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理 动量+光电效应.docx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796690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 动量+光电效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 动量+光电效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 动量+光电效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 动量+光电效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 动量+光电效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运动部分1.一质点沿 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 -t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x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0.5m/s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0.5m/sC.质点在第 1s 内的平均速度 0.75m/sD.质点在 1s 末速度为 1.5m/s1.答案:D =v0+gt/2 所以 v 0=0.5m/s g=1m/s22.如图所示,一小球从斜轨道的某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竖直光滑轨道的内侧运动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 R,忽略一切摩擦阻力,则以圆轨道最低点为零势能面,小球的初位置高度在多少时,在运动过程中能不脱离轨道?2.答案:H0.5R

2、,或 H2.5R 时3.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底端固定挡 P,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A 与质量不计的木板 B 叠放在斜面上,A 位于 B 的最上端且与 P 相距 L.已知 A 与 B,B 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1, 2,且 1tan 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 与挡板相撞没有机械能损失,将 A,B 同时由静止释放,求:(1)A,B 释放时,物块 A 的加速度大小(2)若 A 与挡板不相撞,木板的最小长度 L0(3)若木板长度为 l,整个过程中木板运动的总路程3.(1)释放木板与物块 A,它们一起下滑,以木板与物块 A 为研究对象,,设其加速度大小为 a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

3、in-2mgcos=ma1解得:a 1=gsin- 2cos(2)在木板 B 与挡板未碰之前,A 和 B 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木板 B 与挡板相碰后立即静止,A 开始匀减速下滑,若物块 A 到达挡板时的速度恰好为 0,此时木板长度即为最小长度 l0,设木板与挡板相碰撞瞬间速度为 v,则有:v 2=2a1(L-L0)木板静止后,物块减速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1mgcos-mgsin=ma 2,解得:a 2= 1gcos-gsin由运动学公式:0 2-v2=-2a2l0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l 0=(sin- 2cos)/( 1- 2)cos(3)分

4、两种情况:若 lL 0,木板与挡板相撞后不反弹,物块 A 一直减速直到静止在木板上,古木板通过的路程为:s=L-l若 L0l,木板与挡板相撞后,物块 A 在木板上减速运动直至与挡板相撞,由于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A 将以碰前速率返回,并带动木板一起随物块向上减速,当它们的速度减为零后,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物块 A 停在挡板处。物块与木耙间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 Q1= 1mgcosl木板与斜面间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 Q2= 2mgcoss4.一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地面,一端与质量为3kg 的 B 固定在一起,质量为 1kg 的物体 A 放于 B 上,现在A 和 B 正在一起竖直向上运动。

5、如图所示,当 A,B 分离后,A 上升 0.2m 到达最高点,此时 B 速度方向向下,弹簧为原长,则从 AB 分离起至 A 到达最高点的这一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对B 额冲量大小以及弹簧的弹力对 B 做的功()A 1.2NS B 6NS C 0 J D 4 J4. BC 自分离时至 A 达到最高点位移 0.2m,易得此时间段时长 t2=0.1s,分离时 VA=VB=1m/sA 和 B 分离时弹簧原长,A 达到最高点时弹簧依旧是原长,则 B 在次时间段内的运动过程是对称的,则对于 B,有:重力做功为 0,动能变化量为 0,即弹簧做功为 0B 的速度该变量为 2m/s,则I=6NS(二)波粒二象性1.

6、如图所示为伦琴射线管的示意图,K 为阴极钨丝,发射的电子初速度为零,A 为对阴极(阳极),当 AK 之间加直流电压 U=30KV 时,电子初加速打在对阴极为上,使之发出伦琴射线,设电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伦琴射线的能量。试求:(1)电子到达对阴极的速度是多大?(2)由对阴极发出的伦琴射线的最短波长是多大?(3)若 AK 间的电流为 10mA 那么每秒钟从对阴极归多能辐射出多少个伦琴射线光子(电子电量 e=1.610 19 C,质量 m=0.9110 30 kg)1.解析:(1)qU=EkmV 2/2 ,V=1.0l0 8m/s (2)qU=mV 2/2=h;=hC/qU=4.110 11 m(3)

7、I=q/t=ne/t,n=It/e=6.2510 16(个)2在下列各组所说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 A光的折射现象、偏振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色散现象 D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 2.答案 D 粒子性:光电效应现象 康普顿效应 ;波动性:干涉 衍射 偏振 色散其中,折射和反射网上怎么说的都有,也不做太大要求,3.紫外线光子的动量为 ,一个静止的 O3吸收了一个紫外线光子后( ) A仍然静止 B沿着光子原来运动的方向运动C沿光子运动相反方向运动 D可能向任何方向运动 3.B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知,吸收了紫外线光子的 O3分子与光子原来运动方向相同

8、。4.如图所示,伦琴射线管两极加上一高压电源,即可在阳极 A 上产生 X 射线。(h=6.6310 34 Js,电子电 荷量 e=1.61019 C)(1)如高压电源的电压为 20kV,求 X 射线的最短波长; (2)如此时电流表读数为 5mA,1s 内产生 51013个平均波长为 1.01010 m的光子,求伦琴射线管的工作效率。4.(1)X 射线管阴极上产生的热电子在 20kV 高压加速下获得的动能全部变成X 光子的能量,X 光子的波长最短。由 W=Ue=hv=hc/ 得 =hc/Ue= m=6.21011 m 6.631034310821041.61019(2)高压电源的电功率 P1=U

9、I=100W每秒产生 X 光子的能量 P2=nhc/=0.1W 效率为 = =0.1%215.2016全国卷,35(1)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E.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 5. 答案 ACE 解析 在发生光电效应时,饱和光电流大小由光照强度来决定,与频率无关,光照强度越大饱和光电流越大,因

10、此 A 正确,B 错误;根据 EkmhW 可知,对于同一光电管,逸出功 W 不变,当频率变高,最大初动能 Ekm变大,因此 C 正确;由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当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光照强度多大,都不会有光电流产生,因此 D 错误;由 EkmeU c和 EkmhW,得 hWeU c,遏制电压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入射光强无关,因此 E 正确。 6.图 4 是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与入射光频率 的关系图象,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若入射光的频率为 2 0,则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h)6.答案 h 0 h 0 解析 从图象上可知,逸出功 W0h 0.根据

11、光电效应方程,EkhW 0hh 0.若入射光的频率为 2 0,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h 0. 7.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7.答案 AB 解析 光电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所以 A 项正确;热中子在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即运动的实物粒子具有波的特性,即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所以 B 项正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电磁辐射具有量子化,即黑体辐射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所以黑体辐射用光的粒子性解

12、释,即 C 错误;根据德布罗意波长公式hp,p 22mE k,又质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较短,所以 D 项错误 8.如图所示,当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 ) A只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B只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C只能证明光能够发生衍射 D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8.解析: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是光的衍射,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验电器铝箔有张角,说明锌板发生了光电效应,则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所以该实验证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 正确 答案:D 9.原子

13、从一个高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 n2 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 n1 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 n4 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 En ,式中 n1,2,3,表示不同能级, A 是正的已知2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 ) A. A B A C. A D A 316 716 1116 13169. 解析 先计算铬原子的 n2 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 n1 能级上时应释放的能量:EE 2E 1 A A。n4 能级上的电子要电离所需的能量4

14、 34E4 A,则 n4 能级上的电子得到 E 的能量后,首先需要能量使之电离,116然后多余的能量以动能的形式存在,所以 EkEE 4 A,选项 C 正确。111610.图甲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乙为氢原子的光谱。已知谱线 a 是氢原子从n4 的能级跃迁到 n2 的能级时的辐射光,则谱线 b 可能是氢原子_时的辐射光。 A从 n5 的能级跃迁到 n3 的能级 B从 n4 的能级跃迁到 n3 的能级 C从 n5 的能级跃迁到 n2 的能级 D从 n3 的能级跃迁到 n2 的能级 10.解析 谱线 a 是氢原子从 n4 的能级跃迁到 n2 的能级时的辐射光,波长大于谱线 b 的,所以 a 光的光

15、子频率小于b 光的光子频率,所以 b 光的光子能量大于 n4 和 n2 的能级差。n3 和 n2的能级差、n4 和 n3 的能级差、n5和 n3 的能级差都小于 n4 和 n2 的能级差。n5 和 n2 的能级差大于 n4和 n2 的能级差。故 A、B、D 错误,C 正确。 11.根据玻尔假设,若规定无穷远处的能量为 0,则量子数为 n 的氢原子的能量En ,E1 为基态的能量,经计算为 13.6eV,现规定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的能12量为 0,则,( ) A量子数 n2 时能级的能量为 0 B量子数 n3 时能级的能量为 819C若要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 4 能级,则需要吸收的光子能量,为15

16、116D若采用能量为 的高速电子轰击而跃迁到激发态,这些氢原子从激发态9110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可释放出 10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11. BC 解析 若规定无穷远处的能量为 0,则量子数为 n2 时的能量为E2 eV3.4eV,若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的能量为 0,则量子数 n2 时能13.622级的能量为 10.2eV,选项 A 错误;量子数 n3 时能级的能量为 E 1 ,132 819选项 B 正确;若要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 4 能级,则需要吸收的光子能量为 E1 ,选项 C 正确;采用能量为 的高速电子轰击而跃迁到激发态,142 15115 9110根据 EmEnh,氢原子获得能量跃迁到

17、 n3 激发态,则这些氢原子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可释放出 3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 D 错误。 12.如图所示,在阴极射线管正上方平行放一根通有强电流的长直导线,则阴极射线将 ( ) A.向纸内偏转 B.向纸外偏转 C.向下偏转 D.向上偏转 12.【解析】选 D。由安培定则可以判断阴极射线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电子从负极射出向右运动,由左手定则可判定阴极射线(电子)向上偏转。 13.太阳光的光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 ( ) 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的元素 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 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D.地球大

18、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13.【解析】选 C。吸收光谱的暗线是连续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太阳光的吸收光谱,是当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较低温度的太阳大气层时,某些波长的光被太阳大气层含有的元素吸收而产生的,故 C 正确,A、B、D 错。 巴耳末公式为=R - 。1 12212R 为里德伯常量,R=1.09710 7m-1。其中最早发现的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波长如下:H=656.3nm(红光),H =486.1nm(绿光),H =434.1nm(蓝光),H=410.2nm(紫光)。当 N7 时,发出的是紫外线。当分子底数(加粗)的 2 改成其他正整数 m 时,该公式称为广义巴耳末公式(里德伯公式)。m=1 时是莱曼系(n=2 、 3、4、5)(在紫外区),m=3 时是帕邢系(n=4、5、6、7)(在近红外区),m=4 时是布喇开系(n=5、6、7、8)(在红外区),m=5 时是普丰德系(n=6、7、8、9)(在红外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