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物流管理摘要传统的物流是指物质实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流动,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加快物流速度,提高准确率,减少库存,降低成本。现代物流一般是由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与上述功能相关的物流信息等构成 1。在整个物流的服务过程中,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程参与。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握商品的流动。通过物流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物流提供作业支持、管理支持,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关键字:现代物流,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技术目录国内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物流的现状与问题 .1第三方物流 .
2、3物流信息系统 .5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5现代物流技术及应用 .71国内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物流的现状与问题在“十一五”末期的 2010 年,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可达125 万亿元和 2.7 万亿元,与“十五”末期的 2005 年相比,双双实现了总量翻番,年均分别增长 21%和 16.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约为 18%左右,可望比 2005 年降低 0.3 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经济效益 1000 多亿元;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可达 7%左右,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 16%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3、现代物流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物流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回顾国内物流的发展,目前呈现出以下特点:物流产业地位显著提高;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物流企业加速成长;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信息化运用和技术创新取得时效;行业基础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对外开放迈开新步伐;政策环境有所改善 2。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
4、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2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
5、务。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年国内物流发展走得还是一条粗放式发展模式的道路,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引起企业管理层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物流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出现地区性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在本地建设物流中心,都想把本地建成国内一流的物流基地。从而出现了“物流热”的问题。
6、也因此导致了部门分割的问题,使物流的管理效率地下,物流系统运转不畅通等问题。这样不仅不能物流行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延误物流发展的进程,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产生负面的影响。(2)国内物流企业总体竞争力弱。尽管有少数几家大型物流企业,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规范的运作、明晰的战略、合理的人力资源组合、必要的学习能力。在企业竞争战略方面更多采用低价竞争,而缺乏着眼于客户需求的提供量身定做的增值服务能力。没有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在物流管理上的标准制度。(3)国内在物流方面的教育更不上发展的速度。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部门分割的学科体系仍然在国内物流教育领域发挥着主导地位,大部分高校
7、还沿袭传统学科教育,很少尝试新的学科体系,再加上国内的物流人才较少,这使得学生不能学到系统的物流知识,无法领会到“物流”思想的真谛和“第三利润源”的魅力。(4)物流装备和技术水平还不高。一是国内对物流行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在此行业的投资较少,因此导致物流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企业的技术参差不齐。使得在具体运作中造成服务的不规范,增加运行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3第三方物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事业形态和物流管理模式,在全球范围都有高速发展,引起了广大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所谓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
8、cs,简称 TPL 或 3PL)管理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活动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现代物流作业方式。一般常把参与第三方物流管理服务的物流企业称之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彼此间的物流合作方式称为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又常称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伙伴或物流外部化。第三方物流管理是生产经营企业一种新型的“物流外包”(Outsourcing)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快速应
9、变能力。它是工业经济时代已经形成的社会分工与协作组织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和演化。 (一)市场的环境特点是生产经营企业实行“物流外包”的根本原因。目前市场竞争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市场的变异性增强,买方市场上顾客购买欲望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由于技术变革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加剧,市场竞争的焦点由成本竞争越来越转向产品性能、服务质量乃至新产品开发速度的竞争,生产经营企业控制库存成本、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资金、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的限制,传统的“大而全” 、“小而全” ,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
10、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经营组织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迫使企业必须走“物流外包”的道路。另一方面,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优秀的专业物流管理知识和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益、系统协调效益,第三方物流管理可以成为各生产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从而大大降低生产经营企业的物流成本4和存货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回笼率。 2.竞争的地域逐渐由区域转向全球。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顾客服务满意度,现代生产经营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而把物流管理等主业以外的工作加以外部化,即所谓的第三方物流管理。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外包”
11、提供了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管理模式,突破了企业的界限。过去由于市场交换中的信息搜寻、协作分工而付出的成本比较大,所以生产经营企业必须把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物流等一系列活动集中在企业内部进行。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间跨时空的合作日益便利,大大降低了企业协作交易费用,生产经营企业可以和其他的物流企业结成动态联盟,把精力和资源集中于自己最擅长的活动上,而把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交给合作伙伴来完成。以信息网络为依托,通过把企业的内部优势资源和外部优势资源进行迅速有效的整合,生产经营企业可以创造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12、为建立“物流外包”模式提供了指导思想。 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主导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其能力决定的。一家公司的能力的差别是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差别。特殊能力也叫核心能力,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竞争对手无法仿制,或仿制的成本代价很大,企业的核心能力即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企业特别是新立企业,很难具有全面的资源优势,企业如果把资源分散到各个环节上,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建立。而采用外包模式,一方面生产经营企业通过集中资源与力量,选择自己专长的领域,并在该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有利于确立自己
13、的核心优势,同时物流外包还可以突破企业内部资源约束,减少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时间成本。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的优质服务既可满足生产经营企业复杂多变的物流服务要求,同时又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蓬勃发展,从而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生产经营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够获得如下的利益:5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较低的资金投入或是无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存货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回笼率;较高的资本回报率;有利于开拓国际业务;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并有利于新产品的适时推出。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物流管理者执行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
14、提供信息的交互系统,它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3。物流信息系统是建立在物流信息的基础上的,只有具备了大量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才能发挥作用。在物流管理中,人们要寻找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来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就必须传递和处理各种与物流相关的情报,这种情报就是物流信息。它与物流过程中的订货、收货、库存管理、发货、配送及回收等职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物流活动顺利进行。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物流信息系统与各种物流作业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有效管理物流作业系统的职能。它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随时把握商品流动所带来的商品量的变化;二是提高各种有关物流业务的作业效率。物流系统包括运输系
15、统、储存保管系统、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其中物流信息系统是高层次的活动,是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涉及到运作体制、标准化、电子化及自动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现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的关系型数据库、条码技术、EDI 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活动中的人工、重复劳动及错误发生率减少,效率增加,信息流转加速,使物流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它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指挥和控制6系统,可以分为多种子系统或者多种基本功能。通常,可以将其基本功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
16、据的收集和输入 物流数据的收集首先是将数据通过收集子系统从系统内部或者外部收集到预处理系统中,并整理成为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后再通过输入子系统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这一过程是其他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开始收集和输入的信息不完全或不正确,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就可能是实际情况完全相左,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衡量一个信息系统性能时,应注意它收集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以及校验能力和预防和抵抗破坏能力等。 (2)信息的存储物流数据经过收集和输入阶段后,在其得到处理之前,必须在系统中存储下来。即使在处理之后,若信息还有利用价值,也要将其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储
17、功能就是要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无论哪一种物流信息系统,在涉及信息的存储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存储量、信息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信息系统是不可能投入使用的。(3)信息的传输 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一定要准确、及时地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否则信息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了。这就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克服空间障碍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前,必须要充分考虑所要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只有这些因素符合物流系统的实际需要时,物流信息系统才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4)信息的处理 物流信息
18、系统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数据和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数据是得到信息的基础,但数据往往不能直接利用,而信息是从数据加工得到,它可以直接利用。只有得到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才算发挥。 7(5)信息的输出 信息的输出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后一项功能,也只有在实现了这个功能后,物流信息系统的任务才算完成。信息的输出必须采用便于人或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在输出形式上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由于现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的关系型数据库、条码技术、EDI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活动
19、中的人工、重复劳动及错误发生率减少,效率增加,信息流转加速,使物流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物流技术及应用在现代物流核心活动的各个层次中,高效率的物流活动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从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到物流进程优化乃至整个供应链各项资源的可视化,信息技术成为贯穿所有物流活动的关键要素。 (一)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定单、发票、物流信息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包含数据标准化(报文) 、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硬件) 、通信网络三个构成要素。以往
20、由于通过 VAN 进行通讯的成本高及制定和满足 EDI 标准较为困难,造成EDI 成本较高,只有大企业因得益于规模经济能从利用 EDI 中得到利益。近年来,Internet 的迅速普及,为物流信息活动提供了快速、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为 EDI 发展带来了生机,大大提高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用性,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二)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条形码技术具有制作简单、信息收集速度快、准确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条码设备方便易用等优点,从生8产到销售的流通转移过程中,条形码技术起到了准确识别物品信
21、息和快速跟踪物品历程的重要作用,它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条形码技术在物流的数据采集、快速响应、运输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目前常用的几种条形码包括 EAN 条形码、UPC 条形码、39 条形码、交插 25 条形码和 EAN128 条形码。(三)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无线电射频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仓库的双通道通讯选择指示、仓库循环点数核实和标签打印(如线路标签)和阅读包裹上的 ZIP码。它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
22、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 RFID 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近年来,便携式数据终端(PDT)的应用就是利用射频技术将 PDT 存储器中的数据随时传送到主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获取客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等。(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以一个空间信息为主线,将其他各种与其有关的空间位置信息结合起来,整合成综合性的地理信息资料库,通过应用软件将相关信息以文字、数字、图表、声音、图形或配以地图的形式,提供给规划者及决策者使用。GIS 应用于物流分析,主
23、要是指利用 GIS 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 GIS 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 GIS 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五)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 。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通信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GPS 能对静态、动态对象进行动态空间信息的获取,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反馈空间信息。在物流领域运用 GPS 技术,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货物状态,包括运输货物车辆所在的位置、货物名9称、数量、重量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了监控的“透明度”
24、,降低了货物空载率,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有利于顾客通过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流,将各种物流活动与某一个一体化过程连接在一起的通道。它可以同时完成对物流的确认、跟踪和控制,不仅使企业自身的决策反应快、灵活机动,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强,而且增强了和客户的联系沟通,能最大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系统的引进和完善有效地为物流企业解决了单点管理和网络化业务之间的矛盾,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在有限的静态资源和动态市场之间的矛盾,现在和未来预测之间的矛盾。参考文献1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42何黎明. 转变方式 提高质量 努力开创“十二五”物流业发展新局面R.20113王丽亚.物流信息系统与应用案例.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