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 江 下 游 福 姜 沙 河 段 双 涧 沙 护 滩 工 程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简 写 本 )建设单位: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评价单位: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九年十月11 总 论1.1 评价目的在对工程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污染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工程施工及营运期环境管理,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是控制和改善福姜沙河段河势不利变化、稳定有利河势的迫切需要。福姜沙河段河床及岸滩皆为疏松沉积物,结构松散,抗冲能力差,在水
2、流作用下容易发生地形变化。在两侧岸线及大部分沙体受到人工控制之后,福姜沙河段的总体河势基本稳定。但是,双涧沙仍未实施守护,该沙体特别是其头部沙体的冲淤变化严重影响着航道的稳定性。实施双涧沙护滩工程,限制双涧沙漫滩水流、固定沙体,以控制和改善双涧沙沙体不利的冲淤变化、稳定各汊道现有有利水深状态,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是确保现有航道畅通,改善福姜沙水道航运条件的迫切需要。1998、1999 年两年长江流域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全线河道发生较大面积淤积,特别是福南水道和福中水道淤浅现象尤其突出,航道维护压力较大。实施双涧沙护滩工程,稳定双涧沙沙体,冲刷深槽,对稳定和改善福中、福北航道是十分迫切和必
3、要的;另外,随着工程的实施,福南水道的水流动力将有所加强,对福南航道的维护也是有利的。 是为 12.5m 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建设创造条件的迫切需要。随着沿江经济的发展,江苏长江货运量增长迅猛,推进了沿江港口等水运设施的建设,众多深水岸线有待开发和利用,因此,急需将长江口 12.5m 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建设。而福姜沙河段与其它河段相比,水深现状条件及沙体稳定性均较差,是深水航道向上延伸的卡口河段。因此,必须先期实施双涧沙护滩工程,充分发挥本河段水道的自然功能,为 12.5m 深水航道继续上延至南京创造良好条件。21.3 评价因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3.1 评价因子表 1-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环境
4、要素 施工期 营运期水环境 SS、COD、BOD 5、NH 3-N、石油类(疏浚悬浮泥沙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COD、BOD 5、NH 3-N、石油类(船舶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生态环境 植被、水生生态和渔业资源、水土流失 水生生态和渔业资源,生态恢复及补偿环境空气 TSP(道路扬尘、施工粉尘)SO2、NO X、烃类化合物(施工机械燃油废气)SO2、NO X、烃类化合物(船舶废气)声环境 等效连续 A 声级(施工运输船、挖泥船机械噪声) 等效连续 A 声级(航行船舶交通噪声)固体废物 疏浚泥沙,施工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船舶垃圾社会环境 土地征用及补偿,施工扰民,人群健康 水上交通安全、交
5、通阻隔 行洪、排涝,社区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环境风险 石油类(施工船舶溢油事故) 石油类(航道内船舶溢油事故)1.3.2 评价等级表 1-2 评价工作等级环境要素 工作等级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水环境 二级依据 HJ/T 2.3-93 和 JTJ 227-2001,本工程属 A 类航道工程项目,营运期排放的污水主要是航道内的船舶污水,污水排放量1000m 3/d,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但涉及集中式生活用水取水口等特殊水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 二级依据 HJ/T 19-1997 和 JTJ 227-2001,本工程属 A 类航道工程项目,影响范围50km 2,生物量减少50%,物种多样性减少50%,涉及
6、长江珍稀保护鱼类等特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空气 三级依据 HJ/T 2.2-93,本项目位于平原地区,营运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船舶废气,主要污染物为 SO2、NO X、烃类化合物,属无组织排放且发生量很小,其等标排放量均小于 2.5108m3/h。声环境 三级依据 HJ/T2.4-1995,本项目位于 GB3096-2008 的 2 类区,营运期间最大船舶噪声值约 71dB(A),衰减至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噪声等效 A 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不涉及特殊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风险 二级依据 HJ/T169-2004,项目本身不存在物质危险性和功能性危险源,环境风险事故的发
7、生由间接行为导致,主要环境风险为船舶燃料油泄漏,属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非重大危险源。31.3.3 评价范围表 1-3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评价内容 评价范围水环境 长江下游福姜沙河段双涧沙护滩工程上游 3km下游 5km 长江水域。水域 同水环境。生态环境陆域 工程河段最高洪水位线及施工期临时场地外 100m 以内陆域范围。环境空气 工程河段最高洪水位线及施工期临时场地外 200m 以内范围。声环境 工程河段最高洪水位线及施工期临时场地外 200m 以内范围。社会环境 本项目直接影响区。1.4 评价标准1.4.1 水环境 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工程所在长江干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8、(GB3838-2002)类标准。水环境影响评价对 SS 的评价标准参照执行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中第三级标准。 项目建设期的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中对应标准。1.4.2 声环境 声环境现状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航道两侧50m 大堤以内区域声环境影响评价执行 4a 类标准,其它区域执行 2 类标准。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1.4.3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现状和影响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
9、96)中二级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4.4 底泥航道底泥现状评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41.5 环境保护目标1.5.1 水环境保护目标长江是沿线城市重要水源,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本工程整治长江江段沿岸城镇、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多从长江直接取用,评价范围内沿江设置的生活用水取水口及水源保护区,是本项目的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整治河段上、下游 10km 范围内有生活用水取水口 3 个:靖江市三水厂(雅桥水厂)取水口,双山水厂取水口,张家港市三、四水厂取水口。工程河段不涉及江苏省地表水(
10、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5.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内分布的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兽类等)、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等),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规定的保护物种。工程江段常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江豚等觅食栖息,并曾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活动记录。 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据调查,在长江干流中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是在流水中繁殖,它们的产卵场集中在重庆至彭泽长约 1695km 的江段。工程河段是很多重要经济鱼类的生存场所,也是洄游鱼类的必经通道。 工程河段及邻近工程上
11、、下游的敏感岸线,包括沿江湿地、养殖场及其它生态保护岸线等。1.5.3 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工程河段江面较宽,两岸分布的城镇、居民点距本工程工点在 500m 以外,不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1.5.4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的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工程河段内的长江大桥、过江电缆、水下管道、长江锚地、采砂区等。52 工程概况2.1 工程地理位置福姜沙河段位于长江下游南京至浏河口段中部的澄通河段,上起江阴长江大桥下至九龙港,全长约 40km,该河段距浏河口约 120km,距南京约 180km,距离长江口外约270km。长江下游福姜沙河段双涧沙护滩工程位于福姜沙河段的下段,左岸为靖江市,右岸为张家港
12、市。2.2 工程建设方案2.2.1 建设标准根据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纲要,至 2020 年,南京至太仓 289km 长江干线航道将可通航 35 万吨级海船,与长江口深水航道相适应,逐步改善通航条件,适应海船运输需要。2.2.2 航道整治方案航道整治采用双顺堤方案:在双涧沙南、北两侧浅滩分别设置一条顺堤,并在双涧沙头部设置护滩潜堤,与南、北顺堤交汇点衔接。2.2.3 主要工程量 整治工程本工程护滩堤主要采用抛石及袋装砂兼有的斜坡堤结构型式,堤身高于 4m 的采用袋装砂斜坡堤,堤身小于 4m 的采用抛石斜坡堤;建筑物基本采用抛石护面结构,堤头部分结构加强,采用 2t 扭王字块;护底采用砼连锁块余排
13、和砂肋堤身排混合软体排结构。推荐方案共筑堤 14.76km,其中,南顺堤长 7.88km,北顺堤长 4.88km,头部潜堤长2km。共使用石料约 66 万 m3,护底面积约 179 万 m2(其中沙肋堤身排 43 万 m2,砼联锁块余排 136 万 m2),2t 扭王字块 3405 个。 航标工程新设灯桩 13 座、灯浮 1 座。 配套和附属工程为满足施工要求相应建设陆上基地和停泊基地。6实施江阴航道管理处码头接岸工程。包括:6512m 钢质趸船(利用现有设施);364.5m 钢引桥;147m、5.5m 宽长混凝土引桥,基础采用 2 根 800 mm 钻孔灌注桩排架,排架间距 16m。初步考虑
14、对如皋港附近及长青沙西侧流速增加明显且贴岸区域进行护岸加固(加固范围约 34km),拟结合水利护岸工程采用抛石护脚的方法对该范围内现有护岸进行固基处理。2.4 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2.5.1 工程投资工程估算总投资为 49158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37277 万元,其它费用 8664 万元,预留费用 3216 万元。2.5.2 建设工期安排双涧沙护滩工程总工期为 12 个月,其中主体工程工期为 8 个月。73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3.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长江干流江苏境内十圩港、下青龙港等例行监测断面 2008 年枯、平、丰水期水质监测资料,工程所在长江江段各项监测指标除了总磷在部分江段偶有
15、超标外,其余监测值均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3.2 航道底质现状根据在福姜沙的底泥监测结果,福姜沙河段底泥中 Cu、Pb、Zn、Cd、Hg 等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3.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工程河段各大气测点监测结果、以及相邻港口工程近期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评价区域 TSP 和 NO2日均浓度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3.4 声环境现状根据本次在各整治洲滩的声环境监测结果、以及相邻港口工程近期环境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整治河段各测点昼间、夜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
16、准。3.5 生态环境现状3.5.1 水生生态现状3.5.1.1 水生生物 水体叶绿素 a 含量整治江段水体的叶绿素 a 含量均处于很低的水平,平均值为 4.62g/L。 浮游植物工程江段共采集到浮游藻类 6 个门,27 属,共 29 种;其中硅藻门 13 种,绿藻门 8种,蓝藻门 4 种,裸藻门 2 种,黄藻门和鼓藻门各 1 种;硅藻门的种类占绝对优势,从数量上看是典型的江流浮游藻类的群落。从镇江到南通断面浮游藻类的数量基本相近,数量较低,基本在 10-3 的水平,6 个江段平均数量在 289-1380 个/L 之间。 浮游动物8工程江段共采集到浮游动物 108 种,其中轮虫 45 个种属为最
17、多,原生动物 12 个种属,枝角类 25 个种属,桡足类 26 个种属。年浮游动物密度为 47.96 个/L,生物量0.3663mg/L。全年常见的优势类群为:轮虫的臂尾轮虫属、三肢轮虫属、龟甲轮虫属、晶囊轮虫属;枝角类的象鼻溢属、秀体溢属;桡足类的真剑水蚤属、温剑水蚤属、许水蚤属。 底栖生物工程江段共采集到底栖动物 7 种,有齿吻沙蚕、湖北钉螺、河蚬、湖沼股蛤、具角无齿蚌、珍珠蚌、圆顶珠蚌。个体数量最多的是沙蚕,生物量相对较大的是河蚬。平均生物数量为 54.8 个/m 2、单位面积生物量为 12.07g/m2。3.5.1.2 渔业资源现状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渔业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盛产青、
18、草、鲢、鳙、铜鱼、长吻鱼危、鲶、黄颡鱼、鲤、鲫、鲥、刀鲚、风鲚、鳗鲡等许多名贵经济鱼类,是四大家鱼、中华绒螯蟹的产卵场,是淡水渔业的摇篮,是水生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江苏位于长江下游,其江段长 364km,水域面积约 2800km2。水产资源丰富,是鲥鱼、刀鲚、中华鲟、白鲟等名贵鱼的出产地,作为入海通道和洄游产卵的必经场所。近几年来有关单位对长江江苏段鱼类进行调查发现,长江江苏段共有鱼类记录 161种,分别隶属于 19 目 42 科。其中鲤科鱼类 61 种,占长江江苏段鱼类总数的 37.65%;鰕虎鱼科 10 种,占 6.17%;鱼尝科为 10 种,占 6.17%;鳅科 7 种,占 4.32%;
19、其他 38科 74 种,占总数的 45.68%。另在长江江苏段发现虾类 12 种、蟹类 6 种。易危和濒危物种包括:中华鲟(易危)、胭脂鱼(易危)、松江鲈(濒危)、白鲟(濒危)、长身鳜(濒危)等,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3.5.1.3 鱼类“三场”整个江苏江段是很多重要经济鱼类的生存场所,也是洄游鱼类的必经通道。在长江干流中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是在流水中繁殖,它们的产卵场集中在重庆至彭泽,长约 1695km 的江段上。3.5.1.4 珍稀水生动物分布现状长江江段干流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包括中华鲟、白鲟、白鳍豚,二级保护的种类有江豚、胭脂鱼、松江鲈、花鳗鲡等;中华鲟和白鲟在江苏江段时
20、有出现,但其在该江段可视的出现率并不高,且数量难以作统计。江豚在本江段出现频率较高,近年来呈逐渐减少之势;胭脂鱼在该江段每年也均有发现,但其数量很少且比较分散。93.5.2 陆生生态现状3.5.2.1 陆生植物整治江段沿岸区域共有维管植物 58 科 135 属 156 种(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其中野生植物有 46 科 93 属 109 种。该区的植物种类较为贫乏,属种组成较为单调,且大多为亚热带地区的常见植物。工程整治沿岸区域植被类型不多,共有 11 个群系。其中,阔叶林有 2 个群系,灌丛有 2 个群系,草丛有 5 个群系,水生植被有 2 个群系。从生境类型看,陆生植物群落类型中以草丛为主,
21、水生植物群落有挺水植物群落和浮水水生植物群落,但是分布面积较小。森林群落类型较少,阔叶林中只有加杨林和香樟林,均为人工林,因此总体看来现状植被以草丛植被为主。3.5.2.2 陆生动物评价区野生动物资源基本是常见鸟类和一些小型兽类,鸟类有鹳形目的牛背鹭、白鹭等;鸽形目鸠鸽科的山斑鸠、珠颈斑鸠等;佛法僧目翠鸟科的普通翠鸟等;雀形目椋鸟科的八哥、鸦科的喜鹊、大嘴乌鸦等,小型兽类有啮齿目鼠科的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等。评价区没有发现国家级重点陆生保护动物和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记载种。家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蜂等。10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4.1 水文情势变化影响根据防洪评价报告,工程
22、实施后,沿程高潮位壅高一般在 5cm 以内,汊道分流比调整一般在 5%以内,航道碍航浅区流速有所增加,整治河段滩槽进一步稳定。从航道整治思路和航道整治工程布置整治原则来看,航道整治工程与水利部门规划工程目标是基本一致的。整治工程对长江防洪及河势影响较小。4.2 水环境影响 水下沉排、抛石、护岸过程中都将导致施工点下游水体 SS 浓度增高,其影响范围均在施工点下游 200m 以内;预制件生产及护岸(滩)、筑坝工程中混凝土构筑物浇筑和养护产生的生产废水发生量很小,对水环境影响甚微,不会对沿线的生活用水取水口产生影响。 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由各地方地方海事局认可的有资质的船舶垃圾船舶接收点接收处理。通
23、过收集处理后对水环境基本不产生污染影响。 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居民房屋,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农舍中既有化粪池进行简单处理后用作农肥,不排入长江,对水环境基本不产生污染影响。 制定溢油应急预案,主要风险防范,一旦发生事故,启动该应急预案,能将将事故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4.3 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期混凝土构筑物浇筑和养护将造成航道局部水域悬浮物浓度增加,对局部水生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影响,导致施工期间航道内水生生物数量的减少。航道整治对水生生态环境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结束。 施工时段为 113 月,避开了鱼类洄游产卵期,不会改变鱼类资源现状。 施工船舶往返于施工段江面,船只运行会对白
24、鱀豚、江豚造成惊扰,同时船只运行产生的噪声可能会干扰白鱀豚、江豚的声纳系统,影响其正常的判断、识别能力,在其出水呼吸时可能撞上船只螺旋桨,受到伤害。 抛石、沉排等过程可能对活动于施工江段附件的白鱀豚、江豚形成惊扰。施工中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对白鱀豚、江豚等进行监测、保护,由国家环境保护长江重点11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监督管理。 本工程临时预制场设距江较近的荒地,基本没有破坏地表植被;临时码头为简易码头,以跳板连接陆地,不破坏地表植被。临时工程中,仅临时道路占用部分土地,将破坏一定面积的植被。施工后,通过绿化等措施植被基本可以完全恢复。4.4 声环境影响拟建航道两侧村镇距离航道中心线距离均在 1
25、km 外,施工船舶噪声不会对航道两侧村镇造成噪声扰民影响。临时施工场地机械噪声不会对居民产生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噪声的污染也随之消失。营运期航行船舶噪声不会对航道沿线居民造成噪声影响。4.5 环境空气影响施工船舶主机、运输车辆及其它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很小,施工期灰土拌搅及混凝土搅拌和、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土石方的开挖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尘污染。居民点位于工程点 300m 外,施工作业产生的粉尘对其影响很小。船舶废气为无组织排放源,排放将对环境空气将产生污染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局限在排放点 50m 范围内,均发生在航道范围内。4.6 固体废物影响施工营地、施工场地附近设置临时
26、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施工期施建筑垃圾部分用于场地回填,不能利用部分与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运至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营运期船舶垃圾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接收处理。采取上述措施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很小。4.7 社会环境影响双涧沙护滩工程的建设,将改福姜沙河段航道通航条件,确保水道畅通,有利于推动沿江港口进一步深化发展,促进沿江地区乃至江苏省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具有广泛社会效益。河段沿岸经济发达,各类取水设施较为完备,本工程建设避开了取水口设施,不会对取水口造成破坏或其它影响;工程河段内的桥梁、过江电缆基本满足通航标准要求。拟建工程与主航道有一定距离、对船舶通航基本无影响。拟建工程
27、施工场地临时正用的土地数量较小,占用土地均为空地或芦苇地,没有占12用耕地,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没有影响。施工期间对通航有影响,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可避免事故发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感染血吸虫病的发生。4.8 环境风险影响整治工程上、下游 10km 范围内有 4 处生活用水取水口,其中最近的为上游 4km 的双山水厂取水口。施工期船舶在航道发生碰撞事故将造成燃油进入航道水域,对环境存在潜在危害。施工船舶前发生溢油时,泄漏量按 10t 计算,根据预测结果,在施工江段内发生事故时,基本不会受石油类的污染影响。为保护长江水质,特别是工程河段内各生活用
28、水取水口水质,必须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杜绝事故发生。建立有关防范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和制定溢油应急计划。航道内一旦发生风险事故,立即启动溢油应急预案,控制溢油事故对环境的影响。135 主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5.1 水环境保护措施5.1.1 施工期筑坝、护岸等水下施工作业安排在枯水期内完成。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应及时清场,建筑垃圾不得弃至航道中。施工船舶严格执行交通部 2005 年第 11 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对各类船舶废水和垃圾进行收集处理,严禁随意排放。严格管理施工船舶和施工机械,严禁油料泄漏或倾倒废油料。在施工营地内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充分沉淀处理后,其
29、上清液作为绿化和农业灌溉用水,污泥就近农田处理,严禁向长江水域排放,工程完成后,沉淀池消毒清理后拆除。预制场、搅拌站等临时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排水沟、沉淀池(5m3m2m)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多余水达标后排放,禁止任意排放生产废水。按照航运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水上作业公告,施工船舶悬挂信号标志,保证航运船舶安全及施工船舶作业安全,避免碰撞等交通安全事故发生。5.1.2 营运期航道管理部门和当地环保部门应督促航道沿线的港口、航道管理站配备合格的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处理装置以及船舶垃圾接收设施,营运船舶舱底油污水、生活污水申请海事局认可的符合资质的接收船舶接收处理。海事部门应加强对航道内
30、营运船舶的监督和检查,杜绝船舶污水偷排现象。尽量避免水污染事件或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5.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禁止将施工营地、施工场地布置在长江河道内滩地上,不得随意破坏洲滩和岸坡上的植被。陆域施工时严禁随意砍伐工程附近区域的树木或破坏植被。施工单位应加紧与渔政部门的联系和协商,水下施工过程应接受专家指导,尽量避开鱼类洄游产卵季节,施工时应采用相应的干扰措施驱赶鱼类,以避免对鱼类的伤害。施工场地开挖前,先剥离 30cm 的表层熟土,暂时存放在各自场边,待施工结束后14用于表层覆土。施工完毕后,将开挖土方回填,在扰动地表的范围内撒播草籽,及时恢复地面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在各港区施工场外围设置排水沟
31、、沉淀池,生产废水经沉淀后排放。施工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清场,以便尽快恢复植被。结合工程措施弥补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场,包括利用工程构筑物营造利于水生生物附着的亲水护坡、护岸等,如利用编织物护岸、营造蜂窝状护岸等。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失进行生态补偿,后开展渔业资源恢复工作,每年定期开展增殖放流。5.3 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施工场地的选址必须远离居民集中区域,距离至少在 300m 以外;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施工设备低噪声运行状态;尽量避免夜间作业,减少噪声干扰。 营运期在居民集中居住区航道段禁止夜间鸣笛,以减少船舶交通噪声对航道沿线居民正常生活、休息的干扰。航道管理部门应加强
32、船舶的管理,禁止船机设备噪声达不到船检要求的船舶进入航道从事运输活动。5.4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施工期施工期建筑材料堆放场地置于距离村庄 200m 以外的空旷位置,采取必要防尘措施。汽车运输砂土、水泥、碎石等易起尘的物料要加盖蓬布、控制车速,陆域施工场地、运输道路应定期清扫洒水。 营运期航道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船舶的管理,尽量减少船舶废气污染。在集中居民居住区航道段及各港区和连接道路利用空地进行植树绿化,改善周边地区环境空气以及声环境。5.5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施工场地内设垃圾堆放场地,集中堆放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并定期清运15至附近垃圾填埋场处置。船舶垃圾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接收处理。5.6
33、 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计划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安排时应详细考虑施工过程对过往船舶可能造成的影响,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尽量减少不利影响。在施工前将施工水域及作业计划呈报当地海事和航道维护部门批准,并会同航道、海事、船舶等相关单位商讨施工期间的通行处理措施。加强施工期航道维护管理,增加航标设置,合理划分施工水域和航行水域。航道管理部门应联合当地相关部门成立事故应急组织机构,沿线航道管理站、港区配备事故应急设备,制定船舶溢液事故应急预案。各类船舶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向事故应急中心及有关单位报告,启动事故应急反映,减缓船舶事故溢油对环境的污染影响。166 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分析
34、6.1 环境合理性分析6.1.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拟建项目属于航道建设项目,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40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征求意见稿中第一类鼓励类中的水运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6.1.2 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的合理性分析项目建设基本避开了河段内的生活用水取水口、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岸线,对行洪、河势有利,项目选址较为合理。6.2 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符合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江苏省沿江港口布局规划等规划文件。6.3 公众参与评价通过对
35、工程河段附近居民采取问卷调查和网上公示相结合的方式征求项目沿线公众意见。从调查结果来看,拟建航道整治沿线居民均支持项目建设,对航道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有一定认识,也对项目建设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评价针对公众意见,反馈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予以采纳。177 结 论长江下游福姜沙河段双涧沙护滩工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建成后,长江江苏段干流通航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江苏省沿江港口布局规划。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可使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控
36、制在最低程度。工程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程承包商在签定工程承接合同中应有明确的条款,对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予以承诺,并制定严格的违约处罚程序。工程监理单位应根据环评报告、设计图纸、招标文件等编制环境监理方案,严格按照环境监理方案执行监理工作。评价认为工程设计已考虑了环境保护的要求,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下一步的设计中应进一步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公众参与调查表明,航道沿线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普通群众、受影响居民均支持该项目建设。综上所述,长江下游福姜沙河段双涧沙护滩工程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