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切割用料 一例成文教你用一则材料写作议论文文章材料翔实,引例丰富,满天星斗,金碧辉煌,既能显示作者之“富有” ,又能夺读者之“眼球” ,这固然是上乘之作。然而,身在考场,脑子里一时半刻未必能立即组织许多材料,这时候不妨转换思维,搞“单兵作战” ,或就话题本身的材料,或另外精选一个材料,对其进行切割剖析,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复运用材料,以形成一例三议的结构模式。名篇引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何永康与民同忧,与民同乐,堪称美德。然而,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并不满足于此,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先” “后”二字大有深意,值得我们认真领悟。何为“先忧”?当天下人未忧之
2、时,你能体察到潜伏着的危机,并因此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是为“先忧” 。1958 年,当许多人被“浮夸风”刮晕了头,敲锣打鼓,喜气洋洋,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时候,彭德怀同志却紧锁着眉头,日夜担心我们的社会主义家业有可能毁于一旦,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作风有可能被置诸脑后。实践证明:他忧对了。人们痛定思痛,越发感到这种“先忧”精神的可贵。“先忧”者不是天生的先知者,而是先于学习、先于调查的结果。彭德怀同志之所以能够想得深一些,看得远一些,操心得早一些,是因为他注重实事求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他不辞劳苦,走访了那么多乡村和工厂,搞了那么
3、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方才确信自己不是“杞人忧天” ,而是有理有据,非忧不可;否则,愧对祖国和人民。“先忧”者还必须是先行者。闭门忧思,袖手叹息,无益于天下,无助于变“忧”为乐的历史进程。这不仅需要有见识,而且需要有胆略,有为民请命、为国献身的壮志豪情。 “先忧”者往往是少数,要想冲破世俗的偏见,要想顶住各种各样的压力,没有一点舍生取义、 “以额叩关”的精神,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当然, “先行”者并不等于是“独来独往”的英雄,要想行之有效,必须唤起民众,并肩携手而行;否则,只能是“斯人独憔悴” , “举杯浇愁愁更愁” 。彭德怀不怕罢官,挺身而出,上“万言书” ,用自己的行动向千万人鸣响了警钟;没
4、有这样的金石之言,就不会有今天的欢乐诗篇。当忧转化为乐之后, “先忧”者应当如何行事呢?应当“后乐” 。如果自恃有功,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有先行之苦,就理所当然地争享受,争权利,乐于天下人之先,那简直就意味着背叛!“先乐”可耻,那么与民同乐好不好呢?一般说来,这是无可非议的美德。但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或者是有志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人,这样的标准就显得太低了。因为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目前的“乐”还仅仅是“小乐” ,比起共产主义的灿烂前景来,它委实太微不足道了。愿为共产主义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战士,难道可以满足于一得之功,躺在小小的安乐窝里做美梦吗?再者,当过去的“忧”转化为今天的“乐”之后,又会酝
5、酿着新“忧” ,这是由事物的矛盾法则决定的。我们怎能够“乐而忘忧”2呢?所以,正确的态度是居安思危,永远当一个“先忧者” ,永远当一个“后乐”的傻子。愿先忧后乐精神长在,愿我们的生命其乐无穷。点评: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永康先生为学生写的一篇议论文范文。文章开篇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论题,然后设置了四个分论点:当天下人未忧之时,你能体察到潜伏着的危机,并因此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是为“先忧;“先忧”者不是天生的先知者,而是先于学习、先于调查的结果;“先忧”者还必须是先行者;“先忧”者应当“后乐” 。这四个分论点围绕“先忧”“后乐” ,按照“是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层层推进,
6、逐步深入,逻辑严谨。在进行具体阐述时,根据分论点的需要,把彭德怀上万言书之事切割为若干小块,作为论据放置到每一个分论点下,摆事实,讲道理,增强了说服力。作者曾经这样告诫我们:“文章不一定高明。谨以此强调如下几点: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亮出中心论点;应分解出 2 至 3 个小论点;应加强说理,少而精地用例;应把一个例切割开来服务于几个小论点;应抓住关键词,巧妙地展开,将道理说透。请对照这篇下水作文,一一理解上述 6 点。 ”试 题 展 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同学自暴自弃,老师与他谈心。 “水能流向天空吗?”老师问。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
7、答。“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一种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 ”老师说。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先;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实战演练(一)纵向切割例文【三引文题材料,三议莫言事例,由浅入深,一例而三用】 一切皆有可能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刘新宇有人常常觉得自己是农家子弟,没有背景,成绩平平,不可能有大作为,于是随波逐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把自己看定看死,丑小鸭说不定就能成
8、为白天鹅,一切皆有可能。【针对思想现状,提出“快乐”的论题】水能流向天空吗?答曰:绝对不可能!可是,天上的彩云却正是地面流向天空的水,当水变成气体,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人生不也这样吗,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升腾之日,一切皆有可能。32012 年 10 月 11 日 17 时,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一个小学即辍学、靠帮人推磨换书看的放牛娃,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在一般人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
9、的事情,但是,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正是 50 年前的那个放牛娃。【一用文题材料和莫言事件,直接证明论点:一切皆有可能】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总是同诸多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因而其发展就具有多种可能性。水为什么只能向低处流?这跟地球的引力有关,也跟水的形态有关,当水是液体的时候,它只能流向低处,可当它成为气体的时候,它就有了向上的可能。一个小学即辍学的放牛娃能不能成为文学大师,能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跟他接受的基础教育有关,跟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也跟他日后的努力有关。当时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文学的园地里耕耘采摘,放牛娃成为诺奖获得者,这又有什么
10、奇怪呢?【二用文题材料和莫言事例,运用哲学观点阐述为什么一切皆有可能】好吧,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我们就等天上掉馅饼吧!不!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恩格斯说:“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偶然进入蚌中的沙,若拒绝磨砺,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然被蒸发的水,若惧怕颠簸,也不会成为自由飘荡的云;偶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若没有几十年在文学田地里的摸爬滚打,也绝不会成为诺奖的幸运得主。对于莫言而言,小学即辍学,固然是事实,然而靠帮人推磨换书看,这同样是事实,而后者正是他“偶然”获奖的“必然”之因。【三用文题材料和莫言事例,批评错误观点】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株小草,但一切
11、皆有可能的自信,会助你长成苍天大树;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朵无名的花儿,但一切皆有可能的付出,会助你将来艳压群芳。朋友,一切皆有可能,我辈当努力。【抒情作结,照应开头,回扣论点】点评:文章采用纵式结构谋篇,提出论点之后,沿着“事实论据理论根据辩证分析”的思路展开议论。文章用例精省,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题材料和莫言事例,反复运用,层层深入,恰到好处。文章的成功告诉我们,写作时精选一个典型事例,并按照一定的议论层次,对典型事例和话题材料进行切割,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引用和阐述,让其为每一个层次的议论服务,一样可以把文章写得很精彩。(二)横向切割例文 【四用文题材料,三析孟非事例,变角度用例,多侧面分析】我辈能
12、腾飞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马晨淞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普遍规律,毋庸置疑。但是,当水成为气体的时候,它4照样可以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自由飘荡的云。水的经历启示我们,我辈能腾飞,自卑要不得。【一用文题材料,引出论点】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腾空飞翔呢?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确定腾飞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质地,就会有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水有三态,当水成为气态的时候,它就能流向天空。但是,它不是火箭,即便流向天空,它也不能冲破地球的引力,像天宫一号那样在太空自由翱翔。孟非 1990 年参加高考,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 100 分,他想插班复读,但人家一看他的成绩,立刻摇头拒绝。后来他到电视台打工,利
13、用当招待员的机会,努力学习记者业务,终于当上记者,直至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从一个落榜生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巅峰,孟非的腾空,是了解自我的成功,如果他坚持复读,非考北大、清华不可,非要去做科学家攻克尖端科学不可,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二用话题材料,首议孟非事例】其次要及时改变自己,寻找腾飞的捷径。水流向天空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它必须改变自己,成为气态;若要固守液态,那么它只能永远地流向低处,而不是天空。人也如此,你要腾飞,要改变目前的地位,你就必须改变自己。孟非在落榜以后,坚持走复读之路,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相信用自己的毅力总会感动某些学校,从而接受他去复读,但是即便如此又能怎样?他放弃
14、了复读的打算,走打工之路,在实践中坚持学习,这一改变改出了他的一片天地。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一条适合自己,问题在于要学会自我调整,找到有助于自己腾飞的捷径。【三用话题材料,二议孟非事例】再次要学会安定自己,制造腾飞的心境。所谓安定自己,就是要随缘而化,不要急功近利。水没有想到非成为飘动的云不可,它只是在被太阳蒸发的时候便升腾,在升至一定高度的时候便凝聚,于是成了美丽的云。孟非也没有想到非要成为大红大紫的主持人不可,落榜以后他只是觉得人生不能白白地度过,于是便去找工;打工时接触到了记者,他觉得不能放过这学习的机会,于是便学习记者业务。就这样,不经意间做了记者,当上了节目主持人,成了大红大紫的人物。腾飞需要实力,需要机遇,也需要平和的心境,心慌吃不得热粥。【四用话题材料,三议孟非事例】流向低处的水也能流向天空,我辈能腾飞,自卑要不得,不过要实现真正的腾飞,是有许多讲究的。【归结论点,照应开篇】点评:本文以“我辈能腾飞,自卑要不得”为中心论点,以“要真正了解自己,确定腾飞的方向” “要及时改变自己,寻找腾飞的捷径” “要学会安定自己,制造腾飞的心境”为分论点,从怎样才能实现腾飞的角度展开多侧面的论证,纲举目张,结构谨然。文章四次引用文题材料,三次分析孟非事例,变换角度用例,多侧面议论材料,论证深刻有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