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课程代码:030204单 位: 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 机械教研室 执笔人: 殷镜波 审核人: 张志光 2009 年 6 月 10 日目录一、课程定位 2二、职业能力要求 2三、学习目标 2四、学习主要内容与教学模式 3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5六、教师的基本要求 6七、教学条件的基本要求 6八、考核标准与方式 7九、学习资源 7十、其他说明 8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编号:030204 总学时:68 (其中实训学时:10) 总学分:4一、课程定位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生获得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
2、的有效途径, 并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作前期准备。本课 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时应将理论教学与实 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 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 为主体的作用,加 强与学生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主动性。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软件、透明元件、 图片、液压与气动训练设备、实习实训车间等进行直观教学、现场教学,以便加深学生的 记忆和理解。二、职业能力要求1、具有掌握各类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功用、 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的能力。 2、具有根据设备要求,合理选用液压元件和气压元件,并进行简单液压与气压传动装置验算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液压与气压
3、传动系统调试和排故的能力。 4、具有阅读并分析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通过实物拆装可以锻炼学生的拆卸、装配能力,掌握元件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顺序、定位要求。 (2)具有检测,调试,维护常见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的能力; (3)具有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液压系统的综合能力; (4)参与诊断并排除工程机械常见的液压气压故障的初步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包括社会能力)(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习惯思维中解脱出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的工作
4、作风。 (3)使学生具备在专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评定事物的能力。 (5)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诚信的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6)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 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四、学习主要内容与教学模式本课程每周教学 4 课时,17 周,共 计 68 学时。主要学习内容的教学时间安排如下:1、学习内容学习项目 1:液压传动基础知识认知(8 学时)重点学习内容:(1)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作原理和组成(2)液压油的主要物理性质和选用(3)液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基础知识(4)管路内压力损失的计算和孔口的流量公式;学习难点:(1)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作原理(
5、2)液压油的粘性(3)液体静压力的计算(4)流体力学三大定律(5)管路内压力损失的计算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学习项目 2:常用液压元件认知(24 学时)重点学习内容:(1)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2)液压缸的类型、特点、应用和主要参数计算(3)液压马达的类型、特点和应用(4)液压控制阀的作用、要求、类型和工作原理(5)液压辅助元件的作用和结构学习难点:(1( 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计算(2( 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主要性能参数计算(3( 液压控制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和应用(4( 液压辅助元件的作用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学习项目
6、 3:液压基本回路认知(12 学时)重点学习内容:(1( 方向控制回路的连接、回路特点及应用(2( 压力控制回路的连接、回路特点及应用(3( 速度控制回路的连接、回路特点及应用(4( 多缸工作回路的连接、回路特点及应用学习难点:各种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进行教学学习项目 4:典型液压系统认知(6 学时)重点学习内容:(1( 液压系统的分析方法(2(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3( 数控车床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4( 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5( 塑料注塑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6( 汽车起重机液压传动系统(7( 液压传动系统故障分析
7、学习难点:(1( 典型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2( 液压传动系统故障分析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学习项目 5:气压传动知识(6 学时)重点学习内容:(1( 气动元件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 应用(2( 典型气动回路的工作原理、组成、分析和 设计方法学习难点:(1)气动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典型气动回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进行教学机动:期末考试(理论考试)(2 学时)2、实践内容实践项目 1:流体能量方程验证和雷诺实验(2 学时)实践项目 2:齿轮泵、叶片泵、柱塞 泵的拆装(2 学时)实践项目 3:液压控制元件的拆装(2 学时)实践项目 4:换向回路、锁
8、紧回路、 调压回路和调速回路(2 学时)实践项目 5:顺序动作回路和同步工作回路(2 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学过程中,首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先根据教材讲解理论,再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生产实际问题讲解范例。这样使学生既理解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又体会到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 还掌握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现场教学法: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特别是回路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利用液压系统综合实验台,演示在课堂介绍的液压系统实例,同 时学生也能可以利用液压系统综合实验台验证自己设
9、计的系统和回路,形成“ 边学边试”的现场 教学氛围和 环境。(3)分组讨论法:据教材各章节知识特点,分门别类,进行备课,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教材进行处理;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进行编组,不同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使中等学生学得懂,使差生能掌握基本知 识及基本技能。这样效果非常好。(4)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液压元件拆装陈列室,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增加现场教学和现场拆装,增加学生对液压元件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深奥的理 论、结构变得生动、易懂。(5)多媒体技术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使用电脑、多媒体等手段,使得一些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
10、增大了 课堂教学的授课知识量,提高了授 课效率和质量。提倡自编或通过网络 下载的 flash 动画、三 维建模等方式,将平面的问题立体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易理解,更易接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过程,进一步的领会方法的核心思想。六、教师的基本要求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 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 资质:(1)具备高校教师资格; (2)具备机械制图与识图、计算机二维绘图、 计算机三维造型基础;(3)工艺装备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 (4)具备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 应具备以下资质: (1)具备 5 年以上产品制造技术经验(讲课); (2)具
11、备 3 年以上实践操作经验(实践教学指导)。 七、教学条件的基本要求1液压实训室一间(拆装工具、液压元件库、实验台 4 台) 2气动实训室一间(拆装工具、气压元件库、实验台 2 台) 3具备校内项目实训中心、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校外实训基地。八、考核标准与方式1、考核标准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40%)和实训考核成绩(60%)两部分组成:(1)、理论成绩1)平时成绩(40%):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督促,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素养,使成绩评定公正合理,根据平时作业、考勤及 课内设计情况评定成绩。2)考核成绩(60%):理论考试从试题库随机抽取,根据卷面情况评
12、定成绩(一般为闭卷考试)。(2)、实训成绩采用“考核评 价过程化” 的考核 评价方法。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初步获得总结、反思及自我反馈的能力。 课程 组采用“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教师总评价”相结 合的过程评价法,将学生学习与工作态 度、工作习惯、工作安全、团队协作等结合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和工作任务进行反思并进行改善的习惯。1)教师评价(60%):教师在授课或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打分。2)自我评价+小组评价(40% )2、考核方式全面考虑学生出勤、作业、提问等平时表现,采用笔试、实际操作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为了
13、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建立和完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试题库并用于学生客观知识的考核;九、学习资源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视听光盘、教学用多媒体课件,通 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 、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 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注重网络课程的开发利用,如“模拟实验” 、“在线答疑”、 “要点提示”等模块,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 极自主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为学生提高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机械行 业的企业资源, 满足学生液压气动控制工学项目的完成及后续顶岗实习、 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中相关项目的需求, 并在合
14、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 4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 图书馆、 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5开放实训中心如液压技术综合实训室(液压综合实验台及配件、故障诊断系统等),气动技 术实训室(气动实验 台、元件 库等)使之达到 现场教学、 实验实训教学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 训合一, 满足学生综合 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十、其他说明1、本课程要求适用的专业:数控技术专业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可为汽车修理、汽 车运用及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3、本课程的课业训练要求1.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以满足工学结合教学的需要。 2强化校企合作,确保工学结合教学的顺利进行。 3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执笔:殷镜波 教研室:机械教研室 主任审核: 张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