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萌水镇简介萌水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东南部,总面积 48.43平方公里,总人口 29669 人,共 9063 户,辖 36 个村,耕地面积 36000 亩,其中粮田 21700 亩,经济田 8000 亩,山旱田6300 亩。镇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沿革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萌水镇为淄川县西北乡、正北乡的一部分。1944 年属淄川县第七区和第八区的一部分,后分属池头乡和萌水乡,1958 年建萌水公社,1970 年 8 月由淄川区划入周村区,1984 年 5 月社改乡时为萌水镇。2010 年与原淄川区商家镇共同组建成为文昌湖区。景区萌山位于周村城南 9 公里处,萌山湖
2、东岸,海拔 162.5 米,面积 2 平方公里。萌山相传为王母银簪所化,坡陡临水而俊秀,旧时有萌山山市,为古“般阳八景” 之一。明代王士 祯、清代蒲松龄、毕际友等文人名士游览后都留下记载。山上两组庙群,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明清时期两次重修,始终香火鼎盛。玉皇阁、董永庙、萌山寺、无生庙、老子庙、关帝庙、龙王庙环列山峰上下。山脚下建有无生殿,供奉无生老母。据出土的重修碑记载,无生殿建于明朝,为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摩尼教派建筑。每年阴历九月萌山庙会,香客众多、游人云集、商贾汇聚、贸易旺盛。史料将萌山、泰山、崂山、鲁山并称为山东“四大名山 ”。萌水湖有海市蜃楼奇景。1993 年 2 月 8 日下午 2 时
3、,萌水湖水面上出现了高山和建筑,景像如萌山庙宇及附近村庄、山峰等,倒影映于湖水之中,持续 2 小时后才渐渐隐去。据传,清光绪年间的一次海市蜃楼最为辉煌。某秋日午后,日光似有若无,萌水湖风平浪静。在萌山庙群游览的人们正凭栏远眺长白山时,忽见湖面上空浮现了海市,亭台楼阁,峰峦起伏。不一会儿,楼阁渐渐隐去,云层暗下来,一条巨龙盘旋而出,张牙舞爪,目光如炬,鳞片金光闪闪,历时十几分钟才慢慢消失,游人惊惧。当年蒲松龄为亲身体验海市蜃楼奇景,常骑驴从王村来萌山盘桓。皇姑顶遗址萌水镇水么村南有皇姑顶遗址,东西长 250 米,南北宽150 米。遗址上发现陶豆、鬲足、钵沿、石铲等遗物标本。钻探表明,文化层自西向
4、东逐渐加厚,最厚者达 4 米。下层出土较多的泥质黑陶片,上层有鬲足、瓦片、铺地砖、豆把等。据此分析,该处属龙山文化遗址,并且延续到战国时期。本段经济发展萌水镇境内拥有风光旖旎的淄博市第二大水库萌山水库,其始建于 1958 年,总库容量 9025 万立方米,面积1110 万平方米,目前,以萌山水库为依托的萌山生态休闲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已纳入了全市规划。全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现已初步形成了“一带两区” 的发展格局, “一带” 指沿 庆淄路经济带, “两区”指东西部两个发展区。全镇共有企业 400 余家,规模以上企业 31 家,主导产业是以新华涂布纸厂为龙头的造纸业,以大亚公司为龙头的磨料及焊材业,以
5、同森木业为龙头的板材业,以嘉丰公司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助友石化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业,以鑫利印染为龙头的印染纺织业等六大产业。2005 年全镇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1354 万元,同比增长 60%;完成工业投入 7.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 54.3 亿元,工业销售收入 50.7 亿元,分别增长 75%、52.9%和 50.8%;完成出口 创汇 1062 万美元,增长 78.5%;完成招商引资 3.2 亿元,增长 105%,是全省 30强乡镇之一。教育事业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全镇现有 1 处中学、3 处小学,7 处幼儿园,幼儿教师 48 人,中小学教师 259 人,在校学
6、生 3400 人,其中小学生 1800 人,中学生 1600 人,在园幼儿 1098 人。积极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村级卫生室改造,改善农民就医条件,全镇共有村级卫生室 36 个。交通便利,庆淄路、滨博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贯穿全镇,张博路复线建设、姜萌路南延工程、中心大街西延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交通条件,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施了自来水“村村通” 工程,解决了龙口、扈家、前坡、南唐等村人畜饮水难问题。投资 410万元,着力抓了萌山小流域农业生态建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萌水镇下辖村萌水镇萌一村 萌水镇萌二村 萌水镇萌三村 萌水镇萌四村萌水镇仁和村 萌水镇水么村 萌水镇官三村 萌水镇新韩村萌水镇东衣村 萌水镇西衣村 萌水镇北衣村 萌水镇南安村萌水镇北安村 萌水镇扈家村 萌水镇龙口村 萌水镇龙泉村萌水镇泽崖村 萌水镇营子村 萌水镇夏侯村 萌水镇魏家村萌水镇前坡村 萌水镇后坡村 萌水镇代家村 萌水镇东李村萌水镇南池村 萌水镇北池村 萌水镇北王村 萌水镇金山村萌水镇吕家村 萌水镇南唐村 萌水镇北唐村 萌水镇马庄村萌水镇于家村 萌水镇张家村 萌水镇东南侯村 萌水镇西南侯村