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半导体增速冲破标普轨迹.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838841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半导体增速冲破标普轨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半导体增速冲破标普轨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半导体增速冲破标普轨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半导体增速冲破标普轨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半导体增速冲破标普轨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半导体增速冲破标普轨迹 今年达 650 亿中国半导体产业依旧逆风飞扬。 3 月 2 日,2005 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盛大召开,业界精英云集。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俞忠钰称,今年,由于全球半导体市场进入周期性调整期,中国半导体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受到影响,预计 2005 年,中国半导体业的增长速度在 30左右,产销收入将为650 亿元左右。 在此之前,韩国媒体曾于 2 月 27 日报道,韩国信息通信部下属的韩国信息通信国际合作中心(ICA)日前称,韩国对半导体和移动电话过分依赖可能会导致韩国 IT 出口走向崩溃。在相关报告中,ICA 特别提到了中国,认为中国已成为韩国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

2、 “因为,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更加稳定的 IT 出口阵容 ”。 冲破标普轨迹,一切源于速度。 俞忠钰称, “自 2000 年国务院 18 号文颁布以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即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5 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了年均 30以上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扩大了三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 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统计,2004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达到 211 亿块,销售额达到 5453亿元,比上年大幅增长 552,在全球集成电路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也由 2000 年的12提高到 37。 据标准普尔的观察,全球芯片业务已经发展为 4 年或 5 年一个周期,历经一

3、年的萧条期后将是一年的稳定期,随后则是两年或三年的增长期。 俞忠钰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一直遵循上述固定周期,2000 年是全球半导体发展的历史高峰,全年销售额达 2044 亿美元。随后急剧滑落,2001 年芯片销售下降 32,之后在2002 年进入稳定期,当年销售增长了 13,当前的繁荣期始于 2003 年中期。去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达 213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8,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俞忠钰认为,2005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又将进入一个低成长年,但中国信息产业仍将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将继续向中国转移,3G、数字电视等新兴市场相继启动,在这一系列利好因素作用下,

4、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仍将保持 30以上的高速发展。 此前,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张汝京预测,2005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只有 12增长,尽管他同样认为,中国半导体市场不会受到“全球气候 ”的影响,但他将增幅预期锁定在810。张汝京还称,中国半导体市场 2010 年前仍会保持高速增长,故而中芯集团更看重本地市场,在 2004 年底,中芯 10的产品是在中国国内销售,这一数据料 2005 年底将会提升至 15。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认为,中芯国际的业务主要还是替国际芯片企业代工,受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周期的影响较大,所以在预计中国半导体市场增长时相对趋于保守。 赛迪顾问半导体市场咨询总监韩毅荣称,中国半导体市

5、场在 2003 年、2004 年连续两年增长率都超过 40,且从目前看来,增长势头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即便是考虑全球半导体增长周期,中国半导体市场增长也应该在 30以上。 在此次年会上,业界取得的一个共识是,中国芯片产业正在逐步升级,这也导致需求结构向高端转变,由此带动整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张汝京称,中国芯片技术不断提升,两年前主要设计 035 微米(6 英寸)工艺产品,2004 年 018 微米(8 英寸)工艺逐渐增加,现在已经能够见到 013 微米(12 英寸)工艺设计。因此,2005 年下半年中芯将继续增加 018 微米以下订单,料 50订单都将来自较高技术的 018 微米工艺。 三

6、大驱动力,速度取决于驱动力。 2004 年,在中国总计 2908 亿元的半导体市场中,计算机类、消费类、通信类、工业控制类和汽车电子类半导体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分别是386、284、205、61和 13。 “从 2005 年到 2009 年,中国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的半导体市场将位居各应用领域之首,它们的年复合增长率均为 315,而网络通信类应用也一直在稳定增长,中国半导体的发展将出现三轮驱动局面。 ” 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在消费电子领域,传统消费类产品的比重已经从 2003 年的604,下降到 2004 年的 583,与此同时,数字消费产品的比重由 401上升到417。2004 年,一些数字

7、消费类产品的产量增长率非常高,其中,数码相机为2691,机顶盒为 722。此外,通信类半导体市场和计算机半导体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43和 234。 “汽车电子是今年的重头戏。 ”脱胎于摩托罗拉的飞思卡尔半导体北京分公司销售总监殷钢称,一些国内汽车电子制造企业将加大本地化采购,飞思卡尔正在与中国汽车电子供应商合作。 当然,除了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跟网络通信类半导体三大主要应用外,不乏新兴市场。 富士通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五十岚晓认为,中国音视频产品市场备受关注,该类半导体产品将成为该公司今年在中国市场的推广重点。 飞利浦大中华区业务副总裁王峻坚则表示,飞利浦非常看好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

8、的发展,公司今年将推出多种有线及 IP 机顶盒解决方案。 意法半导体中国业务开发经理白胜天认为,2005 年,更多高端数码消费类电子产品将在家庭中得到应用。为此,他们将提供机顶盒、数字电视、DVD、数码相机等产品解决方案,并抓住数字视频录像机、LCD 和等离子显示器、IP 机顶盒等新兴市场机会。 而对于家庭数字音视频设备市场,德州仪器大中国区总经理郭江龙解释说,全球数字消费市场目前正面临两大革命,一是英特尔力推的数字家庭,二是类似于移动便携式 DVD 之类融合视频和音响的便携式产品潮流,顺应这一趋势,能够支持多格式音视频和影像内容的平台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中国半导体增长跟全球半导体

9、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样体现在这三大驱动力上。 据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相当于我国半导体协会)的代表福岛敏高介绍,从全球市场看:2005 年到 2007 年,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居首位,达到106;数字消费半导体以 99的增长速度紧随其后;位列第三的,是包括 PHS 和手机在内的通信类半导体市场,增长率为 98;接下来是计算机通信半导体市场,为83。 韩国的担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突出表现,赢得的不仅只有掌声。 据韩国媒体 2 月 27 日报道,韩国信息通信部下属韩国信息通信国际合作中心(ICA)日前称,韩国对半导体和移动电话过分依赖可能会导致韩国 IT

10、出口走向崩溃。同时,ICA 特别提及了中国,认为中国是韩国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 ICA 是在一份比较韩国、日本和中国的高科技出口结构的报告中发出了上述警告。 ICA 一位官员说:“ 中国拥有很强劲且众多的 IT 出口业务,其中包括电脑及其外围设备、无线电信设备、半导体和零配件。日本也拥有广泛的高科技出口阵容。而韩国强劲的 IT 出口已经对半导体和移动电话形成了过分的依赖。当这两大支柱市场低迷时,这一不稳定的出口结构就会走向崩溃。 ” 该报告显示,韩国的 IT 出口额在 2000 年合计为 386 亿美元,在其后的三年中几乎翻了一番,对韩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去年,韩国 IT

11、产品出口额超过了原先 700 亿美元的目标数字,达到 744 亿美元,比 2003 年增长 29。这是五年来年增长最高的一次。 “然而,去年韩国 IT 产品出口额中的三分之二是由移动电话和半导体产品的出口实现的,这两个产品出口额分别为 224 亿美元和 268 亿美元。为保持在全球 IT 市场的竞争力,韩国应当想办法对付中国的低价格产品和日本的科技优势。 ”上述官员称。 德州仪器大中国区总经理郭江龙认为,中国半导体的飞速发展对韩国的确有影响。一是中国芯片代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正在快速增长,二是国际半导体产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而韩国半导体出口主要集中在闪存等消费类芯片,不像欧美那样具有很高的

12、技术含量,因而的确有担心被中国迎头赶上的危机意识。 俞忠钰则介绍说,2000 年以来,中国半导体新增投资 80以上都来自境外;国外技术向国内转移是目前国内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的主要途径;另外,海外归国人员与本土人才结合已经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力量。 “因而对于韩国方面的这一观点,我认为,这不过是对中韩之间产业竞争态势的一种极端描述,并不代表国家的意志。 ” 郭江龙也认为, “随着中国半导体市场日益跟全球接轨,这种国与国之间出现产业竞争的情况会非常普遍,因而不必过分渲染,说到底,任何竞争都要靠实力,大家各自努力向前的态度更为可取。 ” 赛迪顾问副总裁王鹏对此做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整合的趋势近年来日益凸现。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联合、联盟频繁发生,中国也不例外。自今年起,中国半导体产业也进入整合期,肯定会不断出现企业并购、重组事件。中国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诞生出三星、G 级别的国际芯片巨头,到那时,类似的观点可能会更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