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52006 第二学期2005 护理 16 班生理学中考试卷班级_姓名_学号_成绩_一、 名词解释(4 分5)1、 兴奋性 2、内环境3、血细胞比容4、动脉血压5、肺泡通气量二、 填空(0.5 分40)1、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可用_衡量,其与兴奋性呈_关系。2、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有_调节、_调节及体液调节。其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_调节。3、神经调节的方式是_,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4、不需要膜蛋白帮助的转运方式是_,需要膜蛋白帮助的转运方式是 _和_。5、静息电位是由于_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_形成,下降支是由于_形成。6、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液中_细胞总数和_百分率增多。7、低温和去
2、除血浆中的Ca 2+,血液将_(容易/ 不容易)凝固;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按压伤口,血液将_(容易/不容易)凝固。8、在心室射血期,房室瓣_(关闭/开放),动脉瓣_(关闭/开放),血液由心室射向_。 9、微循环的三条通路中完成物质交换的是_通路,保证血液尽快回心的是_通路,而动静脉短路在_中起重要作用。10、心交感神经兴奋,末梢释放_,使心率_、心肌收缩力_、心输出量_,血压升高。11、呼吸的三个环节是:_、_、_。1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_,直接动力是_。13、以肋间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_呼吸;以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_呼吸。14、胸膜腔内压_15、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促
3、进_。16、氧的主要运输方式是_,二氧化碳的主要运输方式是_ 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三、 简答题(6 分4,选作 4 题,多做不加分,做错倒扣分)1、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是如何形成的?其生理意义各如何?2、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3、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如何?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4、影响肺换气的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有哪些?5、CO 2、H +浓度增多及低氧对呼吸有何影响?其作用途径有何异同?四、 判断题(1 分15, 对的打,错的打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1、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是产生
4、动作电位。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因素是绝对不变的。3、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都是顺浓度差移动,属于被动转运。4、当细胞内 K+浓度增高或 Na+ 浓度减少时,钠泵被激活,对 Na+和 K+ 同时进行逆浓度差的转运。5、决定溶液渗透压高低的因素是溶质颗粒的大小。6、0.9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等于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7、血液加入抗凝剂,除去血细胞后的液体成分便是血清。8、只要ABO血型系统相合,就可安全输血。9、血液循环不息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泵血作用。10、心动周期与心率呈反比关系。11、心房和心室不能同时收缩,但是可以同时舒张。12、心室血液充盈,主要依靠心房收缩将血液挤入心室。13、心脏兴奋
5、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房室交界。14、肺通气/血流比值越大,越有利于肺换气。1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弹性阻力减小,顺应性增大。 五、 单选题(1 分21)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答案1、阈值与兴奋性的关系是: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反馈关系 D、因果关系2、体内O 2和CO 2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与出胞3、膜内外Na +和K +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 +通透性大 B、膜在安静时对Na +通透性大C、 Na+和K +易
6、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4、参与细胞膜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A、受体蛋白 B、通道蛋白 C、泵蛋白 D、免疫蛋白 5、阈电位是指造成膜对_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A、Na + B、K + C、Cl - D、Ca 2+6、血量占体重的_,一个 70 公斤体重的人,其血量大约为_升。A、20,4.95.6L B、78%,3.03.5L C、78,4.95.6L D、60%,3.03.5L 7、一般情况下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A、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细胞所凝集 C、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D、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8、血红蛋白的(Hb )的下列说明
7、,错误的是:A、正常成年男性 Hb 量为 120160mg/LB、Hb 有运输 O2 和 CO2 的功能 C、红细胞破坏后,Hb 就丧失作用 D、Hb 与 CO 结合后不易解离9、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含: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纤溶酶原10、血型划分的依据是:A、 血清中凝集素的有无和类别B、 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有无和类别C、 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 D、凝集原和凝集素的配合情况11、某人血清中无抗 A、抗 B 凝集素,红细胞膜无 D 抗原,其血型属于:A、AB 型、Rh 阴性 B、AB 型、Rh 阳性 C、AB 型、Rh 阳性 D 、O 型、Rh 阴性12、新生儿溶血
8、性贫血可能发生在:A、Rh 阴性母亲孕育 Rh 阴性婴儿 B、Rh 阴性母亲孕育 Rh 阳性婴儿 C、Rh 阳性母亲孕育 Rh 阴性婴儿 D、Rh 阳性母亲孕育 Rh 阳性婴儿13、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时,可引起A、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 B、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加C、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 D、心率加快14、心肌的前负荷是指:A、射血后心室剩余血量 B、静脉回心血量 C、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 D、等容舒张期血量15、心肌的后负荷是指:A、循环血量 B、动脉血压 C、外周阻力 D、血液粘滞性16、心肌兴奋性最低的时期是:A、超常期 B、相对不应期 C、有效不应期1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A、去极化过程快 B、形成2期平台期C、复极化过程缓慢 D、4期膜内电位稳定18、影响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毛细血管口径 B、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C、血液粘滞性 D、动脉管壁弹性19、使脉压增大的因素是:A、搏出量减少 B、心率加快 C、大动脉弹性降低 D、外周阻力增大20、浅快呼吸时肺泡通气量减少是由于:A、潮气量减少 B、无效腔气量增大 C、呼吸频率快21、肺活量的算式,错误的是:A、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B、肺总量与残气量之差 B、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潮气量 D、补吸气量与功能残气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