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森田疗法与心理健康,森田自身的神经症体验,森田学说的理论体系来自森田先生自身的神经症体验和他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森田 一生充满痛苦,自幼就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森田自身的神经症体验,生于小学教师家庭,父亲对子女要求严格,尤其对长子森田寄托厚望望。很小就教他写字、读书,5岁送他上小学。一有空就教他读古文和史书,晚间背不完书不让睡觉。本来学校功课就很多,学习已够紧张,回家后又强迫背这记那,渐渐开始厌倦学习,甚至有“学校恐怖”心理。,森田自身的神经症体验,12岁时,有“尿床”毛病。他在书中写到:为患夜尿症而苦恼,为不弄湿被褥,总是卷着草席睡觉,有人故意问他“铺上草席干什么?”他生气地回答
2、说“夜里不尿炕!”这种回答带有对大人的嘲讽挖苦的反抗,但其内心十分难受。,森田自身的神经症体验,因有夜尿症而深感自卑,有强烈的劣等感,后听说当地有名望的板本龙马先生小时候也得过这种病,聊以自慰,心情稍好。高中和大学初期经常失眠,内科诊断为神经衰弱和脚气病,经常服药治疗。,森田自身的神经症体验,大学一年级时,父母因农忙,两个月忘记了给他寄生活费,森田误以为父母不支持他上学,感到很气愤,甚至想到当着父母的面自杀。,森田自身的神经症体验,经一番思想较量后,暗下决心,豁出去拼命学习,立志干出个样子让家人看看。什么药也不吃,放弃一切治疗,一心一意拼命学习。考完试后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脚气病和神经衰弱等
3、症状不知不觉地消失。,森田自身的神经症体验,森田早期的个人经历,导致他后来提倡的神经质的本质论:神经衰弱不是真的衰弱,而是假想的主观臆断。神经质者本能上有很强的生存欲望,是努力主义者,症状发生的原因在于:精神交互作用。森田先生在自己切身体验中发现“放弃治疗的心态“,对神经质具有治疗作用。,森田疗法简介,森田心理疗法简称森田疗法,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的适用于神经质症的特殊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相提并论的地位。,森田疗法简介,森田学说的理论体系不是出自某种理论的延伸或实验室的结论,而是来自森田先生自身的神经症体验和他多年
4、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森田疗法核心理论是精神交互作用说,森田疗法简介,森田疗法主要的适应症是所谓“神经质”。森田教授根据患者症状把神经质症分成三类: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焦虑神经质症。大致包括当今分类中的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症性睡眠障碍等。,精神交互作用是神经症形成的原因,森田认为发生神经质的人都有疑病素质。他们对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不适极为敏感。而过敏的感觉又会促使进一步注意体验某种感觉。这样一来,感觉和注意就出现一种交互作用。森田称这一现象为“精神交互作用”,认为它是神经质产生的基本机制。,精神交互作用是神经症形成的原因,恶性循环:“担心脸红脸红更担心脸更红”。这种感觉与
5、注意交互作用、互相促进的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精神交互作用是神经症形成的原因,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指对某种感觉如果注意集中,则会使该感觉处于一种过敏状态,这种感觉的敏锐性又会使注意力越发集中,并使注意固定在这种感觉上,这种感觉和注意相结合的交互作用,越发增大其感觉,这一系列的精神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基本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顺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这一态度的指导下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病人心里的动机冲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减轻了。,基本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强迫性思维等心
6、理过程,都遵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轨迹。强迫观念发生时似乎感觉不到,当到达顶点时,强迫观念强度最高感到痛不欲生,发展到最后还是自动消亡。因此强迫症患者遇到强迫观念时,千万要警惕用理性和痛苦感觉发生交互,凡事做到顺其自然,这样我们不用去撵它,强迫观念也会自然消亡。,基本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基本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精神交互作用加上人的暗示作用,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奇异的感觉。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想到什么就会认为是什么,而这些认为往往是非客观的。,基本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医科大学生课堂上学到肺结核这种疾病时,发现自己也有
7、低热、咳嗽 、乏力等肺结核症状,觉得自己也患上肺结核,非常担心。,什么是“自然”?,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整天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找苦吃。,什么是“自然”?,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比如情绪,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什么是“自然”?,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
8、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那么你就违背了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什么是“自然”?,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古怪、可怕、肮脏、无聊的念头必然出现,称做杂念。杂念和情绪一样,有其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反之,你去注意它,试图控制它,赶走它,去和它辩论,那你就会被它束缚。,什么是“自然”?,某品学兼优学生,上课时头脑突然出现杂念:要把老师杀了。该念头使他非常害怕,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觉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不停地自责:“为什么自己出现
9、这样的想法”,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原因: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心理压力。该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该生事前若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就不会刻意在意这个杂念了,就会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什么是“自然”?,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疾妒、狭隘之心,这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人都有对死亡的恐惧感,不必为出现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也不必摒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冲突之中。,反对说理,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变。人
10、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绪越加强;顺其自然越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顺其自然,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正确理解“顺其自然“,顺应自然不是对症状的消极忍受,无所作为;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来的规律行事:凭症状存在,不抗拒排斥,
11、带着症状积极生活。,为所当为,森田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不可控制的事物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人的情感是不可控制的,但行动却是可以控制的。,为所当为,对情绪要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不受其控制,要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去行动。交往恐惧症患者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度恐惧。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该见的人还是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现,原来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不知不觉地减轻了。,为所当为,在“顺其自然”的同时,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
12、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为所当为,专注所做的事情,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这就减少了指向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为所当为,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观念、杂念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迟早会自然地消失,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怎样做到正确的“顺其自然“,交往恐惧症患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情,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相反,如果接受自己脸红的这一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或者是直接忽略“脸红”这一事实,就会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