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模拟冲刺卷(三)(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第卷 (阅读题,共 66 分)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毫无疑问,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仅数千年的时间,我们的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百分之四十的生产力,且把地球搞得一团糟:草原化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含水层干枯,核废料和化学污染出现,物种入侵,生物大量灭绝,现在又加上了气候突变的重重阴云。如果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能力的话,它们会毫不犹豫地开除人类的球籍。假如这一愿望能够实现,人类明天就从地球上消失。但是,地球上人类留下的痕迹
2、会彻底消失吗?由于缺乏维护,大楼、公路、桥梁和其他建筑物会较早地瓦解倒塌。每一场暴风雨,每一次洪水泛滥和每一个霜夜都会“啃咬”这些被遗弃的建筑物。仅仅数十年的光阴,屋顶就会塌陷,房子也会倒掉。但是,即便是建筑物倒塌了,它们的废墟,尤其是那些由石头或混凝土建成的废墟仍能够保存数千年。一旦人类消失,其他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尽管恢复速度各不相同。一些极端情况下,有些生态系统可能永远也无法恢复到人类介入之前的状态,因为它们受困于一种新的“稳定状态” ,这让它们无法回到从前。人类的消失,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都可以逃脱厄运。据生物学家估计,在美国,约 85%的物种灭绝,最主要
3、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所以大部分这样的物种会由于栖息地的恢复而情况好转。但是,生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的物种,可能已经被逼到了某条临界线以下,并由于缺乏基因多样性和必要的生态规模而无法恢复到从前。人类从地球上消失的瞬间,汽车的排气管、工厂的大烟囱和排污口将停止排放污染物。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就取决于具体污染物的化学成分了。例如氮氧化物、硫磺和臭氧(指地面的污染物,而非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层),将在数周内就从大气中消失殆尽。另外一些,如氯氟烃、 “戴奥辛”和杀虫剂 DDT,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分解。还有一些污染物则会存留几十年。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 ,这两种化学物质也
4、会在几十年中被清除,至少在表层水域是这样的。少量过剩的硝酸盐则会在地下水中存留很久,因为地下水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将硝酸盐转化为大气中的氮气。绝大部分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这在表层水域发生得较快只需几十年但到深层海域就需要约一千年才能将其充分吸收。即便人们从明天开始就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全球变暖还将持续一个世纪,平均气温将进一步上升零点几度。这是海洋吸热导致温度上升的速度比大气慢的缘故。至多几万年的时间,我们现在统治地球的每一处痕迹都将消失得无影无踪。10 万年后,外星访客不会发现先进文明在地球存在过的迹象。但若外星人有足够精确的科学工具,他们也能找到我们存在过的若干线索
5、。如果他们恰巧挖到了今天填埋的垃圾,他们或许会翻到玻璃和塑料的碎片甚至是纸片而它们都是人类存在的见证。在几百万年内,风化侵蚀,也可能是一个或两个冰河世纪将抹去大部分甚至已十分模糊的痕迹。地球上即便再出现一个高级物种,除了一些奇怪的化石和骨化了的残骸,它将对我们的存在毫不知晓。一个可悲但又似乎令人庆幸的事实是,地球将很快将我们遗忘。1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属于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的变化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修筑的建筑物将因为缺乏维护而较早倒塌并成为废墟,而废墟保存的时间也不过几千年。B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有的将在数周内就从大气中消失殆尽,有的则需更长时间分解。C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
6、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 。D全球变暖还将持续一个世纪,平均气温将进一步上升零点几度。解析:选 C 原文是“过剩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会导致湖泊与河流被藻类覆盖,变成藻汤 ,这两种化学物质也会在几十年中被清除,至少在表层水域是这样的” 。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的变化应该是“硝酸盐和磷酸盐这两种化学物质会在几十年中被清除”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作为地球有史以来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其支配地位体现在人类活动面积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大。B一旦人类消失,大部分的生态系统都会或快或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有些生态系统,因为它们受困于一种新的“稳定状态” ,永远也无法
7、恢复到人类介入之前的状态。C即便人类消失,有的濒临灭绝的物种也难逃灭绝的厄运,因为它们可能已经被逼到了某种临界线以下,并且缺乏基因多样性和必要的生态规模。D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在表层水域只需几十年就可吸收,但在深层海域就需要约一千年才能将其充分吸收。解析:选 D 应该是“绝大部分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会被海洋吸收” 。3.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物物种的消失与濒临灭绝,是因为其生存环境受到了人类的破坏。B曾经被“藻类”覆盖的湖泊和河流将随着人类的消失逐渐重新清澈起来。C尽管人类统治地球的时间仅仅只有数千年,但其开创的先进
8、文明却要在人类消失后数万年乃至十万年的时间才能毁灭。D假如人类从地球上消失,地球会很快将我们遗忘。这对于自高自大、自私疯狂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和警醒。解析:选 A 生物物种的消失与濒临灭绝,并不全是因为其生存环境受到人类的破坏。二、(3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送徐无党南归序(宋) 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
9、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
10、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D稍稍见称于人 称:称道,赞扬解析:选 C 荣华:草本之花。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
11、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而散亡磨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C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亦因以自警焉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解析:选 A A 项,均为介词,到。B 项,转折连词,但是;连词,表承接。C 项,的原因;介词,用来。D 项,介词,用;介词,经由、通过。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 ”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的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B颜回无甚功可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
12、 ”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无用的。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解析:选 C “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无用的”与原文不符。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5 分)译文:_(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5 分)译文:_答案:(1)然而在当时孔门中的众多弟子都尊崇颜渊,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或“难以望其项背”) 。( “群 ”“推尊” “以为” “及”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2) 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
13、励你思考修身学习的道理,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些话告诉你。(“摧” “勉”各 1 分,“告以是言”句式 2 分,句意通顺 1 分)参考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 ,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 ,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腐朽、消失罢了。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草木鸟兽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成为圣贤并且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著作了。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
14、,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 书 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没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在当时孔门中的众多弟子都尊崇颜渊,认为自己比不上他。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有人能在德行上胜过颜渊。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我曾读汉书艺文志 、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的多达百余篇,少的也有三四十篇,然而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
15、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言辞工整,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亡,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大概都是这样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工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的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此名声显著人前。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不过,我想挫减你的锐
16、气,勉励你思考修身学习的道理,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些话告诉你。然而,我本来也相当喜爱写文章,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岁 暮 唐 杜 甫岁暮远为客, 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 ,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 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注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 )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 (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答:_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
17、;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反差。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 分)答:_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 ,典出汉书终军传 ;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10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 分)(1)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18、(3)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4)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5)狗吠深巷中,_。( 陶渊明归园田居)(6)女娲炼石补天处,_。( 李贺李凭箜篌引)(7)_,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荀子劝学)答案:(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静影沉璧 (3) 山河破碎风飘絮 (4)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鸡鸣桑树颠 (6)石破天惊逗秋雨 (7) 玉露凋伤枫树林 (8)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三、(2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文化的梅岭徐怀谦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
19、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嚼嚼”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曾经以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然而并不,这里环境幽静,古木参天,绿意葱茏,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阔达四米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五尺道”要宽阔、平坦
20、得多。唐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年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 “坦坦而方五轨” ,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 58 岁的苏东坡。他的身
21、旁是儿子苏过、侍妾朝云和两个老女仆。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蛮荒之地了。小船在旋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苍凉的。七年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岭,穿行在古驿道上。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官为谁?”随从答:“是苏尚书。 ”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听了很受感动
22、,把老翁视为知己,写了一首赠岭上老人 ,题于村头壁上。诗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而是永远留在了惠州!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 144 名,多为全家南徙,能活着回老家去的确实不多,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就是贬雷州后病死的。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万历十一年二月,54 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那是一个清秋时节,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五岭山头月半弯,照人千古去未还。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红缨头上斑。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风静鸟
23、声闲。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戎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然而,这是梅关,南下是无兵可练的广东。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赤乌四年(公元 241 年) ,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他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征。宋代诗人张道洽梅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
24、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何香凝老人1926 年和 1927 年两度赴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的品格:“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悟,慢慢消化的。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11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梅岭关隘“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1)因为梅岭不仅环境幽静,绿意葱茏;驿道宽阔,较为平坦;而且商业繁荣。(2 分)(2)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1 分)
25、。先以想象中的“荒山秃岭、荆棘丛生 ”, “狭窄陡峭、凹凸不平”与亲眼所见的“环境幽静” “绿意葱茏” , “驿道宽阔、平坦得多”进行对比;再用唐代以前的“羊肠小道可供人行”与唐张九龄奉旨开通驿道后“坦坦而方五轨” ,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到明清时期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繁荣景象进行对比。(3 分)12试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梅岭形成独特的贬官文化的原因。(4 分)答:_答案:(1)客观上,岭南是历代贬官之处,而梅岭是通向岭南的必经之关隘,张九龄奉旨开辟梅岭驿道,便于贬官行走;(2 分)(2)主观上,被贬的文官、儒将在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大意对即可)(2 分)13文中既已写了苏轼贬官的例子,又写了戚继光贬官的例子,两个例子看似重复,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组织材料。 (6 分) 答:_答案:(1)因为苏轼和戚继光是两个朝代的人,选用不同朝代的例子,表现出贬官文化历史久远;(3 分)(2)因为苏轼是文官,戚继光是武将,选用不同身份的官员表现出贬官文化涉及对象广泛。(3 分)14文末,作者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8分)答:_ 答案:其一,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在结构上呼应了前文,使文章首尾衔接,浑然一体;(3 分)其二,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收笔,在情感上表达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