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1兴化市 2011 年高三语文模考研讨交流材料 兴化市 2011 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分析兴化市第一中学 孙晓燕 2011.4一、 总体评价还有两个月即将高考,“二模”考试就是为了全面模拟高考,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初模”的测查、重点复习,到“二模”时,考生的知识已经由点到线再到面,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同时考生的实战心理也有所磨炼。因此,这次考试对考生来说更具有针对性。这次模考是泰州、扬州、南通三市联考,试卷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与 2011 年江苏省高考说明命题理念一致。因一轮复习尚不到位,考生暴露的问题较多,语言
2、运用能力较低、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得分较低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二、 考情分析本次模考全市均分 90.8 分,附加题均分 25.7 分。我校均分 87.2分,附加题均分 24.7 分,总体来说不够理想。 我校二模第卷各题得分情况:题目内容 语言文字运用 文言文阅读 古诗词鉴赏题号 1 2 3 4 5 6 7 8(1)8(2)8(3)9(1)9(2)9(3)得分率 38 9 81 66 25 68 50 38 35 29 31 23 56题目内容 默写 文学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作文读我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得分率 63 38 46 44 40 48 31
3、67 64第卷附加题得分情况: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 名著阅读题 材料概括分析题题号 19 20 21 22 23(1)23(2) 24 25 26得分率 87 58 13 69 91 70(一)语言文字运用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2第 1 题考查的是字音“都不相同的一项” ,AB 两项考查的是多音字,CD 两项考查的是形近字,难度系数不大,但整体得分率不高。考生答错的原因在于平时缺少积累,这点在今后的复习中要引起重视。另外,要注重多音字的考查,一定要培养学生“因义定音”的识字习惯,切不可大海捞针,随意记忆。第 2 题考查的是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正确答案是 A 项“波澜壮阔” ,没有疑问。但
4、B 项“半壁江山”有时可以比喻事物占到一半,我认为也应该是正确的。第 3 题考查的是语段的压缩, “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 。该题可以用分层提炼的方法,首尾句都是总体概括的句子, “四点理由”就从中间四句话中分别提炼要点。答案尽量用主谓结构,这样便于每点控制在六个字以内。第二要点“资源丰富” ,需要在材料的基础上自己概括,所以很多考生会写错或遗漏。第 4 题新闻点评是近几年高考的一种新题型。对南京梧桐树的去留发表看法,见解要合理恰当,还要用反问的句式,很多考生在理由和句式上失分,分值一般在 3 分左右。(二)文言文阅读第 5 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脱”作为连词,解释为倘若、
5、如果,考生有一定的难度。 “汝梅(脱)又谢去”解释为“你梅花(脱)又告辞离开” ,再联系语境,就可以推断 C 项是错误的。该题得分率只有 25%,说明考生的实词积累很有限,对词的多个义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第 6 题的“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有一定的迷惑性,它是间接表现而不是直接表现,但此题还是三题选择题里得分率最高的。第 7 题一部分考生不能正确筛选原文中的信息,D 项虽然有两处问题,但得分率仍不高。第 8 题翻译答得不是很理想,大多数考生翻译不准确,错误典型有:“狎”“移时”“孤”这些关键词的理解错误,句子的语意也不够通顺。不得分的考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翻译错误,没读懂文本的意思
6、,几个得分点都没有翻译正确,句子大意也不准确;还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3有很多考生干脆什么都不写,有的只写了半句话。“渔于山樵于水”是状语后置,很多考生注意到了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句意通顺,注意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还是可以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数的。 (三)古诗词鉴赏第 9 题考查的是诗词鉴赏的能力。(1)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一部分考生对“海内风尘诸弟隔”的修辞(比喻借代)判断有误。(2)题考查的是对每联的理解和概括。不少考生未能紧扣“望”字,且对诗歌的理解概括能力不强,只停留在对诗句的字面理解,甚至只是翻译一下每联的诗句。(3)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难度系数不高。题目
7、的要求是抓住诗句作具体分析,不少考生只是自由发挥罗列情感,不知道结合具体诗句,答题不够规范。复习建议:教学上,要让学生能够根据意象、关键词、注释等,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还需要补充诗歌鉴赏关于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相应渗透有关术语,避免学生答题不规范。如何概括景物特点的问题也需要加强,重点要区分概括景物特点和结合诗文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时候概括特点,什么时候罗列具体意象。(四)名句名篇默写第 10 题默写考察范围课内高中 4 分,初中 2 分,课外 2 分。课内得分较好,课外相对失分严重。具体表现为大部分考生能记住名句的内容,但 80%的考生在个别汉字的正确书写上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同音字的
8、误写。如“夕揽洲之宿莽”的“揽洲”写成“览州” , “日月忽其不淹兮”的“忽”写成“乎”等。课外的基本不会默写。针对这一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仅仅让学生去背,还必须加强对必背篇目的理解,反复默写巩固,强化基础。此外,要扩充课外名句,注重平时积累。(五)现代文阅读文本类阅读第 11 题考查的是表达技巧。不少考生对表达技巧这一概念仍不清楚,错答成表达方式或说明方法。还有的考生答题不规范,只答了修辞手法,而没有答它的作用和包含的情感。因此这一题得分率只有 38%。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4第 12 题考的是作用,很多考生看到作用就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来答,于是就出现了只有术语(点题、首尾呼应、引出下文
9、、深化主题)没有分析的通病。第 13 题考的是小说的人物形象。很多考生只知道摘抄原文中的句子,不会分析概括;还有的概括出来了,但不全面。第 14 题作为阅读探究题,整体得分情况不好,满分 6 分,一般考生能拿 2-4 分。绝大多数考生都答到“孤石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只有少部分考生答到“青年成长的情感需求” 、 “主人公的不屈服权贵”和“人与人的沟通隔阂” 。论述类阅读题,不少考生不能抓住主旨,答题过散过乱。具体表现为:分点答题的意识不强,有的答案只是完整的照抄原文的段落,让人难以分辨出得分点;所答信息不全面,往往信息交叉、重复或遗漏。现代文阅读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一环。虽然在一轮复习时已经进行
10、过知识点专题的讲练,但学生掌握的并不好。接下的复习中,更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和讲评,通过例文了解各种文学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让学生懂得如何解答此类问题。最后 60 天的训练,要以高考典型试题为例,精讲典型题,让学生吃透考题,明白答题角度,规范答题,包括分点作答的意识要继续加强。(六)作文考查的是 “提示语+题目”的命题式作文“读我”。这是江苏高考近 5 年来作文沿用的题型。这种题型存在多年,就是它非常适合用在高考上,考生审题不困难,而且考生有话可以说。有一部分考生选择了议论文文体,从材料出发,按照给出的两个论点分别论述。还有的考生选择了记叙文,叙写自己的经历或过程,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存
11、在的问题有:虽然一直强调文体意识,但仍有一部分考生文体模糊。议论文的框架,举例却像记叙文;记叙文写作时,又形成了排比的抒情开头、概括性的平铺直叙再加议论性的感情表白式“四不像”文章。写议论文,分论点缺乏内在联系,无整体逻辑安排;仍有不少同学的作文写成“论点+事例”,对事例缺乏必要的分析;写记叙文,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5喜欢搞卒章显志,往往是大段的叙事,缺少巧妙的点题之笔和生动的细节刻画。部分考生虽然达到了文体的要求,但缺少整体感,使得思维条理不够清晰,语言平淡无奇,缺少个性化的感悟。少部分考生作文字数不足,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复习建议:(1)继续加强作文的文体训练,记叙文训练不放松,议论文
12、也要强化。此次的作文,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但看学生写的议论文,大部分都不够规范,或论述观点闪烁不明,或观点人云亦云,或观点与材料联系不紧密,或只列举材料不作分析等等。这说明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明显有弱项。(2)强化对学生的卷面要求,鼓励学生多积累作文的写作素材,掌握的材料可以进行专门的整理,比如针对专门的题材进行分项整理,让学生能够熟背事例材料。(七)附加题这次附加题的名著阅读简答题考的比较细, 三国演义中依次写出相关人物名, 哈姆雷特中通过主人公的独白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较大,很多考生都无从下笔,还有的考生不知道审题,答了很多却得不到高分。 闲情偶寄的作者李渔,大多数考生
13、也答不出来。相对来说,断句题和材料分析概括题得分率较高。三、 复习策略1增强信心,关注心理。二模后离高考虽只有 60 天,但要充分抓好这仅有的 60 天,不能因为二模试卷较难分数不高就丧失信心,只要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要知道这 60 天的心理关注比学科教学本身更为重要。2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二模之后,要抓住语言文字表达这个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纽带,训练时要着眼能力,注重表达。名句默写、名著阅读要反复背,文言文翻译、古诗词鉴赏要反复练,以不变应万变。不能只关注新题型新动向而忽略基本的常规题型,要夯实基础,认真复习。以往做过的模拟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6试卷中经常出现的并且错误率较高的,是复习的重点,特别是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