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负增效之我见朱林中学 李清摘要: 当前, “减负,不减质 ”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 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就像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听上去好像天方夜谈,可是如果我们注重平时多方面的问题,做到这点是可行的。在当前教材的不断更改,内容的不断加深,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不科学,课外辅助教材的随意拔高令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进入了误区,在实践中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相信不少教师有这样的感受,自小在应试教育中成长,思想已形成一种框架和定性,一时半刻无法领略其要旨。然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现就“减负增效”这一话题,浅谈一“减负”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为了“增效”,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
2、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减负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减负不等于不要管理。相反更要求教师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关键词:课堂教学 减负增效记得某个学者说过,学生真正愿意学,喜欢学,既是学生课业负担合理的一个标志,也是教育“减负 ”应当努力追求达到的境界。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长期困扰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顽症。学生负担过重,既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特别是用人机制和导向在教育上的综合反映 ,也是教育内部急功近利、无序竞争、发展失衡、违背规律所致。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是主力军
3、。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课堂上达到了增效的目的,那么孩子的作业负担自然就会减轻。因此,减负增效的关键应放在“增效 ”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有效教学” 。那么如何减轻学生课余作业的负担,增加课堂的效率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情况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一、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眼泉。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儿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以前,你自己是否造就成了一个人?你自己是否是人心中的模范?他的这句话就是说,在我们敢于担当培养别人教育之前能否扪心自问,你自己是否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减负增效”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学生的
4、各种素质能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有用之才。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这首先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现在,知识信息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利用软件辅助教学等等。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优势。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要抱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给马儿吃“好草”要让马儿跑,不能就让马儿多吃
5、草,而是要让马儿吃“好草” 。 “好草”从哪里来?当然从教师那里来。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学思想上转变过来。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 ,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面对教改新形势,及时地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6、不断地探索追求,让学生真正吃到“好草” ,消化吸收,健康成长!“减负增效”的教改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 45 分钟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平时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眼泉。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其次需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备课上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矗为此,要化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我认为,备好课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认真的实施。首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
7、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其次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 。例如针对不同班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问题等。总之,我一直认为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
8、还要根据孩子的授课兴奋度来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形式,恰到好处的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最多的知识。我通过平时的课堂实践也证明了“减负”和“增效”不是矛盾的,只要老师能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教,就可以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目标。三、激发兴趣,让马儿自己乐意跑怎样才能让马儿自己乐意跑呢,关键是激发“马儿”兴趣,让马儿自己乐意跑,减负增效才能事半功倍,教师也能从中得到减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 ;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爱因斯坦也认
9、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变难受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下面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激发学生这方面的尝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改变了以
10、往学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得信息,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课题的引入要新颖,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开好头是一节课的关键。课题的引入常用如“视频” 引入法,比如我在上有趣的角色一课时,我用川剧中的绝活“变脸”的视频让
11、学生感受到这种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与本课很好的联系起来,然后让事先让带着面具的学生从教室外面进入教室,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求知欲望被放大。总之,通过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维持学习的兴趣,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益。2、 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发兴趣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玩,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和学生们一起玩,引导学生玩得有意义。在学习多变的色彩时候,在学生初步了解同类、类似色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完成类似色色彩关系的涂色环节,看哪一小组最先完成。
12、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出现,实现了由“教”向“ 学”的过渡,创造了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逐渐揭开谜底,享受到“跳起来摘桃”的成功喜悦,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内容。3、 增强课堂美感提高兴趣教学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一门语言艺术。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运用了艺术语言。在课堂上,老师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异样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的表情,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和同学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产生“教”与“学”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如果生动幽默,会使课堂
13、气氛活跃,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将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亲切自然的示范表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幽默活泼的话语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景中去。4、让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乐”起来
14、。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给学生一个充分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发现,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舞台,使他们自觉进入探索的角色,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在探索中激起兴趣,在发现中寻找快乐,在创作中体会快乐。我认为,美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开动脑筋,想想办法,创造更新颖、更吸引人的课堂结构和手段,去迎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巧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创造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并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利用起来,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减负容易增效难”,这是许多教师的切身体会,自从“减负”以来
15、,书包轻了,作业少了,课堂气氛轻松了,学习有趣多了,种种迹象表明,这就是素质教育。然而“绿灯”亮完就闪“红灯”,也难怪,新事物的发展离不开新老交替这一阶段,考试仍是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主要手段,而教学成绩是在学校量化建设教师考核评选中占有相当分量的一个指标,因此,“搞素质的怕考试”,这无疑是一道死穴。不少教师在各方面的舆论和压力下,终改初衷,又开始“旧调重谈,老本经营”。于是,有人就总结出一条条歪理,“减负和增效是两条平行线”、“素质教育只存在于理念之中”、“素质教育= 减负+ 低效”,这直接导致了连串的负面效应,于是我们看到,许多人在谈素质教育,却没有人站出来说:我是搞素质教育的!或许这样的言
16、语过于偏激,却代表了我们年轻教师的心声。我们是推崇减负增效的一代,我们是渴望素质教育的新生力量,我们有为发展素质教育而不断进取,不断思考,不断创新的权利和义务。减负增效不是空口号,不是虚无之物,只要有存在的必要性,合理的条件,符合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皆会逐渐成长,茁壮。目前,农村素质教育处于萌芽初始状态,力量单薄,急需独具慧眼,有识之士的鼎力扶持,培植,而这一切是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脑力劳动的,因为旧事物往往拘泥腐化,根深蒂固,这反映,“减负增效”最终得益者将会是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会更加辛劳,不过为了“培桃育李,桃李满天下”的共同夙愿,育人为乐,这又何妨!减负实行后,有了更多空闲的时间,但无论是家长、学生、教师都能体会到轻松的背后是更大的压力。作为老师,我想应该利用空闲时间更加充分、高效的备课,做到低密度,高效率地教学,真正给学生一堂简单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