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问题解决型成果修改示例.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80410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解决型成果修改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问题解决型成果修改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问题解决型成果修改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问题解决型成果修改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问题解决型成果修改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小组概况2选题依据2现状调查2活动目标7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8制定对策 15对策实施 15效果确认 26巩固措施 27下步打算 281东 区 东 g3孤 北孤 北 1Ng3-4 D1-6中 二 北中 二 北 Ng5中 一 区中 一 区 Ng5中 二 南中 二 南 Ng6渤渤 21 Ng3-4稠 油 环稠 油 环5稠 油 环稠 油 环Ng6稠 油 环稠 油 环南 区南 区 Ng5-6 孤 南 4井 区南 区 东南 区 东中 二 中 东中 二 中 东 Ng5D1-3井区D24-3井 区孤 南201-6中 二 北中 二 北 Ng4中 一 区中 一 区 Ng6西 区西 区 Ng5-6 东 区 东孤

2、 北孤 北 中 二 北中 二 北中 一 区中 一 区 中 二 南中 二 南渤渤 稠 油 环稠 油 环稠 油 环稠 油 环稠 油 环稠 油 环南 区南 区 孤 南 井 区南 区 东南 区 东中 二 中 东中 二 中 东 井区 井 区孤 南中 二 北中 二 北中 一 区中 一 区西 区西 区前 言孤岛采油厂位于渤海之滨、黄河入海口北闾,隶属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是全国八大高效开发油田之一。含油面积 115.6km2,地质储量45156104t,已连续开采 43 年,累计生产原油 16640104t。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原油开采也由单一的常规水驱开发过渡到了以稠油热采、化学

3、驱为主,常规水驱开发为辅的多元方式开发。2010 年孤岛采油厂稠油热采年产油量达到了 138 万吨,占到采油厂原油年总产量的40%,成为最主要的稳产措施。热采大队成立于 2003 年,现有 8 个基层队,管理着 13 座活动式注汽锅炉,年注汽能力 60104t,承担着孤岛油田稠油油藏、零散区块及边远井的热采注汽施工。热采三队成立于 2003 年 9 月,现有职工 63 人,65以上为 35 岁以下青工,管理着 6、11两座活动式注汽站,累计完成注汽井 230 余口,完成蒸汽量 50104t,为孤岛采油厂的稠油热采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图 1 孤岛油田稠油热采分布图2一、小组概况表 1 小 组

4、概 况小组名称 热采三队 QC 小组 累计接受 TQC 教育 20 小时/人年建组时间 2004 年 3 月 TQC 获证 100%课题类型 攻关型 活动日期 2010.03-2010.12注册登记号 SGC-RC-003-2010 活动时间 32 小时活动次数 15 次活动方式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本课题注册时间 2010 年 3 月活动课题 降低注汽锅炉吨汽耗水量成 员 简 介序号 姓名 年龄 文化程度 职务职称 组内分工1 程若江 37 大学 工程师 组 长2 赵盛礼 26 大学 助 工 方案设计3 苗会清 36 大专 工程师 现状调查4 吴卫国 38 技校 站 长 流程改造5 李 刚 3

5、1 高中 安全员 安全监督6 岳 峰 33 大专 工程师 质量监督7 董宪彬 35 技校 班 长 现场试验8 王 强 36 高中 职 工 计量检测9 王学军 35 技校 资料员 资料整理10 韩保锋 31 大学 技术员 现场试验方法指导:文凤余 技术顾问:苏敬宝热采三队 QC 小组自 2004 年成立以来已发布 QC 成果 7 项,荣获胜利石油管理局以上奖励 3 项,获国家专利 1 项。制表人:赵盛礼 制表时间:2010 年 3 月 2 日二、选题依据在稠油热采注汽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注汽干度、水质达标率、锅炉热效率、吨汽耗水量等八项经济技术指标,其中吨汽耗水量是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热采注汽过

6、程中,注汽锅炉每产生一吨(水当量)高温高压湿饱和蒸汽额外消耗的清水量。2009 年,热采三队完成注汽井 31 口,完成蒸汽量 7.95104t,平均吨汽耗水量 0.31m3/t。根据中石化“三基”创建活动的要求,名牌热采队的吨汽耗水量指标要低于 0.2m3/t。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成功争创名牌热采队,我们 QC 小组决定以“降低注汽锅炉吨汽耗水量”为课题展开攻关。3三、现状调查1、注汽锅炉吨汽耗水现状针对选定的课题,小组成员首先对 6#、11#两座活动式注汽站 2009 年的注汽耗水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见表 2) 。表 2 2009 年吨汽耗水量统计表站号 序号 井号 注汽时间

7、 注汽量/t 耗水量/m 3 吨汽耗水量/m 3/t1 GDN31X209 1.101.21 2002 633 0.316 2 GD2-34X530 2.12.12 2202 705 0.320 3 GDNB76X33 2.183.5 3006 928 0.309 4 GDX2-603 3.93.21 2201 661 0.300 5 GDN31X203 4.214.30 1880 596 0.317 6 GDN24X505 5.15.13 2471 789 0.319 7 GDN10X504 5.196.2 2892 927 0.321 8 GDGN206-1 6.136.27 2265 7

8、12 0.314 9 GDGN206-3 6.297.14 2592 794 0.306 10 GDGN201-3 7.238.3 2387 716 0.300 11 GD1-13P614 10.410.20 3260 1057 0.324 12 GDN10-605 10.2511.5 2231 685 0.307 13 GD2-34-527 11.711.19 2442 766 0.314 14 GDN32X4 11.2612.21 5004 1491 0.298 6小 计36835 11460 0.311 1 GDGB1X18 12.251.1 1210 381 0.315 2 GD1-1

9、6X524 1.61.19 2223 711 0.320 3 GDGB1X10 2.233.12 2864 904 0.316 4 GDGB1X28 3.223.30 3073 921 0.300 5 GD2-32X533 4.124.22 2525 805 0.319 6 GD2-33N534 4.265.5 2007 642 0.320 7 GD2-33-528 5.196.1 2249 699 0.311 8 GDN32X301 6.307.7 1608 485 0.302 9 GDGB1-27 7.158.1 3001 930 0.310 10 GDGB1-26 8.18.16 300

10、2 961 0.320 11 GDGB1-02 8.168.29 3086 926 0.300 12 GDGB1X18 8.319.12 2513 754 0.300 13 GD2-36X527 9.169.27 2415 758 0.314 14 GDGB1X10 10.610.21 3114 943 0.303 15 GDGB1-16 10.2611.4 1722 539 0.313 16 GDGB1X17 11.511.18 3011 964 0.320 17 GDGB1X28 12.412.17 3024 903 0.299 11小 计42647 13226 0.310 总 计7948

11、2 24686 0.311 制表人:赵盛礼 制表时间:2010.3.24数据来源:热采三队注汽日报 、 水电计量台帐统计时段:2008.12.25-2010.12.17 调查人:苗会清、赵盛礼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9 年热采三队的平均吨汽耗水量为 0.31m3/t, 两座活动式注汽站的吨汽耗水量差别不大,各注汽井的吨汽耗水量波动较小(图2) ,极差值为 0.026m3/t。吨 汽 耗 水 波 动 图0.2800.2850.2900.2950.3000.3050.3100.3150.3200.3250.33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6#

12、吨 汽 耗 水 量 /m3/t11#吨 汽 耗 水 量 /m3/t平 均 值2、注汽工艺流程及水耗分析为了进一步找到降低吨汽耗水量的攻关方向,小组成员对热采注汽工艺流程及流程中的耗水情况进行了分析:锅炉给水树脂软化罐(除硬)除氧器(脱氧)储水罐(缓冲)注汽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热采井水源冲洗用水 进盐用水 置换用水生活用水 清洗设备用水清水蒸汽再生耗水其他耗水注:图中 表示流量计图 2 2009 年吨汽耗水量波动图制图人:赵盛礼 制图时间:2010.3.75注汽锅炉工艺水汽流程(图 3)共有水源、储水罐、树脂软化罐、除氧器、注汽锅炉、热采井 6 个关键点,5 个中间过程,其耗水主要包括再生耗

13、水和其他耗水两个方面(图 4) ,各部分耗水情况见表 3。注汽耗水再生耗水其他耗水生活耗水清洗设备耗水冲洗耗水置换耗水进盐耗水制表人:苗会清 制表时间:2010.3.9数据来源: 热采三队注汽日报 、 水电计量台帐统计时段:2008.12.25-2010.12.17 调查人:苗会清、赵盛礼由图 5、表 3 可以看出:再生耗水,包括冲洗用水、进盐用水、置换用水三部分,占吨汽耗水总量的 90.8%;其他耗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清洗设备用水两部分,占吨汽耗水总量的 9.2%。这部分用水是野外流动作业必不可少的,同时表 3 2009 年 6#、11#注汽锅炉各部分耗水统计表单位:m 3再生耗水 其他耗

14、水 项目 站别 总耗水量 耗水量 所占比例 耗水量 所占比例6# 11460 10406 90.8% 1054 9.2%11# 13226 11998 90.7% 1228 9.3%合计 24686 22404 90.8% 2282 9.2%图 4 注汽耗水树图图 3 注汽工艺流程图制图人:程若江 制图日期:2010.3.8图 5 注汽锅炉各部分耗水对比图制图人:苗会清 制图时间:2010.03.096图 6 水处理软化器工作流程图 制图人:李刚 制图日期:2010.3.21这部分用水已经通过水表计量以及相关的考核制度进行了规范,不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因此,小组成员重点对再生耗水情况进行了调查

15、分析。3、再生耗水现状再生耗水是指为恢复树脂交换能力,保证水处理软化器正常工作(分为运行和再生两个过程,图 6)时消耗的水,其用水多少由再生次数和单次再生耗水量 两个因 素决定:总 再生耗 水量=再 生次数单次再生耗水量小组成员对再生次数和单次再生耗水量情况展开进一步调查分析:(1)再生次数:再生次数就是水处理制水周期的周期数,等于生产蒸汽量与单次制水量-周期制水量(水处理一个运行周期内生产出锅炉合格水的量)的比值。小组成员对 6#、11#两注汽站 2009 年的水处理运行日报 、 注汽日报进行查阅统计,发现 6#注汽站生产 3.6835104t 蒸汽,再生次数为 409 次;11#注汽站生产

16、 4.2647104t 蒸汽,再生次数为 426 次;两站共生产7.9482104t 蒸汽,再生 835 次,平均生产 95.2t 蒸汽就要再生一次,即平均周期制水量只有 95.2m3。在当前锅炉用水水质硬度为 250-270mg/L 的情况下,6#、11#两站的水处理软化器理论周期制水量最大为 150m3,因此,周期制水量低大大增加了再生耗水量。(2)单次再生耗水:由表 3 知 2009 年两站再生耗水 22404m3,两站共再生 835 次,平均单次运行 停止 浸泡一级正洗二级正洗进盐反洗置换参数设置运行过程 再生过程70.310.2000.10.20.30.4活 动 前 目 标 值决决决

17、决决图 7 再生各步耗水饼分图再生耗水量为 26.8m3。再生过程分为反洗、进盐、浸泡、置换、一级正洗、二级正洗等六个步骤,小组成员对单次再生耗水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表 4、图 7) ,从图表中看出再生过程中一级正洗、二级正洗用水量占到单次再生用水量的 80%以上。表 4 再生各步耗水统计表注汽站 反洗 进盐 浸泡 置换 一级正洗 二级正洗 合计耗水(m 3) 6# 2.5 1.2 1.2 10.2 10.1 25.2耗水(m 3) 11# 2.8 1.5 1.4 11.4 11.3 28.4耗水平均 2.65 1.35 0 1.3 10.8 10.7 26.8制表人:李刚 制表日期:20

18、10.3.13结论: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发现,注汽锅炉水处理周期制水量低和单次再生过程中的一、二级正洗耗水量大是导致吨汽耗水量高的主要问题。四、活动目标1.制定目标本次活动目标:吨汽耗水量由 0.31m3/t 降到 0.20m 3/t。 (见图 8) 。目标制定依据:中石化基层“三基”创建名牌基层队经济技术指标-吨汽耗水量考核标准0.20m 3/t。2.目标可行性分析(1)中石化要求的名牌注汽队吨汽耗水量应低于 0.20m3/t。(2)降低锅炉吨汽耗水量可以从提高周期制水量-降低再生次数和图 8 小组活动目标柱状图制图人:程若江 制图日期:2010.3.218降低单次再生耗水量两方面做工作。假设周

19、期制水量提高 25%,即由 95.2m3提高到 119m3,则再生次数降为:79482119=667.9668(次)如要实现吨汽耗水量 0.2m3/t 的目标,则单次再生耗水量需降到:(794820.20-2282)668=20.38(m 3)则一级正洗、二级正洗单次耗水量降低幅度为(26.8-20.38)(26.8-5.3)100%=29.86%也就是说周期制水量提高 25%,一级正洗、二级正洗耗水量降低 30%,即可以实现吨汽耗水量低于 0.20m3/t 的目标。因此,我们认为目标可行。五、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1.原因分析小组成员应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对所选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绘制出周期

20、制水量低和一、二级正洗用水量大影响因素关联图(图 9) 。一、二级正洗耗水量大周期制水量低设备处理能力不饱和计量误差大 水源不固定再生切换时间提前 水硬度高杂质多正洗参数设定不合理 设备维护不到位可再用水浪费缺少回收装置树脂处理能力差树脂更换不及时人员技术水平低操作不当再生系统不完善树脂品质差 培训力度不够再生时机未优化作业环境差计量仪表不准确周期制水量参数设置小图 9 影响因素关联图制图人:程若江 制图日期:2010.4.12再生外排水质无法自动判别9根据影响因素关联图可以看出:影响周期制水量设置低和一、二级正洗耗水量大的边缘因素有六个:(1)作业环境差;(2)计量仪表不准确;(3)再生时机

21、未优化;(4)培训力度不够;(5)再生系统不完善;(6)树脂品质差。2.要因确认小组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并按计划表的安排逐条进行确认(见表5) 。表 5 要因确认表序号 边缘因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标准 负责人 完成日期1 作业环境差不同水源对吨汽耗水量的影响程度现场调查 影响程度 董宪斌李刚 2010.4.162 计量仪表不准确 计量仪表校验结果 调查检测 仪表合格率 苗会清赵盛礼 2010.4.163 再生时机未优化再生时机是否达最佳调查、测试周期制水量参数设定是否优化苗会清王强 2010.4.184 培训力度不够 培训情况 调查分析员工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岗位要求韩保锋王强 2010.4

22、.185 再生系统不完善 再生系统是否完善 现场调查、检测分析可再用水是否回收利用程若江苗会清 2010.4.226 树脂品质差 树脂品质 调查、检测 树脂合格率95% 王学军赵盛礼 2010.4.23制表人:王强 制表日期:2010.4.12要因确认一: 作业环境差活动式注汽属于野外流动作业,搬迁频繁,水源、场地都不固定,不同水源水质存在一定差别。小组成员对 2009 年两注汽站因搬迁而导致的水源更换及吨汽耗水情况进行了调查(见表 6) 。10表 6 不同水源对吨汽耗水量影响统计表站号 序号井号 注汽时间 是否搬迁 是否更改水源水源硬度/mg/L吨汽耗水量/m3/t1 GDN31X209 1

23、.101.21 是 是 253 0.32 2 GD2-34X530 2.12.12 是 是 260 0.32 3 GDNB76X33 2.183.5 是 否 260 0.31 4 GDX2-603 3.93.21 否 否 260 0.30 5 GDN31X203 4.214.30 否 否 260 0.32 6 GDN24X505 5.15.13 否 否 260 0.32 7 GDN10X504 5.196.2 否 否 260 0.32 8 GDGN206-1 6.136.27 是 是 253 0.31 9 GDGN206-3 6.297.14 否 否 253 0.31 10 GDGN201-3

24、 7.238.3 否 否 253 0.30 11 GD1-13P614 10.410.20 是 是 259 0.32 12 GDN10-605 10.2511.5 否 否 259 0.31 13 GD2-34-527 11.711.19 是 是 267 0.31 14 GDN32X4 11.2612.21 是 是 260 0.30 6小 计搬迁 7 次 水源更改 6 次 258 0.31 15 GDGB1X18 12.251.1 是 是 253 0.31 16 GD1-16X524 1.61.19 否 否 253 0.32 17 GDGB1X10 2.233.12 否 否 253 0.32 1

25、8 GDGB1X28 3.223.30 否 否 253 0.30 19 GD2-32X533 4.124.22 是 是 260 0.32 20 GD2-33N534 4.265.5 否 否 260 0.32 21 GD2-33-528 5.196.1 否 否 260 0.31 22 GDN32X301 6.307.7 是 是 265 0.30 23 GDGB1-27 7.158.1 是 是 263 0.31 24 GDGB1-26 8.18.16 否 否 263 0.32 25 GDGB1-02 8.168.29 否 否 263 0.30 26 GDGB1X18 8.319.12 否 否 26

26、3 0.30 27 GD2-36X527 9.169.27 是 是 265 0.31 28 GDGB1X10 10.610.21 是 是 261 0.30 29 GDGB1-16 10.2611.4 否 否 261 0.31 30 GDGB1X17 11.511.18 否 否 261 0.32 31 GDGB1X28 12.412.17 否 否 261 0.30 11小 计搬迁 6 次 水源更改 6 次 260 0.31 总 计搬迁 13 次 水源更改 12 次 259 0.31 制表人:岳峰 制表日期:2010.4.1511水 源 水 质 与 吨 汽 耗 水 量 关 系 图200210220

27、230240250260270280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0.280.290.300.310.320.33水 源 硬 度 /mg/L吨 汽 耗 水 量 /m3/t由表 6 和图 10 可以看出,不同的水源水质硬度在 250-270mg/L 以内,变化不大;吨汽耗水量也在很小范围波动,受水源影响小。此外,注汽锅炉所用水都是地下管线输送,所含杂质较少,清水在进入储水罐及树脂软化罐前均有过滤装置,水源杂质对周期制水量影响小。同时,水源不固定是由活动注汽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属于客观因素,故确认为非要因。要因确认二: 计量仪表不准确小组成员采

28、取随机抽查的方式,抽检 6#、11#两站在用水表、电磁流量计等计量仪表,校验结果见表 7:表 7 计量仪表抽检结果统计表序号 仪表名称 安装位置 数量 精度 校验日期 校验单位 校验情况1 普通水表 水罐 2 A 级 3.8 合格2 电磁流量计 树脂软化罐 2 0.1 3.9 合格3 电磁流量计 除氧器出口 2 0.1 3.9技术质量监督中心合格制表人:李刚 制表日期:2010.4.16从表 7 可看出两注汽站在用清水计量仪表全部合格。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有专人负责流量计检验工作,按期校验;出现问题时及时更换、检修;水表按技术标准安装,降低计量误差。不存在计量仪表不准确而导致正洗参数设定不合理

29、和再生时间提前的状况,故确认为非要因。图 10 不同水源水质硬度与吨汽耗水量关系图制图人:岳峰 制图日期:2010.4.1512要因确认三: 再生时机未优化水处理再生是一个全自动过程,运行过程中当实际制水量达到设定值时自动转为再生。小组成员调查发现,6#、11#两注汽站水处理软化器最大理论周期制水量为 150m3,而现场生产中我们一直沿用设备出厂时厂家推荐的参数(6#站周期制水量设定为 90m3;11#站周期制水量设定为 100m3)运行,没有对再生时机进行精细分析。小组成员改变不同的周期制水量参数,并对 6#站水处理软化器运行过程中出水水质进行了现场实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 8:表 8 6#注

30、汽站出水水质随制水量变化情况统计表(一)序号 制水量/m 3一级软化罐出水硬度/mg/L二级软化罐出水硬度/mg/L序号 制水量/m 3一级软化罐出水硬度/mg/L二级软化罐出水硬度/mg/L1 10 2 0 8 110 12 02 50 2 0 9 120 32 03 60 2 0 10 130 63 04 70 3 0 11 140 162 15 80 3 0 12 150 258 16 90 3 0 13 160 258 17 100 6 0 14 170 258 2制表人:董宪彬 制表日期:2010.4.17从表 8 数据可以看出制水量超过 140m3时,二级软化罐出口水质硬度才发生变

31、化。在注汽过程中,二级软化罐是对一级软化罐水处理的缓冲,保证最终处理水质硬度必须为 0。可以肯定,在周期制水量设定为 90m3或 100m3时,二级软化罐的处理能力未发生任何作用,富余水处理能力较多,造成再生用水量大。因此,根据一级软化罐出口硬度的变化,选择水处理软化器的合适再生时机改变周期制水量,可以较好地减少再生次数,降低再生用水量。图 10 现场再生正洗水外排13因此,水处理再生时机的选择对周期制水量影响较大,故确认为要因。要因确认四: 培训力度不够我队非常重视职工培训,采取每周一课、岗位练兵、月度考核等形式对全队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年均职工培训达 40 课时以上。为了检查职工技术水平,对

32、两注汽站 32 名一线操作工进行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考试,其总成绩中基础理论知识占 40%,实践操作技能占 60%,成绩统计如下:表 9 热采三队职工抽考成绩统计表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人数 12 18 2 0比例% 37.6 56.2 6.2 0制表人:韩保锋 制表日期:2010.4.18考核结果表明:所有一线员工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考核成绩全部合格,良好率达 93%以上,热采三队职工技术水平完全能胜任岗位要求,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存在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不到位、树脂更换不及时等现象,确认为非要因。要因确认五: 再生系统不完善为了彻底清除软化器树脂罐内

33、的再生产物和剩余的再生液,在再生后期要进行一、二级正洗。小组成员现场调查发现,两注汽站正洗参数严格按照设备要求和结合现场实际检测情况设定,一、二级正洗有明确的停止判定标准,为了保证锅炉给水水质,一、二级正洗用水量已达最低水平,无法再降低。但是小组成员对 6#注汽站一、二级正洗水进行化验检测,发现在一级正洗 28min、二级正洗 26min 时,正洗排出水已经满足水处理用生水标准(表 10) ,可以回收二次利用,由于水处理设备设计时未考虑回收这部分水,未设计回收装置,现场生产中只能将这部分水按污水处理直接注入单井管线回联合站进行处理,造成了可再用水的浪费。人数 项目成绩14表 10 水处理再生外

34、排水水质化验结果统计表编号 正洗时间 硬度(mg/L) 碱度(mg/L) 总矿化度(100mg/L)1# 生水 264 238 62# 1 3012 297 302.773# 5 845 305 96.964# 10 352 255 42.915# 15 132 255 23.336# 20 67 255 13.857# 25 28 255 8.858# 28 23 255 6.599# 30 20 245 6.1210# 35 15 203 5.6111# 40 15 201 5.6512# 1 28.8 201.0 43.3613# 10 16.8 245.2 23.614# 20 11.

35、2 245.2 10.7515# 23 9.4 245.2 8.4616# 25 8.7 248.0 7.1517# 26 8.2 247.0 6.2718# 28 7.5 248.1 5.7619# 30 7.0 250.5 5.5820# 40 6.3 250.5 5.47制表人: 吴卫国 制表时间:2010.4.22取样地点:热采 6#活动注汽站 检测单位:技术检测中心 测试日期:2010.4.22因此,由于再生系统不完善,水处理再生系统未对正洗外排可用水回收利用,造成了一、二级正洗耗水量大,故确认为要因。要因确认六: 树脂品质差树脂品质的好、差会极大地影响水处理的时间,增加吨汽耗水量。

36、热采三队现用 0017 钠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树脂的交换当量和其他性能符合要求。生产厂家的树脂在进入采油厂之前,会由油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发送至采油厂,再由采油厂技术检验机构对树脂进行第二次抽检,两次检验合格后再发送至使用单位。经过了解,在用的 0017 型树脂在多年来的抽检过程中无任何质量问题。同时,我们委托采油厂技术监督中心对两15注汽站软化器中的树脂进行检测,树脂透明、无破损,物理性质良好,工作交换能力在 49000mg/L 以上,处理能力良好,树脂合格率 100%。对三队树脂更换台帐进行查看,两站树脂添加、更换及时,不存在因树脂品质差而增加再生耗水量的状况。故确认为非要因。结

37、论:经现场验证,最终 QC 小组确定影响周期制水量低和一、二级正洗用水量大的要因为:再生时机未优化、再生系统不完善。六、制定对策根据确定的要因以及需要实现的目标,QC 小组成员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对策如下(表 11):表 11 对策措施表序号 要因 对 策 目 标 措 施 地 点 负责人 完成时 间1再生时机未优化优化调整再生时机提高周期制水量25%以上1、现场测定出口水质硬度2、数据分析3、优化调整周期制水量6#、11#注汽站 赵盛礼2010.2-2010.52再生系统不完善增设再生外排水监测、回收装置降低一、二级正冼用水量30%以上1、测定出口水质2、方案设计3、线路、流程改造回收可用水4、

38、试用改进6#注汽站 程若江2010.2-2010.7制表人:王强 制表日期:2010.5.5七、对策实施(一)优化调整再生时机对策的实施:1、软化器树脂罐处理能力分析为了找到最佳再生时机,即周期制水量最佳设置标准,小组成员在GDD20X17 井注汽现场对 6#软化器处理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分析:检测水源水质硬度为 258mg/L,树脂体积为 0.73m3,根据周期制水量理论计算公式(下式)得理论周期制水量为 141m3。周期制水量理论计算公式:DLZ=CV/H16式中:DLZ理论周期制水量,m 3;C树脂工作交换能力,对于 0017 阳离子交换树脂,其 C 值取 50000mg/L;V树脂体积

39、,m 3;H生水硬度,mg/L。从表 12 中数据可以看出制水量在 130m3时,软化器出水水质依然合格。为了找到再生最佳点,充分发挥水处理制水能力,小组成员加密硬度检测点:表 12 6#注汽站出水水质随制水量变化情况统计表(二)序号 制水量 /m3一级软化罐出口硬度/mg/L二级软化罐出口硬度/mg/L序号 制水量 /m3一级软化罐出口硬度/mg/L二级软化罐出口硬度/mg/L1 80 3 0 8 125 47 0 2 90 3 0 9 130 63 0 3 100 6 0 10 132 79 0 4 105 8 0 11 133 88 1 5 110 12 0 12 135 103 1 6

40、 115 21 0 13 140 152 1 7 120 32 0 14 145 223 1 制表人:董宪彬 制表日期:2010.5.1005010015020025080 87 94 101 108 115 122 129 136 1430.00.20.40.60.81.01.2一 级 软 化 罐 出 口 硬 度 /mg/L二 级 软 化 罐 出 口 硬 度 /mg/L从表 12 和图 11 可看出,当一级罐出水硬度达 88mg/L 时,二级罐出水图 11 不同水源水质硬度与吨汽耗水量关系图制图人: 董宪彬 制图时间:2010.5.2317开始有硬度,水质不合格,最大制水量为 133m3。所

41、以在一级出水硬度到88mg/L 以前,必须转组再生;同时考虑到日常工作中 1h 巡检化验一次水质和水源水质会有微小波动,为了充分保证水处理最终水质硬度始终为 0,考虑极端情况 1h 最大制水 9m3,我们预留 1.4h 余量,最佳周期制水量可设为120m3,也就是一级出水硬度小于等于 32mg/L。2、现场试用及效果评价小组成员将 6#注汽站周期制水量由 90m3调整到 120m3(提高 33.3%)现场试用。考虑到水源水质硬度波动会对周期制水量的设置有一定影响,我们在 6#注汽站利用不同水源水质硬度注汽的过程中,对水处理软化器出水水质进行了检测(表 13):表 13 优化调整后出水水质统计表

42、序号 水源硬度/mg/L 一级软化罐出水硬 度/mg/L 二级软化罐出水硬度 /mg/L1 253 28 0 2 258 30 0 3 259 30 0 4 260 31 0 5 261 31 0 6 263 33 0 7 265 33 0 制表人:王强 制表日期:2010.5.15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一级树脂罐出水水质波动不大,二级树脂罐出水水质始终为 0,可以保证锅炉给水水质。实施效果:再生时机的调整使得周期制水量提高了 33%,大于目标预测值 25%,大大降低了再生次数,从而降低了锅炉吨汽耗水量。(二)增设再生外排水监测、回收装置对策的实施:1、设计思路及原理方案由于一、二级正洗时间只有

43、80min,现场人工测试外排水质劳动强度会大大增加,且时间来不及,根据水处理用水中 Cl-和矿化度两个重要指标,18小组成员打算采用再生外排水的电导率作为判定标准,用电导率仪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再生外排水水质,并将监测信号远传水处理控制系统和原水进行对比,从而实现自动回收。根据设计思路,小组成员设计了回收装置原理方案及流程改造方案(图12、图 13) 。回收装置原理方案:该系统由测量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三部分和管线流程组成,其构成了一个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测量部分主要由一个电导率仪和一个电磁流量计构成,完成再生外排水流量和电导率的实时监测采集;控制部分在水处理现有 PLC 控制系统基础上,改造

44、线路,修改再生程序,实现监测采集的信号输出至触摸屏并能和设定值判断比较,进而控制执行部分动作;执行部分主要有两个气动阀和管线流程组成,实现回收水进入储水罐。电导率测试仪、电磁流量计PLC控制器 1#、2#气动阀再生外排水是否回收再生外排水电导率、流量人机交互界面触摸屏实时监测 判断比较 执行测量部分 控制部分 执行部分流程改造方案: 图 12 回收装置原理图制图人: 赵盛礼 制图时间:2010.5.2319在排污管线出口附近安装电导率测试仪和电磁流量计,检测排出水的电导率和流量,并进入 PLC 程序器进行处理。在排污管线出口和储水罐间增设一段流程,其上安装常闭气动阀,利用再生外排水自身压力将回

45、收水压至储水罐;排污管线出口安装一常开气动阀。2.可行性验证及程序设置(1)用电导率作为回收水分界可行性验证电导率的测量原理其实就是按欧姆定律测定平行电极间溶液部分的电阻。电导率的大小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当电导率低于一定值,溶液中离子浓度也就低于一定值,在理论上可以找到一点,使其满足生水用标准。小组成员采取现场试验测量的方法,对一、二级正洗外排水的电导率、硬度、碱度、总矿化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测量(表 14、表 15) 。表 14 一级正洗外排水水质变化统计表序号 一级正洗时间 (min) 硬度(mg/L) 碱度(mg/L) 总矿化度(100mg/L) 电导率(ms/cm)1 1 3012

46、297 302.77 189.32 5 845 305 96.96 76.23 10 352 255 42.91 39.24 15 132 255 23.33 21.35 20 67 255 13.85 12.66 25 28 255 8.85 8.17 28 23 255 6.59 6.08 30 20 245 6.12 5.89 32 16 210 5.84 5.310 35 15 203 5.61 5.111 38 15 201 5.48 5.012 40 15 201 5.65 5.2制表人:苗会清 制表日期:2010.5.20图 13 回收装置流程设计图制图人: 赵盛礼 制图时间:2

47、010.5.2620表 15 二级正洗外排水水质变化统计表序号 二级正洗时 间(min) 硬度(mg/L) 碱度(mg/L)总矿化度(100mg/L)电导率(ms/cm) 备注1 1 28.8 201.0 43.36 39.6 12 5 21.3 261.9 32.50 27.4 53 10 16.8 245.2 23.6 18.9 104 15 13.6 245.2 16.6 13.5 155 20 11.2 245.2 10.75 9.4 206 23 9.4 245.2 8.46 7.4 237 25 8.7 248.0 7.15 6.4 258 26 8.2 247.0 6.27 5.8 267 28 7.5 248.1 5.76 5.6 288 30 7.0 250.5 5.58 5.5 309 35 6.8 250.5 5.58 5.4 3510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