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屋顶花园的资料.docx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79819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屋顶花园的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屋顶花园的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屋顶花园的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屋顶花园的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屋顶花园的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荷载问题是前提 屋顶应采用整体浇筑或预制装配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作结构层,有条件者,可用隔热防渗透水材料制成的“生态屋顶块”。一般情况下,要求提供千克平方米以上的外加荷载能力。同时在具体设计中,除考虑屋面静荷载外,还应考虑非固定设施、人员数量流动、外加自然力等因素。为了减轻荷载,应将亭、廊、花坛、水池、假山等重量较大的景点设计在承重结构或跨度较小的位置上,同时尽量选择人造土、泥炭土、腐殖土等轻型材料。屋顶绿化的形式应考虑房屋结构,设计时以屋顶允许承载重量为依据。必须做到:屋顶允许承载重量一定厚度种植层最大湿度重量+一定厚度排水物质重量+植物重量+ 了解好这些之后,就应根据屋顶实际承重能力,设计不

2、同功能的屋顶花园。防水排水是关键 为了保证种植屋面上的植物既能培育生长,又要防水和排除积水,做到不渗不漏,才能满足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如果一旦发生渗漏现象,整个屋面必须翻工重做,不但工程量大,费用也较昂贵,因此,防水排水问题是解决好荷载问题之后最重要的问题了。在本设计中的屋顶防水处理采用的是 1、 :水泥砂浆铺好厚度为毫米毫米的找平层; 2、 用毫米厚的聚酯卷材和毫米厚的抗根卷材做好防水层, 3、 用:水泥砂浆做好厚毫米的保护层; 4、 用厘米厘米厚的卵石做好排水层; 5、 用每平方米克克的聚酯无纺布做好过滤层; 6、 最后是厘米厚的植物土壤层。 如此选材和施工,就可根治屋顶花园的渗漏问题。3

3、.1 屋顶花园的防水处理全国建筑协会防水专业委员会理事邓天宁认为,屋顶花园的防水要比一般住宅防水要求高一级,即起码是二级防水,二层柔性防水层。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叶林标将种植屋面各构造层次分为七层:种植介质、隔离过滤层、排水层、耐根系穿刺防水层、卷材或涂膜防水层、找平层和找坡层。隔离过滤层是在种植介质和排水层之间,采用无纺布或玻纤毡,可以透水,又能阻止泥土流失。隔离过滤层的下部为排水层,排水层可采用专用的、留有足够空隙并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塑料排水板、橡胶排水板或粒径为毫米毫米、厚度毫米以上的鹅卵石组成。耐根系穿刺防水层是起隔断根系以免破坏防水层作用的,通常采用铝合金卷材、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

4、烯土工膜、聚氯乙烯等作为耐根系穿刺防水层。卷材或涂膜防水层是在耐根系穿刺防水层下部再铺设的道具有耐水、耐腐蚀、耐霉烂和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适应性强的卷材(如高分子卷材)或防水涂料等的柔性防水层。找平层是用水泥砂浆等找平以便在其上铺设柔性防水层。找坡层则是为了便于迅速排除种植屋面的积水,宜采用结构找坡,其坡度宜为。3.2 屋顶花园的排水防水层中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防水问题。一般通过屋面坡度排至屋面排水沟或排水管,如排水不畅会引起植物烂根现象。 种植土的选择是重点 种植介质是屋面种植的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层。由于屋顶承重所限,要求所选用的种植介质应具有自重轻、不板结、保水保肥

5、、适宜植物培育生长、施工简便和经济环保等性能。一般可选用种植土、草炭、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细砂和经过发酵处理的动物粪便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泥炭可作为主要的栽培基质,它的容重很小,一般干重在 0.2-0.3 克/厘米 2 间,而普通土壤的容重是 1.25-1.75 克/厘米 3,湿重约在 1.9-2.1 克/厘米 3 间。由此可以推算出泥炭在干重时是普通土壤重量的 18-20%,而湿重是普通土壤重的 33%,建造屋顶花园如果 100%用泥炭,则可减轻 2/3-3/4 的重量。当然,建造屋顶花园不可能全用泥炭。一则全用泥炭相对成本偏高,二则全用泥炭的最大缺陷是抗风固根力不够强。因此在

6、实际使用中一般采用在二份普通土中渗入一份泥炭做成混合土来建造屋顶花园。或者还可加入适量的糠灰。这样不仅可减轻土基重量的 25-30%,而且也改善了土基的透气性和土基的养分,所以说,泥炭是建造屋顶花园的理想材料。种植层的厚度一般依据种植物的种类而定:草本1530 厘米,花卉小灌木 3045 厘米,大灌木 4560 厘米,浅根乔木 6090厘米,深根乔木 90150 厘米。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 设计屋顶花园时应注意一个问题负荷量有限。而屋顶花园往往比较高 , 所以风力也比较大 ,另外还有屋顶土层薄、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湿度小、水份小,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喜光,温差大,耐寒、耐热、耐旱、耐瘠,生命力旺

7、盛的花草树木。最好是灌木、盆景、草皮之类的植物,总之使用须根较多的树种,水平根系发达,能适应土层浅薄的要求,尽量少使用高大有主根的乔木,若要使用重大的乔大,种植位置应设计在承重柱和主墙所在的位置上,不要在屋面板上。还应该注意的就是屋顶的种植土是采用轻质的,再加上屋顶较高,所以高大乔木的抗风能力明显的弱于地面上,因此,要采取加固措施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可以使用无土栽培的草坪,带芳香和彩色的植物应用这样我们不需要出门也一样能闻到花香。草地与灌木之间以斜坡过度。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意屋顶的乔木较少灌木和草本花卉较多,所以我们设计时特别要做到树木花草高矮疏。化茧成蝶 2008-03-25 09:39安

8、全第一位,荷载最重要 安全是屋顶绿化的保证,决定屋顶绿化的成败。屋顶绿化的安全,包括建筑结构承重、防水设施的安全使用,以及屋顶四周的女儿墙、防护栏、人员进出口、大型植物的安全牢固等。每个部分、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安全中最重要的就是屋顶的荷载,它由静荷载和动荷载组成。静荷载是屋面构造层、绿化构造层、植被层等所产生的屋面荷载。动荷载指由积雪和雨水回流、人员走动及建筑物修缮等工作所产生的屋面荷载。屋顶花园设计时,尽可能把较重的荷载如园林小品、亭阁、假山置石、水池选择在建筑承重的位置上(梁、柱、承重墙) 。做好防水、排水是关键防水排水是屋顶绿化的关键,故在设计时应按屋面结构进行多道防水设施,做好防

9、排水构造的系统处理。各种植物的根系均具有很强的穿刺能力,为防止屋面渗漏,应先在屋面铺设具有阻根功能的防水材料。防水层施工完成之后,应进行 24 小时蓄水检验,经检验无渗漏后,在其上再铺设排水层,排水层可用塑料排水板、橡胶排水板、PVC 排水管组成。排水层上放置隔离层,其目的是将种植层中因下雨或浇水后多余的水及时通过隔离层过滤后排出去,以防植物烂根,同时也可将种植层介质保留下来,以免流失。隔离层可采用重量不低于 250gm2 聚酯纤维土工布或无纺布。最后,在隔离层上铺置种植层。基质要营养环保,更要轻根据屋顶绿化的立地条件,基质层除了满足植物生长条件外,还需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蓄水能力和空间稳定性

10、的轻质材料层。一般土壤很难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屋顶绿化一般采用各类介质来配制人工土壤。目前应用最理想的是珍珠岩人工土壤。屋顶花园植物品种的选择屋顶花园植物选择应符合屋顶立地条件的特点,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植物多样性和共生性原则,以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相对稳定、滞尘控温能力较强的本地常用和引种成功的植物为主。(2)以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等为主,原则上不用大型乔木,有条件时可少量种植耐旱小型乔木。小乔木最好种植在木桶或木箱等容器中,并放在承重墙或承重柱上。(3)应选择须根发达的植物,不宜选用根系穿刺性较强的植物,防止植物根系穿透建筑防水层。(4)选择阳性、耐瘠薄、粗放

11、管理的浅根性植物。 (5)选择抗风、耐旱、耐高温的植物。(6)选择抗污性强,可耐受、吸收、滞留有害气体或污染物质的植物。屋顶绿化在技术方面已经不成问题,在费用方面由于没有土地成本,因而是城市中心区最省钱的绿化方式。目前最主要是解决城市管理者和群众的认知度问题,一旦人们认识到了屋顶绿化的巨大意义,它将会像手机、电脑、汽车一样来到我们中间,很快会走入我们的生活。目前,北京存在 8000 万平方米、全国有 73 亿平方米的秃屋顶需要进行绿化。如果这些秃屋顶的 50%进行了绿化,我们的城市将会变成宜居城市。正如中国工程院陈俊愉院士为国际屋顶绿化促进中心的题词:屋顶绿化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屋顶绿化

12、是一个新兴行业,也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产业。这是落实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对建造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答案(2)屋顶覆土式绿化要遵循一定的施工顺序。首先,屋顶要铺设隔根层,目的是将植物根系与防水结构隔开。接着要加入沥水层。这样在浇灌或下雨时,可以保证排下的水不带走植物土壤,否则排下的水就都是“泥汤儿”了。最后才是覆上种植土层,种植植物层。所有的这些工序,规范施工中一个都不能少。选择在屋顶种植的植物一定是耐旱、抗晒的植物。比如佛甲草、垂盆草、宿根类景天植物等。这样做一是节水,二是减少管理成本。不建议市民种植树类。因为树的根系穿透力大,很可能破坏防

13、水结构。另外,树类需要的覆土层更厚,这又增加了屋顶的承重负担。个别有条件的区域可以间或种植少量的作为点缀。而在屋顶做简单盆栽绿化的市民,在选择植物时也要充分了解其生长习性,尽量选择耐旱、抗晒的植物,提高成活率。匿名 回答采纳率:25.8% 2012-09-29 11:02园林绿化苗木在种植时候首先要注意到负重、排水、防水,金屿园林,屋顶绿化设计,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绿色生活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CECS072004 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382004 斜屋顶下可居住空间技术规程 CECS123:2001 户外广告设施钢结构技术规程 CECS1482003 防静电瓷质地板地面工

14、程技术规程 CECS1552003 膜结构技术规程 CECS1582004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159:2004 建筑用省电装置应用技术规程 CECS1632004 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CECS1652004 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技术规程(试用)CECS167 200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CECS1752004 聚丙烯复合塑料隔离护栏应用技术规程 CECS1762005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 CJ/T174-2003 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CJ/T188-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100-200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15、数据标准 CJJ103-2004 建筑门窗术语 GB582386: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582486: 建筑门窗扇开、关方向和开、关面的标志符号 GB582586: 平开钢门基本尺寸系列(32,40mm 实腹料)GB5626.1 86: 平开钢窗基本尺寸系列(25mm 实腹料)GB5626.286: 平开钢窗基本尺寸系列(32mm 实腹料)GB5826.386: 实腹钢窗检验规则 GB5827.186: 空腹钢窗检验规则 GB5827.286: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2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72002 建筑外窗水密性能分级及检测

16、方法 GB/T71082002 铝合金门 GB/T8478-2003 铝合金窗 GB/T8479-2003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42002 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52002 空腹钢纱门窗检验规则 GB848687 空腹钢门 GB915588 实腹钢门 GB915688 实腹钢纱门窗 GB915788 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 GB1122889 PVC 塑料窗建筑物理性能分级 GB11793.189 PVC 塑料窗力学性能、耐候性技术条件 GB11793.289 PVC 塑料窗力学性能、耐候性试验方法 GB11793.389 建筑外窗采

17、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119762002 住宅卫生间功能和尺寸系列 GB1197789 建筑外门的风压变形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1368592 建筑外门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1368692 预拌混凝土 GB/T14902-2003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GBJ286 木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5-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796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

18、61999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9986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J10087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GBJ10187 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01 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GB5022695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2002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GB/T

19、50340-2003 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 GB50342-200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50346-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推拉不锈钢窗 JG/T411999 彩色涂层钢板门窗型材 JG/T1151999 踏步 JG/T1202000 建筑木门、木窗 JG/T122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执手 JG/T124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合页(铰链) JG/T125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传动锁闭器 JG/T12620

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滑撑 JG/T127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撑挡 JG/T128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滑轮 JG/T129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半圆锁 JG/T130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增强型钢 JG/T131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固定片 JG/T1322000 PVC 塑料悬转窗 JG/T1402001 建筑产品分类和编码 JG/T151-2003 钢质多功能户门门框型材 JG/T152-2003 上滑道车库门 JG/T153-2003 电动伸缩围墙大门 JG/T154-2003 电动平开、推拉围墙大门 JG/T155

21、-2003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JG158-2004 住宅远传抄表系统数据专线传输 JG/T162-2004 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通用标准 JG/T165-2004 建筑门窗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 JG/T168-2004 住宅楼梯预制混凝土梯段 JG3002.192 住宅楼梯预制混凝土中间平台 JG3002.292 住宅楼梯栏杆、扶手 JG3002.392 钢天窗 上悬钢天窗 JG/T3004.193 PVC 门窗帘吊挂启闭装置 JG/T3005.193 推拉钢窗 JG/T3014.194 推拉自动门 JG/T3015.194 平开自动门 JG/T3015.294 PVC 塑料门 J

22、G/T301794 PVC 塑料窗 JG/T301894 形钢筋混凝土天窗架 JG/T30251995 住宅厨房排烟道 JG/T30281995 住宅内隔墙轻质条板 JG/T30291995 轻型金属卷门窗 JG/T30391997 开平、推拉彩色涂层钢板门窗 JG/T30411997 住宅厨房排风道 JG/T30441998 铝合金门窗型材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 JG/T3045.11998 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 JG/T3045.21998 冷轧扭钢筋 JG30461998 PVC 塑料地弹簧门 JG/T3051 1998 电动开门机 JG/T30521998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

23、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14-20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252000 房地产业基本术语标准 JGJ/T30-2003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JGJ3587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JGJ3687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899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JGJ3987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087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4187 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标准 GBJ478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988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JGJ572000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

24、范 JGJ5888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JGJ6099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JGJ61-2003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290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JGJ6489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691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89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JGJ74-200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03 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JGJ76-2003 港口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JGJ8692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 JGJ9193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95-2003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0

25、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14-2003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JGJ/T11998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12299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12499 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 JGJ127200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 JGJ140-2004 那你们到 http:/ 2010-04-29 20:19聚氯乙烯(PVC )门窗合页(铰链) JG/T125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传动锁闭器 JG/T126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滑撑 JG/T127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撑挡 JG/T1282000

26、 聚氯乙烯(PVC )门窗滑轮 JG/T129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半圆锁 JG/T130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增强型钢 JG/T1312000 聚氯乙烯(PVC )门窗固定片 JG/T1322000兂窷尛孒 2010-04-29 23:50安全第一飘飘拳 回答采纳率:25.0% 2010-04-30 08:561、设计坡屋顶时,梁配筋后,必须自校梁底标高,算出其净高,看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楼梯等入口处。 2、设计坡屋面时,屋脊(阳角、阴角)处,梁可适当减小,当板跨较小时,可以不设梁,否则可能影响使用,净高不足,再者,也会造成看上去影响美观。 3、楼梯柱(中间平台作用处

27、)应该全程加密,因为该柱为短柱。 4、对于迎水面保护层为 50mm 的混凝土墙,应在 50mm 内增设 8#150 双层双向的钢筋网片,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5、对于梁高的取值,应该考虑建筑空间的需求,要和建筑协商好净高要求。 6、写字楼、商场等 8m 跨梁,取 300x800 的梁不好,应取 350x700,对于一些大跨度公键,梁宽应适当加大,应取 300 以上,最好取 350、400 ,因为: 梁宽加宽,抗剪有利,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 350 宽的梁,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径减小。 主梁加宽,有利于次梁钢筋的锚固。 7、对于柱的大小,应该尽量做到按轴压比控制,轴压比相差不宜大于 0.

28、2,当建筑有要求时,应和建筑协商好该问题。 8、对于高层建筑,顶层板考虑到刚度突变很大,宜加厚到 150mm,应充分分析计算结果,判断结构类型。 9、梁配筋时,应充分考虑梁的锚固长度,特别是次梁,应尽量满足图集要求。 10、板配筋时,应注意级、级钢的区别(是否有弯钩) ,以及板厚不同时,千万注意不能把钢筋拉通。 11、画大样图时,一定要对照建筑大样图和立面图,以达到建筑的里面要求。 12、梁配筋时,应注意腰筋的设置,单侧腰筋应大于 0.1bhw。 13、柱配筋时,应同时满足配筋率、箍筋、主筋、角筋、最小体积配筋率的要求。 14、后浇带应按新规范加强。 15、高层建筑中,楼板开大洞后,宜按 JG

29、J3-2002 第 4.3.8 条加强。 16、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 8m,否则应开结构洞。 17 施工起拱: 求出短期挠度 (12 长期) 再带入规范求出起拱值 18 外露以及天面板需有抗渗防裂的考虑 ,按弹性法计算 一般用一级 8 号间距 200 拉通, 其余由计算另加;抗裂筋越小越密越好,可人为要求增加凳子筋,以增加刚度. 19 悬挑梁定要注意面筋的加强, 箍筋全长加密,验算挠度,尤其是大于 1 米长度的. 20 连梁超限问题:连梁多短而刚 刚度折减,可直接减去梁高,模拟刚度折减,用算出来的梁内力安在原高梁之上配筋验算 21 地下室集水井与承台不能重合, 应先由建筑初定,再结构核对

30、,最后提交建筑设备配合。 二.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针对目前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墨守成规的现象,提倡采用概念设计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师的创造性,推动结构设计的发展。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 在不断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体现 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每个设计单位都在为彻底甩掉图板而做努力。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

31、循规范、手册、图集,等待建筑师给出一个空间形成的方案(非结构的) ,使用计算机,然后设法去完成它,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画图匠而已。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与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凭极限状态设

32、计也很难估计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的。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目前,人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

33、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即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

34、容忽视的。美国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然而避免这种情况,概念设计的思想不妨是个好方法。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 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

35、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 S 呢?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 ;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 ,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 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正广泛地深入展开。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适用效果。而我国由于经济、技术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在工程界还未被广泛地

36、应用。 同时,在目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中,概念设计的思想也应得到延伸。在 1976 年唐山地震中,天津市加固的 2 万间民房无一倒塌,但天津第二毛纺厂三层的框架厂房,却因偏重于传统构部件的加固 ,忽视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判断,造成不合理的加固使抗震薄弱层转移,仍然倒塌。 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并将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的分体系的力学概念讲解。尤其在专业梁详图: (1).梁上有次梁处( 包括挑梁端部) 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

37、,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 1/4 柱宽,并宜小于 1/3 柱宽。 (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 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 。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

38、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 300 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 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 大挑梁外露者除外) 。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

39、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梁净高大于 500 时,宜加腰筋,间距 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 (12).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13).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 4 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

40、。 (14).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 20%左右。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 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 20%。 (15).框架梁高取 1/101/15 跨度,扁梁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扁梁的箍筋应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边。 (16).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17).梁宽大于 350 时,应采用四肢箍。 1、设计坡屋顶时,梁配筋后,必须自校梁底标高,算出其净高,

41、看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楼梯等入口处。 2、设计坡屋面时,屋脊(阳角、阴角)处,梁可适当减小,当板跨较小时,可以不设梁,否则可能影响使用,净高不足,再者,也会造成看上去影响美观。 3、楼梯柱(中间平台作用处)应该全程加密,因为该柱为短柱。 4、对于迎水面保护层为 50mm 的混凝土墙,应在 50mm 内增设 8#150 双层双向的钢筋网片,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5、对于梁高的取值,应该考虑建筑空间的需求,要和建筑协商好净高要求。 6、写字楼、商场等 8m 跨梁,取 300x800 的梁不好,应取 350x700,对于一些大跨度公键,梁宽应适当加大,应取 300 以上,最好取 350、400

42、,因为: 梁宽加宽,抗剪有利,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 350 宽的梁,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径减小。 主梁加宽,有利于次梁钢筋的锚固。 7、对于柱的大小,应该尽量做到按轴压比控制,轴压比相差不宜大于 0.2,当建筑有要求时,应和建筑协商好该问题。 8、对于高层建筑,顶层板考虑到刚度突变很大,宜加厚到 150mm,应充分分析计算结果,判断结构类型。9、梁配筋时,应充分考虑梁的锚固长度,特别是次梁,应尽量满足图集要求。 10、板配筋时,应注意级、级钢的区别(是否有弯钩) ,以及板厚不同时,千万注意不能把钢筋拉通。 11、画大样图时,一定要对照建筑大样图和立面图,以达到建筑的里面要求。 12、梁配筋

43、时,应注意腰筋的设置,单侧腰筋应大于 0.1bhw。 13、柱配筋时,应同时满足配筋率、箍筋、主筋、角筋、最小体积配筋率的要求。 14、后浇带应按新规范加强。 15、高层建筑中,楼板开大洞后,宜按 JGJ3-2002 第 4.3.8 条加强。 16、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 8m,否则应开结构洞。 17 施工起拱: 求出短期挠度 (12 长期) 再带入规范求出起拱值 18 外露以及天面板需有抗渗防裂的考虑 ,按弹性法计算 一般用一级 8 号间距 200 拉通, 其余由计算另加;抗裂筋越小越密越好,可人为要求增加凳子筋,以增加刚度. 19 悬挑梁定要注意面筋的加强, 箍筋全长加密,验算挠度,尤

44、其是大于 1 米长度的. 20 连梁超限问题:连梁多短而刚 刚度折减,可直接减去梁高,模拟刚度折减,用算出来的梁内力安在原高梁之上配筋验算 21 地下室集水井与承台不能重合, 应先由建筑初定,再结构核对,最后提交建筑设备配合。 二.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针对目前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墨守成规的现象,提倡采用概念设计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师的创造性,推动结构设计的发展。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 在不断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体现 在设计规范、

45、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每个设计单位都在为彻底甩掉图板而做努力。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图集,等待建筑师给出一个空间形成的方案(非结构的) ,使用计算机,然后设法去完成它,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画图匠而已。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与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则采用以概率

46、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计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的。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目前,人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

47、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

48、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即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然而避免这种情况,概念设计的思想不妨是个好方法。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 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 S 呢?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 ;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 ,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