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拓宽视野 脚踏实地.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863085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宽视野  脚踏实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拓宽视野  脚踏实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拓宽视野  脚踏实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拓宽视野  脚踏实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拓宽视野  脚踏实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拓宽视野 脚踏实地-历史高考命题分析与复习对策渭滨中学 薛晓鹏 2014.4.高考命题特点分析.2014 命题方向预测.教学与有效复习策略一 高考命题规律解读1. 高考究竟考什么过程、解释、方法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各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世界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发展的背景及各自特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史实比较。同时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查。 强调历史解释。由于高考命题坚持“材料第一,论从

2、史出”的原则,蕴含重要信息的历史材料或文字叙述构成了试卷的主体。对能力的考查主要从阅读理解试题材料切入,以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读、整理及运用为基础,向其他各种能力的考查延伸。同时,对教材涉及的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特别是教材一带而过、学生理解不透的重要概念,以及与知识主干有关联的选修内容、初中教材叙述更为完整的内容等,试题往往从理解深度上要求更加到位。注重史学思想和方法。这是近年高考命题日益关注的一个领域。主要是体现“整体史观”或“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及“新史学”等历史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模式,运用“比较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史学”“心态史学”“结构史学”等方法分析和说明历史问题。体

3、现了对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关注与大学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是大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术热点问题以及科研前沿的成果(且是在政治上不太敏感的问题) ,近年日益重视经济和社会史的考查正是其突出体现;二是中学教科书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三是古今中外贯通,在学科体系和主干知识方面不同版本教材可以互补的内容。举例: 1929-1933 经济危机 爆发的原因平时是从意识形态角度说的经济学角度:有效需求不足、经济政策失误、证券投机过热角度看待举例: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一般只限于这样理解:割地赔款通商定税。换个角度看:第一条: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

4、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1.从 第一条内容看说明什么? 恰恰反映了英国人 -对于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 .2.整个条约丧权辱国,当时清朝政府轻易地放弃这些主权?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不了解国际法,并不认识这些条款损害国家主权的严重性,反以为有许多便利,不失为一种较公道的解决办法。如认为划定租界,可便于防范外人,对中国人的扰乱可以较少;而协定关税使得中国税收实际上比较以往还有所增加,得到了实利 试卷结构经过调整后已趋于稳定2.高考历史题型结构题量:12 道选择题 2 道主观题 N 道选做题(4 选 1)形式:所有题目基本上都有背景材料特点:综合性 一道主观题为大跨度综合(25 分)开放性

5、一道主观题为开放性题目(12 分)无参考答案,有评分标准远离教材 选做题按选修模块命题(15 分)但试题较少直接涉及选修教材内容。3.高考历史知识结构(全国文综卷的统计数据)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为 58:42古代、近代、现代史的比例为 31:39:30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比例为 35:42:23选做题旨在考查选修模块内容,但实际命题时试题极少直接涉及选修教材内容,有时反而更贴近必修内容,因此选修模块的考查在试卷中实际仅有 10%左右,甚至更少。二 2014 年命题方向预测古代史古代史在高中教材中的分量仅占 25%,但在高考试卷中的分量约占 35%。其中中国古代政治约占 10%,中国古代经济约占

6、 12%,中国古代思想约占 5%,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占 3%,古代希腊罗马占 4%。 古代中国史 1 中央集权制度和选官制度及重要改革事件;2 经济制度和政策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3 古代政治中心、经济重心变迁的背景和影响;4 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和影响;5 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文学与科技成就因学科考查范围交叉等原因而淡化。古代希腊罗马1 雅典民主制度及特点,古希腊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2 罗马法的形成及主要原则。近代史近代史在高中教材中的分量占了近 40%,在高考试卷中的分量也是近 40%(含选修) 。其中世界史约占 20%,中国史约占 18%。世界史主要集中在西方代议制的确

7、立、人文精神的发展和工业革命三个单元;中国史则主要集中在近代前期,近代后期除了抗日战争有一定涉及,其他内容几乎都是空白。中国近代史 1 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的内外背景及 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变化;2 近代化过程:从洋务运动到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3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主流思潮演变,涉及洋务思 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4 近代错综复杂的对外关系,抗日战争全视角;国内战争尤其是国共战争和对抗则有意回避和淡化。世界近代史 1 主要国家英、法、美、德四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及其特点,重要历史文献主要内容及影响;2 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对世界经济发展及全球化 进程的影响

8、,以及同期东西方世界的比较;3 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及其传播和影响;4 重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因学科考查范围交叉,有些内容如文学、科学、政党政治等则基本不涉及;某些意识形态问题如国际共运史则基本回避。现代史:在高中教材中的分量占 40%强,在高考试卷中仅占 30%,世界史明显多于中国史,其中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占 9%,世界政治格局(含世界大战)占 3.5%,苏联史占 2.5%,史学思想方法占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占 9%,其他内容总共不足 5%。同时,高考命题十分重视中外历史的联系和比较,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试题分值约占30%,在历年大综合题中几乎都有体现。 世界现代史1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

9、影响;2 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3 当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及主要表现;4 战后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演变;5 苏联政治经济特点;6 对两次世界大战的重新评价。留意古罗马-意大利的历史线索和二战后中东乱局。中国现代史:1 新中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 50 年代经济建设成就;2 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3 现代中国外交政策和成就略有涉及;4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偶有涉及;5 现代中国科技文教成就略有涉及。历次政治运动和左倾错误基本回避;现代重大思想成果完全回避;政治上比较敏感的问题刻意回避。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 高考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试题分值约占 25%,几乎在所有大综合题中

10、都有体现。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对比; 中西方近代化的背景、起因、进程、内容和结果的比较; 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与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联系。重要历史概念 近年高考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主要是教材阐释不透、学生理解不到位的一些概念。分封制、宗法制、科举制、均田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市坊、三民主义、民主主义、平等主义、共和主义、自由主义、联邦制、邦联制、共和制、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自由贸易、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等等。三 有效复习策略(一)主干知识梳理 (同上)(二)适度知识拓展例 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变化的表现:国家干预、知识经济、福利制度等变化的原

11、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理论支撑等变化的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现实问题等(三)史观引领要适当1.文明史观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分析文明的演进与交融 经济文明要突出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精神文明要注重思想文化现象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政治文明要突出制度文明、制度创新2.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的含义:亦称近代化。指的是从农业文明专制社会向工业文明的民主社会演进变化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按照途径:原发型内部积累,自发转变(英、法)传导型外部刺激,回应学习(美、日、亚非拉)按照动因分:内源型、外源型按照经济体制特点分: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按照社会性质分:资本

12、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可分中国模式、苏联模式)3.全球史观:以整体史观整合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工业文明横向从西欧早发内生型国家向世界其他后发外生型国家扩展,是世界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其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4.社会史观: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从社会多层次演进与变迁认识历史的演变。举例:孙中山与 20 世纪初的近代化进程1.革命史观: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打击帝国主义。2.现代化史观: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临时约法 。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3.文明史观:中国近代文明的杰出建设者 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转变,是中华文明

13、史上的丰碑。4.整体史观:影响亚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杰出政治家推动亚洲觉醒、开创亚洲第一共和国。5.社会生活史观:断发易服改称呼、平等礼节。(四)求异思维要培养例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德意志帝国宪法、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 1787 年宪法、法国民主共和与美国民主共和(五) 注意方法指导(1)选择题为例谈方法指导要通过时间和事件构成的 GPS 来定点排除干扰项(从知识点的错误排除 )强调对设问的角度进行深入要对区分度极小的答案反复研读题干与选择项的相关度,强调题干与选项的完全对应;2011 年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14、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题启示:根据时间定位历史阶段,从知识点的错误排查。(2013 全国卷)33.1952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 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 年增加了 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15、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解题启示:根据时间定位历史阶段,从知识点的错误排查。2012-28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应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解题启示:要对区分度极小的答案反复研读题干与选择项的相关度,强调题干与选项的完全对应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

16、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例 2:史记周本纪记载:“三年, (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周幽王生活腐化,导致西周灭亡 B周幽王欲立伯服为太子,引起诸侯的严重不满C周幽王欲立伯服为太子,是对宗法制的严重破坏D周幽王欲立伯

17、服为太子,是对分封制的严重破坏解题启示:把握基本的历史概念注意 真题的应用示例 2010 高考真题:1792 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A.代议制 B.分权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 仿真题:1791 年美国宪法第九条修正案规定:“本宪法对某些权利的列举不得被解释为否定或轻视人民保有的其他权利。 ”该宪法修正案旨在保障人民的A.自由权利 B.民主权利 C.选举权利 D.平等权利 仿真题 2:美国独立后选择了实行邦联制政体,这表明当时北美人民首要的政治目标是A.民主 B.自由 C.平等 D.

18、正义仿真题 3: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本宪法及依照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违反本宪法。 ”这里强调的是A.分权制衡 B.共和主义 C.联邦至上 D.人民主权示例 高考题: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品经济的发展仿真题 1:明朝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纺织、矿冶等行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了A.商品经济的繁荣 B.自然经济的衰微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

19、近代城市的兴起示例 高考题: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 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 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 ”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A. 淞沪会战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平型关战役仿真题 1: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屡屡利用有利地形,或据险扼守,或伏击奇袭,给日军以有力打击。这次战役应是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仿真题 2: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第一次以陆军、海军、空军多军种和兵种大规模合成作战,是在下列哪次战役中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非

20、选择题为例谈方法(1) 材料问题导学。有效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意图。高考复习必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主要是解读材料,回答问题。那么,切实加强材料解读的训练,提倡问题教学,即材料问题式的导学,应成为高三复习的基本方式。费弗尔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确切地说来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2) 专项训练材料。以考代练是高考复习的痼疾。习题训练必须具有针对性,重在思维训练,加强方法指导,能够集中有效解决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应集中在高考目标和学生明显的缺漏上。如针对明清商品经济的训练,针对美国联邦宪法内容和原则的训练,针对工

21、业革命背景和影响的训练,针对某些历史概念准确理解的专项训练等。 六、关注与热点相关的重要的历史主题主题 问题困境 高中历史课程的相关内容民族主义的利弊不高扬民族主义的大旗,中国不可能赢得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但极端的民族主义又会引发仇外排外的情绪,如何谋取两者的平衡?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21 世纪中国的崛起外媒宣称 21 世纪头十年的头等大事就是中国的崛起,但中国的发展却面临种种困难。中国是否真的崛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霸权国家的兴衰霸权国家的生命力是否与人类的个体的生老病死一样具有周

22、期性?美国的霸权是否已经走到尽头?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国际组织的未来国际组织与民族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国际组织能够解决民族国家的问题吗?民族国家有必要把部分主权让渡出去吗?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才是最稳定的?一极?两极?还是多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是催化剂还是绊脚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如何看待人类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财富和便利的同时,也给人

23、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传统伦理沦丧等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彻底摧毁现有的科技成果?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2014 年高考备考的周年热点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70 周年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50 周年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兴中会成立 120 周年;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00 周年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 95 周年;1924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开始 90 周年;1934 年工农红军长征 80 周年;1944 年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70 周年1949 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北平和平解放、政协第一次会议、新中国成立)65 周年;1954 年第一届人大、第一部宪法颁布 60 周年;1959 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 55 周年;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0 周年;1979 年中美建交和告台湾同胞书35 周年;1984 年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城市体制改革、开放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 30 周年;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20 周年结束语:高考有方向,但试题没法预测;惟有领悟课程标准,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坚持钻研,并贯穿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天长日久才有可能修成正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