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秋学期高三年级课堂检测历 史 试 题2015 年 12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2.下列生产工具(或生产场景) ,按最早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A B C D3.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
2、造水平的是( )A 周礼提到的“妇功” B司母戊大方鼎C 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 D采用灌钢法制作的兵器4.思想自由是众多思想家追求的目标。下列思想家的主张能体现追求思想自由的是( )庄子 商鞅 苏格拉底 马丁路德A B C D5.解读下图汉纸出土地点及造纸术传播 ,下列结论中较为合理的是( )A在公元 4 世纪造纸术发明于中国的西北 B造纸术对亚洲的影响超过其他各个大洲C造纸术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前提 D造纸术广泛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6.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
3、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C “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7.下列各项中,属于右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A福州成为通商口岸 B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输出资本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工具8.历史学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必须严谨,符合逻辑。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发端B1956 年新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C启蒙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D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
4、物的尺度”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9.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 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 1840 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B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C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D民族共和思想兴盛10.中国近代一位历史学家曾说:“孔子是旧中国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以下各项中,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11.研究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保守性,但也不能不看到其文化的创新性。下列能为 1819 世纪英国文化创新提供证据的是(
5、 )工业革命 权利法案 责任内阁制 经典力学A B C D12.1817 年两广总督蒋攸铦在向清廷报告中对某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这样的描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贸易事务,任听个人自行出本经营,亦非头人主持差派。 ”他描述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13.有学者认为:“新德意志帝国树立之政治制度,表面上帝国政治受国民代表之支配,但实际上,则制宪者之设计至巧,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一个独裁君主。 ”该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 A共和派和保皇派势力相当 B政治权力由帝国议会掌控C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容克贵族占主导,资产阶
6、级次之14.李贽被称为明代“文艺复兴”的领路人,其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思想的相似点有( )挑战正统权威 反对神权统治提倡个性解放 批判君主专制A B C D15.关于下列两幅图的历史信息叙述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 )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召开 都有亚非拉国家参加都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精神 都主张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在会议上都与更多的国家增进了了解,发展了关系A B C D16.“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 材
7、料中的这次“会议”(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7. 1953 年 1 月 13 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 32 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 2 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 1 位。这一举措( )A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 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18. 1949 年,毛泽东强调,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1957 年,毛
8、泽东又宣布, “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 。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 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19.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20.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
9、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C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D萧伯纳的苹果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满分 60 分,包括必做题 21-23 和选做题 24-25 两部分。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15+14+11+10+10=60 分21.(15 分)阅读材料:材料一 厄内斯特梅在 1984 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 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艾伦布林克利
10、美国史材料二 到五十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敌对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牛军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材料四 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
11、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程广中 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请回答:(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4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二次大战后到五十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六七十年代,又有什么新变化?(4 分)(3)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据材料四,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请说明理由。(5 分)(4)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2 分)22(14 分)近代中
12、国工业化不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原样移植,存在着一条立足本土、工农结合、土洋结合进而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材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
13、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材料三 1913 及 1930 年中国机器纱线产量及消费量统计表 (单位 :磅 )1913 年 1930 年本国纱线产额 200 000 000 982 070 800进口纱线额 358 000 000 22 616 000出口纱线额 43 987 064机器织机消费量 15 000
14、000 206 913 532手工织机消费量 543 000 000 753 786 204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请问答:(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5 分)(2)近代工业化对传统农村经济具有解构与重建的双重作用。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4 分)(3)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各部门的发展状况。综合以上材料,请你简要谈谈从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中得到的借鉴价值。(5 分)23.(11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之恒言,曰“时
15、代思潮” 。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 ,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二 晚清进步思潮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剧变的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当时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全局性社会危机及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思潮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独立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而旧思潮却仍然要与新思潮相互纠缠并延续很长一个时期,这样的纠缠有
16、旧思潮对新思潮的孕育,也有对新思潮的遏制。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也表明他们对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国情知之甚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请回答:(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的主要进步思潮。 (3 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晚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和特点进行论证。 (8 分) (要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20 字左右)24.(1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高祖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
17、如此,尚书何为不察?澄曰:著犹少于不著者。高祖曰:深可怪也!任城意欲令全著乎?魏书任城王元澄传材料三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吕思勉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改变“不均”推行的经济措施及其政治目的。 (2 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为何批评元澄?这说明了什么?(4 分)(3)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4
18、分)25.(10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2 年 5 月,邓小平调到瑞金以南的会昌工作。在会昌,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抵制。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 ,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诱敌深入;反对用削弱地方武装的办法来扩大主力红军,主张两种武装力量都要发展;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邓小平画传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
19、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52 页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 (19751997)材料四 我们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
20、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的可能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主张。 (2 分)(2)据材料二、三,比较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 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2 分)(4)综合上述材
21、料,你认为邓小平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2 分)盐城市南洋中学 2015 年秋学期高三年级课堂检测历史试卷2015 年 12月 第卷(客观题 60 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
22、权原则【解析】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不符合材料中“其权不操于君”的信息,故 A 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秦朝郡县制,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 “ 其权不操于君”说明古代君主专制下有一定分权特点,故 C 项正确;君臣共治皇权削弱不符合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故 D 项错误。【答案】C2.下列生产工具(或生产场景) ,按最早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变革【解析】图是利用牛力拉着耧车播种,出现在西汉;图是高转筒车,出现在晚唐;图是曲辕犁,出现在唐代;图是水排,出现在东汉时期,按时间排序,选择 C 项符合题意。【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