 T细胞的增殖 刺激巨噬细胞分泌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IL-1 给予分解代谢病人必需的谷氨酰胺能有效: 改善氮平衡,增加蛋白质合成 修复肠屏障 调节免疫功能力太 修复肠屏障,保护重要器官功能修复肠屏障,阻止细菌内毒素移位减少 ICU
6、感染风险减少 MODS 发生 减少骨髓移植后感染发生率 缩短骨髓移植病人的住院时间 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腹泻发生率 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炎反生率尤文为机体提供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3 脂肪酸,可以:1.增加细胞膜 -3 脂肪酸的浓度;2.竞争性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3.从而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4.阻断重症患者过度炎症反应,保护重要器官功能。-3 脂肪酸是阻断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的重要物质。1.细胞膜的磷脂成分中的 -3 脂肪酸( EPA )和 -6 脂肪酸(AA)不仅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生成体内生化过程中的重要脂质介质:-3 脂肪酸(EPA)主要产生抗炎因子,如前列腺素 3
7、 系列、白三烯 5 系列和血栓烷 A3; -6 脂肪酸(AA) 主要产生促炎因子,如前列腺素 2 系列、白三烯 4 系列和血栓烷 A2。2.如果给予机体 -3 脂肪酸,将会增加细胞膜中 -3 脂肪酸的含量,使细胞膜中 -3 脂肪酸和 -6 脂肪酸的比例升高。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 -3 脂肪酸( EPA )和 -6 脂肪酸(AA)化学结构相似,因此二者竞争性抑制脂氧化酶和环氧化酶。3.如果细胞膜中 -3 脂肪酸含量增多, EPA 就会通过竞争性抑制的机制,抑制 AA(花生四烯酸)的代谢。-3 脂肪酸( EPA )的代谢产物-抗炎因子释放就会增多,而 AA(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 促炎因子释放就会
8、减少。4.结果是增加 -3 脂肪酸( EPA )的含量将促进抗炎因子释放和抑制促炎因子释放,使炎症反应中重要的炎症因子 TNF, IL-1,IL-6 的水平减低,从而最终降低炎症反应强度,阻断过度炎症反应。尤文可以有效阻断多度炎症反应。尤文给重症患者提供 -3 脂肪酸,调节炎症反应中炎症因子的释放 促进抗炎因子释放(IL-10,IL-4) ,同时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促炎因子的释放(TNF,IL-1,IL-6,IL-8) ,使过度炎症反应趋于正常。尤文作为第一个治疗型脂肪乳剂,主要参与细胞膜组成,重要的是调节二十烷类物质代谢,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烷等;促进抗炎因子释放;抑
9、制促炎因子释放;阻断过度炎症反应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提高重症患者生存率。尤文第一个治疗型脂肪乳剂。可以促进抗炎因子释放和抑制促炎因子释放,阻断过度炎症反应;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提高重症患者生存率鸡蛋蛋白模式是世界公认的最接近人体蛋白质组成,有最高的氨基酸利用效率,最易被人体吸收世界公认的最佳 E/T 值为 2.8, 有利于蛋白质合成丙氨酸含量高,利于生糖,促进氨基酸的代谢亚硫酸盐含量低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过敏反应,不影响肝功能,不破坏加入氨基酸内的维生素,保证药物疗效不含电解质有效避免引起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副作用小E/T: 必需氨基酸/总氮量,世界公
10、认的最佳 E/T 比值为 2.8,几乎等同于人体蛋白质,利于蛋白质合成 亚硫酸盐:即抗氧化剂精氨酸含量高,具有更佳的免疫增强效果山梨醇导致神经系统、肾脏损坏,副作用大禁忌证:肝昏迷患者无条件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本品过敏的患者用 法: 8.5%可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注11.4%单独使用必须经中心静脉输注用 量: 一般 24 小时可输注本品 500-2000ml最大剂量: 8.5%-29ml/kg; 11.4%-23ml/kg输注时间: 1000ml 8.5% 11.4%-至少8小时 (30-40滴/分钟) SFA 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MUFA 单不饱和脂肪酸1个双键PUFA 多不饱和脂肪酸2个以上双
11、键1997年美国国会发表膳食目标: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三者之比为1:1:1过敏性休克处理一旦明确诊断,立即停止致过敏药物。立即给病人去枕平卧位,1.吸氧,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3.常用的抢救治疗药物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肾上腺素(0.31mg 肌肉注射)、多巴胺、间羟胺等;首选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并可重复给药,杜绝肌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一般按病情调节剂量进行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抗组胺药:异丙嗪、苯海拉明;葡萄糖酸钙;4.补充血容量: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6.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及心电图。必要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本组病例
12、60%在30min 症状得到改善,40%病人于数小时内缓解,36 例病人全部抢救成功。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 ,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受累症候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及程度 ,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发生突然且剧烈 ,若不及时处理 ,常可危及生命。1 立即给予 0 .1 %的肾上腺素 0 .5 1 .0,先皮下注射 ,紧接着静脉注入 0 .1 0 .2,然后以生理盐水或 5%的葡萄糖滴注 ,维持静脉给药畅通。肾上腺素能通过 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解除 ,通过 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 ,它还能对抗部分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
13、,因此肾上腺素是救治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在病程中可重复应用数次。2 及时补充血容量 :首剂补以生理盐水 50 0,可快速滴入 ,成人首日补液量一般可达 4 0 0 0,注意包括胶体液 1 0 0 0。3 静脉给予地塞米松 1 0 2 0 ,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2 0 0 50 0。4 酌情选用一批药效较持久、副作用较小的抗休克药物 ,如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等 ,务使其收缩压达到 80以上。 5 吸氧。6 可用抗过敏药物 ,常用的是苯海拉明 50 1 0 0 ,非那根 2 5 50 ,扑尔敏 5 2 0,肌肉注射。7 氨茶硷 0 .1 2 5 0 .2 5静脉小壶滴入。1.2 诊
14、断依据 (1)有确切的药物过敏史;(2)接触过敏原后即刻或短时出现头昏、胸闷心悸、呼吸困难、颜面苍白,四肢末梢发凉;(3)脉搏细弱、触不清或消失,心音弱、心率快、血压测不到或急速下降,严重者意识不清、昏迷。1.3 抢救成功标准 收缩压90,脉压差20;四肢转为温暖干燥,口唇、甲床红润;在解除病因并逐渐停止抗休克治疗后,循环稳定,休克症状消失 4 小时以上为抢救成功。1.4 治疗方法 (1)抢救步骤: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吸氧及非那根等,若 35 分钟内血压仍低,再次给予肾上腺素重复使用。(2)使用方法:如没有对患者进行输液,立即给予肾上腺素 0.5、地塞米松 10,以尽快开通患者静脉通道,已输液者则立即停止所输抗生素,从静脉中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血压升高后仍须使用地塞米松 1015/,对于血压持续偏低者使用升压药、多巴胺和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