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石拱桥精要说课稿【文本解读与教学构想】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于简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十分感人。全文简朴淡雅,理贯辞达,不失为说明文里的一篇佳作。从传统教学看,说明文知识性比较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要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性,轻感性,因此学生大多缺乏学习的热情。但本文所说明的对象“石拱桥”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在我国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犹如一道道风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一情感的角度
2、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了解桥的历史,品味它的美,在学习过程中适时穿插说明的常识,力求达到融知识、能力、情感于一体的教学目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观察家乡的桥,收集有关桥的图片、各类桥的介绍,进行课前交流。根据课前交流,结合搜集的资料给“桥”或某座桥写一段解说词,初步训练学生介绍说明事物的能力。【教学创意】创意一:我当解说员1、给图片配上解说词。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搜集收到的图片,要求:第一说明画面地点、内容;第二语言准确、生动。这一任务既可以个人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既可以提供相关的图片或影视资料,又可以提供相关的文字材料(比如桥的设计者,建造背景等) ;既可以对桥做深入
3、细致的局部解剖,又可以对桥做浮光掠影的整体关照;既可以借古诗词以配画,又可化名言名句以活用。2、小组交流。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完成自我展示,既展示图片或视频,又展示文字表达。然后将小组内的图文筛选、整合、优化,并选出优秀“解说员” ,代表小组在全班展示。3、班级共享。采用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小组成果。活动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说是否准确(符合原意) 、清晰(顺序合理) 、生动(描绘细致) ,表演是否准确、细腻上进行评价。一句话,关键考查活动参与者对文本理解的准确度。在学生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说明对象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设计意图:夏夫兹博里说“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
4、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 ”可感的形式和形象直接唤起感官的满足和喜悦,激活心灵深处的愿望和体验。 “我当解说员”从美丽的画面开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语言的锤炼入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没有偏离言语的习得。创意二:品味“桥”之美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选出喜欢的段落、句子或对象进行赏读,发现“桥”之美。教师提示:可从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写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充分体会“桥”之美。然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生搜集整理的有代表性的桥的图片再次展示,让学生欣赏,小组交流,用“桥之美,美在_”的句式说话。示例:中国石拱桥之美,美在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中国石拱桥之美,美在它凝聚
5、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中国石拱桥之美,美在简朴淡雅,理贯辞达。石拱桥之美,美在它坚固实用。赵州桥之美,美在制造奇特,结构匀称。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桥之美,美在风雨桥形式独特。桥之美,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2、班级共享。采用多种形式,以学生交流展示为主,灵活机动为辅, ,集中展示小组成果。(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出于以下考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充分认识石拱桥的特点,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随时穿插讲解说明顺序、方法等说明常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情趣;这一环节始终没有离开对文本的品味和感悟,坚守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创意三:桥梁设计师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教师提示:对未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先讨论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出于以下考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意识,除了桥之美,还要让学生立足现实认识桥的不足与缺陷;思考并讨论如何设计出未来更加完美的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外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