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新课的情境导入(集中回答)谈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新课的情境导入教育部分别于 2001 年 7 月和 2003 年 4 月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尤其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这标志着新一轮课改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意志、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有利于扭转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物理情境展示严重不足的倾向。“知识本位”使作为学习的主人往往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课堂上看不到学生应有的灵气。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2、 ,教学中只有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一旦被激活,内脏反应,特别是内分泌系统的参与,会加强和延续情感的产生,而感情的信息载体就是这种被激活的神经过程。创设情境即是教师激活学生神经的过程 。所谓情境是指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 。由此我认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教学活力,渗透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使教学活动在积极的情感和优美的环境中展开,尤其在新课伊始的导入过程中,新颖的物理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迅速、自
3、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道探究新知, 体验学习的快乐,领悟求知的真谛,为整节课的成功具备了先决条件,为构建以情促教和以教育情的和谐课堂和人文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何创设有效的物理情境,导入新课呢?作为引玉之砖,本文谈谈我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一 创设“新、奇、趣、险” 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新课标明确提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实验富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尤其是新颖、奇特、生动鲜明有趣、惊险而富有悬念的实验,能像磁铁吸铁般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极大
4、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 时,我设计了“ 铁球碰鼻”的演示:将一个铁球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让铁球能刚好接触鼻子,然后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朝教师打来时,教室里发出了惊叫声,学生为教师捏了一把汗,不知老师能否避免这一“劫难”,但教师那安祥的神态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已被唤醒,情不自禁地思考其中的奥秘,从而为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二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新课标倡导:“加快多种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全面整合”。运用多媒体的声色兼备、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直观简便(如:传
5、感器、数据采集器和综合性智能教学软件等数字化相关的载体)等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创设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求知氛围,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诱发了学生积极联想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讲解光现象时,我播放了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和白塔的图片, 同时播放配乐散文“走进大门,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跃然眼前,真不知大自然是怎么创造出如此缤纷的色彩?”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桃红柳绿、蓝天白云、五彩缤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去探讨光的色彩。在充满人文的气氛中新颖有趣地引入了课题,使学
6、生领略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去探究科学的欲望。三 创设文娱活动情境,导入新课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里明文强调:“保护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杨振宁说过:真正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文娱引入法就是通过文化娱乐的形式,如游戏、谜语、故事、小品,有奖竞答等引入新课,溶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通过讲述牛顿小时候的一个故事:(1)传说牛顿在月光下看到苹果树上的苹果落地,首先想到苹果为何落地?如果苹果树长得非常高,苹果还会落地吗
7、?(2)如果苹果长在月亮那么高处,也会落回地面吗?但是,月亮为何不落地呢?月亮不是很像一个大苹果吗?月亮受到的是否是另外一种不同的力?(3)设想在山顶把一个苹果水平抛出,苹果还一定会落地吗?若月亮初速为零,它还会绕地球飞行吗?可见月亮绕地,苹果(初速足够大)也可绕地;同样,苹果落地、月亮(若初速为零)也会落地,相同的结果可能来自相同的原因,即苹果所受的重力和月亮所受的力属于同一种力地球的引力。后来牛顿刻苦钻研,根据月亮绕地的向心加速度和环绕半径,地球半径,根据开普勒得到的行星运动的规律以及他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推导发现: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也都应该存在这种吸引的作用。于是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做
8、合理的推广,终于在 1867 年正式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充满神密感的故事的情节给学生带来了一种莫大的兴趣并能与物理知识很好地联系,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巨匠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原始的思想,揭示其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智力”。四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里要求“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科学探究始于问题,教师在教学导入中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究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产生合作交流与探究的欲望。如我在初三讲到压力压强一节时,就以一则新闻材料来
9、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压强概念。师:“这则新闻中包含着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科学道理,请大家注意。”接着投影出下段文字:初冬的一天,湖面已经结冰,几个不知危险的小学生在冰面上玩。突然,冰破了一大块,一个孩子掉了下去,十分危险。这时一名解放军看到了,马上跑到岸边,然后爬到破冰处将孩子拉上来,又一边爬回岸边。看完这段文字后,我问:“解放军同志为什么要爬过去,跑过去救人不是更快吗?”学生反应:“跑过去可能会把冰压碎。”我予以肯定并追问:“对,请大家分析一下,跑过去 与爬过去有什么不同呢?”立刻有反应快的学生回答:“爬过去时人体与冰的接触面大,跑过去时人体与冰的接触面小。”这时我提出课题:“跑过去和爬过去冰受的
10、压力都等于人的体重,然而由于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产生的效果不同。这就是今天将要学习的压强 。”在这个事例引入中,我带动学生分析了解放军为什么爬过去而不跑过去的原因,帮助学生将学习情境与学生的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问题情境,很好地引入新课,同时又将一种人文关怀和道德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元智能的培养。五 创设 STS 教育情景,导入新课STS 是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和社会 )的英文缩写。STS 本身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已明确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1、;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也大力倡导 STS 教育,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果用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物理。在讲磁体知识之前,用多媒体出示磁悬浮列车的图片,并介绍: 2002 年 12 月 31 日,世界上第一列真正投入商业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上海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首航”, 2006 年 4 月 30日中国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相继问世,标志着我们从技术上已经有能力将磁浮铁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它具有运行平稳,噪音小,速度快等优点,磁悬浮列车是
12、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其原理是就要用到今天的电磁吸力或电磁斥力。以磁在科技前沿中的应用导入,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开阔学生视野,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改变学科本位,树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六 通过诗词等名句营造和谐情境,导入新课新课标在三个纬度给出了它的美学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界的艰辛与喜
13、悦。”物理确实是很美的,在我国古典文库中,有许多诗词有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背景,如果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引入这些诗词,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物理新课,这样可谓是水到渠成。如,讲授分子运动论的概念时,可引用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知雪,为有暗香来 在问学生为什么会有“暗香来”后,学生会引起浓厚的兴趣,稍作讨论 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这些古诗词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生动形象而有趣,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体现了学科渗透的新课程理念。七 创设具有
14、探索性的活动情境,导入新课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机械、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为了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应该创设一个探索性的活动情境,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如有奖抢答、答辩比赛、趣味猜谜、表演、物理实验、小制作、写小论文、劳动参观、讨论等,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创设情境“ 下雨天,我们走在泥泞的路上时
15、,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我们知道这是因为摩擦力较小的缘故,那么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就让同学利用教室现有物品进行验证说明,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自由辩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大家迅速地进入到探究的角色,新课一开始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动”起来;有的同学设计非常成功,用抹布和课本比较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还有的同学用手压桌子来说明。创设活动教学,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发展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究心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动机。以强调过程与方法,尊重个别需要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乐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真正
16、地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而使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革。八 利用物理学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作为改革物理教学的一种手段正日益受到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因为这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确立的三维目标,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来看,物理学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及科学发现的历史背景、现实来源及其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来看,有助于我们学习科学家的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艺术,为学生提供一个个典型的科学探究的案例教育;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来看,可以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通过物理学史引入新课,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家谦虚、勤奋的
17、情境,以物理学家的高尚人格感染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能从中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能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们那种为真理、为科学忘我的追求、甘愿献身的精神。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荡起阵阵波澜,洗涤他们的灵魂、提升他们的人格,以饱含敬仰的姿态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如讲惯性定律之前,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简单的、但又十分复杂的定律。说它简单是因为人们天天都与这个定律接触,说它复杂是指这个定律从我们所熟知的无数多个实例中抽象出来,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几代物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最后由牛顿总结而出,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惯性定律。牛
18、顿曾说,他之所以取得一些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话足以看出牛顿谦虚地学习态度,但这也确是事实。伽利略就是其中的巨人之一”。然后再简要介绍一下伽利略的生平、事迹,有助于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史,从科学家探索规律的艰难历程的史实,亲历物理过程,体验探究自然规律奥秘的艰辛与喜悦,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需要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体会到物理学家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为人风范,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增强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创设了和谐的人文氛围。感悟新课标,扫瞄新课堂,物理新课的情境导入,在优化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
19、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对落实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终身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热情,对构建和谐、快乐、主动、高效的物理新课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物理新课的情境导入的方法越来越多,而且几种方式可能交互使用,只要我们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创设适合物理新课导入的最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定能自然地引入新课,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好成功的铺垫,为有效地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新课的导入”固然重要,但它毕竟只是个开头,要全面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还要着重研究教学过程的其它环节。参考文献
20、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钱奕新 中学物理情感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D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006 年 11 月,第 17 页4乔翠兰 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2003 年 5 月,第 15 页5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电化教育研究 J,2001 年第 5 期第 49 页.回复:谈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新课的情境导入(集中回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具有探
21、究价值的“引课”,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中。无论设计哪种方式的开头都应熟悉大纲,吃透教材,牢牢 把握本节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抓住重点,设法通过 我们的设计,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的探索、研究和讨论上, 从中获得深刻印象,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要以学生为主体,应把着眼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游戏导入情景,激发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
22、果表明“学生意向心理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物理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效率和效益,也决定着学生的智力和能 力的发展水平与速”。兴趣是意向心理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认知驱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使用游戏法导入新课,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成为情绪高、兴趣浓、 求知旺的教学主体角色之中。二、激趣设疑导入情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进入一堂课的学习,如在讲动量定理时,可以拿一块海绵和一只碗,放在地面上,把一只生鸡蛋拿至与讲桌同高处,先让其自由落到海绵上,鸡蛋会完好无损;再拿至同一高度处,让其自由落到碗里,鸡蛋会碎掉。学生亲眼目睹了两种情况下的结果,好奇心会使他们带
23、着悬念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导入情景,激发兴趣。当优美的旋律和壮观的画面在课堂播放时,可在学生中产生非凡的效果,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嫦娥一号”发射时壮观的的景象,给人以震撼,油然生出自豪感,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提出问题:你能描述出整个过程卫星的运动情景吗? 哪个过程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哪个过程可以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哪个过程可能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定量计算?从而引入新课内容。 四、介绍故事,激励求知导入情景。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的学生背呤十遍还不一定就能记牢,而一
24、个有趣的故事,只要听一听就能较完整的复述给别人听。所以通过讲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 在讲述“动量定理”可以用“惊呼后的断想”引课。 五、联系生活,学以至用导入情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引入新课,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材料的回忆,使其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新教材第二章第五节“力的合成”一节时,可以这样引课,把学校内的一根电线杆以及电线杆两侧的拉线一起拍照下来。问:电线杆两侧的拉线有什么作用?用学生经常见到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学生觉得有一种亲切感,觉得物理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从而重视
25、物理,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六、学生讨论法导入情景。新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 位移”一节中,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抬头不见飞鸟。沙丘中不满了沙丘,有的高达 100 米200 米,象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之海”。许多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勇士常迷路,甚至而因此丧生。归结他们的失败原因,都是因为在沙漠中弄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的地方在哪里?选哪条路线离开这鬼地方?如果你是一位勇士,你怎样做?学生讨论。 七、利用先进科技知识引课。对于现代科技知识学生有一种渴望,一种好奇,用现代科技知识引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新教材第一章第四节“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 速度”一节中这样引入新课,先打出反导系统的画片,然后解释,反导系统用多种先进的探测器,组成立体的预测网,把预测的信息进行迅速处理,即时对拦截导弹任一时刻的速度进行精确控制,使它能与来犯导弹在空中相交于一点,并击中其要害部位。在现代战争中,由于导弹的威力巨大,某些国家建立了反导弹系统,用发射的导弹来阻截来犯导弹。能否阻截来犯导弹,就取决于发射导弹的速度。今天就来研究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