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航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考研必备信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是您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热情欢迎有志青年来这里学习和工作。热烈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学历硕士研究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航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9月,是国务院首批在22所高校创办的研究生院之一,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可在理、工、
2、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学科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名师介绍名誉院长 李伯虎 (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计算机仿真与集成制造系统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历任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所长,北京仿真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863 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委员;总装备部仿真专业组组长;国际建模与仿真学会理事;欧洲仿真学会学刊“仿真建模实践与理论”Simulation Modelling Practice and Theory领域编委等。
3、现任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暨总装备部仿真专业组顾问;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顾问;航天科工集团信息化专家组长;清华大学等6校兼职教授;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长暨系统仿真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自动化分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国际建模与仿真学会的 MISS(仿真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心主任,国际杂志Int. J.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
4、ng主编等职。个人或合作发表论著260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个(一等1 个;二等3个) ,部级科技进步奖14个。院长 焦宗夏 教授 (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自动化学院院长,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航空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飞行控制与智能信息部负责人、教育部“复杂产品先进制造系统”工程中心主任,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 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长期从事机电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设计技术、新型作动系统与余度舵机技术
5、、机电装备与半实物仿真系统等方面研究。现任航空学会机电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体视学学会仿真与虚拟现实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党委书记 胡晓光 教授 (北京市教学名师)女,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担任本科生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讲教师,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自动检测与嵌入式技术智能仪器与智能机器人”。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陈宗基 教授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 UMIST 博士。长期从事导航、制导与控制,飞行控制系统设计、自适应控制理论、
6、智能控制系统、混合系统理论和虚拟样机技术研究。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1997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8年授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十杰”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为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荣誉副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专家组控制科学与工程评议专家,总装备部飞机总体专业组专家。蔡开元 (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自动控制系主任,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
7、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2007 年获“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2009年获“中创软件人才奖”,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靠飞行控制、软件可靠性与测试和软件控制论等。研究生教学副院长 任章 教授 (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防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多个专业委员会委员,多个核心期刊编委。主要从事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等领域应用基
8、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获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80余篇,专著2部。葛树志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IEEE Fellow。International 主要从事机器人控制,轮船控制,移动硬盘控制,非线性系统神经网络智能控制,离散系统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时滞系统控制,学习控制,非完整性约束系统控制,过程控制,生物系统控制,信息融合,路径规划,多机器人协作等方面的研究,现任“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主编, “IEE
9、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Automatica 副主编。elegesznus.edu.sg郭雷 (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66年出生于山东曲阜。1997年获得东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1997至1999年为东南大学博士后。1999至2003年先后在香港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合作研究。2003至2006年任东南大学教授,期间访问英
10、国曼彻斯特大学和日本冈山县立大学。2006年至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蓝天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随机与不确定系统控制、导航与控制一体化技术。迄今发表 SCI 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曾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两项,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导名单李伯虎 详细介绍见上陈宗基 详细介绍见上研究领域: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 导航、制导与控制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自适应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系统、混合系统理论、虚拟样机技术荣誉及奖励:曾获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
11、四项,三等奖四项,1997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118篇,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61篇,其中 SCI、EI 收录论文42篇,出版著作2本。 学术与社会兼职: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自动化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与应用分会理事,国务院学科评议专家组控制科学与工程评议专家,总装备部飞机总体专业组专家。焦宗夏 详细介绍见上研究领域:1.机电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设计技术主要研究机载机电系统,如液压、刹车、燃油、操纵、收放等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与专用设计、仿真和分析工具,多学科优化设计。2.新
12、型作动系统与余度舵机技术重点研制各种先进舵机及其余度控制技术,主要有 DDA(DDV,直接驱动舵机或伺服阀) ,EHA(电静液作动器) ,SMA(智能材料驱动作动器)及 ACE(余度舵机控制器)等。3.机电装备与半实物仿真系统。重点研究电液/电动负载模拟器,电液伺服飞行转台,刹车模拟器,航电模拟器等模拟试验装备及其半实物大闭环仿真系统。荣誉及奖励:1.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2.电液负载模拟器,行业优秀新产品奖,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协会,2004年3.电液负载模拟器关键技术,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一等奖,2004年,排名第14.容错控制系统
13、综合可信性分析方法研究,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排名第25.SF2000 舵机负载模拟器,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排名第16.28Mpa 飞机液压能源系统研究.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 排名第9.7.飞机液压附件集成设计技术研究.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排名第2。8.机电液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及其集成软件系统,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排名第49.机电液一体化元件及系统集成软件包 MEHIS,浙江省优秀软件一等奖,1990年,排名第4学术与社会兼职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主任
14、;教育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主任;航空学会液压气动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视学学会仿真与虚拟现实分会主任委员; 国防科工委测试与实验技术专家组成员;信息与控制 、 检测技术学报 、 The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等杂志编委。蔡开元 详细介绍见上研究领域:导航、制导与控制,可靠飞行控制,软件可靠性与测试,软件控制论荣誉及奖励:1998: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2007:“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2009:“中创软件人才奖 ”2009:“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学
15、术与社会兼职 :1. 国际丛书主编:The Kluwer International Series in Asian Studies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 国际杂志编委:Fuzzy Sets and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Statistics, and Reli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id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3. 国际杂志 Guest-editor:Fuzzy Sets and System
16、s (1996), Journal Systems and Software (200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2006),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2010);4. 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5.“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任章 详细介绍见上研究领域:1.基于红外成像、复合成像的精确制导技术研究。2.现代制导理论与自主智能制导技术研究。3.目标探测/跟踪 /识别技术研究。4.控
17、制系统故障检测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研究。5.先进飞行控制技术研究。6微小型导航系统技术研究。7.长航时高精度深组合容错导航技术研究。8弹道导弹的突防技术研究。9反卫星武器精确制导技术研究。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应用及飞行器控制、制导、导航与仿真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张平 研究领域:现代飞行控制与仿真;计算机控制理论与应用;容错控制;故障检测与诊断;机器视觉与图形图像模式识别,虚拟样机等。荣誉及奖励 :1)中航总部级二等奖(飞行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FCADV0) ,排名5。1996,52)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自动化专业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方案与实施) ,排名3,2001教学及科研成果:出
18、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50余篇,国防报告十余篇。学术与社会兼职: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自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系统仿真学报”编委。王少萍 研究领域: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航空基金,国防基金,国家“九五”“十五” 预研项目20余项。近5年主持的科研项目有:1 飞机控制系统重构应用理论研究,国防基金;2 余度舵机关键技术研究,国防预研项目;3 容错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综合分析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 液压泵综合应力可靠性试验验证技术的研究,国家“九五 ”预研课题;5 总剂量与单粒子效应的指标分配与性能评估,国家“九五 ”预研
19、课题;6 软硬件容错系统可信性综合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国防基金;7 基于神经网络的容错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可靠性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8 多传感器航空液压系统信息融合故障诊断研究,航空基金;9 光传操纵技术研究,国家“十五”预研课题;10 容错飞行控制系统综合可用性和安全性分析研究,美国 Rockwell Collins 基金;11 飞行器舵机力矩负载模拟器大闭环仿真,国家高新工程;12 飞机机电系统智能管理系统重构技术研究,航空基金;13 飞机机电系统性能与可靠性一体化设计研究, “十五” 预研项目;14 气动加速寿命试验研究,日本 SMC 国际合作项目;15 容错计算机网络系统可用性理论基础
20、研究,国家自然基金;16 飞机液压系统加速寿命试验研究,中国航空501厂;17 飞机舵机负载模拟器研究,无人机技改项目;18 分布式实时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国防基金。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与容错控制,故障诊断与重构技术,飞机光传操纵系统,软硬件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容错计算机网络可用性分析,飞行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技术荣誉及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申请国家专利4项。学术与社会兼职:全国容错学会委员、中国过程控制学会委员、中国航空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及 IEEE 会员。郭宏 研究领域:电机的电力电子驱动与控制系统,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当前主要研究项目:(1)无刷直流电动舵机的研究;(2)转
21、台控制用无刷直流力矩电动机系统的研究;(3) 智能电机控制中心的研究;(4)无人机电气系统的研制;(5)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仿真技术的研究。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硕士生招生专业)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博士生招生专业) 。荣誉及奖励: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第五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1项, “九五”国家技术改造优秀项目1项。学术与社会兼职 :国防科工委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航空电子电气和武器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自动控制分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电气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系统与装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
22、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吴云洁 研究领域:1. 系统仿真2. 智能控制理论3. 非线性动力学理论荣誉及奖励: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北航“蓝天学者”。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及航空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航空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学术与社会兼职: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吴淮宁 研究领域:1)鲁棒控制与滤波 2)容错控制 3)模糊/神经建模与控制 4)时滞系统与分布参数系统荣誉及奖励: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学者特聘教授,20102)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科研)新星,2
23、005学术与社会兼职 :1)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2) 国内外多家著名学术刊物审稿人,主要包括 IEEE Trans. Fuzzy Syst.、IEEE Trans. Neural Netw.、IEEE Trans. Syst., Man, and Cybern.、IEEE Trans. Autom. Control 等多种 IEEE Trans 系列期刊以及 Automatica、Int. J. Robust Nonlinear Control、IET Contr. Theory Appl.等自动控制领域著名国际期刊。段海滨 研究领域 ;1 多飞行器协同控
24、制与智能决策;2 计算机仿生视觉;3 智能飞行控制与制导;4 仿生智能计算理论及应荣誉及奖励:1 2011年,北航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 2010年,北航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生教育”(排名1);北航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 2009年,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排名1);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 ;入选北航“蓝天新星”计划(科研类);北航校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排名1);北航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生教育”( 排名1) ;北航校级“优秀班主任” 一等奖;北航第十三届成飞奖教金二等奖
25、;北航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4 2008年,北航第十八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先进工作者”;“IEEE Professional Travel Grant“ Award;“ICSC2008 Best Paper“ Award(2/3);18 2007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 类) ;北航第十二届“西飞奖教金”二等奖;北航校级“ 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本科生教育”(排名1);21 2006年,入选北航“蓝天新秀”;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先进工作者 ”;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4 2005年,国防科工委 “优秀博士毕业生”;荣
26、获南京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4) 政府奖;荣获南京市科协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奖(排名1)” ;学术与社会服务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Cybernetics(ISSN: 1756-378X; E-ISSN: 1756-3798) Editor-in-Chief;2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ISSN: 0167-8655) Guest Editor;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ntrol(ISSN:1740-75
27、16; E-ISSN:1740-7524)Associate Editor;4 智能系统学报(ISSN: 1673-4785) 编委;5 系统仿真学报(ISSN: 1004-731X) 编委;6 IEEE Senior Member;7 中国航空学会 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 委员兼副总干事;8 中国自动化学会 空间及运动体控制专业委员会 委员;9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专业委员会 委员;10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 青年工作委员会 委员;11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 委员张霖 研究领域:制造集成系统,云制造,建模仿真,软件工程等。荣誉及奖励:1993年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
28、文,1994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1999年获“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暨“ 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 ”一等奖 (合著), 2001年获国家863 十五周年先进个人,2003年获美国 IASTED 软件工程与应用会议最佳论文奖。学术与社会兼职: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IEEE 高级会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29、and Systems Sciences”, “Simulation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Internatioanl Journal of Servcie and Computing-Oriented Manufacturing 等国际杂志编委,多次担任国际学术期刊专刊客座编辑,以及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等。周元钧 研究领域:1. 电力传动及其计算机控制2. 多余度机电作动系统3.飞机电气系统故障诊断4. 电气系统可靠性荣誉及奖励:1. 2004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 1997年度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教学及科研成果:
30、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被 SCI 收录2篇,被 EI 收录十几篇。出版专著一部。蔡茂林 研究领域:气动系统的节能、测量、仿真与控制等。涉及的学科内容有:工业电气自动化,能量评价与节能技术,流体仿真计算,计算机测控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精密振动控制,机器人技术等。荣誉及奖励:2003年日本流体动力系统学会最高奖-学术论文奖2003.42005.3 气动动力仪的开发与应用促进 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2004.42005.3 气动动力仪的产品化 妙德株式会社2003.42005.3 关于气动元件流体特性测量方法的研究 日本流体动力工业会 SMC 株式会社2003.42005.3 泄露检测仪的解析
31、开发 光阳产业株式会社2004.42006.3 减振台用膜片式电气变换器的解析 藤仓橡胶株式会社2003.42005.3 高精度伺服阀的建模与仿真 佳能株式会社2005.42006.3 气动管路分歧合流的建模与仿真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2005.42006.3 运用旋回流的非接触半导体晶片搬送装置的仿真 HARMOTEC 株式会社学术与社会兼职: 曾担任日本流体动力系统学会气动元件信赖性研究委员会干事、日本流体动力工业会标准化委员会 ISO 国内对策部会委员、气动元件复合系统节能调查研究委员会委员、气动元件流量特性试验方法规格化调查研究委员会委员、气动系统高速精密控制特性调查研究委员会委员;曾作为
32、 ISO/TC131/SC5/WG3代表负责 ISO 6358修正案 PART3的撰写及理论工作。回国后现担任全国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戴树岭 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分析及分布式仿真系统荣誉及奖励:1、1994 年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1999 年航空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Y7-100飞机飞行模拟器 );1、 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HFS-2000数字三轴电动飞行模拟转台) ,排名第5;4、2003 年国防科工委科技二等奖(虚拟现实及多媒体技术在仿真中的应用) ,排名第二;学术与
33、社会兼职: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虚拟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韩亮 研究领域:1、 主持横向课题“驱逐舰防空系统”。2、 主持2000国防基金“计算机生成航空兵力的代理机制研究”。3、 主持纵向课题“HQ-102在防空体系中的效能仿真”。4、 主持横向课题“智能数字飞机仿真系统”。5、 参加纵向课题“综合防空攻防对抗仿真示范系统兰方航空联邦成员”;6、 参加纵向课题“攻防作战多武器平台仿真示范系统”;7、 参加纵向课题“仿真支撑平台及环境仿真技术研究”;8、 参加横向课题“高层体系结构 HLA 支撑软件研究”;9、 参加横向课题“兰方计算机生成兵力平台研制”。10、参加学科
34、实验室建设,211二期。11、参加学科实验室建设,985教育振兴计划。荣誉及奖励:1、2003 年10月“分布交互仿真技术研究在虚拟战场中的应用”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2、 2001年3 月 “综合防空多武器平台仿真示范系统有人驾驶飞行仿真器与兰方航空兵力”获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一名;3、2002 年12 月“分布交互仿真技术研究- 在分布虚拟战场中的应用 ”获校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名;4、2001 年3 月 “综合防空多武器平台仿真示范系统兰方航空兵力”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等奖,排名第一5、 2001年12月获第五届成飞二等奖教金。6、 2000年12月获总装“200
35、0年度仿真技术贡献三等奖”,负责人;7、 1997年11月“飞行模拟器专家系统”获航空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人,排名第一名;8、 1996年12月“基于网络的实时仿真系统” 获航空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参加者,排名第七名;胡晓光 研究领域:面向现代电力系统中电力计量设备、高压电气设备和输变电设备,从电力电子技术在新型电力计量设备的理论与设计和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的应用入手,旨在解决电能计量仪表的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通讯问题,重点研究: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基于高速公路的网路仪表的在线管理。荣誉及奖励: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学术与社会兼
36、职 :全国高校电子技术研究会理事雷银照 研究领域: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当前主要研究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纵向课题共3项。 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磁检测技术与方法,电磁兼容技术与方法,电气技术发展史;当前主要研究项目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纵向课题共3项;硕士、博士招生专业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荣誉及奖励:2000年9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997年“第三届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2004 2005 年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学术与社会兼职: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
37、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刊电工技术学报编委,全国无损检测学会会刊无损检测杂志编委,全国无损检测学会涡流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运华 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和学科方向为: 机电控制与自动化,控制理论与应用,运动体(车辆、飞行器等)电子液压控制,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远程控制,机电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等。荣誉及奖励1. 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甲类)贰等奖(排名3) ,项目名称:近代液压控制与故障诊断的研究2. 2000年获国防科技进步贰等奖(排名8) ,项目名称:机载机电系统公共设备智能管理仿真平台3. 200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叁
38、等奖(排名1) ,项目名称:基于现场总线综合控管的大型工程机械控制与操纵系统4.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贰等奖(排名9) ,项目名称:DCY900轮胎型动力平板运输车5.2007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壹等奖(排名2) ,项目名称:重型起吊与搬运机械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和典型工程应用6.2007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贰等奖(排名1) ,项目名称:大型起重运输机械网络化电液比例控制关键技术及典型产品应用7.201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壹等奖(排名2),项目名称:高速铁路重型成套桥梁施工装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8.1998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谷奖教金叁等奖9.1999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
39、学成果贰等奖(排名3),项目名称: 精心组织建设自动化系列教学实验10.2004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壹等奖(排名2) ,项目名称: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11.2004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2.2006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成果壹等奖(排名1), 项目名称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13.2008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贰等奖(排名4) ,项目名称:“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创新研究与实践学术与社会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委员兼液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流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系统集成与机器人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际著名
40、学术刊物 SCI Q1区期刊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编委。 液压气动与密封主编。刘金琨 研究领域控制理论及应用,计算机监控 机器人控制 机器人智能控制 机器人鲁棒控制 电机控制 伺服电机的高精度控制 基于 DSP 的电机控制曾主持的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类复杂工业过程多智能体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2)航空基金“数字三轴转台伺服系统高精度控制的研究”;(3)国防基金“基于多智能体的多机协同作战分布式智能决策系统仿真研究”;(4)清华大学智能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拟人双足步行机器人高精度鲁棒控制研究”;(5)北航研究生精品
41、课系统辨识建设项目;(6)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7)某型检测系统专用装置研制;(8)基于综合测试仪的通用自动检定系统研制;(9)某发电厂空冷气象预报系统;(10)二轴综合测试转台软件系统调试;(11)发电厂计算机多媒体培训系统;(12)轧钢厂连铸辊缝仪计算机检测。荣誉及奖励(1)获2005年度成飞奖教金二等奖;(2)项目“三轴飞行模拟转台的研制”获北航科技成果二等奖(2005年12月,排名第5) ;(3)编著智能控制于 2007年4月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秦世引研究领域:长期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等方面
42、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完成(或在研)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的子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的子课题;国家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等26项。大规模复杂系统的综合集成建模及智能优化控制与决策,地空异构多机器人系统的智能优化控制;图像处理及其应用;混杂控制系统理论及其应用;智能化模式识别系统及其应用;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等。荣誉及奖励:合著学术专著智能控制导论于1999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
43、) ”一等奖;:合作开发的“ 港口工程总平面 CAD 软件系统”于1999年获“国家第五届工程设计优秀软件金奖”。学术与社会兼职 :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智能系统学报编委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系统复杂性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陶飞 研究领域:1 面向服务的制造(云制造、制造网格、全球制造、CIMS、分布式制造系统)2 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优化3 资源服务管理(建模、描述、搜索、匹配、QoS 、调度、组合、优选等) ;4 智能决策与优化理论、方法、应用荣誉及奖励 :12009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
44、2007年全国博士生论坛机械分论坛主持人,获最佳表达奖;3年获湖北省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大赛一等奖;42005年9月获第六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迅通杯”工业设计作品大奖赛入围奖;52003年获中南及港澳地区首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三等奖,湖北省赛区二等奖。学术与社会兼职: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and Computing-Oriented Manufacturing (IJSCOM),ISSN (Online): 2045-1768,ISSN (Print): 2045-175X Editor-in-Chief2 CIRP(国际生产工
45、程学会)青年会员(Research Affiliate)3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智能物联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4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 委员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评审人;5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会员6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European J. Operational Res., Int. J. Advanced Manuf. Technol.,中国机械工程 、 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等期刊审稿人 武建文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电器及其智能控制;真空开关电弧理论;电机电器测试和故障诊断;电力电子技术
46、。当前主要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纵横向项目6项。学科方向: 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荣誉及奖励:国家重点新产品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4项。曾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 “冯如杯”“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学术与社会兼职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智能化系统及应用专委会委员。吴森堂研究领域:非线性随机系统理论与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控制;飞行器协同控制与精确制导荣誉及奖励:【1】 “Conditional Filtering of Flight ontrol
47、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获得苏联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证书,1992年;【2】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五届“冯如杯”优秀指导教师奖,1995年;【3】获得长谷集团奖教金一等奖,1995年;【4】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6年;【5】 “HFS2000型数字三轴电动飞行模拟转台”,获得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81156)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8年;【6】 “HFS2000型数字三轴电动飞行模拟转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9年;【7】获得“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员会优秀会员”称号,2000年。学术与社会兼职:海军导弹预研专家组成员,国防科工委基础科研专家组成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袁海文研究领域:目前主要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电子特种电源、嵌入式系统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荣誉及奖励:1999年获北航自控系中青年教师讲课三等奖;2003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称号;主持的项目1999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加的九五重点预研项目2002年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主持完成的一个项目2002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