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织物组织学习 题 集(含思考题)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编制201292原组织及上机图习题:1.什么叫织物?丝织物按品种类型可分为哪几类?分类的原则是什么?2.分别说明下列叶名词的含义:织物组织、经组织点、纬组织点、经纱循环数、纬丝循环数、经向飞数、纬向飞数,浮长,经面组织,纬面组织,同面组织。3.指出图 1-1 各组织图的经纬循环数(任选 3 题,要将原图画下来):4.已知组织图 1-2,作出第 1、3、8 根经丝的纵向切面图及第 1、2 根纬丝的横向切面图。5.论述影响平纹织物外观效应的因素。6.绘出单双起平纹组织图各 1 张(经纬各二个完全循环) 。7.举例说明由平纹组织构成的丝织物
2、。8.说明用织造方法形成泡泡纱效应的原理。图 1-1图 1-239.试述平纹绉类织物形成绉效应,经纬丝的几种配合方法及不同的外观效应。10、作出 、 、 、 、 的组织图:当经纬丝需加捻时,为使斜213113纹清晰,经纬丝宜用什么捻向。11、作出下列缎纹组织图: 纬面缎纹, 经面缎纹, 经面缎纹, 纬面缎纹,35255858经面缎纹, 纬面缎纹。3851212、试作十枚缎纹所有可能构成缎纹组织的组织图?并写出分式表达式。13、试述缎纹组织及织物特点?影响缎纹织物外观效应的因素是什么?在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4、说明图 1-3 各组织图属于什么组织:并用分式来表示:16、织物上机时,主要的穿综
3、方法有几种:分别适用于哪些组织:17、已知织物来用分区穿综法,第一区为飞穿,4 片综,第二区单山形穿,5 片综,穿综排列比 1:1。求穿综循环,并画出穿综图。18、已知组织图,如图 1-4,试确定合理的穿综图。19、穿筘图中,每筘齿入数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确定穿入数。20、已知组织图,穿综图如图 1-5,作出纹板图。21、已知穿综图,纹板图如图 1-6,作出组织图。图 1-3图 1-44(1) (2)(3)图 1-622、已知组织图,纹板图如图 1-7,作出穿综图。(1) (2)图 1-723、作出平纹组织采用四片综双龙骨的上机图。24、分别作出制织 , 经面缎纹织物的上机图。135825、格
4、塔夫绸基本组织为平纹,内经丝数为 7200 根,钢筘内帽 119 厘米。经组合为( 桑蚕丝熟色。若分别采用 3 穿筘和 2 穿筘,作上26)/8201TSD机图。26、试述分析织物的步骤。27、试述织物的分析方法:根据样品分析织物的组织:画出组织图。28、分别作出电力纺、美丽绸、素软缎织物,在织造时的上机图。思考题1、试分别说明机织物与机织物组织的概念。2、 试选用一上机图,分别说明下列名词:()经纱循环数 Rj (2) 纬纱循环数 Rw (3)穿综循环数。3、上机图的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54、主要的穿综方法有几种?分别适用于那些组织?各有什么特点?5、什么是复列式综框? 为什么要采用复
5、列式综框 ?6、穿筘图中的筘齿穿入数,一般与什么有关,怎样确定筘穿数?7、纹板图(又称提综图)的作用是什么?在踏盘式织机上由什么构件来实现提综图的作用? 在多臂机上又是什么构件来实现提综图的作用?8、试作高支府绸织物织上机图,用综数分别为:()4 片 (2) 6 片 (3)8 片9、2/2斜纹组织的纹板图为图 1.1(a)和(b) ,求作相应的上机图,并说明它们采用何种穿综方法。10、已知组织图如图 1.2,试完成上机图,并简要说明采用这种穿综方法的原因。11、你认为图 1.3 的上机图中的穿综是否合理,能否采用更简单的穿综方法?12、 什么是三原组织,构成三原组织的条件是什么?13、写出下列
6、各织物组织的分式表示法:府绸、平布、塔夫绸、单面华达呢、单面纱卡、横贡缎、直贡呢、美丽绸、电力纺、双皱、乔其。14、 举例说明由平纹组织构成的棉、毛、丝、麻织物,以及影响平纹织物外观效应的因素。15、在设计斜纹组织织物时,怎样确定斜纹的方向使斜纹清晰?16、构成合理的棉横贡锻的组织是什么?为什么?17、求解 5 枚、8 枚、12 枚、16 枚缎纹组织的正确飞数。18、绘图说明斜纹组织、缎纹组织正反面组织间的关系。19、试比较平纹、三枚斜纹和五枚缎纹组织的平均浮长,并由平均浮长大小不同说明三原组织的松紧差异。20、比较三原组织的特性差异。(a) (b)图 1.1 图 1.2图 1.31变化组织习
7、题:1、试述平纹变化组织的变化方法2、分别作出 经重平、 变化经重平、 变化经重平的上机图及纵向切面图。212243、分别作出 纬重平、 变化纬重平、 纬重平的上机图及横向及纵向切面图。64、作出 变化方平, 变化方平的组织图。21235、分别绘作 变化经重平,变化纬重平和变化方平的组织图。6、斜纹变化组织的变化方法主要有哪些?7、作出下列加强斜纹组织图: ; ; ; ; 32425348、绘用下列复合斜纹组织图:(1) (2) (3) (4) 12112(5) (6) (7) (8) (9) (10) 2214349、按下列已知条件,分别作出经山斜纹的上机图(任选 1)(1)基础组织为 斜纹
8、,序数 为 12。32jK(2)基础组织为 斜纹,序数 为 9。1j(3)基础组织为 斜纹,完全经丝数 为 10。32jR(4)基础组织为 斜纹,完全经丝数 为 12。j10、以 斜纹为基础组织,以 10 根经丝构成右斜,8 根经丝构成左斜,5 根12经丝构成右斜,7 根经丝构成左斜的规律排列经丝,绘作经山形斜纹的组织图:11、绘作纬山形斜纹组织的上机图(任选 1)(1)基础组织为 斜纹,序数 为 10。12WK2(2)基础组织为 斜纹,序数 为 8。321WK(3)基础组织为 3/3 斜纹,完全纬数 为 24。R12、作出经锯齿斜纹组织的上机图(1)基础组织为 斜纹,序数 为 8,锯齿飞数
9、为 4。12jKS(2)基础组织为 ,序数 为 8,锯齿飞数 为 2。3j 13、作纬锯齿形斜纹组织的组织图:(1)基础组织为 斜纹,序数 为 8,锯齿飞数 为 4。12WKS(2)基础组织为 斜纹,序数 为 6,锯齿飞数 为 2。14、分别按下列条件,绘作菱形斜纹的上机图。 (任选 1)(1)基础组织为 斜纹,序数 =12, =10。21jKW(2)基础组织为 斜纹,序数 = =13。3j(3)基础组织为 斜纹,完全循环数 =20, =16。12jRW15、以 斜纹为基础组织,序数 为 5,绘作经破斜纹组织的上机图。12jK16、4/4 斜纹为基础组织,按连续 4 根经丝构成右斜纹,连续 2
10、 根经丝构成左斜纹的规律排列经丝,作破斜纹组织上机图。17、以 斜纹为基础组织,序数 K=12,分别作出经破斜纹和纬破斜纹组织的213组织图。18、作出四枚经破斜纹和四枚纬破斜纹组织的组织图,并用分式来表示。19、为使破斜纹组织物外观的人字形分界清晰,选用什么基础组织较合适。20、绘作急斜纹组织图。(1)以 为基础组织,经向飞数 =2。3241jS(2)以 为基础组织,经向飞数 =3。6j(3)以 为基础组织,经向飞数 =2。124 jS321、绘作缓斜纹组织图:(1)基础组织为 ,纬向飞数 =2。361WS(2)基础组织为 ,纬向飞数 =2。222、以 为基础组织,若织物纬密度相同,绘作斜纹
11、倾斜角为 63的急斜134纹组织图。23、以 为基础组织,若织物纬密度相等,作出斜纹倾斜角为 20的缓斜126纹组织图。24、以 为基础组织,若经向飞数 =4,经丝密度 =2 倍纬丝密度 。求136 jSjPWP该织物的斜线倾斜角度。25、以 斜纹为基础,设计一个完全经丝数 =48 的经曲线斜纹组织图。31 jR26、 斜纹为基础组织,自行设计一经曲线斜纹组织图。2427、以 1/4 为基础组织,作一沿着横向过渡纬面经面纬面的阴影斜纹组织图。28、绘作十枚加强缎纹组织上机图。29、以 12/7 纬面缎纹为基础,用分解纬向飞数的方法,构作变则缎纹组织图。30、以 10/3 纬面缎缎纹为基础组织,
12、用分解经向飞数的方法,构作变则缎纹组织的上机图。31、以 10/3 纬面缎纹为基础组织,用丝线变换法作 = =10 的变则缎纹组织jRW图。32、以 8/5 纬面缎纹为基础组织,沿着横向由纬面过渡到经面,作阴影缎纹组织图。33、试采用 2/2 斜纹为基础组织,构作具有四条斜纹线的芦席斜纹组织图。34、试用 3/3 斜纹为基础组织,构作具有三条斜纹线的芦席斜纹组织图。35、以十五枚纬面缎纹为基础组织,设计一花岗石组织图。思考题1、 试述平纹变化组织与平纹组织在织物外观、织物性能及上机工艺等方面的同异之处。42、欲突出平纹变化组织的织物外观,可采取哪些措施?举例说明。3、试述仿麻效应的复杂变化方平
13、组织的构作方法。4、试述在制作加强缎纹时应注意的问题。5、举例说明缎纹变化组织在织物中的应用,并简述其织物的风格特征。6、试述重缎纹组织的特性,和在实际应用中应采取的措施。1联合组织习题1、试以八枚经面缎纹组织和平纹组织为基础,构作一纵条纹组织上机图(组织循环大小自定)并指出相应织物的表面效应及上机特征。2、某织物以 1/2 斜纹和 2/1 斜纹为基础组织构成纵条纹,经密为 500 根/10 厘米,每条纹宽度为 1.2 厘米,作上机图。3、某纵条纹织物,第一纵条为平纹,宽 1.4 厘米,经密 480 根/10 厘米,筘齿穿入数为 2,第二纵条为 5/3 纬面缎纹,宽 2.1 厘米,经密 720
14、 根/厘米,筘齿穿入数为 3,试计算经纬循环数,并绘上机图。4、某纵条纹织物,每纵条的组织,经密,条纹宽度及筘齿穿入数如下:第一条:平纹,经密为 32 根/厘米,条纹宽度为 1 厘米,筘止穿入数为 2。第二条:5/3 缎纹,经密 46 根/厘米,条纹宽度为 4 厘米,筘齿穿入数为3。第三条:平纹,经密为 32 根/厘米,条纹宽度为 1.4 厘米,筘齿穿入数为2。第四条:5/3 缎纹,经密 46 根/厘米,条纹宽度为 0.6 厘米,筘齿穿入数为3。求织物的经密,并作上机图5、以八枚经面缎纹和八枚纬面缎纹为基础组织,构作一纵条纹组织图。(组织循环大小自定) 。6、以八枚缎纹为基础组织,作出正反八枚
15、缎纹的方格组织图,图中各区为8 根经丝和 8 根纬丝。7、以四枚破斜纹为基础组织,作出正反破四枚的方格组织图,图中各区为8 根经丝和 8 根纬丝。8、以 2/2 经重量平和 2/2 纬重平组织为基础,根据模纹图 3-1,作一方格组织图。图中各区为 8 根经丝和 8 根纬丝。9、以 3/3 斜纹为基础组织,按图 3-1 所示纹样,作一各区为 8 根经丝和 8根纬丝的方格组织上机图。10、以 3/2 斜纹和 2/3 斜纹为基础组织,按图 3-1 纹样,构作方格组织,2图中各区为 10 根经丝和 10 根纬丝。11、说明绉组织形成绉效应的原理:构作绉组织应注意哪些问题。12、以图 3-2 两个组织为
16、基础,用重合法构作绉组织图。13、以四枚纬破斜纹和六枚变则缎纹为基础组织,利用重合法绘制绉组织图。14、以平纹和 1/2 变化斜纹(图 3-3)为基础组织,利用移植法构成绉组织,经丝排列比 1:1,作绉组织上机图。15、以 斜纹为基础,用调整经丝排列次序构作绉组织图。216、以 为基础组织,根据六枚不规则缎纹的规律,调整经丝位置以构成31绉组织,绘作上机图。17、以图 3-4 所示的组织为基础,用旋转法分别绘作绉组织图。18、用省综设计法设计一绉组织图。已知综框片数为 6 片,完全循环数为24经浮长不超过 2,纬浮长不超过 3。作上机图。19、试述蜂巢组织形成蜂巢外观的原理。20、以 1/5
17、斜纺为基础,作简单蜂巢组织上机图。21、试作完全经数 =8,完全纬丝数 =10 的蜂巢组织图。jRWR22、以 1/6 菱形斜纹为基础,把右下面的折线向下拉一格,作蜂巢组织图。23、以 1/5 菱形斜纹为基础,对角线顶点左右拉开一格,作蜂巢组织图。24、作 1/8 斜纹为基础组织的变化蜂巢组织图。25、自行选取基础组织,作一完全循环数 = 24 的变化蜂巢组织图。jRW26、根据图陈-5 所示纹样,作出以 = =8 的蜂巢组织和平纹构成的完全j循环数为 16 的方格组织图。27、试述透孔组织在织物表面成孔的原理,指出图 3-6 透孔组织成孔位置,以 O 表示。28、分别作出 3/3,5/5,5
18、/3,7/5 透孔组织的上机图,并以“O”标出孔眼所在位置。29、以平纹和 3/3 透孔组织为基础,按图 3-7 的纹样,作一完全循环数 =jR3=18 的方格组织图。WR30、试述凸条组织形成凸条外观的原理。31、以 6/6 纬重平为基础,平纹为固结组织,丝线排列比 1:1,作凸条组织上机图。32、以 6/6 经重平为基础,1/2 斜纹为固结组织,分别作出排列比为 1:1与 2:2 时的凸条组织图及纵向切面图。33、绘作完全循环数 =24, =8 的纵向凸条组织上机图及横向切面图,jRW已知固结组织为 2/2,丝线排列比为 1:1,每个凸条嵌有芯线 2 根,在凸条交界处平纹组织 2 根。34
19、、以 6/6 经重平和纬重平为基础组织,平纹为固结组织,按图 3-7 的方格纹样,构作花式凸条组织图,A 区为纵凸条,B 区为横凸条,A 区、B 区分别代表 12 根经丝和纬丝。 (排列比自取)35、以 4/4 经重平和纬重平组织为基础,平纹为固结组织,按图 3-7 纹样作凸条组织图。A 为纵凸条,B 为横凸条,在凸条交界处加入平纹组织 2 根,丝线排列比为 2:2,各区为 12 根经丝和 12 根纬丝。36、自行设计一个以平纹为固结组织,凸条之间加入 2 根平纹线,每一凸条中嵌入 1 根填芯纬,使凸条隆起,作横凸条组织图及纵向切面图(基础组织,排列比自选) 。37、构作一纬网目组织图,已知:
20、地组织为平纹,浮经:地经=3:8,浮纬:地纬=3:6。38、构作一经网组织图。已知:地组织为平纹,浮经:地经=2:8,浮纬:地纬=2:12。39、自行设计一个完全循环数不小于 24 的经或纬网目组织,并说明地组织,浮经与地经,浮纬与地纬的排列比。40、以 5/2 纬面缎纹为纹样图,以小格代表 6 根经丝,6 根纬丝,经浮点处配以透孔组织,纬浮点处配以平纹组织,绘其上机图。41、设计 = =24,以四枚纬面破斜纹为模纹,在经浮点处配以 3/3 透孔jRW组织的小提花组织,绘作采用 12 片综光制织的合理上机图。并写出捺接头绞和穿筘绞的提综顺序。442、已知纹样如图 3-8,每个小方格代表 4 根
21、经丝,4 根纬丝,黑格尔涂上3/1,白格处涂上 1/3,作组织图。43、以平纹为基础组织,色经色纬排列均为 2 兰 1 黄,求该织物的配色模纹图。44、已知色经色纬的排列次序为 4 根白,4 根黑,绘出 2/2组织的配色模纹图。45、已知色经色纬的排列次序为 2A、4B、2A 试绘 2/2 方平组织的模纹图。46、已知织物组织及经纬色线排列循环如图 3-9,试求配色模纹图。47、已知配色模纹及色经色纬排列如图 3-10,试绘出能制织该配色模纹的各种组织图。48、已知配色模纹及经纬色线排列如图 3-11,找出 3 个可能制织的组织图。49、自行设计一个综光片数不超过 12 的平纹地小提花组织图。
22、50、说明图 3-12 各组织图属何种类型的变化或联合组织,如属透孔组织,用“O”标出成孔位置,如属蜂巢组织,标出蜂巢外观。图 3-2AABB图 3-1 图 3-3 图 3-4AABB图 3-5AABB图 3-7图 3-6图 3-8图 3-9图 3-11图 3-105思考题:1、在条格组织中举例说明如何配置组织才能使条格效应清晰?2、在构作方格组织时,对不同的基础组织如何选择起点形成格纹清晰的组织?3、绉组织是怎样形成的,所获得的织物风格有何特点?4、为使织物获得较好的起绉效应,设计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常用的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5、如何运用各种构作方法形成具有不同外观的蜂巢组织?6、如何理解透孔
23、组织的外观特征?归纳织物中各个因素对透孔效应的影响。7、简述规则浮松组织的特征及上机要点,比较其与透孔组织的区别。8、举例叙述凸条组织的构作原理和增强凸条效应的方法。9、简述劈组织突条特征形成的原理及上机要点。比较劈组织与突条组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0、在网目组织中如何判断是经纱还是纬纱弯曲后构成网目效应?11、在小提花组织设计中,选择几种设计方法举例说明形成什么样的小花纹效果。12、试述色纱与组织配合的效果,并说明在设计配色模纹时应注意的问题。13、试述已知配色模纹和经、纬色纱排列作组织图的方法及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中的实际意义。6重组织1、绘作以枚经破斜纹为基础组织的同面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图及纵
24、向切面图。2、作一以八枚经面缎纺为基础组织的同面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图及纵向切面图。3、试作表组织为 8/3 经面缎纹,里组织为 1/3 斜纹组织的经二重组织上机图及纵向切面图。表里经排列比为 1:1。4、以 2/2为表组织,八枚缎纹为里组织,表里经排列比为 1:1,作经二重组织上机图及纵向切面图。5、表组织为 2/1,里组织为 9 枚纬面缎纹,表里经排列比为 2:1,作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图及纵向切面图。6、绘作以四枚纬破斜为基础组织的同面纬二重组织的组织图及横向切面图。7、已知织物的表组织为 5/3 纬面缎纹,里组织为 4/1 斜纹,表里纬排列比为 2:1,作纬二重组织上机图及横向切面图。8、已知
25、纬二重织物的表组织为 3/3 斜纹,表里纬排列比 1:1 里组织自选,作纬二重组织图及纬向切面图。9、某纬二重组织,表组织如图 4-1,里组织是以 为142基础组织,纬向飞数 =2 的缓斜纹组织,表里纬排列比为WS2:1,作纬二重组织图及纬向切面图。10、某纬二重组织,纬丝采用黑白两种色线,排列比为1:1,表里基础组织分别有 1/3 斜纹和 3/1 斜纹,构成了织物表面的纵向色条,每个色条包含经丝 16 根,作该织物的上机图及纬向切面图。图 4-1711、某纬二重组织,基础组织为三枚斜纹,表里纬排列比为 1:1,分别采用甲、乙两种色线,试绘出能使织物表面呈现图 4-2 所示色条的纬二重组织图及
26、纬向切面图,图中每色条为 9 根经丝。12、某纬二重织物,表组织为八枚经面缎纹,里组织为十六枚经面缎纹,表里纬排列比 1:1,作纬二重组织图及纬向切面图。13、已知表组织为 1/5,中间组织为 1/2,里组织为六枚变则缎纹,三组纬丝排列比为 1:1:1,作纬三重组织及纬向切面图。思考题:1、 为了保证表、里基础组织的良好重叠,使里组织点不显露在织物表面,举例说明里组织应如何选择和配置。2、 构作重组织时,为什么表、里基础组织循环最好应成倍数关系。3、 重组织表、里经或表、里纬排列比应如何选择?它与哪些因素有关?4、举例说明重经、重纬组织上机时,穿综、穿筘的合适安排。5、简述构成填芯纱重组织的基
27、本原理。自行设计一个填芯经纬二重组织和一个填芯纬经二重组织。6、织物设计中,在什么情况下选择重组织、假重组织或填芯重组织,为什么?7、为什么假重组织又称缎背组织?简述其形成原理及作图方法。8、比较假重组织与重组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若获得具有不同色彩、双面缎效应的织物,应选择什么组织?为什么?9、根据经二重组织的构作原理与作图方法,自行设计构作一个经三重组织的上机图。甲色 乙色 甲乙色图 4-21双层组织1、绘作以平纹为基础组织的管状组织上机图,及横向切面图,织造时第一纬自左向右投入表层。2、绘出以 2/1为基础组织织造时第一纬自左向右投入表层的管状组织图及横向切面图。3、某管状织物,以 5/2
28、 经面缎纹为基础组织,制织时第一纬从右至左投入表层,作上机图。4、某管状织物,以平纹为基础组织,完全循环系数 Z=10,而后在两侧各加一根特经,作该织物上机图及横向切面图。5、试述使管状织物四周密度均匀一致的方法。6、已知表组织为 8/5 加强缎纹(如图 5-1)里组织为平纹,接结组织为八枚缎纹,表里经纬排列比为 1:1,作下接上接结双层组织图及纵横向切面图。7、已知表里基础组织均为 2/2 斜纹,表里经纬排列比为 1:1,接结组织为八枚缎纹,试绘下接上接结双层上机图及纵横切面图。8、某双层物表组织为 3/3里组织为 2/1,表时经纬排列比均为 2:1,采用下接上按 6 枚变则缎纹规律接结,试
29、组织图及纵横切面图。9、在单面双梭箱织机上制织下接上接结双层织物,表组织为 2/2 斜纹,里组织为 3/1 斜纹,表经,里经排列比为 1:1,接结组织为八枚缎纹,作出该双层组织图。10、已知表组织为 1/3 斜纹,里组织为 2/2 斜纹,表里经纬排列比 1:1,接结组织为八枚缎枚,试作上接下接结双层组织机图阴谋横向切面图。11、表组织为 8/5 纬面缎纹,里组织为平纹,采用上接下八枚缎纹接结,表里经排列比为 1:1,表里纬排列比2:2,作双层组织图及纵横向切面图。12、已知表组织为八枚加强缎纹(如图 5-2)里组织为2/2 斜纹,表里经纬排列比为 1:1,接结组织为八枚缎纹,作联合接结双层组织
30、图及纵横切面图。图 5-1图 5-2213、已知空心双层组织图(如图 5-3 甲、乙) ,试分别对甲图用“下接上”接结法,对乙图用“上接下”接结法接结,绘出接结点位置,并作上机图。14、图 5-4(1X2)分别为接结双层组织的组织图,试分析每一个组织图的:(1)表里经纬排列比(2)表里基础组织(3)接结方法及接结组织(4)画出纵横向切面图15、已知双层图(图 5-5) ,试说明表里经纬排列比,表里基础组织及织物特点。16、某接结双层织物,表里组织均为 2/2 斜纹,表里纬排列比为 1:1,表经、里经与接结经的排列比为 1:1:1,作接结经接结双层组织上机图阴谋纵向切面图17、以 2/2为表组织
31、,1/3为里组织,表经:里经:接结经=2:2:1,表纬:里纬=1:1,作接结经接双层织物上机图及纵向切面图。18、已知表组织为 2/4,里组织为 2/1,表经:里经=2:1,表纬:里纬:接结纬=4:2:1,作接结纬接结双层组织上机图及横向切面图。19、绘作接结纬接双层组织组织图及横向切面图,已知,织物正反面均为五枚纬面缎纹,表经:里经=1:1,表纬:里纬:接结纬=1:1:1。20、作一填芯纬接结双层组织的组织图及横向切面图,已知表组织为四枚经破斜纹,里组织为平纹采用下接上四枚纬破斜纹接结。表经:里经=2:1,表纬:芯纬:里纬=2:1:1。21、已知表组织 2/3,里组织五枚缎纹,采用里经接结,
32、表经:里经=1:1,表纬:芯纬:里纬=1:1:1,作填芯纬双层组织上机图及经纬丝的纵横向切面图。(1) (乙)图 5-3 (2)(1)图 5-4图 5-5322、作填芯经双层组织上机图及纵横向切面图,已知表组织为八枚经缎,里组织为 1/3,采用里经接结,在一个完全纵横中里经与表纬接结为 2 点,表面经与表里纬排列比皆为 2:1,表经:里经:芯经=4:2:1。23、以 2/2 平组织为基础,绘作表里换层双层组织上机图,已知甲乙经纬排列为 1:1,纹样如图 5-6 所示,每区分别有 8 根表里经和 8 根表里纬组成。24、以 2/2 斜纹为基础组织,构作表里换层双层组织图及纵横切面图,已知经纬密度
33、为 30 根/厘米,甲乙经纬排列比为 1:1,纹样如图 5-6,花纹循环为 1 厘米。25、表里换层双层织物,甲经甲纬用黑色线,乙经乙纬用白色线,表里基础组织为平纹,甲乙经纬线排列比为 1:1,若构成如图 5-7 所示的颜色模纹,要求纬丝在 a、b 处换层,各区经丝为 8 根,绘出组织图及横赂切面图。26、表里换层双层织物,甲经甲纬用黑色线,乙经乙纬用白色线,甲乙经纬纬线排列比为 1:1,基础组织为平纹,组织循环为 1616,欲构成如图 5-8的方格纹样,作组织图。27、某表里换层双层织物,甲经甲纬用红色线,乙经乙纬用白色线,甲乙经纬排列比 1:1,基础组织为平纹,欲构成如图 5-9,所示的颜
34、色纹样(图上有符号者表示红色,空白表示白色) ,作一组织循环 1616 的组织图。28、某表里换双层织物,表里基础组织为平纹,表里经纬排列比 1:1,模纹呈现红白相间的小菱形如图 5-10 所示,采用 10 片综光制织,试作上机图。思考题1、在构作管状组织时,为何需计算总经纱数?举例说明如何确定管状组织的表、里组织的起点。2、管状组织织物上机时,需考虑哪些因素才能保证顺利进行织造?3、举例说明如何设计三幅及多幅织物?4、叙述接结双层组织中各种接结方法的接结点配置原则。AABB图 5-6白 白红白 白图 5-10图 5-9白黑灰灰图 5-8灰 黑 白图 5-745、自选基础组织、经纬纱排列比等构
35、作各种接结方法的接结双层组织(上机)图。6、举例说明三层(多层)接结组织的构作方法。7、自选基础组织、经纬排列比、模纹等构作表、里换层双层组织(上机)图。8、举例说明表、里换层三层(多层)组织的构作方法。9、比较三维机织物与二维机织物的不同之处。简述三维机织物的结构类别与特征。10、普通织机制织的三轴向正交互连锁三维组织的构成原理、结构特征及上机要点。11、普通织机制织的多重纬角连锁三维组织的构成原理和结构特征。 。5起绒组织1、某灯芯绒以 2/1为组织,地纬与绒纬排列比为 1:2 绒根为 V 型同结,绒纬浮长为 5 根经丝位置,作灯芯绒织物上机图,并画出割绒位置及纬向切面图。2、以 2/2为
36、地组织,地纬:绒纬=1:2,绒纬固结为 V 型,绒根配置间隔为 6 和 8 根经丝,试作等宽条纹灯芯绒织物上机图,割绒示意图及纬向切面图。3、某平绒织物,地组织为平纹,绒纬固结组织为 1/2 破斜纹,地绒纬排列比 1:4,作该平绒织物上机图及割绒示意图。4、采用杆织法制织某经起绒织物,地组织为平纹,绒经:地径=1:3,起绒杆:地纬=1:2,绒根为单纬固结,作上机图及经向切面图。5、某杆织法经起绒织物,地组织为四枚经面斜纹,地经:绒经=2:1,起绒杆:地纬=1:4,绒根为 4 纬 W 型固结,一列式全起毛,作上机图。6、已知地组织为 2/2 纬重平,绒经:地经=1:2,起绒杆:地纬=1:2,绒根
37、用 W 型固结,绒经以半起绒规律与地纬、起绒杆交织,作杆织法经起绒组织上机图及纵向切面图。7、双层经起绒织物,地组织为平纹。上层地经:下层地经:绒经=2:2:1,绒毛为 W 型固结,一列式全起绒,绘作上机图及纵向切面图。8、在第 7 题条件下,若改为半起绒,为使绒毛密度保持不变而改变绒地经排列比,分别作出上下层投梭比 3:3 与 1:1 时的上机图及纵向面图。9、已知地组织如图 6-1 所示,绒毛固结为 W 型,绘作毛绒密度相同的全起毛和半起毛双层经起绒上机图和纵向切面图。 (绒地经排列和上下层投纬比自定) 。10、已知双层经起绒组织,表里层基础组织为平纹,上下层经丝与绒经排列比 2:2:1,
38、绒经固结方式为 V 型,投纬次序为耻梭下一梭,试绘双层织物上机图及纵向切面图。11、已知某双层经起绒织物,单层组织经密度为 37.5 根/厘米单层织物密图 6-16度为 33 根/厘米,地经:绒经:2:1,采用三纬固结,全起毛,计算该织物的绒毛密度。12、某双层经起绒织物,地组织为 2/1 经重平,上层经丝:下层经丝:绒经=1:1:1,上层绒:下层绒=3:3,绒经为三纬 W 型固结,半起毛,作上机图及经向切面图。当单层织物地经密度为 44 根/厘米,单层织物纬密 45 根/厘米,计算绒毛密度。13、某双层经起绒组织,采用一列式全起绒,地组织为 2/2 经重平,四纬W 型固结,上层地经:下层地经
39、:绒经=2:2:1,要求绒毛直立防范高,试绘上机图和纵向切面图,若计算毛密度(单层)指出算式 X=K /n 中 KjPW与 n 的取值。14、某双层经起绒织物,地组织为 2/2 经重平,绒根为 W 型固结,半起毛,要求绒毛直立度好。上层地经:下层地经:绒经=2:2:2,上下层纬丝排列比1:1,采用混合梭口制织(绒经为上开口) ,作上机图及经向切面图。15、地组织为 2/2,地经:绒经=1:1,绒根固结组织为 W 型,绒根分布规律为 4 枚破斜纹组织,绒经浮长为 9,作浮长通割法经起绒组织图及纵向切面图。思考题:1、在灯芯绒组织设计时,如何恰当地选择地组织、绒纬组织、地纬与绒纬的排列比。2、在拷
40、花呢组织设计时,如何恰当地选择地组织、绒纬组织、地纬与绒纬的排列比。3、比较纬起绒与经起绒织物生产方法的异同及特点。4、经起绒织物生产方法有哪些?单梭口织造法和双梭口织造法经起绒织物生产特点的比较。5、影响双层分割法经起绒组织织物的毛绒高度与密度的因素有哪些?6、试述毛巾组织的成圈原理、毛、地组织的合理配合及上机要点。7、试述毛巾织物的种类和用途。试从原料、纱线、组织结构、后整理及产品花色诸方面讨论毛巾产品开发的思路。8、试述色彩在毛巾织物中的应用。9、地毯组织结构种类有哪几种?10、单层圈绒地毯和毛巾的区别与联系?11、制织双层分割地毯织机开口、引纬机构有何特点?7纱罗组织1、用方格表示画出
41、采用线线绞综和金属综制织 2 绞 2,一顺绞的纱组织上机图。2、分别作出一绞一,对称绞,五梭罗组织采用一排线制绞综与二排线制绞制织时的上机图,并说明梭口形式。3、已知纱罗 织物组织图(图 7-1)作出上机图,且画出相应的结构图。4、已知纱罗织物的组织图和穿筘图(图 7-2) ,作上机图。5、已知 花式纱 罗的结 构如图7-3 所示,试用方格表示法绘出在绒制绞综合织机上制织时的上机图。6、已知花式纱罗的结构如图 7-4 所示,试用方格表示法分别绘出用金属绞综和线制绞综制织时的上机图。图 7-1图 7-2图 7-3 图 7-487、已知某纱罗组织的结构如图 7-5 所示,试指出每一绞孔中三根纬丝的
42、排列状态,并用方格表示法绘出上机图(线制或金属绞综均可) 。8、某纱罗织物结构如图 7-6 所示,每绞孔中织入三根纬丝,试以方格表示法绘作:(1)采用线制绞综,对称穿法的上机图。(2)采用金属绞综,一顺穿法的上机图。9、1 绞 1 的绞组共 6 组,每一组均为对称绞第 1、2 组及 5、6 组的 1 至 5纬为共口,中间的第 3、4 组至 5 纬,第一纬扭绞一次,第 6 至 10 纬,第 1、2组和第 5、6 组,每织一纬扭绞一次,中间的第 3、4 组为共口,作此花色纱罗组织的结构图并作出上机图。10、自行设计一花式纱罗组织,作出上机图。思考题1、比较说明纱罗组织与透孔组织成“孔”原因的不同之处。2、说明纱罗组织织物特点及其应用。3、比较说明金属绞综与线制绞综形成纱罗组织机理的不同之处。4、举例说明线制绞综上机图与金属绞综上机图绘制上的区别。5、要保证绞、地经良好地扭绞,织造时应采取哪些措施?6、自行设计一花式纱罗组织,作织物结构图与上机图。图 7-5 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