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化仪器复习(instrument analysis )一、名词解释气相色谱法(GC):以气体作为移动相的色谱法,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经典的液相色谱为基础,引入气象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采用高效固定相,高压输液系统和高灵敏度的在线检测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是研究处于强磁场中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进而获得有关化合物分子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电化学(EC):电化学作为化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两类导体(电子导体,离子导体)形成的接界面上所带电及电子转移度化的科学。质谱法、质谱分析法(MS):
2、是通过将试样分子裂解为分子离子和各种离子碎片的集合并按核质比大小(m/z)进行分离、记录其信息的方法。红外光谱法(IR):是利用分子与红外辐射的作用,使分子产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所得到的吸收光谱,属于分子光谱和振转光谱的范畴。IUPL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质谱:化合物分子受到电子流体冲击后,形成的带正电荷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按其质量 m 和电荷 z 的比值 m/z 大小依次排列而记录下来的图谱。红外光波长 0.7-2.5-50-1000(um)近、中、远红外100-200-400-800(nm)远、近、可见紫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属于分子光谱法,它是分子在紫外可见光作用
3、下外层价电子发生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它是研究物质电子光谱的分析法。Uv: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由爱迪生创立,总部位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公司之一。二、填空题1.核磁共振发展史上的三位科学家:布洛赫、珀塞尔、奈特。2.电化学发展史上的三位科学家:欧姆、法拉第、安培、库伦。3.按测定性质可将仪器分析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4.分光光度计组成基本单元:光源室、单色器、试样室、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5.列举两个电化学方程:能斯特方程,法拉第方程。6.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基本组成:磁铁、扫描发生器、接收器和检测器、射频振荡器、试样支架。7.X 射线减弱原因:吸收和反射。8.红外光的三分区域
4、:近红外光区(0.7-2.5um),中红外光区(2.5-50um)远红外光区(250-1000um)。9.常见的生化分析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核磁共振波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质谱仪,气象色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PCR仪,可见分光光度计。三、判断题1.核酸的泳道是水平的,蛋白质是竖直的。T2.法拉第定律在任何条件下都适用。T3.X 射线-伦琴射线德国人。T4.质谱分析仪结构复杂,价格昂贵,难于维修。T5.紫外分光光度计可用来测定酶的活性。T6.紫外线可引起分子振动能级,叫振转光谱。F7.按照固定相的物态分类,气象色谱法可分为气-固色谱法和气-液色谱法。T8.分光光度
5、计:用来研究荧光与电子辐射的关系。F四、简答题2.NMR 原理及特点:原子核的自旋,核的自旋角动量是量子化的,不能随意取值 在没有磁场时自旋核的取向是任意的并且自旋产生的磁场方向也是任意的而自旋在外加磁场中的取向数为 2I+1。弛豫过程,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方式回到低能态。特点:蛋白质处于溶液状态适合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蛋白质-配基相互作用 。可研究蛋白质内部分子运动。可研究膜蛋白。5.质谱分析大致过程:进样。将制备好的样品装入质谱仪,在高真空条件下使分析的物质转变为离子,经聚焦和加热后,进入分析管道。离子源。在磁场作用下离子流按一定核质比偏转。质量分析。由于各种同位素的质量不同离子流偏转量也不同。检测器。每种同位素的离子束按自己的轨道到达离子接收器。记录。经放大后记录每种离子流强度,测出同位素比值,记下质谱图。6.标准氢电极的基本特征H2 压力为 101.325kpa; 溶液中氢离子活度为 1mol/L; 作为氢电极的铂片要镀上铂黑;规定在任何温度下该电极的电位值等于 0。5、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