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六18“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mcady 文档编号:6850230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六18“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六18“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六18“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六18“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六18“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考点18 “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专题六 变异、育种和进化,依纲排查,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什么叫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有什么关系? (2)生物多样性有哪三个层次? (3)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核心提炼 夯实基础 突破要点,题组突破 剖析题型 提炼方法,栏目索引,考点整合 体系重建,核心提炼,1.理清生物进化脉络,物种,种群,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学说,基因,地理,2.明确隔离、物种形成与进化的

2、关系,(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的产生。 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 ,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3.把握基因频率的两类计算方法,(1)常规基因频率的2大计算方法 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 此种基因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2)特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

3、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2013北京,4D)( ) (2)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13江苏,12B)( ) (3)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2012江苏,5A)( ) (4)盲鱼眼睛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原因(2011重庆,4A)( ),题组一 生物进化的相关判断,题组突破,(5)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2011江苏,6A)( ) (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2011江苏,6B)( ) (7)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2012江苏,5

4、C)( ) (8)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2010大纲全国,4C)( ) (9)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2010山东,2A)( ),(10)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2010山东,2B)( ) (11)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2010江苏,12A)( ) (12)生物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2008山东,5B)( ) (13)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2013四川,

5、5改编)( ),2.(2014江苏,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题组二 探寻生物进化的原因,解析 A项,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发生突变,而是对具有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 B项,细菌本身就存在耐药性的与非耐药性的两种类型,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新生儿感染的细菌也可能存在耐药性的类型。 C项

6、,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将会导致体内的致病菌数量增加,但不会增加其耐药性,耐药性的增加是药物对致病菌进行选择的结果。 D项,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不能对该类细菌产生免疫力,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繁殖。 答案 B,3.如图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为b、c、d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不定向性 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 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b是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 A. B. C. D.,解析 由a变为b、c、d体现了突变的不定向性

7、,正确;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诱变剂不能决定变异方向,错误; d代表的高产类型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错误。 青霉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染色体,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既有基因突变,也可能有染色体变异,错误。所以选D。 答案 D,(1)不定向:变异。其利害关系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 (2)定向:自然选择。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易错警示,不定向与定向的辨析,题组三 区分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4.(2014四川,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8、(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解析 A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 B项,油菜物种甲、乙杂交,子代丙是异源二倍体,其染色体数为10818,用秋水仙素处理其顶芽后,发育成的幼苗丁中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为36条,该类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72条染色体,根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条染色体。 C项,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不是丙到丁发生的染色

9、体变化(染色体变异)。,D项,虽然形成戊的过程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但是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物种甲(2n20)物种乙(2n16),为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物种甲、二倍体物种乙都存在生殖隔离,因而戊是新物种。 答案 B,5.如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3n)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B.过程可能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C.图中只包含有两个不同的物种 D.三倍体无子西瓜可能产生极少量可育的配子,解析 据图分析,过程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过程表示四倍体西瓜和

10、二倍体西瓜杂交形成三倍体无子西瓜,在杂交过程中可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B正确; 图中二倍体和四倍体是两个物种,它们的杂交后代(三倍体)不育,不属于一个物种,C正确; 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发生紊乱,极少数情况下可以产生可育的配子,D正确。 答案 A,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肤霜药物有效成 分的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

11、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不能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个体被淘汰,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能生存的病原体是抗药的病原体,故A错误; 生殖隔离是指物种间不能交配或能交配但产生的后代是不可育的,故B正确; 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的,但它们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故C错误; 桦尺蛾有灰色和黑色,由于灰色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被环境淘汰了,故D错误。 答案 B,(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

12、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技法提炼,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7.(2014上海,9)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 A.20% B.40% C.60% D.80% 解析 根据题意,vv有400只,Vv有400只,VV有200只,依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式,v的基因频率为(40024001)(1 0002)60%。,题组四 种群中基因频率的计算,C,8.(2015山东,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

13、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 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 C.pa时,显性纯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 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解析 当p0时,种群只有hh,当p1时,种群只有HH,当0p1时,亲本种群可以是只含有纯合子,也可能纯合子、杂合子都有,A正确;,图示曲线信息表明pa时,Hhhh,即2a(1a)(1a)2,则3a1即H为1/3,h为2/3,显性纯合子在F1中为1/9,C正确;,答案 D

14、,9.舞蹈症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人群中每2 500人就有一个患者。一对健康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两人离异后,女方又与另一个健康的男性再婚,这对再婚的夫妇生一个患此病的孩子的概率约为( ),答案 C,10.(2015全国,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的基因频率为_。 解析 由题干可知,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个体,因此种群中Aa比例是11,产生的配子中A配子a

15、配子11,,答案 11 121 0.5,(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 解析 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由于后代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AA基因型个体死亡。且Aa和a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21,这时种群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1/3)、a(2/3),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求得后代AA为1/9、Aa为4/9、aa为4/9,其中AA个体死亡,Aa和aa的比例为11。,A基因纯合致死,11,11.(2014山东,28节选)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

16、为显性。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 400只,黑檀体果蝇1 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 解析 题干给出的条件符合遗传平衡定律,根据F1中黑檀体果蝇ee所占的比例1 600/(1 6008 400)16%,可以推出e的基因频率为40%,所以E的基因频率为60%,,F1中Ee的基因型频率为240%60%48%。由于理想条件下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故亲本E和e的基因频率与F1相同,从题目中可获取信息“亲本都是纯合子,只有EE和ee个体”,假设亲代有100个个体,其中EE有x个,根据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E基因的频率2 x /20060%,得x60,所以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60%。 答案 40% 48% 60%,1.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技法提炼,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 若A%p,a%q,则:AA%p2,aa%q2,Aa%2pq。,考点整合 体系重建,减的四分体和后期,所有生物,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染色体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