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衡阳的城市历史比较悠久1.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819574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阳的城市历史比较悠久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衡阳的城市历史比较悠久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衡阳的城市历史比较悠久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衡阳的城市历史比较悠久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衡阳的城市历史比较悠久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衡阳的城市历史比较悠久,也保存了不少老地名,其中很多都有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但是由于缺乏整理和宣传,很多老地名逐渐被人遗忘,尤其在年轻人当中。现在很多人都是以某某大厦,或者某某政府机关(市政府、市人大)来确认地点,辨明方位,而忘记了包含有丰富历史文化的老地名。长此以往,这些伴随着衡阳几千年风雨的地名将真正被人遗忘掉。 我搜集了部分衡阳的老地名,很多地点我从来没有去过而只是在地图上看到。市中心的老地名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比较枯燥的某某小区,某某路等,郊区的老地名因为没有经历所谓的老城改造,多少还保存了一些。 特点一:城北多“街” ,城南多“巷” 。 老街巷:衡阳现存的不多,集中在老城区。街巷是

2、一个城市最基本的骨架,没有街巷也就谈不上城市。很多街道都是用“解放路” “东风路” “人民路” “和平路”这种全国千篇一律的名称,毫无特色可言。 司前街(司在汉语里是衙门的意思,这里是否指原衡州府衙门前的街道) 草后街头(草桥后面的街) 易赖街、上横街、下横街、青山街、天后街、张飞巷、赤帝巷、仙姬巷(来源于古人物的相关传说) 福音巷(大西门,苏演井旁) 唐家巷(来源于姓氏,这种命名方式很普遍) 辉土巷、黄青巷、龙船巷、马趾巷、珠琳巷、进步巷、勤剑巷(应该不算很老的名称了) 特点之二:古城门。衡阳的古城范围在湘江、环城北路、环城南路所围成的区域内,城门也就在这一条线上。 小西门(现环城北路北口,

3、是地处古城西北的门,不是正门,故为小) 大西门(现环城北路、环城南路与中轴线解放路交汇处,城处正西,故为大) 后宰门(据说来源于吴三桂在衡阳称帝时建) 柴埠门(湘江边,埠指码头,而柴埠门现在仍是码头,相传江东岸的农民挑柴火到衡阳城卖,要乘船过江在此上岸,故此得名) 铁炉门(可能是现在解放路东口湘江边) 何槽门(不在老城环线上) 特点之三:山、岭:衡阳地处丘陵地带,城南多山丘。 肖家山(来源于姓氏,城南部) 天马山、接龙山、胜利山(城南部) 狮子山、东山(现珠晖区) 鸡窝山(城西北) 黄茶岭(原黄巢岭,唐末黄巢起义军经过衡阳在此地驻扎而得名,相传现在千年古樟为当年黄巢拴也之树,现建黄巢公园于此)

4、 巷荫岭(现蒸阳南路南侧尽头延伸处) 高岭(四机总厂处) 特点之四:坳多,山间平地则为坳,多在城郊。 石坳(四机总厂附近,有石坳路) 周家坳、茶山坳、李坳等等。 特点之五:坪多,地势平坦之处则为坪。 演武坪(小西门外,相传是黄巢起义军抑或是曾国藩湘军练兵之处) 打线坪(相传此地有很多人会纺纱织网,莫非是古衡阳纺织手工业聚集之处) 龙家坪(现冶金厂) 荷花坪(老桥东头下方) 枣子坪(合江套,湘江风光带江西段北段从此开始) 特点之六:湾,衡阳地势南高北低,城南多山,城北多水,水转弯的地方叫湾。 黄沙湾(蒸水河以北蒸湘北路和蒸阳北路延长线之间有很大一块弯形水域) 瘳家湾、沉家湾、罗家湾、王家湾(来源

5、于姓氏)苏州湾(轧钢厂湘江边) 特点之七:塘,小块水域则形成了塘。 松木塘、玄碧塘、八角塘、司马塘、马嘶塘、老群塘、三角塘等等。 特点之八:洲,水中的陆地则为洲。如东洲、白沙洲(水边)等。 特点之九:渡,有水的地方就有渡口,这些地方可能是古代渡口的所在地。诸如东阳渡、黑阳渡、辖神渡等等。 特点之十:町,本义为田间小路。如酃湖町、铜桥町、欧家町、斗门町等等。 井:苏演井、罗家井、七里井 冲:杜家冲、陈家冲、龙塘冲、袁家冲 村:泉溪村、十家村、雁南村 台:左家台、瘳家台 特点十一:里,舶来词,绝大多数在现在的珠晖区,尤其是铁路地区。 区路里、向荣里、望江里、东风里、农田里(珠晖区京广线以西) 扶小

6、里、乐群里、广厦里、团结里、工农里(珠晖区京广线以东铁路地区) 其他特点:合江套、大元头、两路口、石鼓嘴、五福庵、三角线、丁家牌楼、五马归槽(在战斗中丢失了五匹战马自动找到了营地,这个地方因此而得名,又传此地地形象五匹马分头吃潲,而尾巴交集于一点,故名五马归槽) 有人认为,老地名没有意义了,随着城市发展应该使用新地名。而我认为,老地名真正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是在一座城市的发展中,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市民们的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历史沉淀。去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的地名、街道名绝大多数都保留了老地名,不论是公交车站还是地铁站点,使用的都是琅琅上口的老地名,而这一点对于北京的现代化建设毫无阻碍,反而为这座

7、古城增加了魅力,增加新的名称与保留老地名并不矛盾,老地名也是在几千年发展中不断啬而逐渐丰富的。使用的熟悉老地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对自己生活的城市的认同感,对自己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自谨防豪。这也需要市民们的努力,一代一代传下去。对了,还有集兵滩,传闻是当年湘军募集兵丁之处。 以下载于衡阳日报 潇湘街 潇湘街在石鼓区,中山北路东面,东起湘江北路,西至荷池路。 此地在古代位于衡阳城的潇湘门,故取名潇湘街。文革时改为跃进路。1981 年地名普查时恢复潇湘街原名。 据相关资料, “潇湘”一词有多解。其一是单指湘江。古人把潇湘作为湘江的别称。出自郦道元水经注 湘水中:“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

8、浦。潇湘者,水清深也” 。其二是指潇水和湘水的合称,范仲淹岳阳楼记就有“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之句。因湘水中游与潇水合流,所以人称“潇湘” 。其三,因潇、湘二水均在湖南境内,所以潇湘又泛指湖南地区。 湘水流域古为荒僻之地,又是舜帝妃子娥皇与女英投水自尽的地方,所以文学作品中的潇湘多有相思、伤心的凄切意境。如宋代秦观的名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住处为“潇湘馆” ,雅号为“潇湘妃子” ,也有这层意蕴。 清代时,在潇湘街与今中山北路处建有钟鼓楼。晨钟暮鼓,指引着潇湘门的开关启闭:巍巍潇湘门,悠悠钟鼓音,街旁江水碧,天上白云深 今天,潇湘街还在,钟鼓楼却片瓦

9、无存,仅剩记忆。 文运街 在石鼓区,南起司前街,北止长青路。 这条街的名称与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有关。 旧时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参加乡试的必须是秀才,并且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在各州府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被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明清时,衡阳是衡、郴、道、桂等 24 县科举考试之地。考棚就设在这条街附近。明清时期的考场,都是单间号舍。每个考生一间号舍,答卷、吃饭、睡觉都在这间号舍内,及至考试结束方能出来。当年的文运街,考棚之外旅店林立,是各府县考生考前考后的住宿之处。 街道关乎考生前途命

10、运,一场考试下来,或连中三元赴省进京考进士中状元,或垂头丧气重归故里寒窗苦读。文运街,取“文化昌运”之义,是为诸多考生图个吉利。 当时的衡阳文运街虽然小,名气却远播湘南。 陕西巷 在石鼓区中山北路地段,因历史上此地设有陕西会馆而得名。 什么是会馆? 辞海解释说:“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 ” 会馆的雏形始于两汉,当时将各地方同乡官员、士子在京城居住的地方称做郡邸。到明代永乐年间已有明确称呼的会馆。 明、清两代,政治、经济、文化、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科举考试制度以及人口的流动,促成会馆的诞生和兴盛。 会馆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为官绅乔

11、寓之馆,二是既为官绅又为科举士子住居的馆所;三是专门为赴京科考的士子住读之所。到后来,商人也涉足会馆,会馆又成为同籍商人聚居会商之所。 想来,衡阳不是陕西人赴京赶考必经之地,所以,这司前街的陕西会馆,应该是工商性质的馆所。 1949 年,衡阳解放后,陕西巷一度更名为经厅街,不知有何典故。文革中又改为红旗路三巷,1981 年地名普查时恢复陕西巷原名。 “人民路”的前世今生 在今天的石鼓区,东起中山北路,西连环城北路。 人民路虽然名称“人民” ,历史上实则与官府结缘。 明代时,这条路的东端有桂王府。这个桂王是明神宗第七子朱常瀛,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 年)九月廿六于衡阳就藩。这首任桂王于弘光元年

12、 (公元 1645 年)十一月初四,病死于梧州。他死后先由其第三子安仁王袭位,也称“桂王” 。但安仁王不久也去世,这时又由朱常瀛第四子朱由榔沿袭为桂王。这最后一个桂王即南永明帝,最终为吴三桂杀害。因此明朝历史上有三个桂王,除了衡阳,在广西、云南、缅甸等地也有桂王的遗迹。 到清代同治年间,衡阳的名人,响当当的兵部尚书彭玉麟去世,清庭谥彭玉麟为“刚直” ,将这条路上的桂王府赐为彭公祠。延续到民国政府时,此路又被命名为刚直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 1954 年,衡阳市政府将西面的福星街并入,命名为人民路。过去几十年,这条路上最显赫的是饮食文化的辉煌。沿路曾经有天津小吃馆、朱陵面馆、实验餐厅,为

13、衡阳人民留下了美味的记忆。如今路上有人民路小学、市群众艺术馆等等,在衡阳也算得上是声名显赫的单位了。 濂溪巷 位于石鼓区,南至司前街,北至潇湘街。古时,巷内有濂溪祠。民国时改称五甲巷。文革时改为红旗路二巷,1981 年恢复为濂溪巷。 濂溪巷的得名与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有关。 周敦颐是湖南道州营道县人。宋仁宗天圣 2 年(公元 1024),周敦颐七岁时,因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来到衡州府投靠哥哥郑向。当时,郑向在衡州府城西的凤凰山上隐居读书。郑向将妹妹和外甥安置在自家,并对周敦颐进行启蒙教育,奠定了他的文学基础。 宋仁宗天圣 9 年(公元 1031 年 )郑向到京师做官,周敦颐也随舅父和母亲离开衡州

14、去了京师。周敦颐后来做过一些小官。但是他致力于研究周易 ,写出了重要的理论著作太极图说,从而奠定了他的理学家地位。 周敦颐死后,随着学生程颐、程颢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周敦颐成了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南宋时许多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读过他的文学名篇爱莲说 。 周敦颐一生中,有 18 年是在衡州居住或来衡讲学。据清泉县志记载:宋开禧 3 年(公元 1207)知县唐晔为纪念郑向、周敦颐,在郑向故宅遗址凤凰山,始建“濂溪寺” ,这实际上是一座书院,此建筑毁于元朝末年战火。 花药山 在岳屏公园内

15、。据清泉县志载:花药山在衡阳城西南二里,东晋时有葛洪到此炼丹药。从记载中,推断当年衡阳的主城区在花药山的东北面两里之处,约在现湘江西岸附近。 清泉县志提到的东晋葛洪是著名的道士,又是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学家。传说葛洪近四十岁时辞官离家,来到杭州的西山岭结庐修炼,晚年又在广州的罗浮山上炼丹采药。可见葛洪炼丹之地不止一处,他既然云游四方,那么在衡阳的花药山炼过丹是完全有可能的。 民间另有一说。相传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居衡阳仙姬巷时,常来此山采药,治病救人,花药山之名与此也有关系。 花药山还曾经有一处佛教宝刹。宋宝佑五年(公元 1257 年) ,花药山下建起了一座光孝报恩寺(即后来所称的花药寺),规模

16、较大,为当时衡阳佛界四大丛林之一。可惜此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彻底毁灭。原来的寺庙基址上后来盖起了房屋建筑,先是做展览馆,现在是衡阳市戏校校舍。 五桂岭 在雁峰区,身傍大名鼎鼎的回雁峰。其形状如一只伏卧的乌龟,因此原名就叫乌龟岭。 1944 年日寇犯我衡阳,抗日部队在岭上设阵地与日军激战,阵地几失几得,有力打击了敌寇的嚣张气焰,小小乌龟山,成了敌人的伤心岭,成为衡阳保卫战中的焦点之一。 1947 年,士人嫌乌龟之名不雅,谐音易名为五桂岭。关于五桂,在其它地方,也多有以此命名的。如五桂山,五桂路等等。桂,谐音贵,有吉祥意义。但为何要是五桂?我国古代词汇中有不少数量单位多是“五”个,比如五彩、五色、五

17、福、五毒有学者认为,这大约和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有关。 在五行观念的影响下, “五”变成了中国古代数字中最具有神秘性的数字之一,崇尚“五”的观念流传至今。还有人以为这种观念是属于全人类的一种原始思维,起源于一只手指之数。 旧时,此岭北面的雨花亭周边,为众多乞丐栖身之贫民窟,解放后,政府拆除贫民窟盖起了居民楼。文革中,五桂岭改名为翻身岭。1981 年地名普查时,翻身岭一个大翻身,又回到五桂岭之名。 天 马 山 时下衡阳人开玩笑,常常戏谑对方:“天马山倒了围墙” ,意谓对方是那里跑出来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那里有一所精神病院。 但是,说这话的人或许并不清楚,天马山的准确位置在哪里啊? 天马山,在蒸湘南路

18、与解放路相接之处。它南邻岳屏山,海拔 832 米,因山的形状像一匹飞马,因此叫做天马山。其实古代传说中的天马是另一种样子的。据神怪故事集山海经记载,天马的样子像狗,脑袋是黑的,身子是白的,看到人就飞走。它名叫“天马” ,它的叫声就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雁城的天马山虽然不会飞,但是却能阻挡敌人侵犯的脚步。1944 年,日寇进攻衡阳,中国的抗日军队坚守此山,与日军激战 47 天,挫败了敌军速胜的企图,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概。因此,天马山,是一座有着传奇故事的山,是一座英雄山! 天马山上原有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西禅寺,僧众多时达数百人,为衡阳四大丛林之一。西禅寺旁边有一株樟树,至今仍郁郁葱葱的

19、挺立在路旁,庇荫着雁城人民。 王衙坪 在城南区大码头横街。因旧时有明工部侍郎王诏府第,故名王衙坪。 据史料记载,衡阳王氏鼻祖为万庄公,字敬斋,宋初人,原籍真定府灵寿县,以进士官邵阳令,万庄后居住衡州长平乡渔溪。 到了明代,这时王氏族中出了个工部左侍郎王诏。 明代中央政府设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工部主要是掌管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各部的官职,设有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郎中、主事等。因此左侍郎相当于副部长。 这个王诏也为家乡出过力的。他曾主持修建过保存至今的衡阳王氏宗祠。传说其曾到雨母山“帝喾祠”祈子如愿,还愿时将雨母山的“帝喾祠”修葺一新,并撰写

20、了帝喾祠碑文。 明末清初,1619 年,伟大思想家王夫之诞生于王衙坪。 或许王诏府第后来没落,据传,到王夫之出生,当时的王衙坪还是衡州城南外的开阔地,人烟稀少。 斗转星移,如今的王衙坪,有如京城的王府井,早已处于雁城的繁华地带了。 白沙洲 在雁峰区。湘江自西南而来到这里之后转向西北面,形成一个很大的河湾。经年累月,这一段的河心便积聚了一大片沙洲。因河沙色白,故名白沙洲。后来,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河心的沙洲渐渐与河岸连成一片,沙洲不再独立存在,而地名却世代相传下来。 白沙洲历代为丁氏聚居之地。清代咸丰年间,丁氏家族人气鼎盛,衡州一带的进士、举人、解元,多出丁门。 从旧时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白沙洲

21、一带是衡阳最大的木材集散地。零陵、祁阳山区的木筏顺江而下,进入衡阳境内便驻扎在白沙洲河边,买方卖方都相聚于此,生意兴隆,以致形成了一条 300 多米长的白沙洲街,伙铺、酒楼、茶馆繁多,更有修船作坊,热闹非凡。 解放以后,随着木材销售地点的转移,白沙洲河边渐渐冷落。但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大批工业企业的兴建,白沙洲一带又兴盛起来了。 由于有成片的沙滩,有清浅的河水,白沙洲河边一度成为雁城最好的天然泳场。每年夏秋之际,成百上千的市民呼朋唤友,携儿带女前来戏水,成为一道盛景。直到大源渡水利枢纽建成,上升的湘江水浸没了沙洲,这里才沉寂下来。 丁家牌楼 位于雁峰区。 明万历年间,有丁姓大族聚居于此。

22、族中有一妇,婚后仅一年,丈夫即亡故,其时丁氏腹中有七个月的胎儿,堂上有老迈的婆母。丁氏含辛茹苦,侍奉婆母,抚养幼子。待到婆母亡故归山,幼子入学启蒙后,丁氏殉节随夫,时年仅 29 岁。到清乾隆二年,丁妇曾孙丁一焘,赴京赶考获殿试第二名,官授翰林院编修,皇上得知其身世后,降旨旌表其太祖母,并建石坊于丁氏妇之墓侧,御赐“松柏节操”牌坊额,此地从此得名“丁家牌楼” 旌表是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这些人和事先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其建造牌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 牌坊其实就是一种形状似门的高大

23、建筑,其种类颇多,可分为功德牌坊、忠正牌坊、功名牌坊、贞节牌坊等等。 “贞节牌坊” ,通常是古时用于表彰女性一生对丈夫坚贞不渝,她们或是丈夫死后长年不改嫁,或是自杀殉夫。 所以有人说,那些矗立在乡间道路地边的每一处贞节牌坊,必定埋葬着一个活泼泼的生命,埋葬着一个女子数十年的青春。 丁氏墓今已不存,丁家牌楼也已于“文化大革命”中拆除,成为留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珠 雷祖殿 是一条小巷。在雁峰区先锋路南面。 雷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雷雨之神。其全名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雷祖为其封号。人类对雷公、雷神的崇拜,自原始时代即或有之。但是,在神仙系列中设置雷部,并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其事,则是北宋

24、末年的事。北宋时期,道教认为,诸法之中,最厉害的是雷法。因此雷的功能不仅在于施雨,而且扩大到了主天之祸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玉枢宝经称,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所以民间对不孝顺的人则咒骂其会遭“雷劈火烧” 。 说到这里,不妨扯远一点。平时人们常说“五雷轰顶” ,那什么是五雷呢? 在标志中国原始文化成就的洛书中,有关于五行之数分布五方的说法,大致是:东三南二北一西四中五。雷霆主行天地之中气,既居中,中央为五,因此就有了“五雷”的说法。 据明史的礼志载,道家以六月二十四日为雷祖现身之日。每年这天,地方上要派官员致祭,以祈福消灾。 正因为此,古代许多城

25、市都建有雷神庙、雷祖殿。衡阳城里的雷祖殿建于清初,用于祭祀雷神。殿旁的小巷则以殿得名。 “文化大革命”中,雷祖殿被改为先锋路三巷。1981 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 黄茶岭 大凡衡阳人,没有不知道黄茶岭的。 这一地名与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有关。 据清泉县志载:“黄茶岭在城南回雁峰后。俗伪茶为巢,亦称黄巢岭” 。另外,在史书新唐书 、 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着记载:唐乾符六年(公元 879 年) 九月,黄巢率部攻克广州,由于岭南气候湿热,北方来的士兵多患瘴疫,人心思归。黄巢乃决意北还,是年自桂州编木筏,沿湘江而下,连克永州和衡州,直抵潭州城下,黄巢挥师力战,一日而下潭州,唐军十万人血染湘江。

26、民间相传,黄巢克衡州后,曾驻守于现在的黄茶岭,地因此而得名。后代的统治者认为黄巢是反贼叛逆,不可用作地名纪念,故改称黄茶岭,代代沿袭至今。 天后街 在和平南路与吉祥巷之间,有一条小巷名天后街。它的名字也与吴三桂有关。相传吴三桂在衡阳称帝之后,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神庙天后宫,因此后来地名就叫做“天后街” 。 关于天后,西方神话中也有的,她就是赫拉。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主神之一,是克洛诺斯之女,主神宙斯的妹妹和妻子,主管婚姻和家庭,被尊称为“天后” 。传说赫拉气质高雅,容颜美丽,并且对伴侣忠贞不渝。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天后是海神,天后宫又俗称娘娘宫。它供奉的是一位神女宋代福建蒲田县贤良港出生的

27、林默。传说她自幼聪慧,精通医理,终生行善济人。她还熟谙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工和渔民;她还能预测天气,以保护渔舟和商船的安全,因而被人们尊称为神女。她死后被人们立祠供奉,尊称妈祖。以后又经宋、元、明、清各代朝廷敕封,加封天妃、天后,列入祀典,成为人们信仰的海神。 因“天后”起源于福建地区,随着福建人四处迁移,各地也建起了天后宫,它一般是福建移民聚集的场所。 “文革”时, “天后街”改名为和平南路一巷,1981 年恢复原名。 五福庵 是一条巷名。在今雁峰区,连接解放路与先锋路。旧时,此地有一座五福庵,因庵命名。 “五福”这个名词可谓老少皆知。但是, “五福”所指的究竟是哪五种福,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28、。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五福”分别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第一福是“长寿” ,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第二福是“富贵” ,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第三福是“康宁” ,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第四福是“好德” ,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第五福是“善终” ,临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世。 由五福还派生出一些成语,如“五福临门” 、 “五福捧寿” 。这是古人借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谐音,将蝙蝠图案作为好运和幸福的标志。 “五福临门”就由五只蝙蝠组成图案,“五福捧寿”就由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构成图案。 五福庵在“文革”中被改为先锋路一巷,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

29、原名。 张飞巷 在雁峰区,北接环城南路,南连仙姬巷。 这个地名牵涉到屠夫手艺和三国名将张飞。 以宰杀禽畜为业的屠夫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在上古时期,人们狩猎得到的动物禽兽,都由专人屠宰、分割、分配。从事屠宰者,不仅要有熟练的屠宰技术,而且,在部落中还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神秘性。自殷商时期开始,人们开始大规模地驯养禽畜,食用肉类,屠宰业日益繁忙。常与腥臊为伍的屠夫,地位下降,最终沦落成了手艺人。 旧时,手工艺的五行八作都有自己的祖师爷。人道是“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 。一般说,一个行当供一位祖师爷,但是也有几个行当共一位祖师爷的。比如典当业、算命业等就奉关老爷为祖师。更有一个行业供好几位祖师爷的,比如

30、管仲、蚩尤、炎帝都是盐业的祖师爷。 那些杀猪宰牛羊的屠夫们该尊奉谁呢? 有的供奉楚汉时期的樊哙、陈平。但也有人供奉张飞。他们都是杀狗杀猪起家的。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在民间可谓无人不知。张飞本是一介屠夫,以杀猪为业,赚点下水与散碎银子度日。自从桃园三结义,张飞名声大震。更由于张飞在衡阳战斗过生活过,因此衡阳的屠夫们对张飞颇有好感,推举他老人家当祖师爷的决议,很快就一致通过。 大家说干就干,屠户们捐的捐钱,出的出力,就在现今这个位置,盖起了一座张飞庙。供奉起张飞的塑像,终日里烟熏火燎,梵音不断。衡州城里又多了一处热闹景点。张飞庙既成,张飞巷也就成名了。 张飞巷的名称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是,一直被叫到

31、公元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其后被改称“环城南路二巷” 。到了八十年代第一春,又仍然恢复了张飞巷的老名头。 金鳌巷 在今中山南路东面。 金鳌巷的来历自然与金鳌相关。 国古代神话中,大地是方的,漂浮在海洋上,大地的四极则由海里的金色巨龟金鳌顶负着,可见鳌是力大无穷的,成为人们崇拜的神异动物。 隋唐时,在科举考试中考中状元的人,受皇帝接见时,要单独站在大殿前石阶正中的石板上,这块石板上刻有一只鳌,状元恰好站在鳌头的位置。后来就把占据第一位称为“独占鳌头” 。金鳌也就成为吉利的象征。 金鳌巷就是因为当年此地有一座形似金鳌的山头。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保持家天下的长久统治,将诸皇子分封到各地为王,这就是史

32、载的“封藩” 。明成化 23 年(公元 1487 年) ,朱祜木云 封雍王,弘治 12 年就藩衡州府。 雍王于衡州即位后,看中了金鳌山的风水。在此辟山移土建造雍王府,形成了一条繁华街巷。 荣华富贵终有尽时。1507 年,雍王死去。1643 年,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攻占衡阳,一把冲天大火烧掉了雍王府,宫室灰飞烟灭,只留下金鳌巷的地名。 文化大革命中,金鳌巷被改称中山南路六巷,1981 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 龙船巷 在雁峰区,位于回雁峰下。当年,因此处地势高峻,当时并无高层建筑,视线一览无余,站在这里可尽情眺望湘江。 据记载,公元 1644 年,即清朝顺治元年,衡州人在巷尾的山坡上建起了一座龙王庙。

33、 说到龙王庙,谁都知道“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这句话。因为在历史上的中国人生活中,龙王和龙王庙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人认为龙王是掌控雨水的神灵,在“靠天吃饭”的时代,人们对龙王敬重万分,许多地方都建有龙王庙,它体现着中国民俗对大自然的崇拜。 自从回雁峰下建成了龙王庙,作为祭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之所,龙王庙的香火总是鼎盛的。特别是每年的端阳佳节,衡州城中官员百姓,军民人等,相聚于此。观望山下,湘江波翻,锣鼓喧天,彩旗飞扬,健儿奋争,龙舟竞渡,龙王庙看龙舟成为端阳节一处景致。后来此地就名为龙船巷。文化大革命之时,改名为文革路一巷。 如今,龙王庙已不复可寻,但是香火尚存。因巷内还有两处庵

34、寺,每逢初一十五,有善男信女进香,钟磬悠扬,烟雾燎绕。 鲁班巷 在雁峰区雁城南路,有一条小巷。街面不大,名字却十分响亮鲁班巷。 鲁班,本名公输般。因是鲁国人,在古语中“般”和“班”同音,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鲁班。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工匠家庭,他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贡献。特别是他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各种木作工具,因此木工都尊奉鲁班为“祖师爷” 。 相传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是鲁班诞辰。旧时,木艺行业在这一天除了请艺人唱戏庆贺,还要派“师傅饭” 。就是煮一大铁锅白米饭,再加上一些鱼肉蔬菜,过往行人均可取食。人们相信吃了“师傅饭” ,都会像鲁班那么聪明。 鲁班现

35、在仍然活在人们心中。1996 年,国家建设部设立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优) 工程。这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奖。 衡阳的鲁班巷,传说起因于明末的 1628 年。这一年,衡阳木工同业自行集资,在巷内建筑了一座鲁班殿,用于祭祀其祖师爷鲁班。此后巷以殿而得名,代代相传至今。 仙姬巷 在雁峰区,衡阳市民无人不晓。 据清泉县志载:民间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何仙姑曾经云游到衡阳,何仙姑当年所住的小巷,后来被名为仙姬巷。仙姬,指仙女,后又借为美女的代称。 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八仙”的。 “八仙”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最终得道成仙。传说中的八仙经常出游四方,行善积德,普度众生。像衡阳这样人杰地灵

36、之所在,八仙自然是要光临的。 八仙之中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好似万绿丛中仅有的一点红,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 何仙姑原名何琼,关于她的故乡,比较多的说法是广东增城,但是还有其它地区之说。其中一说,指她于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湖南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从零陵到衡州路途不远,仙姬驾临衡州十分便利,看来传说还有几分可信。 传说仙姬巷还有一别名:“仙鸡巷” 。 八仙中为首的是铁拐李。当年他与何仙姑初到衡阳时,为测凡人之心,铁拐李跌坐巷口,恳求路人为他腐烂的瘸腿拔蛆挤脓。然而行人或望而却步,或掩鼻而去,无一人上前为他解难。唯有一只雄鸡从此路过,踊跃上前啄食其腿上的肉蛆。铁拐李由此叹息人情淡薄不

37、如鸡,便将雄鸡化度成仙,故此地又称仙鸡巷。 在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中,仙姬巷被改为“反封路” ,1981 年地名普查时仍恢复原名。 后宰门 在今天的石鼓区和平北路以东。 清康熙十二年(1673 年),朝廷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 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率军攻入桂、川、湘、闽、粤,战事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 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 “后宰门”就是那时起的名,后宰,是古代专管王室衣食供给的机构。 中国的饮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权力挂钩的,谁的官大权力大,谁就吃得好。 史料显示,自先秦时期始,从肴馔品类到烹饪品位,从进食方式

38、到筵席宴飨等等,都对等级之别有着严格的规定。周代盛食物用青铜鼎,按照社会身份等级,国君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国语楚语下记载有等级分明的食品消费规格: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到了清代,饮食上的等级规定达到极致。慈禧太后每顿正膳,所用菜肴常在百种以上。真要每样都吃下去,别说一个慈禧,十个慈禧老太也会撑得两眼翻白! 话说回来,吴三桂到底没有做皇帝的命,尽管有后宰照料其饮食起居,他却无福消受,就在称帝这一年的秋天,吴三桂暴病而亡。 今天的后宰门,依然承担着当初的职责,那里仍然有个很大的肉食水产市场,只不过供应的对象不再是吴

39、家帝王,而是寻常百姓了。 太梓码头 在雁峰区雁城路口。 在湘江大桥未建成前,这个码头是衡阳东西两岸市区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均从此地过渡到对岸。 据衡阳县志载: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1678 年) 在衡州称帝。于城南回雁峰北曼陀山上,举行登基仪式。吴三桂的一个儿子认为山峰过于矮小,预兆大周根基太浅,前途不佳。吴三桂认为其出言不吉,影响国运,于是不由分说,将其立斩于雁峰山下。 由此可见,自古至今,帝王权力之争是多么的残酷无情,父子相弑,兄弟互残的事比比皆是。 太梓码头的名称几经更迭。 一说此地古称曹家码头,明代时称太梓码头。到了清代,因吴三桂太子殒命于此,遂名太子码头。 另有一说,认为吴三桂是清朝的

40、反叛,其子怎能称太子?故先称“太子”后又改为“太梓” 。梓的本义是一类落叶乔木,实是为清廷讳。 两种说法,孰先孰后,谁对谁错,已无从考证。 1981 年地名普查时,定为太梓码头。 太子已逝,码头长存。 马王巷 在石鼓区,南起人民路,西接蒸阳路。 此处历史上又称马王庙,因巷内原有五代时楚王马殷庙。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王朝并起。九世纪末,唐将孙儒与杨行密争城夺地失败,其部将刘霆锋与马殷率余部转入湖南,后刘霆锋为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将。十世纪初,马殷攻占潭、澧、衡、道等二十余州。公元 927 年,后唐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从此湖南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马殷建楚国,其居所楚王宫,在今长沙马王

41、街。马殷统治湖南时期,社会稳定,国库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当时,衡阳的社会也相对安定,具备了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一度促进了陶瓷业的兴旺发达。930 年,马殷去世。史载,马殷死后, “群民号洮,念不欲生” 。所以才有建马王庙纪念之举。 马楚政权于 951 年为南唐所灭,马王巷至今犹在。 打线坪 位于雁峰区。据资料记载,还在明代以前,打线坪这个名字就已经存在了。城市也是慢慢长大的,那时的衡阳远没有现在这么大。那时的打线坪只是衡阳城城墙边的一块大草坪。 由于衡阳靠湘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于是有人便靠湘江捕鱼为生。捕鱼要用渔网,织渔网要用长长的 苎麻线。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一种棉织的夏布,例如做蚊

42、帐就需夏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衡阳农村还有人在织做。织网织布都需先纺纱织线,线愈长愈好,可以少接头。然而,原始的纺线法,纺线有多长就要有多长的地段来摆线,于是纺线者多汇集于打线坪这一空阔的大坪。原先城南区环城北路有家纱带厂,有时可见工人就在街道边上拉开架势,立几根支架,扯上一二十米的纱,将两支或多支单纱合纺成一根粗线。 衡阳方言称“纺”为“打” ,因此集中纺线之地被叫做打线坪。 吉祥巷 在雁峰区,南起先锋路,北接解放路,在旧城改造中已有变化。因吴三桂曾在巷侧建天后宫,希望天后为其带来吉祥,故取此名。 礼记曲礼释:后,帝王之妻,天子之妃曰后。吴三桂于 1678 年在衡州称帝,自己当了皇帝,老婆

43、张氏自然成了皇后,就该有帝王之妻的规格,要住专门的后宫。 然而,张皇后却福薄命薄。只风光了几个月,因病去世。这张氏是吴三桂的结发之妻,虽说吴三桂后来热烈地追求陈圆圆,把张氏晾到了一边。但是,张氏走的太不是时候。 因为当时吴三桂正面临一同造反的藩王的背叛,正面临清廷重兵的清剿。张氏之死让焦头烂额的吴三桂“屋漏偏逢连夜雨” ,从精神上击垮了吴三桂。不到两个月,吴三桂也重病迸发,百般调治,终不见效。速遣使往昆明召孙子吴世王番,结果连孙子也没能等到,吴三桂便一命呜呼。 吉祥巷未能给在中国历史上颇多争议的吴三桂带来吉祥。但是,在前些年的衡阳旧城改造中,居住在这里的普通市民百姓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吉祥

44、巷还真正带来了吉祥。淘沙巷 在石鼓区,起于向阳路,与和平北路相交。 清代康熙十七年(1678 年 ),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 “大周” ,建元昭武。 封建时代,每有新的王朝出现,或者皇帝更改年号,则必定要发行新的钱币。相传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又是造新历,又是制新钱,铸造发行“昭武通宝” 。 传说,当时老百姓对吴三桂称帝和发行新钱不满,于是编造谶语、拆字预言:“昭”字为“斜日” 、 “刀口” , “日已过午,不可见照” , “斜日”在“刀口”之侧,主凶兆!果不其然,就在称帝的同年秋,吴三桂得病而亡。 “三藩之乱”被清廷平定后,短命的“昭武通宝”也退出了流通舞台。 中国是世界上铸造钱币最早的国家之一

45、。在早期阶段,钱币生产采用块范浇铸。汉代发明了叠铸造工艺,唐宋以后广泛采用翻砂铸造工艺,其工艺技术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钱币铸造一般要经历雕刻母钱、翻模、铸造、修整打磨等工序。其中翻砂的石英砂原料,需要经过筛选淘洗。 当年淘沙巷这个地方,就是加工铸钱用的型砂的工场。故因此得名。 在旧社会,淘沙巷还曾经是妓院汇聚之所,是风花雪月之地。 时光流逝,今天的淘沙巷已经是弘扬文明新风的社会单元。 马嘶巷 在雁峰区中山南路东侧,有一条小巷,名叫马嘶巷。 相传清朝初年“三藩之乱”时,吴三桂起兵反清,挥师入湘,盘踞衡阳,在此地饲养战马。当时,因这里终日骏马咆哮,嘶鸣不息,故名马嘶巷。 史载吴三桂军队很强的战斗力

46、就来自骑兵。 在古代,军队作战的机动能力非骑兵莫属。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春秋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马匹只用于拉车,只有“车兵”而没有后来意义上的骑兵。进入春秋时期,军队中出现了少量骑兵,但也只是一种辅助力量。到了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扩大,战术多样化,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战争舞台。 两汉是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汉代骑兵迅速壮大,骑兵成为决定军事胜负的重要力量。 吴三桂还在辽东时,其组建的骑兵部队就被称为“旋风狼骑” ,骁勇善战。吴部有战马八万匹。在当时的条件下,骑兵是速度最快的部队,有时为了长途奔袭,每个士兵备有双马,多时甚至是三马,途中随时换乘,军队行进的速度不减。 尽管吴三桂的铁骑所向无敌,但是师出无名,在强大的清军面前,吴三桂还是失败了。战马嘶鸣渐行渐远,历史为衡阳的一条小巷留下一段永不消失的回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