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长、成熟、成功-我的英语教与学听了朱浦老师的讲座,回顾自己十二的英语教学生涯,发现自己做得还很不够。现反思如下:我出生在七十年代的江苏农村, 爸妈都是农民,爸爸读过几年高小,妈妈目不识丁。我和弟弟的学习全靠自己努力,学校老师的帮助和爸妈的鼓励和教育。上了初中才接触到英语,从刚拿到英语课本的那一刻起我就暗下决心把它学好,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树立了当一名英语教师的理想。有了目标,生活就有了方向。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每天上课认真听、回家好好复习,把该记的记牢,老师布置的任务从不马虎。整个初中三年,无论怎样的试卷坚决保住九十分,正是对英语的这种浓厚的兴趣使得我决心学好英语报答老师,也和老师建立了浓
2、厚的感情,说得严重些有一天看不到英语老师心里就像缺了什么似的。中考填志愿的时候,甚至做出了让父母生气的举动:听英语老师的话,填报高中,不上中专(当时是可以转户口的) 。尽管初中阶段我的英语学得很好,我却一直没有当上英语课代表(那时我是班长,不可兼职的) 。上了高中以后,我如愿以偿了。这样,我可以跟英语老师接触得多些,对英语的热情与日俱增,直至高考上了上海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现在,我已经当了十二年有余的英语教师了。一、我的英语学习生涯首先,要有对学科和学科教师的一种浓厚的兴趣;接着,自己要有一定的学习毅力;其次,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不容小视的。作为学生,我认真听课、作业、记笔记,这些是好多学生也
3、能做到的。而我就非常主动,经常问老师一些问题,还向老师讨些课外作业做做。我的英语正式学习年限时八年,基本上经过的是以词、句分述为主的单列式课堂学习。当时就是老师讲,我听我记,慢慢积累, 每次考试基本都拿第一名。可是上了上学才发现自己的听说能力是在太糟了。但是,我不会埋怨自己身不逢时。只要自己想学,无论何时都能学,活到老,学到老嘛!于是,在大学的听力课上我认真操练,课后勤于训练,经常出没于图书馆的视听室。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听力考核得了优秀,当然也离不开当时杜俭老师的教导。作为一个老师,应该首先是自己听说读写都很强的,至少是全面发展的。我认真地做了,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努力是值得的。人不学要落
4、后,2005 年,我成功地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教育硕士。总而言之,我认为“学好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 。二、我的教学生涯从教以来,十二个春秋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发现自己不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英语教师,尽管自己一直在学习。人的发展不只是学习好,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要有所思。我的教学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2000)成长阶段 当时还在自己的母校,就是很想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和一些学习经历全盘托出,教给学生。当时由于学校生源好,教学成绩也很不错,县里排名名列前茅。第二阶段(2000-2004)发展阶段 2000 年的暑期,我加入徐汇区教师行列。这四年,我从预初带到初三,由于
5、当时使用的教材还是结构功能教材,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努力,我们的成绩在当时南片还排过第一名。当时,我认为只要自己的专业基础扎实就可以教好学生了。第三阶段(2004-至今)2004 年秋,我开始接触牛津教材,全新的教学理念、模式促使我不得不努力学习、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些是与新课程不符合的,必须马上调整过来,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应当无怨无悔,无论哪样的学生都得把他们教好。因此,现在我非常关注每一节课前的教学设计、课上的认真上课、课后的认真辅导和反思自我。虽然,现在的教师非常忙、非常苦,但是我始终认为“磨刀不费砍柴功” 。教师的认真将换来学生的能力进步、成绩提高,那也是值得的。当然,我的水平和能力与高级层次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大的距离,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海市梅园中学 姜治芳200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