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文技巧.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6797875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代文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代文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代文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代文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考现代文本阅读答题模式指导编写:卞建容 2011-5-22 【现代文阅读图示】人与他情 人 人物事 人与自我 物 人与社会、民族、国家 理 人与自然【现代文文体意识】(1)散文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如下方面内容: 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 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 议论性散文议论见长典型言行杂感随想(2)小说要抓住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小说体裁的特点。熟悉情节、人物和环境和人物及主题之间的密切关系。 熟悉小说这一叙事体裁的写法。比如小说人物刻画的方法、环境描写的技法、主题揭示的手法等。 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比如人物、语言和结构等鉴赏方法。(3)传记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2、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真实性和艺术性结合。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选文兼具史实性和文学性。 熟悉传记文学的写法。从创作方法来说,传记可分为历史传记和文学传记。文学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方式写作,即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人物生平,以平实明快的叙述为主,穿插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评说,增加一点抒情和议论的色彩。 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理解“评”与“传”的关系。评传是“评”与“传”的结合,是把对传主的评价2与对其生平的叙述结合起来的一种传记。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期的

3、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4)明确新闻的特点及其要素 新闻真实性、时效性和新闻价值。 了解新闻、通讯作品的内容要素、结构特点及其作用。如消息结构包括标题、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现代文的常见主题】1、乡情怀旧类对故乡过去时光、童年生活温馨画面的怀念和回忆;对现在城市物化生活的反思;对理想生活的希望。故乡给自己的帮助。2、精神家园类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丰实;精神家园与物质世界的冲突与反思;人与自己的相处;人的精神力量的赞美。3、人生哲理类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人的成长活体,乐观积极,勤奋向上,乐于拼搏,敢于挑战。如何享受人生。4、人性人情类人性的微

4、妙和复杂;小人物、普通人的悲喜人生及反思;关注民生;人与他人、社会的相处。团结协作;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5、文化文明类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和出路的追寻;现代物质文化的反思;文明价值与意义的追寻。文化寻根、文明的发展及代价反思。6、民族国家类对民族心理、习惯、传统审美情趣的认同和反思;对个体自身命运的关照;国家自豪感,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7、人与自然类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自然的保护与开发;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对自然原始阳刚之美的礼赞【具体方法的指导】一、如何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3先要总说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角度分别解答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1)人

5、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环境描写分为自

6、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例如 2008 年高考浙江卷所选小说乌米 ,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就为我们提供了主人公乌米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她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了人物的命运。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

7、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4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 2008 年高考江苏卷所选

8、小说侯银匠 ,虽然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可是小说的主要文字却是写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全面总结出侯菊的形象特点。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 2008 年高考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 ,文章语言含蓄,内容抽象,考生需认真分析小说的主题,敏锐地认识到作者对“父亲”的选择是肯定的,才能够正确分析出“父亲”的性格特征,从而准确地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二、结构作用题(开头、中间、结尾、线索)应从对表达思想主旨的作用和结构作

9、用两方面思考(一)开头部分作用:1、为下文作铺垫、伏笔、张本2、介绍背景或情况,让读者了解事情原委,为情节展开提供依据或背景、蓄势3、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勾勒环境,烘托人物心情 4、引用名句,增强气势,增强底蕴,吸引读者,突出中心 5、设置悬念,引人入胜6、概括内容,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 7、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主旨 8、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明中心9、与下文某一情节对比或呼应10、营造抒情氛围,奠定抒情基调11、交代写作缘由,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二)中间部分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结构、情感两部分分类)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

10、代原因,进而另一个片断的叙写。2、照应题目3、照应上文,转换话题4、为下文某一情节做铺垫、反衬或对比55、总领后文,突出文章的主旨6、引起下文(三)结尾部分作用:1、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2、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3、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使文章浑然一体4、照应题目5、总结全文7、总领上文8、强化、深化、升华了的思想感情9、照应或总结上文某一段落10、言已尽而意无穷,引起人们的思考,含蓄委婉,深化主题11、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四)线索的作用1、组织材料2、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3、呼应文章主题文章的线索主要是: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物品

11、;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事件的发展变化;时间。三、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用来交待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分析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貌(肖像)描写的作用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性格等 表现了文中的“我” (作者)的心理感受(二)神态描写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思想性格等(三)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的作用6 形象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四)心理描写的作用形象

12、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时间的时间和地点,季节或气候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 衬托或揭示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预示人物的命运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交代人物活动环境,提供故事情节发展的背景(六)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渲染环境气氛 侧面表现特点,衬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 象征和暗示主旨 深化文章主题;不同环境的对比,突出主旨,深化主旨四、理解概括某些段落的的内容与作用。 (理解句段类考题)(一)设问方式:某段或句在全文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或句;某段或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二)规范

13、思路: 从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在句中)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在开头) ;总结上文的作用(在文末) 。结构上的作用:1、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铺垫或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2、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与前文照应(呼应) ,使结构严谨。3、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4、推动情节的发展7 从写作手法上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等。 从内容上注意抓中心句与结构句(承上启下句、总结上文句)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思想性格,揭示了全文的主旨。五、

14、分析句段选材特点及作用:1、设问方式:作者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作者写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作用是什么;作者是选择这几个方面来写,好不好?2、规范思路: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六、现代文常见修辞的表达及其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 ,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15、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对比中有正比,就是平常说的衬托,术语有侧面烘托 衬托(烘托) ;有反比,就是平常说的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8七、品味词语文章的重要词句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2、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3、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

16、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八、如何鉴赏文章写作特色或表达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1、修辞角度:拟人等2、表现手法:对比、夸张、象征、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反复。3、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4、选材特点: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以小见大;表现、突出了中心5、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过渡、照应、线索6、语言风格:是否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平实、自然、亲切,饱含感情、含蓄,文学色彩浓,幽默风趣。7、主旨

17、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富有哲理,表达了的深刻思考或反思等。8、句式特点:短句、长句 节奏明快等九、有关表现手法类题目解题思路:(1) 、确认所用表现手法。(2)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或效果,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1、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对某种精神的解读:引出,突出主旨。心灵的慰藉,情感寄托的载体。3、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4、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

18、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9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5、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6、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7、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8、以小见大:表现人、事。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9、反语(反讽):有 2 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

19、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10、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11、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12、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什么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13、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加深或者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时间预作暗示。作用是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1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

20、期待,从而引起下文。15、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16、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17、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18、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十、有关表达方式类题目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

21、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10(1)描写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主体事物。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

22、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描写方法:a 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近到远、由低到高 b 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声音-色彩-气味-形状c 描写景物的结合技巧: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侧结合 点面(场面)结合d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e 细节描写白描(2)记叙倒叙:指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作用: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插叙:指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作用: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

23、,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11照应: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伏笔: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呼后应。(3)议论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 、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 、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4)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直接

24、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5)说明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注意表达的语言: 1、记叙性语段 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议论性语段 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3、说明性语段 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十一、文章写景的特点赏析1、修辞角度2、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3、描写景物的顺序:远近、上下、高低、内外4、动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5、色彩角度:烘托、对比

25、6、虚实角度:想象、以虚写实、虚实相生十二、小说悬念揭示段的作用121、结构安排:照应开头,揭示悬念;出人意料,使文章一波三折,达到戏剧性的表达效果2、主旨表达:更强烈的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化主旨,进一步引发读者的思考十三、文章所选“典型景物”的作用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1) 、结构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串连事件的线索;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2) 、内容角度:渲染了的气氛;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的感情十四、题目的内涵或作用题常见的作用有:1、标明文章行文

26、线索线索2、文眼、新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揭示文章中心,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4、概括全部情节,点出核心的部分情节5、交代主要人物,或点明主次人物关系6、直接表现主题,或含蓄表现主题,引起读者的兴趣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 (线索 悬念) (2)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13(5)表现手法 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如何分析散文标题的作用1、

27、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雷抒雁彩色的荒漠 (全国卷 1) 、杨振声书房的窗子 (湖北卷) 画家黄永厚 (江苏卷)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张炜木车的激情 (浙江卷) 、周劼人寂静钱锺书 、张炜耕作的诗人 (广东卷)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 (山东卷) 、张笑天上善若水(江苏卷)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林举岳桦 (全国卷 2) 、楚岩老屋 (天津卷)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概括故事情节

28、、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标题用意答题思路指津】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如 2009 年汕头一模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 为题目有何用意?”(1)标题“黄昏渡” 至少包括时间“ 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2) “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

29、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 2009 年珠海二模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 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14()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 ()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化了小说主题。如

30、2009 年佛山二模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如 2009 年惠州二模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 ”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 (1 分)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白

31、痴”相呼应, (1 分)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 (1 分)同时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 (1 分)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1 分) ,以“白痴” 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 (1 分)十五、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字行吗?为什么?(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十六、一句话中某两

32、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十七、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1、 分析景物本身的特点;2、 分析在烘托气氛、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3、 分析在情节安排与推动上的作用;4、 分析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5、 分析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15十八、不同人称作用题答题程式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第一人称则便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情真挚。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拉近距离,便于抒情,有真切感、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确

33、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1、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2、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3、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十九、现代文常见语言风格言语优美,辞采风丽,精辟深刻,富于哲理,典雅凝重,底蕴深厚,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犀利辛辣,激愤尖锐,幽默诙谐,活泼生动,简洁明快,质朴自然,平白如话,不加雕饰。(1)指明风格特征;(2)概述画面和氛围;(3)表现了的思想主旨二十、小说的常识1、小说是通过

34、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3、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二十一、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概括题)答题技巧:16(一)故事情节概括题:(1)设问方式: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

35、(2)规范思路: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情节安排及其作用类题:(1)设问方式: 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某一情节设计得好不好?为什么? 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2)规范思路:指出技巧+分析在原文是怎样体现的+表达效果。技巧: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埋下伏笔、总结上文、倒叙、插叙、补叙等。作用: 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可能表现两个方面:表现了人物的某种情感,塑造人物某种性格; 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开头“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 ,结尾可能“照应上文”或“总结全文”或“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中间可能“推动情节的

36、发展 ”或“造成情节陡转” 。 对主旨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华主旨等。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二十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角度: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好人文精神”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探究)1、设问方式: 理解文中某个疑难观点;17 质疑文中某种自相矛盾的观点; 深层理解文中某个句子的含义

37、或手法的作用。2、规范思路:观点+文本依据+自己的分析。 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 结合具体手法进行分析。关于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内涵:1、 文学作品的意蕴一般从三个基本要素解读,即个体情感,时代精神和共性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由浅表到深层地、多向性地解读文学作品的意蕴。2、人文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人的价值观念是一种普遍的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

38、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3、民族心理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华传统文化中两千五百年来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封建宗法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儒家文化强调伦理道德、社会责任、人际关系与群体意识。如勤劳俭朴,自强不息;求同务实,谦和持中;家庭为重,亲疏有别;伦理为纲,尊卑有序;但是它压抑个性自由,缺乏平等意识,没有科学、民主的人文精神与尚武、创新意识。主要内涵:富于凝聚力;富于同化力;爱好自然,追求光明

39、;主静,爱好和平;中庸、稳重;一统性;知足。4、优秀传统: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5、传统美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个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是: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主张建立和谐的社会人伦关系,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186、人的价值:由人生活在世界上面临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可分为人的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人的自然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在于人格;人的社会价值在于对社会作出贡献;人的自然价值在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益于自然生态的平衡。二十三、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角度: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原因、作品影

40、响、社会风气等1、设问方式: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的意图(目的)是什么。2、规范思路: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分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陈述理由;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总结自己的观点。3、思考过程: 读懂原文,弄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 知人论世。 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 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常见模式:看分作答,4 分 2 种,6 分 3 种(保险 4 种)揭示了,借以表达感情对的失落和惋惜(痛惜、遗憾)对的担忧(忧虑、焦虑)对的批评 对的肯定 对的反思(

41、思考)对的赞扬 对的期待 对的希望(呼吁)2010全国卷大河家17 题:(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 ,这是为什么?(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有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第一问(分):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19第二问(分):提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二十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1、理解文中特定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答题技巧:(一)理解词语的含义:1、设问方式:文中某词

42、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理解文中某个词语;文中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文中某个词能否替换,为什么?2、规范思路:(1)问指示代词“这” “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2)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语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了限制+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对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3)品味词语: 分析

43、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表面意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情感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4)解释词语含义: 词的表面意思; 该词在文中概括的意义(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依据词语前后句述说的内容,20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 ; 对生动形象的词语理解要化为平易朴实(还原法)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设问方式: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某句话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观点或态度) ;文中作者说“” ,对这句话你是怎

44、么理解的?2、规范思路:(1)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 进行语法分析。复句抓第一层次,整体把握句意,单句抓主干明确陈述对象,抓枝叶明确内涵。 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 (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结尾句等) 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审视题干中的提示语。(2)句子的特定含意: 概括意义:理解具有概括意义的句子(中心句、归结句) ,要分析句子本身的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认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哲理意义: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意。(3)句子的深层含意:比喻意义、象征意义、附加意义(双关义) 。二十五、有关戏剧的一些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45、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舞台艺术。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戏剧”实指剧本。基本要素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在戏剧文学中,戏剧冲突具体表现为剧本人物的性格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1)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1、高度个性化 2、丰富的潜台词 3、富于动作性(2)戏剧语言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必要的舞台说明(3)戏剧的特点21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第一,更典型、更集中、更强烈

46、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二十六、文中引用某人的话、典故、诗句(从结构和思想层面考虑)1、 回应文章的前面某一段落或语句,前后照应;2、 证明感受有相同之处,强化作者的观点;3、 画龙点睛,深化主旨,升华中心;4、 使文章充满文化底蕴,文学性和韵味,回味无穷;5、 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二十七、文中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去写过去的生活或写另外一个人?(结构与思想)1、 为下文出现作衬托、反衬或对比,进而表现主旨;2、 为的出现、发展、变

47、化等提供依据、提供环境背景等;3、 表达对过去一种状态或人事的怀念和赞美,借以表达对当下生活状态和形势的思考。二十八、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文章大体通读一便,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看看要分析的段落,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结合全文进行回答。1、以时间为线索:常是以时间的变化或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2、以事件为线索,以做某件事为线索.如就以“我”回忆藤野先生为线索。 3、以某事为线索。如背影一文的线索是背影。 4、以见闻为线索,如故乡就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5、以某人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是文字中,某人往往是文章中的贯穿线索人物,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 6、以感情为线索。这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藤野先生的暗线是爱国主义感情,又如阿长与山海经 一文,以“我”对阿长的“讨厌、憎恨、崇敬、怀念”这一感情变化为线索。 7、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222008 湖北卷雾第 19 题: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6 分)答案: 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 、 “欣赏” 、 “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 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