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6821683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指导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指导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指导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指导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指导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指导意见(2012.8.13)一、基本课型包括导言课、新授课【实验类新授课(验证实验课、探究实验课) 、理论实验结合课、理论类新授课(讲授课、研修课) 】 、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一)导言课: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做整体介绍,同时介绍一些物理学发展的前沿知识、物理学热点问题和趣味物理学问题,介绍一些物理学常用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任务、意义和重要的知识内容,了解物理课程中渗透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整体宏观引领,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新学期的学习。(二)新授课

2、:是使学生获得新的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包括实验类新授课(验证实验课、探究实验课) ;结合类新授课;理论类新授课(讲授课、研修课)等课型。1、实验课类新授课:以学生实验(验证实验、探究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型。2、理论实验结合课:是物理概念、规律、理论等与演示实验、小探究实验、小验证实验等相互结合的课型,大多数物理课属于此类新授课。本类新授课由以下模块组合而成。(第一模块):(一)理论研修:通过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落实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学习过程。步骤:(1)依案自学:老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依据学案和老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形成学习结论。(2)组内互助:在

3、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某学习任务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必要时老师给予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恰当评价,每一项交流后,都要针对交流的问题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4)总结归纳:针对预习环节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归纳、查漏补缺、记忆落实。总结归纳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由学生合作完成,如果条件不允许就由老师完成。 (二):理论精讲:教师精讲(第二模块):测量、验证(演示)实验步骤: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1) 、实验准备:

4、通过依案自学或教师讲解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方案。 (演示实验:教师准备实验,提出问题)(2) 、实验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个人或小组研讨、交流得出结论)(3) 、实验总结: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或交流。(第三模块):小探究实验步骤:(按教材及课标探究实验要求进行,按需要选择)(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和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三个模块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机组合,达成教学目标。3、理论类新授课:(讲授课、理论研修课)(1)讲授型新授课:是理论性较强、学生自学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由教师进行

5、全部讲授的新授课。 (可以有小实验)(2)理论研修课:没有物理实验的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引领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类课型。(三)复习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一定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物理学知识和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型。(四)习题课:习题课是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旨在通过典型习题的独立探索、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深化知识结构,灵活运用新知解决相关问题。二、新授课的基本结构基本环节:复习预习研习反馈1、复习复习是进行知识的巩固强化,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复习包括巩固性复习与准

6、备性复习。巩固性复习是对于前一节课或前一阶段学过的重点知识以及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巩固,以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准备性复习是对本节课要用到的相关旧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以温故知新,承上启下,为本节课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复习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一般来说,需要一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需要巩固性复习和准备性复习内容的,可不安排复习环节;进行两课时整合的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也可不安排复习环节。步骤:(1)独立复习:对于复习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初步结论。复习的内容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回顾和提升。 (2)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

7、,组内学生相互检查、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个小组就某些问题的解决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小组报告人由老师随机指定,报告人报告后,本组或他组同学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必要时老师给予补充完善,进行恰当评价。如果有各组都没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讲解。每一项交流后,都要针对交流的问题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此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如果复习内容在前两个步骤顺利完成,可以不再进行组间交流。2、预习预习是通过学生自学(或听老师讲授)落实基本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来说,能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

8、基础性知识由学生自学完成。而难度较大,或需要教学时间较长的内容由教师精讲完成。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部分进行两课时整合的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可不必安排预习环节,直接进入展示环节。步骤:(1)依案自学:老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依据学案和老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形成学习结论。(2)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某学习任务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必要时老师给予质疑提问、补充

9、完善、进行恰当评价,每一项交流后,都要针对交流的问题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4)总结归纳:针对预习环节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记忆落实,通过总结归纳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高度和深度。一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或没有安排展示环节的教学任务, “总结归纳” 可以与反馈合并进行。3、研习展示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落实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学生如何做的知识,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能力、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例如:应用定律解决具体问题、解释现象、探究的过程等。) ,或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落实探究性学习。环节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没有需要探究的内容可不安排研

10、习环节。有些教学任务,研习环节也可与预习环节融合在一起进行。步骤:(1)明确任务:各小组分别明确各自的探究任务。教师给予路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2)个人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3)组内互助:组内交流见解、达成共识、明确展现方式、进行展现的任务分配等。(4)组间展现:展现不仅描述结论,而且说出得出结论的过程或设计意图、总结的规律、创新方法、记忆规律等。(5)总结反思:对于展示环节落实的程序性知识,要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逐渐意会到、体验到、悟出来。总结反思,强调独自地进行回味、深入地体验。4、反馈反馈是对学习内容的梳理总结、拓展运用。通过对所

11、学新知识梳理总结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强化学生能力,在梳理总结、应用训练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这个环节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反馈是教学程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教学环节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程序整体。反馈环节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设置,知识总结和知识运用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分别完成或融合在一起完成。步骤:(1)独立完成:学生依案,在老师指导下,独立梳理、归纳学习所得,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独立思考,完成知识运用问题,得出初步结论。(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

12、个或各小组就反馈任务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其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点拨、总结、提升。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一)实验课的基本结构1、验证实验基本环节: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1)实验准备:通过自学或教师讲解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方案。(2)实验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3)实验总结:进行实验结果的组间展示或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升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方法、规律等。2、探究实验基本环节:(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

13、析和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二) 、理论实验结合课基本环节:复习预习实验(验证实验或演示实验或小探究实验或验证加探究等)反馈(三) 、 (1)讲授型新授课的基本环节:复习讲授反馈(2)研修课新授课的基本环节:复习预习研习反馈复习 预习反馈三、复习课的基本结构基本环节:知识梳理综合运用1、知识梳理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复习,进行知识梳理,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进行总结提升。步骤:(1)独立完成:学生依案,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

14、小组就本组某任务的知识梳理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其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梳理、解决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知识,从整个单元或整册教材的角度,进行总结提升;从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及现实生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的角度,进行总结提升;从科学方法、学习及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角度,进行总结提升,以达到规律总结、深化拓展、整体升华的目的。2、综合运用对难题及典型题进行展示、互动分析,并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步骤:(1)独立完成:通过独立思考,完成难题、典型题及综合运用问题,得出初步结

15、论。(2)组内互助:小组内对子或组内组检查、补充、纠错、讲解。(3)组间交流(展现):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某个问题本组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或展现,其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这一步骤的设置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四、习题课的基本结构基本环节:明确任务独立探究组内互助组间交流1、明确任务:学生先把有关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时所涉及的知识点、方法及规律,唤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理解。然后明确知识运用部分的任务(即问题) 。问题选择要把握针对性、典型性、梯度性原则。2、独立探究:学生针对任务中的问题,独立思考、探究,得出个人结论。

16、3、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4、组间交流(或展现):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本组任务完成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交流时要有物理思想、方法的交流。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必要时老师给予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恰当评价。同时,在小组报告后,教师可对某些知识进行相应的、适度的规律总结和拓展延伸(对于有规律性、技巧性、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展现,由教师灵活把握) 。物理课堂教学结构详解物理八年级上册课堂教学结构详解 基本课型:包括导言课、新授课实验类新授课(验证实验课、探究实验

17、课) 、结合类新授课、理论类新授课(研修课、讲授课)、习题课、复习课等课型。20122013 学年度(上)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教学内容 课型 环节 课时第一节:长度、时间的测量理论实验结合课 预习(理论+测量实验) 、反馈 2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理论课预习(依案自学;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总结归纳) 、反馈1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理论课预习(依案自学;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总结归纳) 、反馈1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课 复习、预习(测量实验) 、反馈 1第二章 声现象教学内容 课型 环节 课时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论实验结合课预习(理论+测量验证实验) 、反馈 1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理论实验结合

18、课复习、预习(理论+测量验证实验) 、反馈 1第三节:声的利用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测量验证实验) 、反馈 1第四节: 理论实验结合 复习、预习(理论+测量验证实 1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 验) 、反馈第三章、物态变化课节 课型 环节 课时3.1 温度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验证)反馈13.2 熔化和凝固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研习(探究)13.3 汽化和液化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研习(探究)23.4 升华和凝华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验证)反馈1第四章、光现象课节 课型 环节 课时4.1 光的直线传播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验证)反馈14.2 光的反射理

19、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研习(探究)14.3 平面镜成像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研习(探究)反馈24.4 光的折射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研习(探究)反馈14.5 光的色散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验证)反馈1第五章、透镜及应用课节 课型 环节 课时5.1 透镜 理论实验结合课预习(理论+验证)反馈15.2 生活中的透镜理论课(讲授)复习讲授反馈15.3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课(探究)科学探究流程25.4 眼睛和眼睛理论课(研修)复习预习研习反馈15.5 显微镜和望远镜理论课(研修)复习预习研习反馈1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课节 课型 环节 课时6.1 质量理论实验结合预习(理论+

20、验证)2课 反馈6.2 密度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研习+预习(探究+理论)反馈2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课(测量)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16.4 密度与社会生活理论课(讲授)复习讲授反馈1物理九年级课堂教学结构详解 一、导言课二、新授课:1、实验类新授课(1):验证实验课 : 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课节:第一章(第一节、第四节) ;第二章(、第五节、第六节);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 ;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第 四节)(2):探究实验课: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课节: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节) ;第三章(第一节、第三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 ;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21、第四节)2、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研习、反馈。复习、 预习、 反馈。课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第三节、第四节)3、理论类新授课:(1)研修课(2)讲授课。课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第三章(第二节) ;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第五章(第五节)三、习题课:明确任务独立探究组内互助组间交流四、复习课:知识梳理综合运用2012 2013学 年 度 ( 上 ) 八 年 级 物 理 第 一 章 机 械 运 动 教 学 内 容 课 型 环 节 课 时 第 一 节 :长 度 、 时间 的 测 量 理 论 实 验 结 合课 预 习 ( 理 论 +测 量 实 验 ) 、 反 馈 2 第 二

22、节 :运 动 的 描述 理 论 课 预 习 ( 依 案 自 学 ; 小 组 讨 论 ; 组 间 交 流 ; 总 结 归 纳 ) 、 反 馈 1 第 三 节 :运 动 的 快慢 理 论 课 预 习 ( 依 案 自 学 ; 小 组 讨 论 ; 组 间 交 流 ; 总 结 归 纳 ) 、 反 馈 1 第 四 节 :测 量 平 均速 度 实 验 课 复 习 、 预 习 ( 测 量 实 验 ) 、 反 馈 1 第 二 章 声 现 象 教 学 内 容 课 型 环 节 课 时 第 一 节 :声 音 的 产生 与 传 播 理 论 实 验 结 合课 预 习 ( 理 论 +测 量 验 证 实 验 ) 、 反馈 1

23、 第 二 节 :声 音 的 特性 理 论 实 验 结 合课 复 习 、 预 习 ( 理 论 +测 量 验 证 实验 ) 、 反 馈 1 第 三 节 :声 的 利 用 理 论 实 验 结 合课 复 习 、 预 习 ( 理 论 +测 量 验 证 实验 ) 、 反 馈 1 第 四 节 :噪 声 的 危害 和 控 制 理 论 实 验 结 合课 复 习 、 预 习 ( 理 论 +测 量 验 证 实验 ) 、 反 馈 1 第三章、物态变化课节 课型 环节 课时3.1 温度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验证)反馈13.2 熔化和凝固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研习(探究)13.3 汽化和液化理论实验结合课

24、复习预习(理论)研习(探究)23.4 升华和凝华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验证)反馈1第四章、光现象课节 课型 环节 课时4.1 光的直线传播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验证)反馈14.2 光的反射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研习(探究)14.3 平面镜成像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研习(探究)反馈24.4 光的折射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研习(探究)反馈14.5 光的色散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预习(理论+验证)1第五章、透镜及应用课节 课型 环节 课时5.1 透镜 理论实验结合课 预习(理论+验证)反馈15.2 生活中的透镜理论课(讲授)复习讲授反馈15.3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课(探究)科学探究流程25.4 眼睛和眼睛理论课(研修)复习预习研习反馈15.5 显微镜和望远镜理论课(研修)复习预习研习反馈1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课节 课型 环节 课时6.1 质量理论实验结合课预习(理论+验证)反馈26.2 密度理论实验结合课复习研习+预习(探究+ 理论)反馈2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课(测量)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1反馈6.4 密度与社会生活理论课(讲授)复习讲授反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