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协信息化工作规划纲要(2004 年 7 月 7 日)一、序言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全球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大趋势,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 资源开发,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根据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客 观分析中国科协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科技团体的优势和特点,明确发展思路,制定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相互衔接的规划,以实现中国科协事业的稳步发展。信息化对于中国科协的事业发展尤其重要。中国科协作为我国最大
2、的科技团体,信息化将全面提升团体的综合能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提高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有效地增强中国科协及其所属科技团体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团结、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才华。中国科协的信息化建设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97 年,中国科协书记处决定成立信息工作领导机构,恢复了信息中心的建制,搭建了中国科协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始了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了自己的因特网站(),初步建成了机关局域网,完善了中国科协中英文网站,有效推进了科协公务工作的信息化。由全国科协系统共同建设的,面向社会体现中国科协“三主一家 ”社会
3、职能的“中国公众科技网”(),现在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最受公众关注的以科普为主的专业网站,在网络科普上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部分省市以及一些市、县科协办的专业科普网站、科技咨询网站,也很有特色,成为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到 2004 年 6 月,全国科协系统已有 20 余个省、市科协建立了独立的网站。167 个全国性学会中,有 153 个学会建立了网站或网页,111 个学会建立了独立网站或主页,并且利用互联网进行会员管理和学术交流活动的辅助管理,互联网已成为多数学会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中国科协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整体上落后于政府部门和其他科技机构,发展极不平衡。
4、全系统的资源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相当部分的全国性学会和省市科协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或主页;大部分网站信息量少、更新慢、业务水平低,应用和服务能力差,许多基本的应用业务系统还没有开发利用;在线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集成程度低,科协系统内部的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水平低。对此,需要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二、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做好信息化工作是中国科协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国科协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中国科协工作的要求,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基点,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
5、,努力提高电子公务工作水平,全面提高中国科协系统实现“三主一家” 社会 职能和服务 于我国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能力与水平,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国科协的信息化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1面向社会,突出特色。要坚持面向社会,服务于我国科技创新、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为此,必须突出我国科技团体的特色,坚持以中国科协的组织体系为依托,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服务对象的工作方针。2整合资源,优势集成,互通共享。要避免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充分利用已有网络、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集成,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益。3制定统一的技术标
6、准和工作规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同建设,分级管理。要加强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协同推进,分步实施。4需求主导,突出重点。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科协的各项工作和社会职能,根据业务应用的需要,抓好统一网络平台和重点应用业务系统的建设。三、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目标中国科协信息化工作发展总目标是: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中国科协系统技术先进、具有中国科技团体特色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以中国科协组织系统为依托、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各级科协组织为基础的科技信息资源,形成具有中国科技团体特色的社会化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成为国家信息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构建起数字化科技社团,实现中国
7、科协系统公务工作和“ 三主一家” 社会职能的全面网络信息化,全面提升中国科协系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相关工作的目标是:1实现中国科协系统公务工作全面网络信息化。2建设我国的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3建造我国网上科学技术普及的主载体。4建立我国网上学术交流的主平台。5设立我国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的主窗口,成为“全球华人科技网” 的主平台。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国科协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是网络平台建设、应用业务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可以分为五项具体任务,它们是:建设和整合中国科协系统的网络平台;建设和完善中国科协重点应用业务系统;规划和开发中国科协系统主要的信息资源;实施中国科技团体信息化技能培
8、训工程;完善中国科协系统电子公务标准化体系。1建设和整合中国科协系统的网络平台。中国科协计算机信息网从功能上划分为两个网:一是用于中国科协系统公务工作信息的发布和交互的中国科协系统电子公务网,简称“中国科协公务网”;二是全国科协系统共同建设的,面向社会的,以中国科协组织系统为依托的,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基础的,体现中国科协“三主一家 ”社会 职能的社会化的科技信息服 务网,现定名称为“ 中国公众科技网” 。整体结构如下图 所示:系统分为四层,分别为:资源层、基础应用平台层、应用服务层和访问层。见下图:中国公众科技网子 站 科学教育网站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网站-子 网 科学咨询网 企业科技协作网
9、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网中国科协电子公务网 中国科协公务外网(CAST 网站)中国科协公务专网(逻辑隔离,包括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中国科协内网(逻辑隔离,包括机关和直属单位)机关局域网(物理隔离)广大科技工作者广大科技工作者广大科技工作者广大科技工作者地方科协网站 全国性学会网站社会大众、农村、社会大众、农村、企业、社团、政府企业、社团、政府中国科协公务专网中中国国科科协协内内部部公公务务平平台台科科技技团团体体内内部部公公务务平平台台中国科协公务外网科技科技团体团体协同协同公务公务平台平台中国公众科技网中国科协门户网站科科学学普普及及平平台台学术交流平台科技应用平台专业网学会网站地方网站科协系
10、统科协系统公务系统公务系统会员服务会员服务系统系统科普资科普资源系统源系统学术交学术交流系统流系统科技应用科技应用服务系统服务系统安全认安全认证系统证系统内容管内容管理系统理系统工作工作流系流系统统全文检全文检索系统索系统信息交信息交换系统换系统电子邮电子邮件系统件系统用用户户管管理理其其他他科普资科普资源中心源中心青少年科技青少年科技活动资源中活动资源中心心应用技应用技术资源术资源中心中心学术文学术文献中心献中心科技人才科技人才资源数据库资源数据库其他其他数据数据库库访问层应用服务层基础应用平台层信息资源层2建设和完善中国科协重点应用业务系统。在基础平台层之上,基于科技团体的业务需求所开发的
11、应用系统,包括:科协公务系统、会员服务系统、科普资源管理系统、学术交流系统、科技应用服务系统。(1)科协公务系统。包括以事务管理和公文流转为主的电子办公系统(又称 OA系统)和以各类管理软件的建设与开发为主的科协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又称 MIS 系统);全部全国性学会、省 级科协组织以及直属单位的发布系统。(2)会员服务系统(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会员服务系统实现各种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中国科协作为“ 科技工作者之家 ”的职能。会员服务系 统的功能包括:会 员 登记系统。按照学会、协会章程的规定在网上进行会员的登记、认定和管理的系统。中国科协电子邮局系统。中国科协电子邮局系统
12、是一个按照科技团体的组织体系和科学学科体系专业化的,由各级学会、协会对其会员的邮箱进行分配、注销等管理的电子邮局系统,以确保科技团体及其成员邮件地址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更便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团体的交流与沟通。科技工作者个人主页系统。一套身份由各级学会、协会分级认定并管理的给科技工作者自主发布个人信息的系统。科学技术专家社区。一群在因特网上依据一定原则有限开放(逻辑隔离)的,按一定科学技术专题设置的,由在该专题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技工作者(或工作小组)为版主的学术讨论区。这 是一群不受时间、空间约束和人数限制的“虚拟的” 学术会议。继续教育系统。一套实现在线继续教育的系统。会 员 信息服
13、务系统。提供会员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包括:科技活动信息、科技新闻、学科动态等等。科技工作者维权系统。按照中国科协组织体系的权限开发的,分级管理的,了解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的系统。(3)科普资源管理系统。科普资源系统的功能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科协系统自有的和分布在社会上的科普资源进行汇集加工、整合集成,形成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各类科普数据中心,实现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便于全社会利用。包括:科普资源中心:网上科普资源的交换中心和集散枢纽。各 类 科普资源的数据中心,如:主(专)题科普活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科普制品、科普网站、科教广播电视栏(节)目、科普出版物、各类获奖科普
14、作品、科普设施(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科普人力资源(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在线科普大词典、科普理论研究文献、科普组织和机构等数据中心。科普活动系统。各 类有大众参与的科普活动系统,如:主(专)题科普活动、青少年科技活动(包括:各种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科技示范性活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过程设计和控制、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国际交流)和科普奖励活动等管理服务系统。科普志愿者系统。从社区到全国分布式的科普志愿者及其科普资源和科普活动的管理和服务系统。中国科技期刊网(科普类)。科普期刊的发布、浏览、查询、订阅和管理服务。(4)学术交流系统。学术交流系统的功能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国
15、科协及其所属团体的科技交流活动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包括:学 术 文献交换中心:网上学术文献的交换中心和集散枢纽。文献数据中心:各类学术文献的数据中心。学 术 会议管理系统:会议的网上注册,信息发布,网上直播,论文的网上征集。网上会议系统: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在网上召开的国内外学术会议系统。科技交流活动管理系统:国内外所有民间科技交流活动的管理和服务。论 文在 线征集、 评审系统:论文在线评审系统可以通过网上对学术论文进行评审,使论文评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科技期刊网(学术类):实现学术期刊的上网,提供全透明的检索、 查询和浏览手段,在充分保护学术期刊知识产权
16、等权益的前提下极大地方便科技工作者的查阅和利用。(5)科技应用服务系统。服务于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其功能包括:网上科技协作服务系统。网上科技咨询服务系统。网上科技专家系统。3规划和开发中国科协系统主要的信息资源。科技团体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软硬件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必须同步进行,避免有路无车。科技信息资源包括五大应用业务系统中的资源数据库:(1)科普资源数据库:科普资源数据库是在对各种科普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所建设的国家级信息资源数据库。(2)学术文献数据库:学术文献数据库是包括学术论文、学术成果、学术论著等在内的学术资源数据库,目的是利用中国科协
17、本身的优势,对我国现有的学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达到学术资源的信息共享,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3)科技人力资源数据库:科技人力资源数据库是建立在科技团体会员基础之上的科技人力信息资源数据库。(4)应用技术资源数据库:建立应用技术资源数据库目的是为加强学术成果的交流,促进学术成果的产业化。(5)基础信息库:以科协系统组织结构和日常工作为对象的各种数据库,如:中国科协系统组织体系数据库、学术交流活动数据库、科协系统科技报刊数据库、科普工作数据库和国际交流活动数据库等等。4实施中国科技团体信息化技能培训工程。信息化技能培训是推动中国科协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性措施。因此应在科协系统实施信息化技能培训
18、工程,分期分批逐级对科协系统的职工、科协会员和科技工作者进行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使被培训者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使用技能。5完善中国科协系统电子公务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中国科协系统电子公务标准化体系和实施机制,不断规范电子公务工作,提高电子公务工作水平。五、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加速信息化进程是中国科协的战略抉择,各级组织要把信息化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2逐步完善工作体制。中国科协系统应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体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在中国科协常委会下设立信息工作委员会,全国性学会设立信息
19、工作委员会,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工作体系,由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实施。中国科协信息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和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中国科协信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协调、指导和推进中国科协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承担中国科协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有关具体任务。3统一规划,优势集成,避免重复建设。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同建设,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下,集中人力财力,实现原有和新建业务系统与中国科协系统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快整合分散的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有力地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国科协系统丰富的信息资源。按照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原则,基础的应用业务系统由中国科协统一开发;
20、地区和专业的业务系统由地方和学会及有关方面根据各自的能力和需求,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自行配置。在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下实现优势集成。4稳步推进,量力而行。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现实的能力和条件稳步推进,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网络平台条件,进 行改造完善。5规范试点。在没有成立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前,中国科协信息化领导小组要根据规划组织信息化试点与示范工作,明确重点,抓出实效。6积极争取和保证建设与运行资金。各级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所需资金原则上按现行经费支付渠道的方式予以解决。中国科协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全国性学会的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的资金预计五年总计不少于五千万元。7实施信息化技能培训工程,分期分批逐级对科协系统的专职干部、科协会员和科技工作者进行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