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 献 资 料 摘 录 卡编号:文献资料名称 火山岩型金矿地质特征作者及单位 楼亚儿,中国地质大学出 版 者 现代地质 出版时间 Vol118 No11 Mar. 2004摘要内容:0 引 言火山岩型金矿是指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斑岩) 和小侵入体有关的金矿床, 这类金矿床在空间上与火山岩、火山侵入体、火山中心和破火山口有关, 约占全球金矿总储量的11 %。火山岩型金矿一般靠近地表,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和囊状, 品位较富, 是最易发现和开采的金矿类型。从其成因和分布来看, 它与全球三大火山岩、次火山岩带(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蒙古鄂霍次克带) 的分布相一致。1 火山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从全
2、球典型的巨型火山岩型金矿(下表)的研究分析来看,火山岩型金矿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矿床名称 储量(t) 品位(t/ g) 容矿岩石美国克里普尔克里克矿床 594 11.88 凝灰岩、角砾岩、安粗岩、响岩美国科姆斯托克矿床 265 37.86 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墨西哥帕楚卡矿床 210 2.66 英安岩、流纹岩、安山岩智利埃尔印第奥矿床 140 10.9 火山岩、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多米尼加的普韦布洛维霍矿床 600 4.97 砂岩、碳质沉积岩和石英斑岩集块岩组成的破火山口新西兰豪拉基金矿田 270 10 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斐济的图科乌拉矿床 140.5 15.44 含橄榄石的玄武岩
3、、角砾岩、凝灰岩澳大利亚的基兹顿金矿 80 1.79 火山角砾岩筒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多拉姆金矿 500 3.5 粗面玄武岩质火山角砾岩、二长斑岩菲律宾阿库潘安塔莫凯金矿 350 4.6 火山角砾岩、石英闪长岩、安山岩日本菱刈金矿 260 70 黑色页岩、砂岩、安山质凝灰角砾岩、火山砾凝灰岩俄罗斯巴列依金矿床( 466 100 火山岩、砂砾岩黑龙江的团结沟金矿 大型 4.01 花岗闪长斑岩及结晶片岩(1) 从大地构造背景看, 火山岩型金矿床多产在活动的大陆边缘和岛弧。如太平洋东岸的美洲大陆边缘和太平洋西岸的第三纪火山岛弧中产有许多巨型的火山岩型金矿。中国东部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 形成一个
4、规模巨大的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板块活动带, 中生代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发摘录人: 摘录日期: 年 月 日育, 形成一条北起黑龙江畔、南达南海滨的长3 000 余km、宽300800 km 的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带, 火山2次火山热液型金矿主要产于该带中。 (2) 从成矿时代看, 火山岩型金矿多产于年轻的褶皱带中, 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世界上大多数这类矿床的成矿时代属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台湾基隆集集地区的金瓜石铜2金矿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许多地区仍有地热体系在进行着现代成矿作用, 如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和日本等地。当然也有像澳大利亚基兹顿矿床那样产于古生代火山岩中的。值得注意的是新疆天山、准噶
5、尔地区发育的早石炭世火山岩中也有这类矿化的出现。(3) 从容矿岩石看, 火山岩型金矿的容矿岩石主要为第三纪钙碱性喷出岩和浅成侵入岩, 一般为安山质集块岩、岩墙、角砾岩、熔岩流、流纹质凝灰岩、安粗岩、英安质熔岩流以及一些沉积岩和基底变质岩; 也有产在长英质岩石中, 如花岗闪长斑岩、二长斑岩等。(4) 从容矿构造看, 该类金矿床往往受区域构造断裂系和火山机构断裂系及各种火山机构的控制, 尤其受火山中心、破火山口、火山颈、角砾岩筒、角砾岩带、火山穹窿、火山背斜、破碎带、张性裂隙带等各种构造的控制。世界上3 个最大的火山岩型金矿(美国的克里普尔克里克矿床、多米尼加的普韦布洛维霍矿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利
6、西尔金矿) 均产在破火山口中; 笔者曾研究过的江西洋鸡山金矿产在燕山早期石英闪长玢岩与泥盆纪五通组砂岩接触带附近的隐爆角砾岩筒中 2 ,3 。(5) 从矿化特点看, 火山岩型金矿床的金和银共生在同一矿床, 往往呈自然金或银金矿出现,有些矿床中含碲较多, 形成大量的碲化物。矿化深度浅, 离地表1001 000 m 左右, 上部为金和银, 下部往往变成锌和铅。矿体往往呈脉状、网脉状、囊状、透镜状产出。矿石品位变化很大,有的高达500600 g/t , 但大部分为1530g/ t 。主要矿物组合为自然金、自然银、银金矿、碲金矿、深红银矿、淡红银矿、辉银矿等; 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
7、矿等; 非金属矿物为玉髓状石英、蛋白石、冰长石、菱锰矿、蔷薇辉石、方解石、沸石和明矾石。(6) 火山岩型金矿床与地热和温泉的活动密切相关。矿区范围内有现代地热系统活动的迹象。如巴布亚新几内亚拉多拉姆和波尔盖拉矿区, 地表可见一个个气孔冒出的白烟, 可闻到硫磺的气味, 白色硅华、黄色硫华到处可见, 皮球大小的卤水气泡在泥浆中翻滚, 卤水含金5g/ t 。在菲律宾安塔莫凯矿区,地表沉淀的泉华含金达4g/ t 。古地表热泉出口处发育硅质泉华、蛋白石、钠明矾石、伊利石、高岭石等, 形成粘土矿物“帽”。(7) 从围岩蚀变看, 火山岩型金矿床的绢云母化、硅化、碳酸岩化、泥化、黄铁矿化和钾化发育。钾化的蚀变
8、矿物主要为冰长石、明矾石和水云母等。区域的青磐岩化也波及到矿脉附近的火山岩。2 火山岩型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211 元素分布特征从地球化学特征看, 火山岩型金矿床原生晕的主要组分是Au、Ag , 其次为As、Sb、Hg、Mo ,再次为W、Pb。各种元素在晕中的分布是分带的,总的趋势是最大聚集区从上到下按下列顺序替:Hg2Sb2As2Ag2Au ( Mo 、Pb、W) 。M1 M1 康斯坦丁诺夫根据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按金、银比值将火山岩型金矿床划分为金2碲型、金型和金2银型。(1) 金2碲型矿床的 w (Au) / w (Ag) 为10111 。碲含量较高, 大部分金呈碲化物形式出现。矿石中碲
9、与金、银、汞、铋、锑、砷呈化合物以微细析出物形式产在硫化物中。这类矿床位于岛弧火山带或大陆裂谷带中。与矿化有关的火山岩是碱性玄武岩或钙碱系列安山质玄武岩。典型矿例有美国的克里普尔克里克金矿、斐济的恩佩罗矿床等。(2) 金型矿床的 w (Au) / w (Ag) 为 11120 。矿石中金呈自然金出现, 颗粒细, 成色低。矿脉中冰长石明显多于硫化物, 硫化物、硫酸盐、碲化物相对减少。矿床产在内陆型火山带, 有时也发育于陆壳上的岛弧地段。此类矿床分布较广,罗马尼亚、日本及俄罗斯均有分布。(3) 金 2 银型矿床的 w (Au) / w (Ag) 为小于 120 。矿床中银含量相当高 , 甚至形成一
10、些含金的银矿床。硫化物含量增高, 主要矿物为银金矿、辉银矿、自然银。矿床主要产在大陆边缘火山带中, 与矿化共生的火山岩为安山岩和流纹岩,伴生元素为Pb、Zn、Sn、Mo 、Se 等。著名的矿床有美国的科姆斯托克矿床、墨西哥的瓜那华托和帕楚卡矿床等。212 同位素特征(1) 硫同位素: 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硫同位素指示硫源复杂, 既有岩浆来源的硫, 又有基底变质岩和容矿围岩的硫源。不同矿床其硫源不同, 以某一种硫源为主。而高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硫同位素的 34S 值一般在0 附近, 表明硫是岩浆来源的, 它可能直接来自深部, 或是由火山岩围岩派生而来。富碲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 34S值变化范围不
11、太大, 根据物理化学参数计算的 34SS值与下伏基底的硫同位素接近, 硫可能主要来自火山岩之下的基底中含膏盐层的沉积岩系, 但某些矿床的硫同位素显示硫源是以幔源硫为主的壳幔混合源 4 。(2) 铅同位素: 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铅同位素指示为混合铅, 其模式年龄一般介于火山岩成岩年龄和基底变质岩年龄之间。而高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铅同位素表明多数方铅矿的铅同位素与周围的火山岩极其相似, 说明铅的来源或是附近的围岩, 或是岩浆流体; 而有的矿区则显示混合铅的特征; 还有的则显示出其有相当一部分铅来自上地壳的前寒武纪岩石。富碲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铅同位素得出的结果与硫同位素基本一致, 方铅矿中呈放射成
12、因的原始铅的比值表明铅的主要组分可能来自火山岩之下的基底系。(3) 氢、氧同位素: 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 流体均以再平衡大气降水为主, 成矿早期有一定的再平衡岩浆水, 但成矿期及成矿后期则以大气降水为主。高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 金矿化流体基本上为大气降水, 铜矿化流体有少量再平衡岩浆水。富碲浅成热液型金矿床的 18OH2O和 D 值的变化不大, 但有些矿床因发生了“氧同位素漂移”现象, 18OH2O值可有一定的变化; 主成矿期的流体多数是再平衡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 一般以再平衡岩浆水为主 4 。3 勘查火山岩型金矿的选靶准则勘查火山岩型金矿
13、床的区域的选靶准则首先是选在活动的大陆边缘和岛弧的火山岩带。研究表明全球存在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蒙古鄂霍次克带3 大火山岩、次火山岩带, 尤其是环太平洋的大金环, 金成矿区域围绕着太平洋盆地及其大陆边缘, 从俄罗斯的楚科奇到斐济群岛和新西兰, 又从育空到合恩角, 这是选靶的总前提。同时, 还应优选考虑下列准则。311 基底准则中新生代火山岩层之下的基底地层是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许多矿床赋存在基底与火山岩层界面附近和基底地层的裂隙中。地层的含金性为金矿化提供部分金的来源;基底的张性断裂、裂隙为矿液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以日本菱刈金矿为例, 新第三纪火山岩之下的
14、基底为白垩纪到老第三纪由黑色页岩和砂岩组成的四万十群。原来只考虑在新第三纪安山质凝灰岩中勘查此类矿床, 后发现在四万十群中有高品位的金矿脉, 并在四万十群与安山岩类的不整合面上赋存有富矿。显然是热液流入由于基底突起所产生的NEE 向裂隙而生成的, 基底突起的原因是由于侵入斑岩岩浆的上升运动所致。另外,像澳大利亚基兹顿金矿是赋存在穿插于元古代基底岩层的古生代角砾岩筒内或边缘。黑龙江的团结沟金矿是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与元古界黑龙江群结晶片岩基底相接触部位所形成的大矿。浙、闽火山岩金银矿也与基底陈蔡群片麻岩相毗邻。综上所述, 勘查火山岩型金矿床的选靶准则之一是选择在大面积火山岩中有基底的出露, 在其界
15、面附近的基底隆起带和构造窗以及基底上的火山构造洼地, 尤其是火山洼地内, 带有隆起结晶基底的上升断块的边缘部分, 找矿远景最大。也就是说, 要在新(火山岩) 中有老(基底) , 老的周边和新、老交接处寻找火山岩型金矿床。312 构造准则火山岩区金矿床的产出往往受区域构造断裂和火山构造机构的双重控制。两组构造的交切为火山岩的侵入和喷发提供了场所。所以, 火山中心、破火山口、火山洼地、火山穹窿一般均沿断裂及其交叉处产出。深大断裂是重要的导矿构造。美国内华达州的科姆斯托克金矿就产于一巨型断裂内, 矿化产在其中的大型破碎带中, 矿化与断裂是同时发生的。在火山构造中,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破火山口的控矿作用
16、, 其中往往有火山角砾岩筒, 矿体产在破火山口中的角砾岩带内或破火山口周边的放射状及环状断裂中。破火山口在地貌上常形成低平火山口, 并且常被季节性湖泊所占据。如世界上3 个最大的火山岩型金矿床均产在破火山口中。美国的克里普尔克里克矿床赋存于在前寒武纪岩石中发育的第三纪大型破火山口中, 该破火山口位于NW 向和NE 向深断裂的交汇处, 破火山口的面积为614 km 311 km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多拉姆金矿位于明显塌陷的515 km 315 km 的破火山口中, 金矿带在地表形成一个直径为115 km的环状金异常; 斐济的瓦图科乌拉金矿赋存于直径6 km 的破火山口内, 显示复杂的环形构造;
17、 中国团结沟金矿也产于破火山口内, 破火山口受NNE 和NW 向两交叉构造的控制。破火山口向西开口, 中心火山通道为角砾状花岗闪长斑岩占据, 剖面上呈漏斗状, 主要矿化即产于此。火山穹窿、火山背斜等正向的火山机构也是重要的控矿构造, 它们组成了特征的火山地貌。火山穹窿和火山背斜往往由岩流穹丘复合体组成,矿化往往呈脉状、网脉状产于穹丘浅处或边缘,矿化发生在穹丘侵位的晚期, 矿石沉淀范围可以从地表以下几百米深处开始直到地表。新西兰的豪拉基金矿田即产于由陆相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组成的大型火山穹窿上; 菲律宾的阿库潘安塔莫凯矿床产于近南北向火山背斜的西翼。找矿实践表明, 勘查火山岩型金矿, 尤其要注
18、意火山岩区的线性密集带、线环夹杂带, 即深断裂、张性断裂裂隙带、破碎带、破火山口、爆发角砾岩筒及季节性湖泊所显示的地带。313 蚀变准则火山岩型金矿的成矿主要与火山热液及地热系统有关, 以热液涌出部位为中心的蚀变有广泛的青磐岩化(由绿泥石、黄铁矿、碳酸盐、蒙脱石、伊利石组成的矿物组合) 和较局限的硅化2冰长石化2钠长石化。但青磐岩化蚀变分布太广, 而且往往是成矿前区域蚀变引起的, 不能用来选作靶区。而硅化2冰长石化2钠长石化蚀变又太窄, 找到这种蚀变的同时也就找到了矿石。火山岩型金矿显示的蚀变一般为低pH 值的矿物组合, 包括明矾石、绢云母、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以及高岭土粘土矿物的某一种或全
19、部矿物。这种被称为“褪色作用”的蚀变作用在单个矿体周围形成一个蚀变晕, 或在单个矿体上面形成一个蚀变“帽”;在矿体附近的上盘形成一个狭窄的但总是向上变宽的蚀变晕, 而沿矿体顶部向上扩张或“开放”。低pH 值的蚀变带一直可延伸到古地表。在古地表热泉喷口处, 硅华和蛋白石与明矾石和高岭石混合在一起, 或者覆盖在明矾石和高岭石上面。这些矿物层厚度常可达数十米, 矿物层的下面是伊利石、冰长石和绿帘石蚀变矿物组合, 在裂隙周围形成一个宽阔的晕圈。应用这种勘查准则有助于勘查那些没有受到剥蚀因而没有出露地表的矿床, 但需要进行蚀变矿物组合的填图。对美国亚利桑那州奥特曼和墨西哥瓜那华托两个已知矿区的填图结果表
20、明, 低pH 值的蚀变矿物组合的分布范围与下伏矿体的大小成正比。在奥特曼矿区, 低pH 值的蚀变矿物组合包括伊利石和蒙脱石; 在瓜那华托矿区, 裂隙附近的低pH 值蚀变矿物组合包括高岭石和埃洛石, 向外过渡为绢云母、伊利石和蒙脱石。因而这种低pH 值的矿物组合或褪色蚀变现象就可以作为矿床的一种选靶准则(图1) 。当然, 热泉、温泉等现代地热系统活动迹象更是直接的找矿标志。314 物探化探异常准则在西南太平洋火山岩型金矿勘查中广泛应用化探手段。对区域规模的勘查来说, 更为活动的主要元素( K、Na 、Ca 、Mg、Si) 的地球化学标志可以圈定大面积的热液蚀变, 伴生的特征探途元素(Sb、As、
21、Hg、Ti 、Mo 、W、Mn) 的异常富集可指示潜在矿化的热液系统, 低含量Au 的地球化学标志可提供更直接的空间上分布的矿化标志。对勘探区规模的勘查来说, K 含量高、Na 和Ca的淋滤可以预测地热活动中心, 利用高含量的As、Sb、Ti 、Te , 且伴有贵金属元素这一特征也可以确定靶区。周围蚀变带可有异常的Hg 和Mn , 局部有贱金属。痕量元素分带也可帮助评价确定脉、网脉和角砾岩系统。地热矿化系统下部的特征是有高含量的贱金属、Ag、Bi 、Mo 、Te 和Co ; 上部可有异常量的Sb、Ba 、F、Hg、B 和Ti 。卡林金矿带的所有金矿床就是根据砷、汞、锑等化探异常打钻发现的。物探
22、(航空电磁法和地面电阻率法) 在日本菱刈金矿的发现中起了重大的作用。通过125 000 区域地质调查、重力测量、航空电磁法测量、1 km间距大功率电法测量后, 认为重力高(深部四万十群砂页岩隆起部位) 和低电阻带吻合处可能是矿化的有利部位。结果施工3 个钻孔验证航空电磁法确定的低电阻带在四万十群砂页岩中均打到高品位的金矿脉。遥感技术能如实地反映地表和浅部的地质信息, 而火山岩型金矿恰好多是近地表的浅成热液矿床。实践证明利用卫星图像选择火山岩区的普查区是有效的。前苏联某地近地表的金2银矿化赋存于火山岩中, 矿体为一些石英脉、网脉和硅化角砾岩带, 推测矿化可能主要产在巨大的火山构造的边缘, 这些构
23、造在地表表现为一些洼地。另外, 大断裂特别是隐伏断裂对矿化的空间分布也有重要的作用。为弄清该区的控矿构造及查明隐图1 浅成火山热液金银矿床成矿模式的理想剖面图Fig11 General geologic characteristic of volcanic2hosted epithermal gold2silver deposits(原始资料据L1J1 布坎南)11 硅质风化壳: 蛋白石、方石英、锐钛矿、HgS、少量黄铁矿; 21 明矾石、高岭石、黄铁矿、常常沿矿脉向下延伸,在矿体周围或上方形成高岭石蚀变晕; 31 青磐岩化: 绿泥石、伊利石、碳酸盐、蒙脱石, 绿帘石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多;41
24、在较高部位为伊利石、绿鳞石, 随深度的增大可能变为绢云母、冰长石; 51 硅化: 通常有冰长石或少量钠长石; 61冰长石化: 在沸腾面之上不出现钠长石或有少量钠长石, 在沸腾面之下出现少量至大量的钠长石伏的断裂带, 对所拍摄的1100 万卫星照片进行解译, 查明大量线性断裂和环状构造。这些环状构造直径560 km , 是卫片解译时首次发现的,在照片上以细而亮的、偶尔为暗色的条带要素被解译出来。在环状构造内部通常分布着次火山岩和喷出岩, 可能是火山活动中心, 环形边界显然是构造裂隙或断裂。在作出卫片解译略图之后,将已知的原生金矿点标在该图上, 结果发现大约80 %的矿点都落在环状构造内, 且大部
25、分在直径2550 km 的构造内。在解译出10 个直径为2550 km 的环状构造中, 有7 个已证实是含矿构造。可见通过图像研究与已知金矿床空间分布的对比,可以圈出局部勘查区。315 组合找矿标志准则在当今找矿难度增大的情况下, 应强调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包括遥感) 和地球化学勘探信息的综合。对由不同方法取得的数据进行统一解释, 从而形成综合找矿信息和组合找矿标志,有效地指导找矿。从勘查火山岩型金矿的战术来看, 可以在区域化探扫面和遥感的线性影像、环形影像、蚀变颜色、地貌特征的解译基础上, 进行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测量工作, 包括区域物探和地质填图工作。在火山岩区中寻找出露的下伏变质基底
26、、断裂破碎带、破火山口、角砾岩筒、次火山岩体以及各种蚀变矿物组合。把多种信息的交汇点试作勘查靶区, 步步筛选。如日本菱刈金矿最终总结出其主要找矿标志为: (1) 物探标志为低电阻、重力高异常区; (2) 地质标志为矿脉上部的粘土化蚀变、基底隆起、不整合面附近的破碎带及温泉。调查表明, 同一火山岩区火山岩型金矿和斑岩型的金矿、银矿、铜矿与各种热液型、接触交代型等多种金属在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矿化特点等方面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和某些共同特点, 常可互为找矿标志。近年来在智利北部新发现的马里昆加浅成热液金矿斑岩金矿带的成矿特点和发现史就是个例证。马里昆加金矿带位于智利铜矿带之上, 分布有马尔泰、洛博
27、、雷富希奥等大型和特大型斑岩金矿或斑岩铜金矿以及拉科伊帕和拉佩帕等酸性硫酸盐浅成热液型矿床。斑岩型金矿化(如雷富希奥、洛博、马尔泰等斑岩金矿) 分布在斑岩(岩株) 内的顶部, 高硫化(酸性硫酸盐) 浅成热液型矿床(如埃尔韦索、乔克林皮等矿床) 产在斑岩型金矿化的上方, 低硫化伏的断裂带, 对所拍摄的1100 万卫星照片进行解译, 查明大量线性断裂和环状构造。这些环状构造直径560 km , 是卫片解译时首次发现的,在照片上以细而亮的、偶尔为暗色的条带要素被解译出来。在环状构造内部通常分布着次火山岩和喷出岩, 可能是火山活动中心, 环形边界显然是构造裂隙或断裂。在作出卫片解译略图之后,将已知的原
28、生金矿点标在该图上, 结果发现大约80 %的矿点都落在环状构造内, 且大部分在直径2550 km 的构造内。在解译出10 个直径为2550 km 的环状构造中, 有7 个已证实是含矿构造。可见通过图像研究与已知金矿床空间分布的对比,可以圈出局部勘查区。315 组合找矿标志准则在当今找矿难度增大的情况下, 应强调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包括遥感) 和地球化学勘探信息的综合。对由不同方法取得的数据进行统一解释, 从而形成综合找矿信息和组合找矿标志,有效地指导找矿。从勘查火山岩型金矿的战术来看, 可以在区域化探扫面和遥感的线性影像、环形影像、蚀变颜色、地貌特征的解译基础上, 进行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
29、测量工作, 包括区域物探和地质填图工作。在火山岩区中寻找出露的下伏变质基底、断裂破碎带、破火山口、角砾岩筒、次火山岩体以及各种蚀变矿物组合。把多种信息的交汇点试作勘查靶区, 步步筛选。如日本菱刈金矿最终总结出其主要找矿标志为: (1) 物探标志为低电阻、重力高异常区; (2) 地质标志为矿脉上部的粘土化蚀变、基底隆起、不整合面附近的破碎带及温泉。调查表明, 同一火山岩区火山岩型金矿和斑岩型的金矿、银矿、铜矿与各种热液型、接触交代型等多种金属在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矿化特点等方面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和某些共同特点, 常可互为找矿标志。近年来在智利北部新发现的马里昆加浅成热液金矿斑岩金矿带的成矿特点
30、和发现史就是个例证。马里昆加金矿带位于智利铜矿带之上, 分布有马尔泰、洛博、雷富希奥等大型和特大型斑岩金矿或斑岩铜金矿以及拉科伊帕和拉佩帕等酸性硫酸盐浅成热液型矿床。斑岩型金矿化(如雷富希奥、洛博、马尔泰等斑岩金矿) 分布在斑岩(岩株) 内的顶部, 高硫化(酸性硫酸盐) 浅成热液型矿床(如埃尔韦索、乔克林皮等矿床) 产在斑岩型金矿化的上方, 低硫化成了一条东西长200 km、南北宽510 km 的韧性剪切带 6 , 已发现多个金矿, 还有大量的金地球化学异常, 是极有找矿潜力的地区。北山地区古生代处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3 大板块的聚合部位, 晚古生代形成岛弧带和弧后盆地,石炭纪二叠纪
31、有拉张2闭合构造发生, 形成规模较大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作用, 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区内金矿总体受古生代裂谷带的控制, 主要有甘肃马庄山(次火山岩中) 、南金山、新疆金窝子210 金矿(火山碎屑岩中) 和老金厂、新金厂金矿(火山熔岩中) , 具有较好的找金潜力。松潘甘孜成矿带跨越四川、青海、西藏3 省, 面积约有25 万km2 6 , 微细浸染型金矿广泛分布于中上三叠统碎屑岩类火山岩、碳酸盐岩的类复理石岩石中。“三江”构造2成矿带的东缘与扬子地台西缘交界处的金沙江附近产有云南老王寨冬瓜林和墨江金矿等, 构成哀牢山金矿成矿带, 主要含金岩系为下古生界浅变质岩系中的基性熔岩、基性含碳变火山凝灰岩含碳变沉积凝灰岩变沉积碎屑岩, 金矿带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该带地质工作程度低, 值得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国内外火山岩型金矿的成矿特征和找矿规律, 着眼于大型火山岩型金矿的研究, 结合中国的实际地质情况, 合理选用有效的勘探方法, 使地质研究与物化探、遥感方法相配合, 加强综合找矿, 取得火山岩型金矿找矿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