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学习策略课心得这学期我们开了一门课叫语言学习策略,一开始我很不喜欢这门课,我学习英语时间已经很长了,自己也感觉处于一个很长很长的瓶颈期。我不太喜欢告诉别人我是怎么学习英语的,因为我觉得有些方法是只能针对个体的,有一定的固定性。我也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方法,因为我觉得我会把所有的东西搞得一团糟。但是这门课却出乎了我的意料,从这门课里,我发现了它并不是单纯的告诉我学习方法。它从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为我展现了英语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和汉语的差异。通过交流我学到了别的同学的一些很好的方法,尤其是在我的学习薄弱环节,我学到了一些很好很高效的方法。在课程的开始,我们先明确了一点,为什么我们学习英语的
2、过程中有如此之多的困难。第一,缺乏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一个人讲话像不像英语或一篇文章写得像不像英文,我们能直接觉察到,这就是语感。语感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并加强的,阅读上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难以建立起语感,而没有语感,读起文章来就很费劲,尽管每个语法都明白,每个单词都认识,但仍然不能从整体上欣赏、把握一篇文章。第二,缺乏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没有语言文化背景,我们就不能真正完全读懂外国文章、顺畅地与外国朋友交流,就是因为不了解英语国家的习俗文化、思维文化及历史文化,存在着词汇、修辞、俗语、惯用语等方面的阻碍。而文化背景的获取,最理
3、想、最地道的方法还是通过大量阅读各种文章,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努力消除文化上的隔膜。第三,语言风格的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好比英语中大量地运用被动句,而汉语则习惯用主动形式来表达,如果我们只从理论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而没有大量的阅读实践,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就不适应于这种风格,总试图首先用母语思维方式对内容进行“转换” ,这样的读书效率显然是不高的,讲出来的语言也是母语式的。由此及彼,在听说甚至是写作方面我们也有类似的困难。总是习惯先去想中午是怎么说的,再像转换器一样地转换成英语,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使得思维形成定式,对深层的英语语言学习很不利。在我们了解了这些困难就很容易被解决了。比如
4、说口语,没有语言环境,没有交流对象,这都不是问题。我的学习方法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自己给自己建立一个语言环境。无论在什么场合下,我都能自己跟自己说英文,自己回答自己,把它当做一项运动,本来口语就很难建立,我们也没有语言环境和足够的交流对象,口语课也不可能照顾的到每个人。这个方法很有趣,在做公共汽车的时候,回宿舍的时候都可以自己跟自己说话,就着一个我感兴趣的话题往往能自己跟自己聊上很长时间。当然这个方法也有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可能常常会有人把我当成神经病。我的从别的同学那里学来的方法是对台词。我也比较喜欢看电影,我也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我也看原著,但有些对话什么的往往难以把握主人公的情感,而
5、电影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有声有色,可以根据演员的发音进行练习,跟台词进行对照,更能抓出语言的精髓。其他很多方法我也不多赘述,方法之间差异比较大。其他方面常常提及的就是单词记忆。在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单词的记忆是很耗时耗力的一件事,但单词的记忆却占据着英语学习的主要地位。关于单词我没有什么太好的记忆方法,一直都是死记硬背。虽然这是比较笨的办法,但却行之有效。在上高中的时候,学习了派生法,我稍稍抓住了一点单词记忆方法的影子。记住词根,派生出来的单词就很好记忆。但是到了大学时期这个方法就不那么有效了,单词的意思不像以前那么单一,而且有些单词的确不能靠这个方法来记住。比如说:consider con
6、siderate consideration 这三个单词出自一个词根,但是意思完全不同,根本没办法按原来的方法记住。而有些方法的确带着一些趣味性,大一刚开始上听力课的时候,有一个材料里是讲婚俗的,有些同学们没分得太清楚,班主任就说:“新娘跟新郎的区别就是新郎要买房,带 room 的就是新郎官啦!”这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很多合成的记忆就这么解决了。几年前炙手可热的好记星电子辞典我也有一个,里面的艾宾浩斯记忆法确实比较有效果,记单词又快又牢。但是这个方法不借助机器是很难很好的应用的。我也曾尝试过去借助这个方法记忆,但是总是背着背着就不耐烦了,感觉大受打击。在阅读方面也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其实在阅读方面我自己有一套心得,我自己也觉得这个方法好用而且可用。先看题目再读文章,从答案里寻找文章中的讯息。排除法,太过于绝对的往往并不正确。当然,得读了文章才能确定。很多时候交流才能融合各种方法,才能让学习变得不那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