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考点解读根据 2006 年考试大纲整理邱延川与金属反应:uHNO 3(浓) =Cu(NO3)2+2NO2+2H 2O3Cu+8HNO3(稀) =3Cu(NO3)2+2NO+4H 2O3Ag+ HNO3(稀) = 3AgNO3+NO+2H 2O(利用此反应可以洗涤附在器皿内壁上的银)冷浓 HNO3 可使 Al、Fe 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故可用Al、Fe 等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盛装浓 HNO3。与非金属反应:C+HNO 3(浓) CO 2+4NO 2+2H 2OS+6HNO3(浓) H 2SO4+6NO2+2H 2O与其他还原剂反应:3H2S+2HNO3(稀 )=3S+2N
2、O+4H 2O3SO32+2NO3+2H+=3 SO42+2NO与有机物反应:()硝化反应(如与苯反应) ;()酯化反应(如与纤维素反应) ;()颜色反应(如与蛋白质反应变黄。(1) 用途:制硝酸盐、氮肥、炸药、染料等。1、 硝酸的保存方法硝酸不稳定,易分解,受热、光照或浓度越大,硝酸越易分解。由于分解生成的 NO2 溶于硝酸中而使硝酸呈黄色。实验室里为防止硝酸分解,常将硝酸盛放在棕色瓶内,储放在黑暗且温度低的地方。2、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硝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后的金属发生作用时,可以看成硝酸先将金属氧化成氧化物,而后金属氧化物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主要是 NO2,
3、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主要是 NO,如:3Ag+ HNO3(稀) = 3AgNO3+NO+2H 2O、Ag+2HNO 3(浓) = AgNO3+NO2+H 2O硝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硝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发生作用时,除生成相应的硝酸盐外,同时要游离出氢,而氢又很快被硝酸进一步氧化,还原产物为:NO2、NO、N 2O、NH 3、NH 4NO3。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产生 NO2;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NO;与极稀硝酸反应则生成 N2O、N 2、NH 3(实际产物为 NH4NO3) 。例如:Zn+4HNO3(浓) =Zn(NO 3) 2+2NO2+2H 2O3Zn+8HNO3(稀) =
4、3Zn(NO 3) 2+2NO+4H 2O4Zn+10HNO3(稀) =4Zn(NO 3) 2+NH4NO3+3H2O4、 “雷雨发庄稼”的化学原理:N 2+O2 放电 2NO 2NO+O2=2NO23NO2+H2O=2HNO3+NO5、工业上用氨制取硝酸:4NH 3+5O2 催化剂 6H2O+4NO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总反应:NH 3+2O2=HNO3+NO能力测试点 24: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1)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其计算式为:(2) 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一般不会相同,但表
5、示的都是同一时段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3) 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即对于反应(4) 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减慢。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瞬时速率。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1)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化学性质、化学键强弱等)和反应历程决定。如常温下 H2 和 F2 反应很困难。(2) 外因:主要指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压强:对于气体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
6、速率。 催化剂: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其他外因:增吕一定量固体的表面积(如粉碎) ,可增大反应速率;光照一般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此外,超声波、电磁波、溶剂等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3、 有效碰撞理论解释(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固体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故其反应速率只与其表面积的大小和生成物扩散的速率有关,而与其用量多少无关。(2)温度: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机会多,反应速率加快。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 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 2-4 倍。(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
7、压强时,气体的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机会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快。由于压强对固体,液体的体积几乎无影响,因此,对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4)催化剂:催化剂能极大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反应速率加快。4、稀有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稀有气体或其他非反应气体,充入反应容器中,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充入的稀有气体或其他不反应气体虽改变了容器内气体压强,但却没有改变反应气体产生的分压,即并没有改变反应物的浓度,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充入的稀有气体或其他不反应气体,就会使容器容积扩大,虽未减少容器内气体压强,
8、但却减小了反应气体产生的分压,即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故能使反应速率降低。5、外界条件的变化对 V 正 V 逆的影响(1)升温,V 正 V 逆一般均加快,吸热反应增加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加的倍数;降温,V 正 V 逆一般均减小,吸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倍数。(2)加压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V 正 V 逆均增大,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增加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增加的倍数;降压,V 正 V 逆均减小,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3)增加反应物的浓度,V 正急剧增大,V 逆逐渐增大。(4)加催化剂可同倍地改变 V 正、V 逆。 能力测试点 25:化
9、学平衡1、 化学平衡标志化学平衡标志是:V 正=V 逆;各组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含量保持不变。2、 速率与平衡的关系(1) 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 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3) V 正V 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 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只会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5、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1) V 正=V 逆。(2) 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3) 全是气体参加的前
10、后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压强保持不变。(4) 全是气体参加的前后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平衡相对分子质量、密度保持不变。(5) 对于有颜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颜色不随时间发生变化。(6) 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6、 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 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时,同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平衡没影响。(2) 由于压强人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3) 对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
11、应,如:H2+I22HI 等,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也无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的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4) 恒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恒压时,通入惰性气体,压强虽不变,但体积必然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同时减小,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5) 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如某平衡体系中,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让,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 NH3 的方向移动。(6) 在恒容的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改变,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应仍以浓度的
12、影响去考虑。如 2NO2N2O4,则使C(N2O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但由于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压强都增大,故对最终的平衡状态的影响是一致的,如:两种情况下,重新达平衡时,NO2的百分含量都比原平衡时要小。7、 正确识别速率与平衡图象改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可用各种图象来表示,解答图象题的方法与思路是:(1)看懂图象: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 ,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的趋势) ,三看点(即看线是否通过原点,两条线的交点及线的拐点) ,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 ,五看定量图象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即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13、规律,且熟练准确。(3)作出判断:依题意仔细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8、等效平衡原理及规律(1)等效平衡原理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按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建立起的平衡状态都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等效平衡原理。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算什么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如:常温常压下,可逆反应:从正反应开始,从逆反应开始,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由于三种情况如果按方程式的计量关系折算成同一方向的反应物,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如将折算为) ,因此三者为等效平衡。(2)等效平衡规律在定温、定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在定温、定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在定温、定压条件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