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训练卷14.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6822244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训练卷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训练卷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训练卷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训练卷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训练卷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训练卷 141. 子的电量 q=-e(e=1.610-19C),静止质量 m0=100MeV/c2,静止时的寿命 0=10-6s。设在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高度为 h=104m 处有一 子以接近于真空中光速的速度垂直向下运动。1) 、试问此 子至少应有多大总能量才能到达地面?2) 、若把赤道上空 104m 高度范围内的地球磁场看作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10-4T,磁场方向与地面平行。试求具有第 1 问所得能量的 子在到达地面时的偏离方向和总的偏转角。分析:利用时间膨胀公式可将地球上观测到的 子的寿命 与静止系中的寿命 0建立联系。对地球上的观察者而言, 子为能达到地面,所具速

2、度必须保证它在时间内走完全程。利用质能公式可得 子的相应能量。由于 子的动能比重力势能大得多,重力影响可忽略。又因地磁场引起的偏转较小,计算第 1 问时可不考虑洛伦兹力,因此,可把 子近似看成作匀速直线运动。求解第 2 问时,必须考虑由地磁场引起的洛伦兹力,此力使 子产生偏转。因洛伦兹力对 子不做功,故其能量保持常值。根据动力学方程和质能公式可写出 子坐标所遵从的微分方程,解此微分方程即可求得偏转量。 子除受洛伦兹力外,还受地球自转引起的科星奥利力的作用,它对 子偏转的影响应作一估算。解:(1)近似地把 子看成是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到达地面所需地球时间为 cht为能到达地面,需满足t式中

3、 为地球观察者测得的 子寿命,它与 0的关系为201c由质能公式, 子的能量为201cmE给合以上诸式,有0020cht代人数据, 子至少应有能量MeVechmE36840 1.3OyxzB南北西2(2) 、如图所示,取直角坐标系 Oxyz,原点 O 在地面, x 轴指向西,y 轴垂直于地面向上指向北。 子的初始位置和初速度为0x 0xhy yz z磁场 B 与 z 轴方向一致, 子所受洛伦兹力为BeF子的动力学方程为dtp其中2cEmE=常量0xieBedtryjBzk成分量形式为xEecyecx22,(1) (2)(1)式对 t 求导后再将(2)式代入,得02式中EeBc上述方程的解为tx

4、osxin因此,有 tEeBctyEeBcx sinsi22故得tinyycos初条件为00xsinx3sin0yhco得,2hyx,最后得 子的坐标为ttcos12sinhyinco到达地面时,y=0,即有EeBt2sin因 c,有849310i 0.1.ceht221os1ht子到达地面时的 x坐标为2h地朝 x方向(向西)的偏转角为radrhx046.91.02地落地点向西偏离的距离为ma46.地子落地过程需时sct 52013.1此阶段地球表面一点转过的距离为mtRs 015.3.604.65地可见,s 地x,即由地球自转引起的偏离可以忽略。2. 热中子能有效地使铀 235 裂变,但裂

5、变时放出的中子能量代谢较高,因此在核反应堆中石墨作减速剂。若裂变放出的中子动能为 2.2MeV,欲使该中子4慢化为热中子(动能约为 0.025eV) ,问需经过多少次对撞?解:运动的中子与石墨中静止的碳原子碰撞可作为弹性碰撞处理。设第k次碰拼音字母前中子速度大小为 1k,碰后速度 大小为 k,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得1knCkm式中 nCm.分别为碳原子、中子的质量,近似有 nmc12。于是 k可表述为0013VVKKncK初始的中子 对应动能 MeE2.,碰撞 k次后的动能取为eEk025.,则有nCkm22)1()(两边取对数解得8.54取整数后为)(次k3. 半径为 R、质量为 M1 的

6、均匀圆球与一质量为 M2 的重物分别用细绳,AD 和 ACE 悬挂于同一点 A,并处于平衡,如图 11-205 所示,已知悬点 A 到球心 O 的距离为 L,不考虑绳的质量和绳与球的摩擦,试求悬挂圆球的绳 AD 与竖直方向 AB 的夹角 。分析:在平衡条件下,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作用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相交于一点。这是平衡问题的一个基本结论,本题就是一例。解:作用在球上的力有重力 ADg,1绳的拉力 T 和 ACE 绳的压力 N。由于不考虑绳与球的摩擦,所以 N 的方向沿半径指向球心,重力也是通过球心的。由于球平衡,所以绳 AD 的拉力也必过球心,因此可判断绳一定沿 OA 方向(如图 11

7、-206) 。对球和重物组成的系统,根据平衡条件, gM1和 2对 A 点的力矩大小相等,即 BCgOM21 (1)由图可知 sin,sinLRL代入(1)式,可解得)(i21MarcsinL4. 火车以速度 v1 向前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 s 处有另一辆火车,它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度 v2 作匀速运动,于是他立即使车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要使两车不致相撞,则 a 应满足的关系式为ADBCEOTNg2M1图 11-2065_。分析: 司机使火车作匀减速运动,当后面的火车与前方火车时的速度相等时,两车再也不能接近了,也就是后面的火车与前面火车的速度相等时,后面火

8、车的位移与前面火车的位移之差要小于 s 时,两车才不致相撞,本题解法中有四种。解法一: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没有相撞,以后再也不会相撞,前车减速的时间为 t,则 av)(212)(1tvstvs2ats21sa)(21解法二:以前车为参照系,后车的速度为 )(21,当后车的速度减为零时,其位移小于 s,两车不会相撞,即 svsav)(,2)( 211。解法三:作出两车运动的速度时是图像如图 12-34 所示,由图像可知:在两图像相交前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之差(即图中阴影部分)小于s 时,两车不会相撞。即 svasv2)(,2)(11解法四:后车的位移为 1t,前车的位移为 tvs2,要使两车不相撞

9、,即 satvs2)(121,0tat说明此二次函数无解,即 2)(1asv, sv2)(1。以上四种解法中,以第二种解法最简捷。5如图 24-28 所示,有一个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长圆柱形导热容器,将其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气温为 27、气压为760mmHg、相对湿度为 75%时,用一质量可不计的光滑薄活塞将开口端封闭。已知水蒸气的饱合蒸气压为 26.7mmHg,在 0时为4.5mmHg。 (1)若保持温度不变,想通过在活塞上方注入水银加压强的方法使管内开始有水珠出现,那么容器至少为多长?(2)若在水蒸气刚开始凝结时固定活塞,降低容器温度,当温度降至 0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多大?分析:当活塞上

10、加入水银时,密闭管内的空气和水蒸气的压强均增大,当水蒸气的压强达到饱和气压后,管内开始有水珠出现。解:(1)灌水银前空气柱中水蒸气的压强为tO12图 12-34水 银 活 塞图 24-286饱汽 p43设容器长为 0l,空气柱长度减小到 l时,水蒸气达饱和状态,根据玻意耳定律有ll饱汽 ,即 043l,此时活塞上下方压强分别为,1760mHglp上.340下因 下上 p有 ,760341760l即 .0ml(2)水珠体积可以忽略,开始时,容器内干燥空气压强应为.3.9867.26341 mHggp因活塞固定,气体降温过程等容,故有.5.11p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为8.49721mHg.06如图 2

11、4-31 所示,一个静止的竖直放置的玻璃管,长为 H=23cm,粗细均匀,开口向下,其内有一段长为 h=10cm 的水银柱,把长为 L0=10cm 的空气柱封闭在管的上端。设外界大气压强 p0=1.0105Pa,求当管以 20m/s2 的加速度上升时,管中封闭的气柱长为多少厘米?(取 g=10m/s2,水银密度=1.4 104kg/m3)解:管加速上升时,水银柱所受合力向上,管内气体对水银柱的压强应减小,管内气体体积应增大,由于管长度一定,有可能使管内水银溢出的情况。设当管加速上升时,封闭气柱压强为 P,长为 L,水银柱质量为 m,对于气柱,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Sgh00)( (1)对水银柱根据

12、牛顿定律有maSp (2)7又 ghm (3)得 )(0aP (4)由(1) 、 (4)式得cmghLL15)(.0)(0因为 Hcm235所以加速上升时,水银将溢出管外。这时设余下水银柱长为 h,其质量为m,封闭气柱压强为 P,长为 。对水银柱,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gSp0 (5)又有 h (6)所以 )(0P (7)对封闭气柱,根据玻意耳定律有SLgh( (8)此时 H (9)把(7)式、 (9)式代入(8)式并化简得0)()()( 002 LghPaPag 代入数值,并化简有14.7.h解得 mcm38.,921(大于 H 舍去)所以正在以 2/0sa加速度上升的玻璃管,其上端封闭的气柱

13、长为)(140.chHL7如图 24-55 所示,用导热材料制成的两端开口的 U 型管 ABCD,其中AB 高 h=24cm,CD 高 L2=20cm,截面积分别为 SAB=1cm2,S CD=2cm2,开始时两管均有高 h=16cm 的水银柱,现用两个橡皮帽将两个管口封闭,打开下方的阀门 K,用注射器从底部缓慢抽出水银,当其中的一个管内的水银被抽干时立即关闭阀门 K。 (已知大气压强为 p0=75cmHg)(1)请你判断首先被抽干的是哪一管中的水银?(2)另一只管中剩余的水银柱高度为多少?解:求解这一类题时,应根据可解的情况先做出必要的假设,然后按着所做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在推理过程中,对所做

14、假设做出否定或认同即可求解。假设左管内水银先被抽干,并设这时右管内剩余水银柱的高度为 ,对左管内封闭气体用玻意耳定律有ABCDKh图 24-55811Vp可得cmHgS25724611 所以右管内气体压强为cgp52再对右管内被封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得:CDCDSS201607整理得:452解得: 不 合 题 意 舍 去或 cm在根据以上假设列的方程中,有满足题设的实数解,故所做假设成立,即左管内水银先抽干,且此时右管内剩余水银柱高度为 5cm。8如图 24-57(a )所示,水平固定的圆筒由足够长粗筒和细筒相接而成,筒中有直径不同的两个活塞 A、B 用一根细绳相连,活塞 B 通过水平细绳、定

15、滑轮与一个质量为 m=2.0kg 的重物C 连接, A、B 两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 S1=20cm2,S 2=10cm2。当两活塞封闭的空气柱温度为 t=327时,两活塞保持静止,此时两活塞分别与大小圆筒的相接面的距离均为 L,已知大气压强p0=1.0105Pa,活塞与筒壁、滑轮与轮轴间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取 g=10m/s2,求:(1)此时筒内两活塞间气柱的压强为多大?(2)当筒内气柱的温度缓慢降到 C27时,活塞 A 能否向右移动距离 L,试说明理由。(3)当气柱温度降到 时,筒内气柱的压强为多大?(在整个变化过程中,A、B 绳子始终有作用力) 。解:(1)将活塞 A、B(包括连接两活塞的

16、细绳)作为整体,其受力如图答 24-57(b)所示,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 mgSpSp102101(1)amg5021.(2)当气体的温度缓慢降低时,气体的压强 P 在减小,由(1)式可知当式中的 p(气体的压强)在减小时,由于 21S,故方程左边比右边小,平衡被破坏,这就意味着向右的作用力大于向左的作用力,故活塞右移,使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可以认为是一个等压过程(直到活塞与细筒侧壁相接触时为止) ,活塞不能无限制地向右移动,当活塞 A 移到与粗、细圆筒的交接处时,不再移动。设活塞刚好移到两筒交接处时气体的温度为 T,此时活塞对细筒侧壁无相互作用力,在等压过程中,有V1ABL图 24-5

17、7(a)10Sp20Sp1mgF图 24-57(b)9其中 213LSSV, 2V,KT601,KT3041故当筒内气体的温度缓慢降至 C27,活塞 A 能向右移动距离 L。(3)当筒内气体的温度缓慢降至 ,其末态有:TLSV30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1P,PaP511209.49. 众所周知,在沙漠中能观察到蜃楼现象,假设在近大地的空气层中,光速按 c(z)=c0(1-az)规律变化,式中 c0 为光沿地面的速度,z 为离地高度。试问:观察者观察到蜃楼现象时,估计真实景物离他多远?设观察者身高为 h。 解:光在沙漠上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意味着贴近地面的空气的折射角比上

18、层空气要小,致使远处来的光线在射向地面时,不断被折射,入射角逐渐增大。当光线射到贴近地面大气层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就发生全反射现象。如图 33-41 所示,将近大地的空气层划分为多个间距很小的层面,每个层面都与大地平行,这样可认为光速在某一层面的不同高度处相同(即可视为折射率相同) 。设各层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 n1、n 2、n 3光速与分界面法线的夹角分别为 i1、i 2、i 3由折射定律可得常 数1sinsn。即 常 数i。而 azc10,且在地面附近处 9,0ic,故 az1sin由图 33-42 可见,上式是一个圆方程,这说明光线在不均匀空气中是沿圆弧传播的。设圆半径为 R,则zis故

19、 aR1另由几何关系得22RzL并将 z=h 代入上式可得2ha1i23i1n234图 33-41 Li图 33-4210点评:将折射率连续变化的介质分成许多个折射率不相同的层面(层面中折射率相同)是处理本题的关键。10.如图 33-102 所示,在内半径为 r、外半径为 R,折射率为 n1 的玻璃管中充满了折射率为 n2 的发光液体,试问,从远处看,当管的厚度消失时,r 和 R 应满足什么条件?分析:在物理学中存在大量的临界问题,以原理、定理或定律为依据,直接从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量入手,求出所研究问题的特殊规律和特殊解;然后,以此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和推理,即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20、称为临界法。本题中,液体发出的光线经玻璃两次折射后射出。从远处看,只能接受平行光线。管的厚度消失,即经管边缘射向远方的光线与该处的管直径 2R 垂直。即光线从玻璃折向空气时,入射角为全反射临界角。解:如图 33-103 所示,厚度消失时,切向光线 MN 与半径垂直,管内存在 PM 光线, PM 入射角 C为全反射临界角,有1sinCPM 光线是从液体 P 点发出,从液体射向玻璃时折射角为 。如图 33-103 所示,由正弦定理有siniRrC所以有 rrC1管壁中是否存在 PM 光线呢?从 P 点由液体射向玻璃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最大为 90,相应折射角为 max。若 2n则ax12si90si

21、n即 ax若 12n则 simax。存在 PM 光线的条件是 maxsini,即要求 12n时, 12nrR,即 2rR。12n时, 1rR,即 1r。点评:本题是以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角为前提,作为分析、讨论的出发点,由于题目未说明 n1 和 n2 的大小,应分别就 21n和 2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从而确定 r 和 R 应满足的条件。11. 空气中放一个半径为 R、折射率为 n 的玻璃球,两支相距 d2R 的平行细光束相对球心对称地射到球上,两支光束与球心共面,如图 33-124 所示。(1)为使两支光束在球内有实交点,d 与 n 之间必须满足什么样的关系?R1n图 33-1022图 33-

22、103R1n2rPMNC11(2)为使两支光束对任何 d2R 均在球外有实交点,n 可取哪些值?分析:由下面图 33-125 可看到,当折射角 2时两支光束在球面上相交,这是两支光束是在球内,还是在球外有实交点的分界点,因此要分别讨论当 2与 时的情况。解:如图 33-125 所示,有 sin1iRd/(1)球内相交要求 2,即sini与前两式联立,并利用 2cosii可得 n2cos2421sRd即得所求条件为 24Rdn(2)球外相交,要求,即可得24dn因此 Rd20,故 24Rd为保证前一不等式对任何 d 均成立,便要求 n。这便是 n 的取值范围。12如图 41-84 所示,半径为

23、R 的绝缘圆环由直径 AB 分成的两半部分各均匀带有正、负电荷。正负电荷的电量都是 Q。(1)试证明过直径 AB 的直线是一条电势为零的等势线。(2)求带正电的半圆环所激发的电场在环心 O 点的电势。解:只要证明过 AB 的直线上各点场强方向与 AB 垂直,则此直线就是等势线。如进一步证明到直径上某一点的电势为零,则此直线上各处电势均为零。证法 1:(1)在直径 AB 上任取一点 C,在环上任取关于 AB 对称的两点 a 和 b,设 a、b 为中点的微段圆弧所带电量为 q。由于 C2d图 33-124图 33-1252dR2ABCDOab图 41-8412点到这两微段的距离相等,故两段在 C

24、点产生的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如图(它们与 AB 直线的夹角相等) 。所以,这两微段在 C 点产生的合场强必定与AB 垂直。同理,环上其它关于 AB 对称的任意两段在 C 点产生的合场强也与AB 垂直,故过 AB 直线上各点的场强处处与 AB 垂直。利用这个方法,也可证明在 AB 连线延长线上任一点 C 的合场强也与 AB连线的延长线垂直,故过直径 AB 的直线是一条等势线。设将一点电荷从无穷远处沿 AB 所在直线移到 A 点。电荷的移动方向与电荷受的电场力垂直,故电场力对电荷不做功,则有:0)(UqW电因为 q0所以 A故此直线上各处电势均为零。(2)以 a 点为中心的微段在圆心 O 处产生的电势为 RqkUii半圆环上其它各微段在 O 点产生的电势都为该值。因电势是标量,故可直接累加,得圆心 O 处的电势为 KQqkii0证法 2:(1)在环上任取的关于 AB 对称的两点 a 和 b 为中点的微段圆弧所带电量分别为 iq和 i,a、b 到 C 点的距离为 r、a、b 对 C 点的电势分别为 rkUicqkUic由电势叠加原理,C 点的电势。0cci同理可得在环上任意关于 AB 对称的两点对 C 点的电势均为零,可得整个圆环对 C 点电势为 O。利用上述方法可得在 AB 连线上任意一点电势为零。故可得 AB 是一条电势为零的等势线。 (2)同证法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