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全球船舶天气报资料数据集记录格式(最新版)呼号 马士顿号 年 月 日 时 纬 度(0.01度) 经 度(0.01度) 测站 类型 本站气压(0.1百帕) 海平面气压 (0.1百帕) 3小时气压变量(0.1百帕) 3小时 气压倾向 风 向(度)5 6 5 3 3 3 6 7 3 6 6 5 2 41-5 6-11 12-16 17-19 20-22 23-25 26-31 32-38 39-41 42-47 48-53 54-58 59-60 61-64风 速 (米/秒)气 温 (0.1度)露点温度(0.1度)相对湿度(%)能见度 (米)现在天气现象过去天气现象1过去天气现象2总云量(%)低云
2、或中云总云量(成)*最低云底高度(米) 低云状 中云状4 5 5 4 6 4 3 3 4 3 6 3 365-68 69-73 74-78 79-82 83-88 89-92 93-95 96-98 99-102 103-105 106-111 112-114 115-117中云状 前6小时降水量(0.1毫米) 平台移动方向 (度) 平台移动速度 (米/秒) 海表温度(0.1度) 风浪周期 (秒) 风浪高度(0.1米) 器测风浪周期 (秒) 器测风浪高度 (0.1米) 第一涌浪浪向 (度) 第一涌浪周期 (秒)3 5 4 3 5 4 4 4 4 4 4118-120 121-125 126-1
3、29 130-132 133-137 138-141 142-145 146-149 150-153 154-157 158-161第一涌浪浪高(0.1米)第二涌浪浪向(度)第二涌浪周期(秒)第二涌浪浪高(0.1米) 积冰原因*积冰厚度(厘米) 积冰速度* 海冰密集度* 冰情发展*冰缘方位*(度)冰情和变化趋势*4 4 4 4 4 4 2 2 2 2 2162-165 166-169 170-173 174-177 178-181 182-185 186-187 188-189 190-191 192-193 194-1952质 量 控 制 标 识 区本站气压 海平面气压 3小时气压变量3小时
4、气压倾向风向 风速 气温 露点温度 相对湿度 能见度 现在天气现象 过去天气现象1 过去天气现象2 总云量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196-197 198-199 200-201 202-203 204-205 206-207 208-209 210-211 212-213 214-215 216-217 218-219 220-221 222-223质 量 控 制 标 识 区低云或中云总云量最低云底高度 低云状 中云状 高云状 前6小时 降水平台移动方向平台移动速度 海表温度 风浪周期 风浪高度 器测风浪周期 器测风浪高度2 2 2 2 2 2 2 2 2 2 2
5、 2 2224-225 226-227 228-229 230-231 232-233 234-235 236-237 238-239 240-241 242-243 244-245 246-247 248-249质 量 控 制 标 识 区第一涌浪 浪向第一涌浪周期第一涌浪浪高第二涌浪浪向第二涌浪周期第二涌浪浪高 积冰原因 积冰厚度 积冰速度 海冰密集度 冰情发展 冰缘方位 冰情和变化趋势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250-251 252-253 254-255 256-257 258-259 260-261 262-263 264-265 266-267 268-269
6、 270-271 272-273 274-2753几点说明: 1要素单位各要素单位都是参照实时资料库所使用的单位。2马士顿号前三位为十度方格的编号;后二位为一度方格的编号。3经度、纬度西经、南纬为负;东经、北纬为正。4风向、风速当风向为999时,表示风向多变或风向不明。5降水降水量 = -1 微量6水平能见度(VV)取值范围:VV50:取电码值100;51VV55:取缺测值;56VV80:取(电码值50)1000;81VV89:取(VV-80)5+30)1000;VV=90:取值 25;VV=91:取值 50;VV=92:取值 200;VV=93:取值 500;VV=94:取值 1000;VV
7、=95:取值 2000;VV=96:取值 4000;VV=97:取值 10000;VV=98:取值 20000;VV=99:取值 50000。47过去天气现象1过去天气现象2过去天气现象 = 0 在整个时段内云量为1/2或不足1/2天空= 1 云量有时超过1/2天空,有时不足1/2天空= 2 云量在整个时段都超过1/2天空= 3 沙暴、尘暴或高吹雪= 4 雾或冰雾或深霾= 5 毛毛雨= 6 雨= 7 雪或雨夹雪= 8 阵雨= 9 伴随或不伴随降水的雷暴8总云量(N)取值范围:若 N=0:取值 1;若 N=1:取值 10;若 N=2:取值 25;若 N=3:取值 40;若 N=4:取值 50;若
8、 N=5:取值 60;若 N=6:取值 75;若 N=7:取值 90;若 N=8:取值 100;若 N=9:取缺测值 9最低云底高度(h) 取值范围当 h=/ 则取值 16832;当 h=0 则取值 16831;若 CL/, 则 H=h+1;若 CM/, 则 H=h+2;5若 CH/, 则 H=h+3;若 H=1:取值 25;若 H=2:取值 75;若 H=3:取值 150;若 H=4:取值 250;若 H=5:取值 450;若 H=6:取值 800;若 H=7:取值 1250;若 H=8:取值 1750;若 H=9:取值 2250;若 H=10:取值 2600;若 H=11:取值 3500;
9、若 H=12:取值 8000;若 H=15:取缺测值;10云状取值范围:低云状=/则取 62,否则取电码值+30;中云状=/则取 61,否则取电码值+20;高云状=/则取 60,否则取电码值+10;11积冰原因结冰原因 = 1 由海浪飞沫生成积冰= 2 由雾生成积冰= 3 由海浪飞沫和雾生成积= 4 由降雨生成积冰= 5 由海浪飞沫和降雨生成积冰 12积冰速率积冰速率 = 0 积冰无增长= 1 积冰缓慢增长6= 2 积冰迅速增长= 3 积冰缓慢融化或破坏= 4 积冰迅速融化或破坏13冰情发展冰情发展 = 0 只有新冰= 1 冰皮,不足10cm厚= 2 未成熟冰(灰冰,灰白冰),10-30cm厚
10、= 3 主要是未成熟冰或新冰,并伴有一些第一年冰= 4 主要是第一年冰,兼有一些新冰/未成熟冰= 5 全是薄的第一年冰(30-70cm厚)= 6 主要是中等第一年冰(70-120cm厚)和厚的第一年冰(大于120cm厚),同时有一些薄的第一年冰= 7 全为中等和厚的第一年冰= 8 主要是中等和厚的第一年冰和一些老冰(通常超过2米厚)= 9 主要是老冰= / 当天黑、能见度恶劣或仅观测到陆冰或轮船距冰缘超过0.5海浬时不用编报该项14冰缘方位冰缘方位 = 0 轮船在海滩上或(冰的)裂缝中= 1 主冰边缘朝NE(东北)= 2 主冰边缘朝E(东)= 3 主冰边缘朝SE(东南)= 4 主冰边缘朝S(南
11、)= 5 主冰边缘朝SW(西南)= 6 主冰边缘朝W(西)= 7 主冰边缘朝NW(西北)= 8 主冰边缘朝N(北)= 9 主冰边缘朝NW(西北)= / 当天暗、能见度恶劣或只有陆冰时不用报告715冰情和3小时内变化趋势= 0 无陆冰= 1 1-5个冰山,无碎啸冰和小冰山= 2 6-10个冰山,无碎啸冰和小冰山= 3 11-20个冰山,无碎啸冰和小冰山= 4 10个以下(包括10个)碎啸冰和小冰山 无冰山= 5 超过10个碎啸冰和小冰山 无冰山= 6 1-5个冰山,有碎啸冰和小冰山= 7 6-10个冰山,有碎啸冰和小冰山= 8 11-20个冰山,有碎啸冰和小冰山= 9 超过20个冰山,有碎啸冰和小冰山 对航行有重大威胁= / 当天黑或能见度恶劣或只观测到海冰时不用报告16加 * 的要素凡是加 * 的要素,都是取原电码值,未做处理。有关规定和要求请参照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国际气象电码手册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制定的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的有关说明。17缺测值缺测值一律用 空格 表示。18质量控制标识每一个要素的质量控制标识为两位,初始值全部置“00”。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