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章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6823457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章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章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章检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章检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检测试题(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测控导航考点 题号地球与地图 1、2、3、4、5、6、7、8、9、10、11、12、28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太阳 对地球的影响13、14、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 343345 页)(2011 济南模拟)如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 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 P 地位于 X 地的方向是( )A.南方 B.北方C.西北方 D.东南方2.从 X 地到 P 地经过 ( )A.东、西两半球 B.西半球C

2、.东半球 D.南、北两半球解析:1.D 2.A 第 1 题,如图为北半球部分经纬网图,从图中可知 P 点位于 X 点的东南方。第 2 题,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经度差为 30。故 X 点的 经度为 25W,故从 X 地到 P 地经过东、西两半球。读“ 我国 东部某地区等高 线( 单位:米)分布图”,回答 34 题:3.图中最高山峰位于大坝的( )A.西南方 B.东南方C.西北方 D.东北方4.在图示地区能见到的景观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椰林树阴,水清沙白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3.C 4.D 第 3 题,图中最高山峰海拔在 2

3、90300 米之间,由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最高山峰位于大坝的西北方。第 4 题,由 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村落 间都有地势较高的丘陵阻挡,该地区地势起伏相对不大,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一般在内蒙古高原地区能见到,其海拔在 1 000 米以上;“椰林树阴,水清沙白” 的景观一般在热带海边能见到。(2011 西安模拟)读“ 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地等高线图”,回答 58 题:5.P、Q 两点的相 对 高度可能为( )A.98 米 B.280 米C.320 米 D.401 米6.如果图示地区有河流存在,则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A.自南

4、向北 B.自西向东C.自北向南 D.自东向西7.图示地区较为典型的旅游资源可能有( )瀑布 攀岩 云海 天然氧吧A. B. C. D.8.假如 P、Q、M、N 为四个乡村聚落,其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A.P B.Q C.M D.N解析:5.B 6.C 7.D 8.B 第 5 题,P、 Q 两点相隔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用公式(n-1 )dH(n+1)d 计算即可,n 为相隔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第 6 题,河流分布在山谷中,北部山谷地势较高。第 7 题,该地区地势较低,云海现象不明显,有陡崖,根据地形特点,陡崖处不能形成瀑布,但可以进行攀岩活动。亚热带地区植被覆盖较好,空气质量较高

5、,可以形成天然氧吧。第 8 题,Q 地地处山谷,有较大范围的平地,最有可能有大河发育且可能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势平缓,适合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2011 江西名校联考)读“ 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 910 题:9.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0.若乙、丙两地之 间的直线距离为 40 千米,要在边长为 4 米的图幅中完整地绘制该区域图,比例尺应为( )A.110 000 B.120 000C.140 000 D.1200 000解析:9.C 10.B 第 9 题,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据图可知,等高距为 10

6、0 米,甲、乙两地位于山谷中,甲地的海拔在 100 米以下,乙地位于 200300 米之间,丙地位于 500600 米之间,丁地位于 400500 米之间。第 10题,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计算。由于所给地图呈现出东西较宽、南北 较 窄的特点,在边长为 4 米的图幅中绘制地图只考虑东西长度。由乙、丙两地的直线距离可以估算出整个地区东西方向上长度约为 80 千米,从而可以计算出比例尺的大小。(2011 成都五校联考)如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海拔相差 50 米。 读图,回答 1112 题:11.有关图示区域位置及图中河流流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自南向北流B.北半球,自北向南流C.南半球,自南向北

7、流D.南半球,自北向南流12.图中 a、b 两地的温差大约为( )A.a 比 b 高大约为 0.3 B.a 比 b 低大约为 0.3 C.a 比 b 高大约为 1 D.a 比 b 低大约为 1 解析:11.A 12.D 第 11 题,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由河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可以判断河谷处南高北低,即河流自南向北流;判断半球位置要看等温线数值,图中河谷处温度比两侧高,等温线应向低温区弯曲,即越往北气温越低,故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第 12 题,本题需要根据高度差求温度差,海拔每相差 100 米,温度相差约 0.6。本题实际是求 a、b 两地所在等温线的差值,但选择海拔差值时不能用 a、b

8、 两点的差值,因为它们不在一个坡面上,故选定 a、b 两条等温线在河谷中的部分,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海拔差值约为 160 米,故 a 比b 的温度低大约 1。最近,联合国会议通过了延缓实施“地球工程” 的决议。 “地球工程”包括:在地球运行轨道上空架设反光板、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 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据此回答 1315 题:13.对于下列环境问题,“地球工程”有可能直接起到遏制作用的是( )A.大气污染 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 D.全球变暖14.“地球工程” 对 地球可能起到的作用是 ( )A.遮阳伞 B.防弹衣C.保温被 D.过滤器15.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 的主

9、要原因是 该工程( )影响生物多样性 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增强自然灾害风险A.B.C.D.解析:13.D 14.A 15.C 第 13 题,“地球工程”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减弱太阳光 线,因此其可能直接起到遏制作用的是全球变暖。第 14 题,“地球工程”对地球可能起到遮阳伞的作用。第 15 题,“地球工程”减弱了太阳光,将可能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增强自然灾害风险。因此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 。读“ 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 回答 1618 题:16.图中 a、b、c、d 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a B.b C.c D.d17.图中 a、

10、b、c、d 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A.a、c、b、d B.a、b、c、dC.d、c、b、a D.c、d、a、b18.当 c 地昼最 长时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长夜短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解析:16.D 17.B 18.C 第 16 题,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北半球夏至日昼 长达最大值;d 地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昼长都为 24 小时,即发生极昼,故该地为北极点,位于北半球。第 17 题,a 地全年昼夜平分,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快;b 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 c 地,即纬度较 c 地低,自转线速度较 c 地快;d 地为北极点,

11、自转线速度为零。第 18 题,c 地昼最长出现在冬至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海该日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该日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北半球昼短夜长。(2012 厦门期末)如图示意 a、b、c 三个月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 变化情况。读图,回答 1920题:19.若 a、b、c 依次表示 5、6、7 三月 ,则甲、乙、丙、丁四地按照纬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 )A.甲、乙、丙、丁 B.丙、甲、丁、乙C.丙、丁、甲、乙 D.丙、甲、乙、丁20.若 a、b、c 依次表示 11、12、1 三月 ,则该时段四地昼长从长到短的顺序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

12、丙、丁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解析:19.C 20.B 第 19 题,甲地 6 月份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值且为 90,可知甲地纬度为 2326N;乙地 6 月份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值,度数为 80,可判定乙地位于北半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乙地约 3326N,同理丙 为 326N,丁为 10S,故四地按纬度从小到大顺序依次为丙、丁、甲、乙。第 20 题,若 a、b、c 依次为 11、12、1 月,则 甲为 2326S、乙为 3326S、丙为 326S、丁为 10N,四地昼长从长到短的顺序为乙、甲、丙、丁。(2012 礼泉一中期末)如图为北半球夏至时地球光照示意图,图中的 圆

13、圈 1、2、3 表示太阳高度等值线,其数值分别为 0、30、60;g 点为太阳直射点,A 点经度为 120E。读图,回答 2122 题:21.对图示地点时间的正确判读有(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的地点昼越长 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地方时相同 C 点地方时为 0:00 或 24:00 A、B 两点同属于一个日期A. B.C. D.22.下面四幅图中数字代表太阳高度,虚线代表回归线或极圈,则与上图表达信息相同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解析:21.C 22.D 第 21 题,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越往北,昼越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除外),而不是太阳高度越大的地点昼越长。图中太阳

14、高度等 值线与经线不重合,故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地方时不相同,排除,故 C 正确。第 22 题,地球光照示意 图中 F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在 3060之间,故乙图错。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应大于 30,故丙图错。如图表示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日 变化情况,且此季节北京多雷雨天气。读图,回答 2325 题:23.此时太阳直射( )A.20S B.20NC.10S 或 10N D.20S 或 20N24.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 )A.2 220 千米 B.5 550 千米C.17 760 千米 D.22 200 千米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年中甲、乙两地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B.此日过后太阳

15、直射点向北移动C.此日乙地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D.此日乙地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解析:23.B 24.C 25.A 第 2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昼长为 12 小 时,乙地昼长小于 12 小时,所以此时全球不是昼夜平分,甲地位于赤道上,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70,说明太阳直射北纬 20或南纬 20,此季节北京多雷雨天气,说明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所以太阳直射北纬 20。第 24 题,12 时时甲地太阳高度最大,说明此图以甲地地方时为标准;甲地地方时为 0 时时,乙地太阳高度最大,甲地地方时为 12 时时,乙地太阳高度最小,所以甲、乙两地相差 180,在一个经线圈上;乙地昼长小于 12 小时,说明乙

16、地与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位于南半球,根据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50计算可得,乙地位于 20S,所以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 111(70+90)=17 760 千米。第25 题,当太阳直射南纬 10时,赤道与南纬 20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每年有两天。二、综合题(共 50 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 345346 页)26.(2011 海淀区模拟)如图中 A 点的纬度为 75,北京时间为某日 8 时 ,且 A 点在晨昏线上。 读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1)此时图中点的时间为 时。此 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根据图示条件判断,地球上有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 ;此时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 (

17、2)简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3)若图中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简述此期间北半球昼夜 长短的变化状况。(4)若图中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逐渐扩大,则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 的是( )A.南非地中海气候区正值雨季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C.南极中山站(6922S)为极昼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解析:第(1) 题,结合图中的经度变化可推断出点的经度为 120W,图 中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为 90W;结合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出点的时间为 16 时,图中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为 18 时,因而可知该界线为昏线;继而可知 A 点(75N)以北存在极夜现象,并可推断出太阳直射的 纬度

18、为 15S;地方时为 12 时的经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结合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出其为 180;从 0 时经线(0) 向东到日界线(180)为新的一天的范围。第( 2)题,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 15S 向南北两侧递减。第(3) 题,若图中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第 (4)题,若图中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逐渐扩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为北半球的冬季,中山站有可能出现极昼现象。答案:(1)16 15S,180 75N 到北极点 从 0向东到 180(10 分)(2)由 15S 向南北两侧递减。(4 分 )(3)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

19、短。(4 分)(4)C(2 分)27.(2011 朝阳区模拟)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 分)(1)说出地球由 A 位置公转到 B 位置的 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2)在甲图中用字母 M 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3)甲图中 Q 点所在晨昏线属于 (晨线或昏线), 该点上的太阳高度角为 。 (4)简述地球由 B 位置公转到 C 位置过程中,甲图中 M 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点。解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判断出 A 为夏至日,B 为秋分日,C 为冬至日,D 为春分日。第(1) 题,自夏至日(A)到远日点,地球公

20、转速度渐慢,自远日点到秋分日地球公转速度加快。第( 2)题,从甲图在地球公转轨道位置可以看出此时地球公转至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然后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行绘图。第( 3)题,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地球的自 转方向可以判断出 Q 点所在的晨昏线为昏线,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都为 0。第(4)题,由于 M 点位于南半球,自秋分日到冬至日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M 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至 90后,又变小。答案:(1)公转速度渐慢,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或快慢快) 。(4 分)(2)如图(4 分)(3)昏线 0(4 分)(4)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先变大,达到 90后再变小。(4

21、 分)28.(2011 潍坊模拟)读“ 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1)虎山与桥梁 A 的相对高度约为( )A.450 米 B.650 米C.750 米 D.850 米(2)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基本特征。(3)分析 B、C 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解析:第(1) 题,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虎山的高度为 9001 000 米,桥梁( A)的高度为 300400 米,因而两者的相对高度为 500700 米。第(2)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势特征。第(3)题,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夏季风为东南风,B 地位于夏季 风的迎风坡,因而降水多。C 地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答案:(1)B (4 分)(2)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5 分)(3)B 地降水多,位于夏季风迎风坡。C 地降水少,位于夏季风背风坡。( 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