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草剂应用概论1.除草剂的应用剂型及使用方法:A.除草剂的剂型:经工业化生产未经加工的化学药剂称为原药,固体物称原粉,液体物称原油,原药多数不溶于水,制剂为除草剂经过加工的产品,制剂一般含原药和辅助剂,辅助剂在制剂中可改善原药的物理性状,提高分散性能,自身不具有生物活性,商品除草剂的名称由三部分组成:农药原药名称,有效成分含量和剂型名称,除草剂使用时的药剂形态,常见的为水溶液(有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物质形成的一种物理的均匀混合透明液体),油溶液,乳状液(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个液体中,两相液体均保留其各自原有的特征,多用于喷雾,乳油的质量标准为PH在68之间,稳定度在99.5%以上,在正常条件下贮存不
2、产生分层及沉淀现象,根据乳油注入水中的物理状态分为可溶性乳油和乳化性乳油,前者加入水中,一般能自动分散,形成淡蓝色,油珠直径在0.1m以下,一部分有效成分呈分子状态溶于水,另一部分存于油珠内,这种乳状液稳定性湿展性很好;后者可分为三种情况:稀释后乳液外观有银色反应,摇动后附在玻璃壁上呈淡蓝色,油珠直径一般在0.11m 之间,稳定性较好;稀释后呈现似牛奶状的乳状液,油珠直径在110m ,稳定性一般,可以合格;稀释后成粗乳状分散,油珠直径大于10m,静置后产生浮油或沉淀,这种乳液使用时容易产生药害下降),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加水后形成悬浮液,分散很细的原药固体微粒悬浮在液体中,除草剂的可湿性粉剂通常
3、是由原药,惰性填充料及一种湿润剂混合后经过机械或气流粉碎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分粒细度要求为平均粒径25m以下),颗粒(一类是除草剂的原药结晶,直接均匀撒布;一类是除草剂与一种载体制成颗粒剂使用),粉剂(集中靶标,飘移性小,作物不吸附,减轻环境污染)。B.除草剂的加工剂型:除草剂的加工 剂型需要根据原药的理化性质,防治对象以及用药特点而选择:a. 粉剂(粉剂的细度是粉剂的主要技术指标,应在保证药效前提下,尽量控制粉粒细度,我国粉剂的粒径指标为95%粉剂通过200目筛,平均粒径为30m);b.可湿性粉剂(一种以原药,无机矿物为填充和含有湿润剂及分散剂的制剂,用机械和气流粉碎而成,粉粒细度要求99.
4、5%以上通过200目筛,一般是难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剂和水的原药,适宜加工成可湿性粉剂);c.悬浮剂(一种可流动的粘稠胶体,原药较难溶于一般有机溶剂中,但其固体易被粉碎常做成悬浮剂,悬浮剂的分散度较可湿性粉剂高,粒径在0.0010.1m之间,以水型较为普遍存在); d.乳油(将除草剂原药溶解在一定量的有机溶剂里,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搅拌均匀而成,是除草剂的主要剂型)e. 水剂(原药具有较强的水溶性,使用时加水稀释,长期贮存容易分散失效,并且水不易在植物表面滞留和附着,使用时加入0.1%左右的中性洗衣粉);f.可溶性粉剂(水溶性除草剂原粉与水溶性填料粉碎过筛制成水溶性粉剂,粉粒细度过90%通过80号筛
5、目,加水后溶解稀 释,喷雾);g.颗粒剂(将液态原药按一定的有效含量喷布到粒径相同的多孔矿物载体上吸附而成,具有残效长,使用安全,减少污染的特点,);h.超低容量喷雾剂(含除草剂有效成分20%50%的油剂 ,不 经过稀释而直接用于超低容量喷雾,可以加入少量助溶剂,提高对原药的溶解度,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挥发性小的特点)。C.表面活性剂在除草剂加工上的应 用: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具有两亲性,包括一个能亲水的强极性基因,同时也含有一个亲油的非极性基因,表面活性剂亲水亲脂平衡值的差异,使不相容的两相液体中的一相液体均匀分布到另一相液体中。a.表面活性 剂在水中离子化作用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
6、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离解甚为,属于非电解质,能与大多数除草剂混合,保持惰性,多数农药的乳化剂属于此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电离成阴离子和阳离子;b.表面活性剂按应用分:湿润剂(湿润剂可增加某种液体对固体的湿润能力,降低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液体固体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液体与固体表面紧密接触,湿润剂的作用早触杀型除草剂上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常用的湿润剂多为纸浆废液烘干后的固体物,一般占制剂量的210% ,工业发达国家趋向用NNO,NO,ABS,AS);乳化剂(乳化剂分子在油水两相液体界面上定向排列,把两相液体结合起来,阻碍已分散的油滴聚集而形成分离,它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被分散的微粒大
7、小,两相液的相对密度,乳状液的粘度);展着剂;粘着剂;分散剂(一种减少相似微粒彼此聚合的物质)c.表面活性剂在植物上的应用(有助于药液的均匀展开或均匀润湿;雾滴一般能粘着在植物上,减少流失;使药液与植物表面紧密接触,药液不会悬挂在绒毛或其他突出组织上改变非极性植物物质的疏水作用,从而使植物较易一收药剂,还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细胞液渗入间隙)。D.除草剂的使用范围:A.除草剂的使用方法类别:a. 茎叶处理法(播前茎叶处理,生育期茎叶处理)b.土壤处理法(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处理,苗后土壤处理)c.施药方法( 喷雾法,撒粒法,泡沫法,泼浇法)d.施药范围(全面施药,带状施药,点状施药,定向喷
8、雾)。B.除草剂的土壤处理:a.优缺点:操作省工,能与整地播种配套使用,缺点是土壤吸附要比茎叶处理用药量高,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b.原理:充分利用除草剂的选择性。2.除草剂的选择性:能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特性称为除草剂的选择性:a.形态结构的选择(杂草和作物的形态结构彼此不同);b.生物选择(植物根茎,角质层,气孔对除草剂的吸收量的不同);c.生物化学选择(表现为钝化作用和酶促活作用);d.时差选择(除草剂残效期短,见效快,选择性差,利用不同的施药时间来防治杂草);e.位差选择(利用作物和杂草根系分布深浅和分蘖节位置的不同进行的选择)3.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A.吸收:植物吸收除草剂的只
9、要部分是叶片和根系,其次是幼芽,胚芽鞘,下胚轴,分蘖 节,茎以及种子:a. 茎叶吸收(除草剂一般是通过叶片的角 质层进入植物体内,角质层有角质,一种不透水的类脂或半类脂物质和亲水性很强的果胶质束组成,其中形成一些开放的小孔,亲脂性除草剂能溶于类脂渗透进入细胞,而亲水性除草剂则通过含水的小孔通道进入,角质层和原生质膜往往还带有负电荷,能够吸附阳离子,排斥阴离子)b.根系吸收(土壤处理的除草剂主要是通过根部吸收,植物的根部没有角质层,所以比较容易吸收除草剂,不过要注意,除草剂会被土壤团粒所吸附,也会被土壤微生物所分解,会影响一部分除草效果。)B.传导:除草剂通过角质层后在植物体内的 传导,分为:a
10、.共质体的传导:除草剂随光合作用的产物,通 过胞间连丝穿过相连的细胞壁,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筛管由活细胞组成,药量过大时能吧筛管细胞杀死,是上部药剂不能很快向下传导,所以地上部组织很快死亡,但是地下部组织却依旧存活;b.质外体系传导:由根部吸收的除草剂经过木质部导管,因为蒸腾作用,随水分向上传导,导管细胞壁木质化是无生命的,因而使用剧毒的药剂也不受影响;c.质外共质体系传导:有些除草剂,茅草枯,杀草强,百草 敌,毒莠定在植物体系的传导,不局限于单一的体系,能够同时在两种传导体系中进行,一般表皮和叶肉细胞吸收的除草剂,与同化产物一起沿韧皮部筛管经光合作用的叶片向芽,花,果实,以及根的旺盛
11、生长的部分传导,根部吸收的药剂,进入植物体后随着折腾作用沿着木质部导管移动。4.除草剂的杀草机理:A.抑制光合作用:有些除草剂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造成植物体内糖分的缺乏,植物只能靠消耗存储的养分来维持生命,最后饥饿而死。B.干扰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某些除草 剂能够改变线粒体的机能,中断ATP 的形成,使植物中ATP 的浓度降低,导致呼吸作用成为一种无用的消耗,造成植物能量的亏缺;C.抑制和干扰核酸代谢,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某些除草剂能抑制和干扰植物的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以及酶的活性,使植物在形态生长发育及代谢活动等方面发生变化,抑制生长或者畸形,最后死亡。D.干扰植物的激素作用:激
12、素类除草剂可以破坏植物生长的平衡,在低浓度下能刺激植物的生长,高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当药液施于杂草后,可扰乱和破坏植物的正常生长,分化和代谢,造成技能失常和畸形,直至死亡。E.抑制细 胞分裂,伸长和分化:除草剂对植物的抑制作用往往表现于植物形态的变化,出现畸形和不正常的生长发育。F.阻碍营养物质的运输:造成有机营养物质的运输受阻,最后导致植株死亡。G.阻碍辅酶的形成,排除化学结构类似物质:有些除草剂的化学结构与植物体内在代谢上起重要的化学结构有相似的物质,进入植物体内,能破坏相关的化学反应,导致植株死亡。H.夺去植物生活必需的金属离子:某些除草剂能与植物体内这些生活必需的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是植物失去必须的金属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