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备考策略,考纲考题分析,实词复习,虚词复习,文言句式,保留信息,官职变迁,考点,重庆三年考题,纵观这些试题发现: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因此高考所选择的古代文语段几乎全是史传文的语段。这样的语段,一般高中毕业生阅读是不太困难的。,复习原则:以教材为核心,狠抓落
2、实,以课内辐射课外,以课外巩固课内。,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课文推荐,实词复习,3.注意古今异义词语,4.注意一词多义词语,5.注意词类活用词语,1.关注源于课内的常见实词,2.注意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 关系,虚词复习,1.谙熟字典义。如:与。字典解释有:给予,授予
3、;结交,亲附;对付;和,跟,同;参加;赞许;句末语气词。记住这七点,回到文段中才有选择、判断的依据。 2.给字典的多种解释分类。还如“与”,我们理解记忆的时候便可将其分为三类:动词、连词、语气词。再如“以”,它复杂的解释我们可以简单归结为作介词、作连词、作动词三类。,3.将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考虑。还如“与”,首先考虑它在句中位置,看是动词还是连词或是语气词,然后缩小范围推断它的意义。 4.看和它前后搭配的词来确定。例如“之”字,常见用法有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助词两类。 在名词前多作指示代词,如“之二虫又何知“均之二策;用在动词后往往作人称代词,如“逐之”、“闻之”;用在两个名词之间多作
4、助词,如“吾之妻”、“古之学者”; 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多用作取消句子独立性,如“秦之围邯郸”.,虚词复习,5.注意不同虚词的相同用法。如: “乎”用在句中,其用法基本与“于”相同,如“生乎吾前”、“叫嚣乎东西”。 “然”、“乎”、“焉”前面是叠音形容词时,这三个虚词都是形容词尾“的样子”的意思,如:“硿硿焉”、“恢恢乎”、“欣欣然”。 “以”和“而”作为连词意义相同, “仅”、“但”和“特”作为连词也基本意义相同。 6.注意实、虚词的词义交叉。如“之”、“以”、“若”、“尤”等。,做到两点: 1.借助提示语判断句式类型。如: 根据“者”、“也”或“即”、“乃”、“则”、“皆”、“本”等确定判断
5、句; 根据“于”、“见于”、“为所”、“受于”等判断被动句; 根据“无乃乎”、“奈何”、“如何”、“孰与”等判断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2.借助句子本身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来判断。如: 今天状语通常在谓语前,若一个介词结构放到了动词后面我们便可推断是状语后置; 同样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到了动词前面,我们便可认定是宾语前置; 我们可用同样方式来推断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等。,原文如果含固定格式的短语,翻译时应当注意套用它的固定意思。,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注意文言固定句式课内举例:
6、,分析: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译为“说的是”; 句中“所以”是固定格式,译为“的原因”; 句中“无乃乎”是固定格式,译为“恐怕吧”; 句中“谁者”是疑问句式。,其李将军之谓也!(02年全国卷),译: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06全国卷2),注意文言固定句式高考举例:,译: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06天津卷),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06天津卷),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原文
7、是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翻译时要注意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注意文言特殊句式课内举例:,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分析:句中的宾语“之”前置; 句中的介宾短语“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作状语后置。上述倒装句式应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 句中的“者也”表判断; 句中的“见于”表被动句式。应抓住表现句式特点的关键词语,再进行翻译。,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06全国卷1),译:从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其孝谨闻于其族,
8、其信义著于其友。(2004年浙江卷),注意文言特殊句式高考举例:,译: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05天津卷),译: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爱。,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05广东卷),译: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在任职之处,他大都被人弹劾。,原文中表示国名、年号、地名、物名、官职等之类的词语应当注意保留下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注意应该保留的信息课内举例:,分析: 句中
9、的“赵”、“廉颇”是表示国名、人名的词语; 句“壬戌”表年号,“秋”、“七月”表时间,“赤壁”表地名; 句中“石钟山”表物名; 句中“左司马”表官名。上述词语在翻译时均应给予保留。,季布者,楚人也。(06全国卷2),译:季布是楚人。,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06江苏卷),注意应该保留的信息高考举例:,译:嘉定十四年,朝廷任用他做广德军录事参军。,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06四川卷),译:从小在三辅接受学业,同时通晓五经。隐居在壶山的南边,来向他学习的人从四方而来。,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06天津卷),译: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
10、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鱿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王曰:“何坐?”曰:“坐盗”。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注意表示官职变迁的词语,课内举例:,主持,提拔,贬官,任命、授职,因犯罪或错误,授职、任命,嘉熙元年,出知常州。 (06江苏卷),译:嘉熙元年,被调往常州主持政务。,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06全国卷1),注意表示官职变迁的词语,译:高祖听说何远有才干,便提升他为宣城太守。,高考举例:,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06全国卷1),译:过了一年,何远迁任树功将军、始兴内史。,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05全国卷1),译:于是跟随皇帝入关,后任命为河北郡太守。,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06全国卷1),译:又被受罚者所诬告,因此被免职还家。,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06天津卷),译: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