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零售管理.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815424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售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零售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零售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零售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零售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16电子商务起源于美国,从 20 世纪 60 年代的 EDI 开始,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攀升,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要件。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所认识,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这是未来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世界零售业变革从流通业的第一次分工批发业和零售业分离开始,零售业至今已经经历了150 多年的发展历程。近代以来,世界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业态变革,并正在经历着第四次变革。1、第一次零售革命百货店的诞生。1852 年在法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店的诞生标志

2、着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百货店的产生是一种经营方式的变革,形成了规模大、品种全、明码标价的经营方式。2、第二次零售革命超市的产生。超市是在继承百货商店规模大、品种全的优势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新,采取了“自助式”或“开架售货式”的经营方式和“低毛利、低费用、低价格”的经营策略,使顾客购买商品更方便、自由,且满足了消费者一次性购物的心理需求。从条形码技术到 RFID(无线射频技术),电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促进了超市利用电子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3、第三次零售革命连锁商店的兴起。连锁经营方式的兴起主要在于现代化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其发展主要是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与进步。POS 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3、、ECR 系统的产生及卫星系统的应用等先进技术手段都为连锁这一经营方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4、第四次零售革命网络商店的蓬勃发展。网络技术在零售领域的运用引起了零售业巨大变革,产生了新的零售业态网络商店。网络商店完全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网络完成产品的销售过程,打破了时空界限和经营规模的限制,模糊了企业边界,并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流通效能和生产经营水平。从宏观角度分析,零售业的每一次变革背后都能找到技术力量的推动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零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开发。技术已成为企业竞争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电子商务的逐步实现,对于促进零售业

4、信息化的发展,增强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二、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我国的零售业虽起步较晚,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信息化推动我国零售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无论在整体规模、类型结构方面,还是在硬件设施、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已成为零售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在 21 世纪,中国零售业经过你死我活的压价竞争后利润殆尽,在销售环节上挖掘利润事倍功半,然而,在流通过程中降低成本还有很大的获利空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流通方式发生剧变,建立分销网的时间和成本都大大降低,渠道的垄断性不复存在。电子商务为企业拓宽了关系界面,使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边界逐

5、步模糊,使其在一个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市场上与外界交往。20 多年间,中国零售企业先后引进了POS 机、条形码技术、基于 PC 的 MIS、财务管理软件、OA 系统、商业管理 ERP、SCM 系统、自动补货系统等。如果把零售业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软件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和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阶段,那么,目前多数企业还处于硬件基础设施向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过渡的阶段,少数企业处于软件基础设施向核心业务系统过渡的阶段。进入 21 世纪,我国的零售业信息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以光纤通信、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为载体的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在全球电子商务浪潮下,商

6、业 ERP、商业智能、供应链管理 S C M 与客户关系管理 CRM 等高端产品不断被零售企业采用,极大地扩展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范围,使大批量、多产品的统一采购和分散销售得以实现,代替了传统落后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整个零售业流程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实现零售业效益的最大化。未来,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全面实现电子商务,零售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战略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历程。在短短的 20 多年里,中国零售业的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7、,但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新的形势下,要想加快与国际接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零售业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没有完善的 POS 系统、EOS 订货系统、商业 MIS 系统等,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流于形式。因此,我国零售企业就要下大力气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高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适时采用网络技术对传统零售业进行升级改造,利用互联网加强企业采购、销售、结算部门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沟通,打破“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充分运用电子数据库,通过有效的电子数据库运作,获得详细的顾客、供应商及销售点销售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8、对其进行销售分析、商品分析、顾客分析、供应商分析、库存分析等。运用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提高企业分析和决策的效率及有效性,从而获得竞争优势。2、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零售企业面对的客户具有范围广、流动性大、变化性强的特点,传统零售企业对每一个客户的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跟踪的难度很大。但是如果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只需要通过一些相关软件,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能够做到企业与客户的轻松沟通与了解,从而进一步改善关系,提高顾客满意度。客户关系管理在零售业的全面应用,将会对零售企业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可以有效分析企业市场活动的回报,挖掘企业产品的市场卖点,确定企业的主打产品

9、,进一步明确客户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3、加快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零售企业要想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必须以市场需求和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演进及未来发展战略【文章摘要】世界零售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每次变革都离不开技术的推动作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历程。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这是未来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演进过程及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战略。【关键词】零售业;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发展战略靳雪银 卢华明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

10、 100192 商业流通 Thebusinesscirculate【参考文献】1、许雪慧.零售业发展动因与信息技术的影响J. 北方经贸 ,2007(10):105-1062、雷莉.电子商务给零售企业带来的机遇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11):1003、方虹,郭鑫鑫,彭博.现代信息技术与创新:零售企业发展的基石 J.中国科技投资,2009(2):36-374、吴夏.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之路感受上海协亨之发展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2495、张静.中国零售业利用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36):195-196顾客的满意度为导向,重新设计新的

11、业务流程。实施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可以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计划,使得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时间等方面获得改善,从而对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维系和提升产生重要作用。实行电子商务的零售企业与外部交互的成本低廉,原先在企业内部的流程,可以添加与外部交互功能,从而改变业务流程。通过供应链上的信息实时共享,精简了环节,降低了成本。基于信息实时共享的业务流程,还能够使企业迅速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沿着供应链对此做出快速的反应,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加企业的销售机会。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通过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及时交流,优化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达到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使企业的价值链得

12、以重新构建,获得竞争优势。4、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逐渐成为影响零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是零售业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鼓励零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寻求最优的物流配送方案,比如自己组建物流网络或与专业物流公司合作;鼓励物流配送公司提高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鼓励物流配送中心建立配送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通过集成了先进的管理工具和功能的物流信息平台,合理地分配商品资源,实现跨地区的商品调配,降低供应商的送货成本,减少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最终实现商品利润最大化。相信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其功能的不

13、断完善,我国零售企业必将成为符合时代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新兴企业。【参考文献】1、Paulsson U.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A.In:Brindley C.Supply Chain Risk CM .AshgatePublishing Limited,2004.2、廖廓.基于供应链网络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J. 科技创业, 2009(11).3、于亦文,赵召华.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研究J.物流科技, 2011(2).【作者简介】1、霍红(1963-) ,女,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2、张静(1985-) ,女,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商业

14、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传统农产品供应中间环节过多,会引起生鲜农产品储运量增大,使产品到达顾客的时间延长,流通与交易费用增加,最终导致流通效益低下,同时产品的鲜活性也受到较大影响。如采用农超对接的形式,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仍然会存在物流过程中的一些风险。另外农产品大部分处于农村地区,虽然现在农村的运输设施得以大幅度改良,但仍无法满足农产品供应链的需要。三、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评估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即对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种潜在的问题的危险性进行尽可能客观定性的估计或定量计算。可将各指标的可能风险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V=V1,V2,V3,V4,V5=高风险,较高风险,

15、中等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以此给出风险评估指标与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作为风险水平估计的参考,如表 1 所示:表中的各评估指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供应链的潜在风险。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综合评估,即对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种潜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尽可能客观评估各个环节出现风险的概率,计算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综合值。假设供应链环节共有 n 个企业,面对 m 种风险,综合风险可表示为:其中,R 表示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系统面临的风险评估综合值,rij 表示 i 企业针对风险因素 j 的评估值,Pij 表示企业可能面对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qi 是农产品供应链每个环节出现风险的概率。四、以零售企

16、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农产品供应链风险防范是要在能够保证供应链中的一切活动能够顺利的达到最优的效果。1、自然环境风险的防范。建立自然风险专项资金,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并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的自然灾害风险。对于自然风险,还可以利用保险市场来达到防御、减轻、化解风险的目的。2、政治因素的防范。发挥政府职能,降低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政府是农产品供应链最重要的监管者,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和保护。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监管,确保能够及时地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调整。3、市场风险防范。提高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市场规划和预测能力

17、,认真地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及所面临的行业环境分析,充分发挥零售企业的核心作用,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及时了解农户及市场行情,同时熟悉各项法律法规,自我约束,互相监督,不越过供应链的法律边界行事。4、信息风险的防范。提高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水平,扩展信息传播渠道。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局面。5、信用风险的防范。建立信任机制。培养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将促进合作伙伴企业间的合作,提高加工、供应与服务的柔性,在不可预测事件发生时提高对方的责任感,努力谋求双方的共同利益,

18、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从未来的长远利益来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真正地达到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共赢” 。6、物流风险的防范。构建农产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链,降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风险。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形式,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发挥零售企业核心作用,提高储运质量。此外,要打造高效的农产品保鲜链并不是一家企业能独立完成的,政府也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如加大政府的投资和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以加快构建。本文通过对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特点的分析,识别出供应链上的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因素的可能风险程度,并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最后提出相应的具体风险防范的措施。提高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为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运营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接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