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成都市噪声污染问题与防治建议The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s environment quality1 前言 成都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四川省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人文背景,并于 2006 年荣获全国最适居住城市称号。不过,随着城市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噪声污染已在环境要素中占突出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居民健康,成为不得不引起人民关注与重视的问题。2 关于噪声污染的概念2.1 什么是噪声污染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
2、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物理上噪声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环保的角度上,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 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 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我们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
3、音。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2.2 噪声污染的危害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2.2.1 噪声对听力
4、的损伤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
5、,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2.2.2 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 23 倍。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
6、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2.2.3 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 4 秒钟的思想集中。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
7、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2.2.4 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实验研究表明,特强噪声会损伤仪器设备,甚至使仪器设备失效。噪声对仪器设备的影响与噪声强度、频率以及仪器设备本身的结构与安装方式等因素有关。当噪声级超过 150dB 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当特强噪声作用于火箭、宇航器等机械结构时,由于受声频交变负载的反复作用,会使材料产生疲劳现象而断裂,这种现象叫做声疲劳。一般的噪声对建筑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噪声级超过 140dB 时,对轻型建筑开始有破坏作用。例如,当超声速飞机在低空掠过时,在飞机头部和尾部会产生压力和密度突变,经地面反射后形成 N 形
8、冲击波,传到地面时听起来像爆炸声,这种特殊的噪声叫做轰声。在轰声的作用下,建筑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出现门窗损伤、玻璃破碎、墙壁开裂、抹灰震落、烟囱倒塌等现象。由于轰声衰减较慢,因此传播较远,影响范围较广。此外,在建筑物附近使用空气锤、打桩或爆破,也会导致建筑物的损伤。2.3 城市允许出现的噪声值中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3 成都市噪声污染的现状3.1 成都受
9、噪声污染程度零点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十大城市进行的噪声污染最新调查显示,成都噪声污染程度位居第 6,其中建筑噪声最为突出,其污染情况仅次于沈阳和武汉。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噪声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居民较少。3.1.1 调查:成都噪声污染排第 6在本次调查中有 4.9的成都居民认为噪声很大,难以忍受;有 16.7的居民认为噪声比较大,感觉不舒服,这两部分居民的生活已经严重受到了噪声的干扰。同时,有 30.1的受访对象认为有噪声但还可以承受,认为噪声较小的只有 21.5。而表示基本没有噪声污染的居民只有 26.8。在 10 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比较中,北京的噪声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噪声
10、污染最少的城市是厦门,成都的噪声污染指数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位于第 6。3.1.2 应对:近半居民忍气吞声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市民认为目前噪声的主要来源是交通产生的(54),其次是施工产生的(16.9)和邻居产生的(15.9),建筑施工噪声源在各主要城市中的差异明显,在十大城市中,沈阳、武汉最高,在 20以上,成都则排第 3。面对噪声的侵扰,44.7的市民认为没有办法,只能忍受。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的比例都不到两成,其中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向各级部门举报反映。有条件搬离原地方的接近 15。更多的居民只能按照老办法,一层层向上级部门反映,寄希望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妥善处理。3.2 造成污染原因3.2.1 交通噪
11、声包括机动车辆、地铁、火车(仅限于火车站附近地区) 、飞机(南三环地区)等发出的噪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辆产生的噪声,其噪声来源不仅有发动机的驱动,更有机车行驶过程中的鸣笛,以及刹车所发出的强烈刺耳的声音。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3.2.2 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的影响较大。由于成都市政府于 2002 年颁布了“东调”政策(命令所有工业生产厂必须从城区半只郊县),所以工业原因对成都市区噪声污染的影响极其微小。3.2.3 建筑噪声建筑噪声是建筑过程中,机械运转,人工操作产生的噪声,强度较大
12、,且多发生在人口集中地区。由于成都市政府计划在未来的 5 至 20 年内,将成都打造为“中国的东京市,东方的纽约市” ,所以目前在市区内进行了大面积、多方面的施工,施工持续时间长,作业分部段密集。特别是“向东发展”及“北改”工程涉及的东三环、北一环、北二环、北二环沿线地区,建筑噪声污染尤其严重。此外,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成都这片天府之地已成为众多房地产商的聚宝盆,由商业建筑造成的噪声污染也依然会继续影响着居民生活。目前,建筑噪声污染是成都市区涉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大的污染原因。3.2.4 商业噪声由于商业活动产生的噪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商家叫卖声,各种娱乐活动的歌舞声,餐饮业嘈杂声。商家
13、叫卖噪声主要发生于市中心、荷花池及一些大型批发市场所属地段,由于这些地段并非居民居住的集中区域,所以商家叫卖噪声对居民生活影响并不大。而各种娱乐活动例如 KTV、夜总会产生的歌舞噪声,餐饮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嘈杂声则主要集中在居民密集区,并且由于成都人特殊的生活习惯,其也成为调查噪声污染原因,不可忽视的一点。3.2.5 社会噪声由人们日常的社会活动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茶馆及麻将馆,污染分布很广。但因其产生时间并非居民休息时间,所以造成的影响不大。 3.2.6 家庭生活噪声 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饲养的宠物和家用电器等产生的噪声。这些因素产生的噪声级虽然不高,但由于和人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密切
14、,使人们在休息时间段得不到安静,尤为让人烦恼,极易引起邻里纠纷。3.3 应城市规划不善导致的噪声污染问题3.3.1 荷花池商业片区荷花池商业片区是成都较早建立的大型商业片区之一,因处地并非城市重点建设地带,所以荷花池片区一直没有得到一个较好的改造,如今造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的局面,使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受噪声影响的程度很大。 3.3.2 一环路南一段从九眼桥起到磨子桥结束的一环路南一段,是一个居住与商业均较为集中的地段,虽然此路段居民住宅区与商业区划分较为明显,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商业噪声影响,但此路段却因道路规划不合理,道路宽度远远小于交通流量所应匹配宽度,导致因交通堵塞而造成的交通
15、噪声影响。3.3.3 新成都东站新成都东站位处的三环路东五段本来为居住用地,周边拥有大量普通住宅小区,东站旁边为一所正在修建中的小学。政府部门却在未对原居民区及小学进行搬迁的情况下,就修建了成都最大的火车站与客车站,并规划了一个新型大型商业区,这无疑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学习带来重大影响,这种规划带来的噪声影响涉及了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商业噪声三种。4 噪声污染的控治措施噪声对人的影响和危害跟噪声的强弱程度有直接关系。中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声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
16、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4.1 从噪声源头控治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降低声源噪声的方式,通过改进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声声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从而降低产生噪声的强度。4.2 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在立交桥上可以附上隔音栅栏,在建筑物中,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隔声就是将声源隔离,防止声源产生的噪声向室内传播。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
17、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多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这一方法,是目前控制我是噪声污染最有力的方法,它能够有效解决交通噪声,商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噪声等多种噪声问题。4.3 从噪声末端控制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
18、盔等护耳器。4.4 防治应加大力度的领域4.4.1 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全面落实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以下简称“敏感区”)的高架路、快速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等道路两边应配套建设隔声屏障,严格实施禁鸣、限行、限速等措施。加快城市市区铁路道口平交改立交建设,逐步取消市区平面交叉道口。控制高铁在城市市区内运行的噪声污染。加强机场周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减少航空噪声扰民纠纷。4.4.2 强化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查处施工噪声超过排放标准的行为。加强施工噪声排放申报管理,实施城市建筑施工环保公告制度。城市人民政府依法限定施工作业时间,严格限制在
19、敏感区内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实施城市夜间施工审批管理,推进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对建筑施工进行实时监督,鼓励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工艺。4.4.3 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严格实施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禁止商业经营活动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招揽顾客。严格控制加工、维修、餐饮、娱乐、健身、超市及其他商业服务业噪声污染,有效治理冷却塔、电梯间、水泵房和空调器等配套服务设施造成的噪声污染,严格管理敏感区内的文体活动和室内娱乐活动。积极推行城市室内综合市场,取缔扰民的露天或马路市场。对室内装修进行严格管理,明确限制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在已竣工交付使用居民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加强中高考等国
20、家考试期间绿色护考工作,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4.4.4 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 贯彻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查处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行为。加大敏感区内噪声排放超标污染源关停力度,各城市应每年关停、搬迁和治理一批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到 2015 年年底前实现敏感区内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达标。加强工业园区噪声污染防治,禁止高噪声污染项目入园区。开展乡村地区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5 总结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因此成都市人民政府无权制定相关标准,城环委表示,这为生活噪声污染环境的执法和管理造成
21、一定的困难。因此,我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适时修订成都市噪声(振动)管理条例。因为该条例的部分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成都市的环境现状,委员会应同环保部门积极开展法规的调研工作,修订和制定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法规条款。另外,还要请环保部门积极会同卫生部门集中对低频噪声控制标准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制定标准和监测方法的建议。此外,既然不能立即着手制定适应地方的法规,就必须要严格执行现行的法律、法规。环保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对噪声超标和扰民严重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查处,并限期治理达标,难以达标的要明确搬迁方案和时间。要把好项目选址关、环评关,从源头上控制好噪声污染。规划部门还要合理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建筑规划,从建筑结构和布局上消除噪声污染隐患;城环委员会也将加大监督力度,适时对有关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参考文献: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年 8 月第二版2 王万新 ,朱建平 ,王亚波等.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83 年 03 期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国环保产业 ,1996 年 06 期4天府早报 ,2005 年 03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